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發(fā)揮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輔助作用

發(fā)揮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輔助作用

2024-07-31 閱讀 3374

如何發(fā)揮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

公主嶺市第八中學袁立志

【論文摘要】: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逐步普及,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它圖文并茂,視聽兼?zhèn)洌哂胁皇軙r空限制的再現(xiàn)性、可控性、模擬性以及強大的交互功能,有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陶冶情操,提高課堂效率。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加了教學信息傳遞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并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就語文教學而言,信息技術具有兩大作用,即“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感知效果”和“豐富教學信息,提高教學效率”。但是,信息技術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它不是課堂教學方法的全部。我們在充分肯定其積極有效的一面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教師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或者說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有時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得不償失。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否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功效,關鍵在于如何做到恰當?shù)厥褂谩?/p>

【關鍵詞】:語文信息技術教學誤區(qū)有效途徑輔助作用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越來越接近現(xiàn)代信息技術,而“農(nóng)遠”工程的逐步實施,使計算機輔助教學已不再是“陽春白雪”,正在由城鎮(zhèn)走向農(nóng)村,越來越多地走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多媒體以其教學信息量大,傳播便捷,圖文音像俱全、生動直觀等優(yōu)勢受到老師們的青睞。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現(xiàn)象令人困惑,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信息技術在課堂應用上的誤區(qū)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得好,使用恰當,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會流于形式,干擾教學。當前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存在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時尚而使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必需使信息技術資源和語文教學內(nèi)容做到“整合”而不是“湊合”。目前,公開課,尤其是評優(yōu)課唯多媒體是尊。勿庸諱言,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明顯的優(yōu)點: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能。因此在一些地區(qū),某一些學校便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體課件,往往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qū)崿F(xiàn)的,這樣大材小用,就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美國大眾傳媒學家施蘭姆曾說:“如果兩種媒體在實現(xiàn)某一教學目標時,功能是一樣的,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種媒體。”也就是說,選擇媒體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而很多人恰恰違反了這一原則。一堂好課的衡量標準究竟是什么?是否非用多媒體不可?只要沒有用多媒體,就不是一堂好課嗎?我看未必這么簡單。而是應該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來決定。有些課文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呈現(xiàn)教師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畫面或氛圍,給學生以直觀具體的感受,如教《安塞腰鼓》一課,光靠教師的講解就很難把文中的所描述的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安塞腰鼓的韻味表達出來,而通過多媒體的聲光音像相結(jié)合的手段,就能使學生耳濡目染,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還有像《月亮上的足跡》這樣的說明文,學生一般沒有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和感性認識,這時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就大有用武之地了。而一些邏輯推理類的課文教學就不見得要用多媒體了。至于評價一堂課的優(yōu)劣,當然不能以是否用了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為唯一標準,凡事不能搞“一刀切”,否則,就會犯形式主義的錯誤。有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只是為了追求時尚,簡單應付了事,沒有真正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為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知識、信息傳遞的載體應用到教學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將二者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

篇2: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接受信息)、寫作能力(書面表達)、口語交際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

二.改革切入點

1、課前查閱搜集資料。

2、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

3、開展語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

4、考試評價。

三.實施要求、方法、途徑

(一)小語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信息點,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通過多種途徑查閱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理解、處理、整合,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養(yǎng)成搜集資料,練習查閱的習慣。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樣,如上網(wǎng)、去圖書室、看電視、調(diào)查訪問等。

(二)閱讀教學

1.課堂閱讀教學

突出以讀為主的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基本訓練之一,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文章的精義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筆,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味得到,而非分析講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讀訓練,可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從而自然地達到“情動于中動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

強化朗讀感悟

篇3: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教學反思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進行教學反思,要做到思而有得,要有理有據(jù)。因此,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應該把開展教學實踐反思作為重要的研究內(nèi)容和方式,在實踐中確立反思的意識,正視反思,實時反思,有效反思,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形成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以此來不斷超越自我,提升品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沒有反思的教學也稱不上真正的教學。教學反思是教師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也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1]由此可見,寫教學反思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非常強調(diào)教師的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2]。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并認真撰寫好教學反思記錄。因為教學反思記錄,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我們?nèi)蘸蠼虒W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料,是一筆巨大財富。那么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更新觀念,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改變過去那種只教不思的做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jié)教學中的敗筆和亮點,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一)有利于歸納總結(jié)教學中的得失,完善教學行為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它一方面是歸納“得”,即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行為予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另一方面又是反思“失”,即自己同自己“過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學新理念相違背的做法,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化水平。

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師都有備好課上好課的愿望。然而,無論我們備課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種失誤。通過寫教學反思記錄,不斷反思,我們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便揚長避短,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使自己以后的教學行為更加完善。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教研水平

為了適應21世紀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教師要努力把自己從經(jīng)驗型教師轉(zhuǎn)變?yōu)檠芯啃汀W者型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提煉、升華的過程。與一般的面向?qū)W生的教學方法不同,它不僅僅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也使我們對教育教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中得出新的教學規(guī)律,并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教學理論,從而提高自身素質(zhì),使我們成為研究型的教師。因此,在反思教學時,作為教師應該確立這樣幾種角色:觀察者,即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實踐中的各種典型事件以及有價值的教育問題;記錄者,即教師要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一些事件、經(jīng)驗,為反思積累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學習者,即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把自己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外化為文字,勤做讀書筆記,并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問題意識,使自己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在教學反思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教訓等,可以為寫作優(yōu)秀的作品或論文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