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識字量大又不能讓孩子通過書寫來記憶該怎么辦?

識字量大又不能讓孩子通過書寫來記憶該怎么辦?

2024-07-31 閱讀 9516

識字量大,又不能讓孩子通過書寫來記憶,該怎么辦?

(1)第一次指導學生認字時,要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音形義的聯系。

要給學生以強刺激,使學生對字的第一印象強烈、深刻。如,利用聲音、圖像、動作、情境等加強漢字與事物的聯系,以加深對所認生字的第一印象。

(2)當堂采取多種方法復現,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

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堂和認字之后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

(3)突出重點,不平均用力。

一是先做調查,在學生已有認知基礎上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重點突破本班學生難學的生字。如,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讀課文時,“畫出本課的生字”改為要求學生“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更多的機會關注自己的未知領域。

二是根據不同漢字的不同規律,設計適合的鞏固漢字的方式。如象形字,可以單個字復現;形聲字,可以對比著復習;其他類型的字,更適合放在語言環境中復現。

(4)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

從一年級學生的認知以筆畫為單位,逐漸發展為以部件為單位,認識常用偏旁,學會分析常見的字形,會對比識字,等等。

(5)著力在詞語中鞏固生字,加強生字的運用。

生字要在使用中才體現出價值。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在詞語中、句子中使用生字,使生字之間建立更廣泛的意義上的聯系,以避免學生識多寫少可能出現的同音替代現象。

(6)鼓勵、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

這樣既擴大了認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所認的字。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認字樂園”,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有的老師指導學生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有的老師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有的老師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一周圍繞一個專題(如,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姓氏、文具、玩具、用具、電器、商標、廣告、路牌、書籍報刊、影視節目、熱門新聞)交流識字成果……

學生識字回生率較高,根本的一條出路是多復現,常見面。具體辦法是:

(1)創設情境,主動識字。1、創設生活情境。提供生活中的各種實物,照片等;實地參觀、考察等活動;拍攝相關生活場景。2、創設模擬生活情境。發揮教材中情境圖的作用;收集網絡上下載的圖片資料等;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運用課堂表演。

(2)“趣”字當先,游戲識字。角色扮演、做形狀卡片(摘星星、蘋果、登山看日出等)、活動識字(小小運輸員、猜一猜)、師生互動(小火車、開開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組詞游戲(大風車,轉轉轉)。

(3)方法多樣,自主識字。1、“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法;2、編字謎,順口溜法;3、比較識字法;4、聯想識字法;5、結合生活經驗識字法;6、運用構字規律識字法;7、部分筆畫書空法。

(4)識用結合,生活識字。1、巧設黑板一角識字;2、巧用學習園地識字;3、巧用班級實物識字;4、巧用宣傳窗公告欄識字;5、活用家庭生活識字;6、活用社會生活識字;7、多讀課外讀物識字;8、專題交流識字;9、自編語境鞏固識字。

考查:不建議單個字考查。要放在語境中(詞語、句子或者篇章中)。一是降低難度,一是讓學生感受識字的目的。不能為了識字而識字。識字是為了閱讀,是為了擴大視野,是為了增長見聞。

篇2:幼兒識字創新教學初探

幼兒識字創新教學初探

劉春陽八五二農場幼兒園

[摘要]幼兒識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教給幼兒自能識字的方法,幼兒能找出漢字特殊規律,歸類學習。培養孩子聯想字形、借助插圖、自學與互學的能力,引導他們在生活實踐、自我體驗中識字,并從激發興趣、授以方法及系列訓練等各個方面入手,來探討幼兒的識字技能培養方法,使識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成功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在滿足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歡樂,之后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去創造。我想只要應用創新的教法,配合以妥當的教學,孩子們識字技能的提高是不成問題的。

【關鍵詞】:幼兒識字興趣實踐

【正文】

幼兒的識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講,它首先要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從促進大腦發育的角度看,由于識字活動必須通過視覺、聽覺、動手等多條渠道獲取外界信息,從而形成對大腦的綜合刺激。強化大腦各區的神經聯系和貫通。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孩子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每個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幼兒的識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上教會孩子識字方法,讓孩子會學。

教師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孩子識記的方法。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形象記憶法。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孩子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孩子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孩子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在教學“輕”的時候,孩子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識字的技巧

篇3: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臨高一小謝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會寫800~10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本人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作為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那就得在識字上下工夫。可單純的識字、寫字又顯得枯燥無味。而對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孩子可以說是家里的“小皇帝”,嬌慣成性,在一、二年級就讓他們從事與游戲、積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徑庭的識字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給小學低年級教師出了道難題,識字量之大,教學時間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新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而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關愛學生,多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主動去學、樂于去學。我想,要達到這一步,就得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上去考慮。

2.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