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有效性及其制度
論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及其制度
山西省忻州市技工學校李巧英
摘要:隨著技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怎樣使學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獲并擁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取得高效的課堂教學,是計算機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針對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不積極思考,教學方法不得當以及評價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作者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出發,提出創新教法教材,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實施有效評價等建議,希望通過教師的教,使學生愛學、能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技工學校有效教學計算機教學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熟練操作計算機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計算機教學也成為技工學校各專業的基礎課與必修課。學生使用和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已經成為衡量當代學生基本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造就熟練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目前,技校的領導和老師們雖然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但教學目標、學習興趣、教學方法、評價制度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下面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從實際出發,提出切實的具有操作性的解決對策。
一、有效教學的涵義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有效性。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定課時的教學,學生在學業、身心方面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
從發展的內涵看,根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發展就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的整體進步與提升。具體表現為:知識方面,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能力方面:面對問題,由束手無措到能解決具體問題,動手操作能力增強;過程與方法方面: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動腦、動手,豐富其直覺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讓學生感興趣、喜歡,甚至熱愛,激發起內在的情感體驗。
從發展的外延看,分為“內在發展”和“外在發展”。內在發展以追求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力、鑒賞力、批判力為目標的一種發展;外在發展是一種以追求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掌握、理解與應用為標志的發展。因此,在計算機教學的任務方面,還應加強對學生質疑精神、批判意識和探究意識的培養,時刻關注學科發展的新觀點、新方法和新技術。
與有效教學相對應的是無效教學。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有沒有完成大綱規定的任務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所教知識。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蜻蜓點水,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核心指標。
二、技校計算機教學現狀及分析
1、學生素質低,厭學情緒突出。
近年來,技工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無法升入高中或者連初中都沒有畢業才選擇進入技工學校學習的,他們基礎知識較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技?!皩掃M寬處”的入學畢業方式,導致學生學習沒壓力,學習態度不端正,主動性不高。再加上手機和網絡對部分學生心智的迷惑,有些學生甚至對系統的計算機教學有抵觸情緒。
篇2:信息素質教育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
信息素質教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21世紀是信息知識時代,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這個時期也是中學生信息素質提升的關鍵時刻,中學生必須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質,時時刻刻都要接受信息素質的教育,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視覺經濟社會里,信息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基本生存的能力,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顯得非常重要。文章從信息意識的概念、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知識的獲取、信息能力的拓展、信息道德的樹立等四個方面探討了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信息素質教育
什么是信息素質?在國外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的.信息素質最初的含義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國外學者對于信息素質的內涵,主要強調兩點:1、信息活動過程中(從信息感知到信息創造)所需要具備的能力;2、終生學習的能力保障.
美國圖書館協會19*x將信息素質定義為:(1)懂得何時需要信息;(2)知道解決某一問題需要何種信息;(3)能夠找到所需要的信息;(4)能對所需信息給出評價;(5)善于組織所需信息;(6)能夠有效地使用信息解決問題。
美國人波爾,將它概括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視覺經濟社會里,信息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基本生存的能力,因此,我們身為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計算機教學中應始終注重滲透信息素質教育。信息素質教育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信息意識的培養
信息意識,是人們利用信息系統獲取所需信息的內在動因。因此,如何調動這個動因,即是我們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一)改善教學環境
計算機教學,應盡量安排在機房或多媒體教室中進行,這樣可以盡力發揮充滿信息的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功能,應盡量避免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空洞的理論方法的講授,否則,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學習興趣就得不到提高。通過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視頻,學生的眼睛就會亮起來,耳朵會豎起來,精神也隨之抖起來,信息意識也就會跟著啟動起來,全方位地調動了學生的信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信息意識內化在學生的腦海里,從而開發和發揮學生的信息意識。
(二)注重教學環節
在現代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應該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原來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咨詢者、導航者、組織者。之所以這樣,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在“教師
篇3:發揚創造思維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創造力培養
發揚創造思維淺談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內容提要:本文結合作者的實踐與探索,討論了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實施創造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積極探索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的新模式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歷史使命。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創造教育是最佳選擇,也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徑。計算機是現代科技的產物,也是信息技術的核心。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創造力創造思維
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學計算機課程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課。計算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計算機教學在開展創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么,計算機教學實踐中,又怎樣實施創造教育、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呢?
一、喚起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激情。
創造力包括創造意向、創造思維品質和創造技能。創造思維品質是重心。而創造思維過程大體又可分為4個階段:準備階段、醞釀階段、頓悟階段、檢驗階段。關鍵在頓悟階段。產生頓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環境。如對計算機知識有主動獲取的追求,對計算機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對計算機問題有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等。
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痹谟嬎銠C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同樣需要“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
1.運用學科特點,喚起創造意識。
學生的創造意識是在對計算機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引發的。因此,我們備課時盡可能挖掘學科的創造思維因素,喚起學生的創造意識。如:在開學第一節課上,我們先提出問題:“計算機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什么作用?”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計算機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戲;可以看影碟;可以輔助學習……我們接著問:“計算機在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用處,那么在社會中又有哪些應用呢?”由于學生社會經驗有限,感到這個問題有些困難。這時我們結合計算機的特點講解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應用。當學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氣預報都是用計算機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動洗衣機、微波爐以及手腕上的電子表都是由計算機程序控制的時,感到非常神奇,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2.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好奇心是對新、特、奇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生對感知到的新信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產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師要利用這種心理,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如有一次,在講“計算機與信息社會”一節課時,我問學生:“最近我國信息產業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嗎?”學生紛紛搖頭,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訴他們:這件大事是我國最大的計算機產業集團聯想公司與我國軟件業巨頭金山公司聯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聯想集團是我國信息產業界硬件領域的驕子,而金山公司則在我國軟件業一枝獨秀。這一“硬”一“軟”相聯合,必將推進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步伐。借這件事,我向學生介紹了我國信息產業與某些發達國家的差距,特別強調了美國微軟試圖壟斷我國軟件業的企圖及金山公司的WPS作為唯一與微軟的WORD抗衡的漢字處理軟件在開發過程中經歷的艱難,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信息產業要趕超世界,需要包括他們在內的全體國人努力拼搏。由此學生更迫切地想要學習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學習,從而引發了強烈的創造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