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農村教師對信息技術理論認識研究

農村教師對信息技術理論認識研究

2024-07-31 閱讀 7380

農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論認識的研究

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寧遠中心小學韓翠霞

【摘要】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要求,信息本身對教育改革的要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成為現代化教育的核心和關鍵。

【關鍵詞】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課件計算機輔助教學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鎮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重視基礎教育,促進全面發展,我鎮教育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旺景象。**年,鎮黨委、政府先后出臺了《寧遠鎮關于切實做好掃盲工作的通知》、《寧遠鎮關于切實做好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工作的通知》,統一了全鎮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發出了“治窮先治愚,治愚先興教”的號召,確立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發展教育事業的指導思想,營造出全民抓教育的大氣候,相繼解決了“普九”建校、教育投入、初中師資、保學控流等重大問題,使得寧遠教育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年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全面完成了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寄宿制工程;實施素質教育態勢良好,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中考自然上線率、錄取率連上新臺階,“普九”工作正在扎實推進.正因為有了領導的重視和關心,我鎮教育事業正在穩步、健康發展。

我國教育信息化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革命性影響將日益顯著。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迎接信息時代的浪潮,縝密梳理、用心感受各種新的教育技術手段究竟是如何改變現實教育教學的。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社會已進入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是國家社會發展的趨勢。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促進教育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與普及,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化時代。基礎教育中各門學科就從信息技術中獲得了很大的好處。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成為促進教育發展的手段,結合我們的做法,我談以下兩點:

一.我們的觀念大大轉變。通過參觀學習、培訓教育,我們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育現代化的優越性和緊迫性。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是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次改革,開展計算機普及及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師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師生具有一定的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了這些能力,就能適應信息社會中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這也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更是促進教育的核心。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全校教師均參加了計算機初級、高級及課件制作培訓。我們采取集體學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主體觀、主導觀;強調計算機教學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強調教學要展示自己過硬的基本功,即從語言藝術、板書藝術、多媒體教具操作藝術等方面來感染學生。

二.信息技術的良好效應。經過幾年的信息技術的培訓和學習,以及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我校師生的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課堂教學有了全新的變化。教師樂教、善教,學生樂學、會學,新型的師生關系已經建立起來了,體現學科特點的現代教學模式也已形成。例如我們把cai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把繪畫用電腦顯示出來,擴大了教學容量,進行了高密度的知識傳授;讓學生的眼、腦、耳、手綜合運用,優化了訓練過程,再加上教師及時地反饋和迅速地調控,從而使教育教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上也得到廣泛應用。我們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上課,老師用幾分鐘制作出來的課件,讓學生玩上幾星期都不會失去興趣,這才說明我們的老師真正把技術的作用發揮出來了。這樣,效率提高了,負擔減輕了,可教學效果反而更好了,這才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根本目標,反之,則吃力不討好。

綜上所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們相信,乘著西北部崛起戰略實施的東風,迎著新世紀的陽光,勤勞勇敢的寧遠兒女,將一路高歌猛進,昂首闊步,邁向輝煌的明天。我們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與關鍵,并促進了教育的穩步發展。

篇2:農村小學信息技術運用對教師素質要求

淺議農村小學信息技術運用對教師的素質要求

麥積區馬跑泉中心學校羅麗娥

【摘要】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是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直接為素質教育增添活力的,仍然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然而,由于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是建立在高科技設施的基礎上的,這就為本來極為艱辛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又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實施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要重視教師修養,重點應該是教師思想道德修養和業務修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素質

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核心是教育教學。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學校,由于基礎設施差,教師缺乏,培訓困難,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上不去。信息技術運用正好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優勢,對教師的培訓,教師的不足,基礎設施功能的發揮進行強有力的補充。可以說,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承載著廣大農村學校教育騰飛的希望。但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則有賴于廣大教師,所以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良好的政治素質

“在任何學校里,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誰來決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今天,我們實施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列寧的話仍然很精辟。因為教師肩負著以科學的理論引導、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養具有“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新人的崇高使命,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決定了教師職業活動的性質和方向,在某種意義上,還直接影響著我國青少年一代身心發展和民族的素質水平,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因此,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這點在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良好的師德

師德就是教師職業道德,對此,《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具體的要求:“一、依法執教;二、愛崗敬業;三、熱愛學生;四、嚴謹治學;五、團結協作;六、尊重家長;七廉潔從教;八、為人師表。”這個要求其實可用一個詞來概括:“師愛”。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對師德的要求怎一個“愛”字了得!擠業余時間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鉆研設施特點,制作課件,勞動量又恰恰是重疊在基礎教育的普通勞動之上!還要在課堂上以滿腔的熱情去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沒有濃濃的師愛,怎能勝任?

三、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對教師業務素質的要求

1、創新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中教師素質的靈魂

創新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人的素質在外部行為上包含了學習、創新、應用三個方面,而創新素質,在人的素質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構成合格人才標準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體現。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以適應未來競爭社會的需要,這是素質教育的目標,當然也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工程中對學生的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求教師具備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其實,由于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在我國還處于發展時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對教師而言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具備這種精神的教師,才能鉆研枯燥的現代教育技術,才能在課件制作、碟片刻錄上得心應手。具體來說這方面的素質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對原有的素質構件進行調整,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在課件制作等方面要“敢為天下先”。具體應重視以下方面:

首先,教育觀念要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注重創新”的人才觀、教育觀、才會善于培養素質全面,特別是具有批判精神和研究、發現問題的學生。農村學校信息技術運用作為基礎教育的一種手段,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開發受教育者各自的創造潛能。這一切都有賴于教師的教育觀念能否創新。

篇3: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教學幾點影響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教學的幾點影響

摘要: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帶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已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筆者身處西部農村教學環境,結合自己在農村的教學實踐,淺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的幾點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農村課堂;作用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信息技術成為當代教師教育教學和學習提高的一種基本手端。當代教師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術在農村課堂上的運用,使山里的孩子眼睛走出了大山。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談一談我的認識。

一、豐富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二者各以對方的存在為條件,相互依賴,相互制約。而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載體比較單一、呆板,在一定程度已經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特別是在一些直觀性比較強,要求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的教學活動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所運用的載體,有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教師利用互聯網,可以帶領山里的孩子看到西部農村不能見到的繁華都市、廣闊大海,甚至是神秘的太空環境。通過多媒體教學環境,讓學生用圖片、聲音、影像來學習感知教學內容,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使農村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構建者。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信息教學環境下,讓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對學習活動更加積極、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而使用多媒體創設逼真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課堂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互動,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四、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領域

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給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活力,為課堂教學拓展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課后,學生可以繼續遨游的因特網,瀏覽信息,搜集資料,并能進入學校、教育網站等開辦的網校進行遠程教育,參與網絡的交流與傳播,繼續自己的學習之旅。這樣就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也由課堂向課外延伸,為課堂教學開辟了美好的前景。

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是現代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自由廣闊的舞臺,也為課堂的多元互動提供了真實多彩的環境,也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水平、專業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為了大山深處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解山外面的世界,汲取更豐富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自身努力,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并合理的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開創出一條符合我們實際的信息化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