激活插圖在語文課堂上作用
激活插圖在語文課堂上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文本不僅僅是課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像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本。我們教師讀懂“課文”,不等于讀懂“教材”,除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衣服小小的插圖,我們都要去悉心揣摩編者的意圖,巧妙地創造性地利用編者提供的這一系列教學資源,激活插圖在語文課堂上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本,巧妙靈活地運用好課本插圖,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大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巧用插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Iuv”三個韻母時,先讓學生看圖。形象的畫面:一只螞蟻、一只烏鴉、一條金魚。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從直觀的圖像上脫口而出答案,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三個韻母。
原來學習拼音并不困難,新知來自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望著插圖,學生頓時來了勁兒,紛紛搶答,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發開來,為后面的學習帶來了動力。
二、巧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關鍵詞、重點句的意思
由于學生沒有生活經驗,所以對文中的詞句又是理解的不到位,字典和教學參考書上的解釋又比較抽象,學生往往一知半解。而課文插圖絕大多數是為配合學習詞句短文設計安排的,為加深理解可謂提供了好的參考。
如:《狼和小羊》一文狼對小羊說:“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得什么心?”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親愛的狼先生,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呀!”對于“上游”“下游”這兩個詞學生理解時出現了障礙。書上一幅圖正是狼站在上游的位置,羊站在下游的位置,抽象的詞語和插圖相關聯,恰到好處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狼是在故意找茬兒的本質。
三、巧用插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插圖雖然所占篇幅很小,卻能牽動整個文本內容。而正確地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語文蘇教版第三冊《識字3》,課文中有四幅插圖,分別是爐灶、鴨子、桌子、馬。學生通過自習觀察,發現爐灶沒有門,鴨子尖嘴巴,桌子腿歪斜,馬兒沒尾巴。
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想象,讓學生把畫面中觀察到的細節與課文的文字結合起來,寧寧是個粗心的小畫家的形象就被學生觀察出來。觀察使學生水到渠成的對文本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把感悟融入朗讀之中,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篇2:春學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春學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前言:
本學期有五個月,我們的教學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寬裕,所以說咱們小組本學期可以每次安排兩人上課,課前有研討,課后也有研討。每次活動時間為一晌。(中午aa制聚餐)二月份活動內容是依據課標確定本學期要教學的具體任務,交流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思想,并敲定自己上公開課的課題。
活動要求:
1、每次活動沒有特殊情況要按時參加。
2、作課教師提前一周公布教學設計,小組成員及時交流思想,交換意見。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3、活動時提前十五分鐘到達作課地點,作課教師與聽課者簡單交流思想。
4、上完課及時上傳實錄,最好利用禮拜天整理、上傳,周一大家點評。
5、平日教學中多反思,每次活動時最好大家都帶著問題參加。我們不僅僅探討課,也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時間安排:
2月22日3月21日4月18日5月16日6月20日
具體就是每月的第三周周三。
具體的作課順序等到22日活動時再定。
篇3: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
談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學
首弓小學高彬
近期,我在一篇雜志上看到一位名師講到:“語文教學要回歸本色,即追求平實、平常、真實的語文課堂,以實現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個人覺得說的很到位,受她的啟發,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始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現結合我平時的課堂教學,談談自己對課堂有效性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效教學。知道了什么是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好理解了。我認為“有效教學”并不是難懂的新概念,教師以樸實、扎實、平實的教風使教學有效果、有效率,學生學習有效益的課堂教學,就是有效教學。就語文而言,如果賦予它更寬的外延那就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1、對教學目來講,它是有效果的,能實現預期目標的,是有效率的。2、從教學的意義來講,特別是語文課堂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師生能獲得共同發展是有效果的;3、從主體發展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益的,符合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征。一句話,關注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是語文教師追求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前提,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
其次,要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程改革后的語文課不好教,難就難在如何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難就難在如何把握教學目標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關系上。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我自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
1.從“實”出發,設計教學流程。現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研究,本身就體現了從“實”出發。語文有效教學應在課堂實施中應該求真實、求樸實、求扎實,體現一種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和實實在在的教學作風。這里的“實”還應體現在教師教學前需結合實際的教育、教學環境,結合班情、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前提。這個前提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東西,體現“實情”能給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指導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教學設計。
2.扎實學習,領會教學目標。注重學習,把握并落實好教學目標是實施語文有效課堂的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六年了,從通識培訓到學科培訓,再到提高培訓,可謂是進行了一次大洗腦。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僅要學習課標,還要學習教材。如:不同學段對識字寫字就有不同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