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希望
今天下午我們大嶺小學全體語文教師在報告廳參加了新學期的第一次語文集體備課及本學期教學工作的學習會議。高溫16度,暖洋洋的春天,街上恰是逢集,熱鬧非凡。
進了大廳,不少同事已經入座了。嚴格的簽名制度,本學期的集體會議不一般啦!教導處的徐主任講會議有四個議程,我們認真地開始了學習。
本學期區級語文教研主題是“課程實施與發展質量均衡化”,教學視導本周五開始,糾正以前視導中的問題,四月份本校教研先進學校評比,各類賽課活動4月份的語文學科基本功,5月份綜合實踐優秀成果展評,6月份書法優秀校班級學生評比。(新的學期新的任務,乍一聽畏難心理還是有的,突然間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仿佛就是一個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徐主任提出本學期大嶺小學的相關教學工作及要求:各學科教師認真學習嚴格執行備課、作業要求,提高質量,確保在視導中能有表揚無批評。(天呢,但愿若是來劉小一定不要聽我的語文課,去年4月的朱老師的點評歷歷在目,愧疚!我也一直在學習中改變教學方法,可是自我感覺還是不足?。└魍晷∫J真履行周查月報工作,本周末要把周查結果發到教導處。下周起單周備課雙周作業,實行快速檢查。檢查的結果要經得起中心校抽查和復查。(我校開會時孫主任說語文備課和作業有我檢查,我正愁這事呢。這不是一個擺設,要做到位,經得起考驗。)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校級、共同體、區市級)(重在參與吧,在鍛煉中提高。)課堂做到堂堂清,單元要過關,做好培優補差。(本學期開始我嚴格要求自己上好第一、二課時,重視寫字指導。)語文學科及備課組相關要求,5個維度(一識字寫字,學會本課哪些生字,什么結構;二理解本課的哪些詞語;三關于閱讀,要求在指明閱讀層面,明確怎么讀,要把你的教學手段凸現出來;四是小本理解,目標與過程相聯系;五語文能力,揣摩、嘗試這段話,分角色朗讀,前后呼應)。復備要言之有物,課后隨筆有深度、中心話題,作業書寫是一個重點,寫字教學10分鐘用好,中高年級寫作順序,習作集中教學。
課堂教學看課標,朱紅甫老師說要把教課本轉換為教語文,加大語言文字的訓練,加強校本研修形式多樣,慎用多媒體,堅定不移地落實30+10。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節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節”。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節,而忽略某一環節。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節”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的。
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學管理隨筆分層小組勝于平衡小組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分組式教學勢在必行,但怎么分組是個技術活。
許多專家、教師倡議的是平衡小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質,家庭背景,性別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將內向的同學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并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互補,互相幫助,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種分組方法比較深入人心,從理論層面上講是科學合理的。
但是,鮮有人知道它的執行難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組之間的管理組織困難。老師想要長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得不首先培養一批有毅力、處事公義的組長幫助組織教學并及時統計各組間競爭結果的數據,這個過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實在太大了,沒有多少老師會堅持下去。試聯想在黨紀國法高壓限制下仍然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事件,官員們可大都是社會精英啊,他們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況身處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兒女們,有多少敢讓老師放心交托任務呢?第二,組內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有效提升。那些學習成績處于中下層的學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學不會需要幫助的類型。他們往往智力更好、反應更機敏,就是“兩天打魚三天篩網”,惰性特別強,單調枯燥的學習任務他們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帶得動他們啊!第三,壞習慣強大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負面影響力。在老師布置任務時,積極參與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溫和習慣良好的學生,他們幾乎包攬了絕大部分的小組合作任務,其余的組員們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時間利用效率極低,半天也弄不出個像樣的小小成果,太耽誤事兒了。久而久之,他們干脆就退居二線,做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極其豐富,聊個八卦、傳播點同學間的小秘密那是講的眉飛色舞,不一會兒就把組內的“軍心”給動搖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將班級分成了八個平衡小組之后,很快又確定了分層小組。我根據學生成績將他們分成A,B,C三大層,每層兩個小組。每一次布置任務時,我是分三個層次要求的。每一次統計把關的結果時,我很容易就能找出來各層里那些未完成任務的名單,對他們及時進行督促或者批評。在平衡小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學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過關了。那些曾經想破罐破摔的學生也不得不動起來。我給他們布置的任務不多,只要他們肯干一定會完成。如果他們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組里成績好的學生求問。注意,這可是他們自己主動求知的過程,比起被動接受輔導或幫助來說,效果絕對不一樣。這種分組教學法我已經堅持了兩年,班級成績的確在節節攀升,而且這種分組法也更有利于班級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
所以,根據我們學校生源質量差異太大的學情,我堅持“分層小組”為主,“平衡小組”為輔的分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