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論利用多媒體課件使用利與弊

論利用多媒體課件使用利與弊

2024-07-31 閱讀 9537

論利用多媒體課件使用的利與弊

通化縣塊大茂鎮中心校李華

摘要:隨著入住新校舍,我們的教學條件越來越好,多媒體教學也走進我們的課堂。教育逐步走向現代化,我們的數學課堂對多媒體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弊的方面。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使用利與弊數學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逐步走向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教師的青睞,計算機輔助教學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小學課堂。我校從**搬進新校舍后就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數學課教學過程中,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改變了以往數學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尷尬局面,使傳統的數學課教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給現代數學教學帶來了無窮的創新源泉,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隨著多媒體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它的利和弊也逐漸顯現出來。我認為利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一、生動形象,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入仿佛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中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愿望。

例如:我在教《圓的面積》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怎樣把“圓轉化成長方形”,轉化過程有聲有色,喚起了小學生的極大興趣,激起學習欲望,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下段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能化難為易,調動學習積極性。

利用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趣味性強、直觀生動等方面的特點,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通過多媒體展示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看到、聽到,再相互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的教學效果,對重點的把握,對難點的突破也就容易多了。通過多媒體學習的過程是涉及到學習主體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協同作戰,那么對調動學習主體的情感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點我有極深刻的感受。

三、多層練習,延伸拓展學生知識面。

數學教學,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訓練他們的思維,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延伸、拓展知識,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正像新課程所倡導的:課堂上只有經常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四、提高效率,強化技能訓練

數學教學中要想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進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學,多媒體的應用是任何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應用多媒體并能減少老師板書的次數,大大縮短老師板書的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如在練習中用多媒體教學,省去板書和擦板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較多的內容強化技能、技巧的訓練,提高課堂效率。

在對多媒體設備的運用過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電教媒體對數學教學帶來的巨大變革,它不僅能有效化解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而且能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變枯燥的“填鴨式”教學為生動活潑的“主體教學”。

篇2:多媒體課件與網頁制作比賽方案

一、承辦單位

現代教育技術系

二、活動宗旨

為了拓展學生素質教育的空間,增強校園文化活動的科技含量,促進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有效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決定舉辦大學生多媒體課件與網頁制作比賽。

三、作品要求

1、題材內容以*文化藝術節項目為作品制作內容。可以是單項活動介紹,也可以是綜合活動介紹;可以是課件作品,也可以是網頁。

2、作品應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界面美觀,操作方便。

3、基層開發平臺建議選用powerpoint、authorware、c、vb、prontpage、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等,要求做成可執行文件,能脫離原環境直接運行;

4、作品可以是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完成(如果獲獎作品是多人合作完成的,按照合作者姓名順序表彰前兩名)。

四、報送作品時間、地點

11月25--29日,過期不候。作品在1m以內的,請壓縮打包用e-mail發送到;;;txtx@*xcn;作品在1m以上的,請刻錄成光盤報送。光盤作品報送現代教育技術系團總支(東校區綜北401)。

報送作品時要附上軟件內容結構圖、基層開發平臺、輔助開發工具、指導思想、主要表現的知識點、作品內容描述等文字說明。

五、評比及獎項

1、由專家組成評委會評審,對競賽作品以投票方法評出獎次;

2、獎項設置:一等獎5件,二等獎8件、三等獎若干件。

篇3: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來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來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通過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加強對教師專業培訓,全面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合理利用“班班通”,達到提高課堂效果。

【關鍵詞】班班通多媒體平等交流培訓學習教學效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媒介的多媒體已廣泛被用于學校教學活動中,尤其是班班通多媒體輔助的教學活動,“班班通”,就是在每個班級及專用教室裝備基于網絡環境的多媒體設備,通過局域網絡和閉路電視間的成功切割轉換,使每間教室都能實現上網、演示課件、網絡資源共享和進行視頻節目的播放。合理使用班級中的電教媒體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充分展示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過程,促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1]有效的利用班班通給我們中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里我談談個人對班班通的見解。

一、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

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雖然有教師應尊重、愛護、理解學生的觀念和要求,但它更強調教師在教育關系和社會關系占絕對支配地位,學生只能惟命是從,不能隨意評價老師。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某些教師心理上有較強的優越感,往往放不下架子,不愿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不能主動與學生交流。因為在學生看來,教師總是比我們懂得多。而人類社會的發展,使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廣度呈現倍增效應,教師如不與時俱進,不吸取新鮮養份,很可能成為新的文盲,教師不再是知識擁有的權威者,“生不必不如師,師未必賢于生”將成為現實。[2]在這種背景下,促使教師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迫使自己奮起直追,不斷充電,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地交流,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的探求過程之中,特別是當在教學活動中,碰到疑難問題時,師生共同利用網絡工具尋求解決方法,更多地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的專業成長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教師的專業能力作為一種職業技能,它的成長是由多個方面決定的。教師所處的環境作為一種外因對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一定影響,特別是在教育資源匱乏的廣大農村地區,農村中小學條件不成熟,設備不完善,學生在上數學課的時候僅僅局限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落后條件中。學生的教學課堂活動沒有新變化,特別是新人教版一些新增加的內容,落后的教學設備已經滿足不了教學的需求,更是缺少好的媒體來達到動態演示的良好環境,因此學生的思維開發跟不上,獲得數學信息的機會也不多,造成了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學心理。“班班通”工程的實施,為基礎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和途徑,為廣大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專業成長包括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于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加油站,幾乎所有優秀的教師都是終身在學習。”“班班通”有助于教師向“書本”學習。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理論的提高,沒有理論支撐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憑借傳統的書本去學習,已經趕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尤其是在偏遠地區,常常會出現想讀書卻讀不到書、讀到書但讀不到好書的尷尬局面。“班班通”工程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教師可以通過“班班通”查閱最新的教育成果,了解最前沿的教育動態和教育理念。

“班班通”有助于教師向“培訓”學。教師培訓是促使教師專業快速成長的有力措施,但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經濟上不夠寬裕,很難經常性地參加脫產學習與培訓。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自主選擇時間和地點的學習方式。基于網絡的“班班通”能夠將教師培訓遠程化、網絡化,“班班通”工程解決了工學的矛盾,“班班通”基于網絡的教師培訓,打破傳統的教師培訓方式“場所封閉、計劃預設、教材固定、教法單一”等方面的局限,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自主選擇不同的課程、學習內容,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查看或下載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從常規教學單向、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適應個人的自主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