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主任可通過建立班級QQ群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班主任可通過建立班級QQ群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024-07-31 閱讀 6754

班主任可通過建立“班級QQ群”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通渭縣文廟街小學鞏小軍

一、關于家校溝通教育的理論依據: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的有關論述如下“家庭――是一個人應該學習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時都在和學校集體的精神生活相接觸;學校不能沒有家庭的配合;學校里集體主義的道德文明在許多方面,就是開在家庭里的許多花朵的果實。”“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1]

**年2月發布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的指導原則中指出:家庭教育指導應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和適用性。一是堅持“兒童為本”原則。家庭教育指導應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兒童合理需要與個性,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必要條件和生活情景,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特別關注女孩的合法權益,促進兒童自然發展、全面發展、充分發展。二是堅持“家長主體”原則。指導者應確立為家長服務的觀念,了解不同類型家庭之家長需求,尊重家長愿望,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重視發揮父母雙方在指導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和影響,指導家長確立責任意識,不斷學習、掌握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為子女樹立榜樣,為其健康成長提供必要條件。三是堅持“多向互動”原則。家庭教育指導應建立指導者與家長、兒童,家長與家長,家庭之間,家校之間的互動,努力形成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的環境與條件。[2]

二、“班級QQ群”的應用研究。

我們學校屬縣級直屬小學,三年級平行班7個,班級QQ群實驗班選為三年級(1)班,班級人數60人,自20**年9月建立班級QQ群(當時該班級是二年級),群成員中家長51人,因為9名學生的父母不在身邊,由其爺爺奶奶監護,但爺爺奶奶不識字,因此沒有入群。群成員中科任教師3人,分別是語文、數學、英語教師。班級QQ群至目前已經使用2年,學生行為習慣良好,學習水平在平行班名列前茅。綜合具體研究可總結如下:

(一)“班級QQ群”在現階段出現的適宜性和必要性。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人們對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對家庭教育更為重視。家庭與學校是否能形成教育合力,這是保障教育教學能否達成效果的重要條件之一。許多學校把家校合作視為日常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事實證明,積極的家校關系是孩子全面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長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及時同老師會面,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的情況老師不能及時知曉。教師因工作忙也不能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因此家長同老師的溝通有著明顯的局限性。這些情況很不利于老師更好的教育,也不利于家庭教育,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信息時代的科技發展,使家校合作的形式已由原來的家長會、家訪、電話聯絡等傳統的方式轉變為依靠計算機網絡等現代通信方式。“班級QQ群”的出現,正好給學校和家長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讓教師與家長溝通更加快捷細致、更加平常方便、更加舒心實用,她是家校聯系的一座重要橋梁,能讓家庭與學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班級QQ群”優點:

“班級QQ群”加強了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聯系,搭建了一個良好的教育互動平臺,解決了家校溝通的一些盲點,讓孩子能夠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

篇2:現代網絡技術構建三位一體網絡教育平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現代網絡技術構建“三位一體”網絡教育平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安陽市殷都區安陽外國語小學郭增芹

【內容摘要】如今的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承載著幾代人的家庭夢想。因為享受的多,承受的也多,出現的問題也就多。新的時代對少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家庭、社會的配合和支持。校訊通,騰訊QQ等現代網絡技術以其省時、省力、省錢、方便等優勢,迅速為廣大教師、家長所接受,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合理高效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使之為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的“三位一體”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現代網絡技術低年級學生三位一體教育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組成的“三位一體”教育共同體,這三者互相支持、配合、聯系,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從教二十年來,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有不愛學習的,有不會勞動的,還有不善與同學相處的……。為了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愛學習,會做事,會共同生活,會生存”的孩子,我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努力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并運用到實踐中去。本文就自己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低年級學生實施“三位一體”教育的探索談幾點體會。

為了教育問題學生,在當教師的前幾年,還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家訪是主要形式,以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和家長溝通,尋找“對癥下藥”教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途徑。這樣下來,雖然效果不錯,但工作量巨大,有時甚至忙不過來。后來,為了節省時間,只對問題較大的學生進行家訪;對于較普遍存在的問題,采取開家長會的方式;對于個別一般問題的學生,我采用寫紙條,要求學生通知家長到校找老師交流。這種方式雖然提高了效率,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老實點兒的學生會把紙條交給家長,心眼多的學生不按要求去做,害的老師還得再給家長打電話,甚至有的學生找別人頂替家長,起不到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進入新世紀,校訊通的出現使我眼前一亮,馬上接受了這一新生事物。校訊通省時、省力、省錢(每月只需3元人民幣)、方便、高效,能及時把信息傳遞出去,在家校與家長聯系中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一、充分利用校訊通,學校教育及時溝通

1、及時發布當天家庭作業,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家庭作業是小學生課堂學習的延續,家庭作業完成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他的后續學習。通過校訊通布置作業,在一年級顯得尤為重要。一年級的學生入學時間短,識字量少,好多字不認識,不會寫。老師通過校訊通平臺及時發布作業,提出作業要求,有助于一年級的新生快速進入角色,在家長的監督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其他的年級,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孩子,家長問:“作業寫完了嗎?”孩子答:“寫完了。”其實就沒有完成。老師通過校訊通發布作業后,家長就可以利用短信對照作業,了解和掌握孩子每天完成家庭作業的真實情況。從而堵住了不愛學習、貪玩學生蒙騙家長的漏洞,使家長由對孩子學習的盲目管理變為了有目的的督促,逐步使孩子形成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最終成為愛學習、會學習,學習成績不斷進步的好學生,大大提高了教師和家庭對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篇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摘要: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承擔著發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將兩者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融合是家長和老師共同面對的問題。

主題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互促進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者們將人的教育劃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三字經》有這么幾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就說明教育兒女不僅僅只是供養兒女吃穿,如果不好好教育,那就是父親的過錯。作為教師如果不嚴格要求學生,那就是做老師的懶惰,教師的不對。在幾個字中就簡單的概括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配合默契的話,就能充分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其體現如下: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教學目的

教育的總體目的是使孩子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與家長的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學校教育是一種針對許多孩子的共同點的“共性教育”,這種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標準化”,即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在某一階段都達到某一個標準,但是我們知道孩子的主要特點是具有獨特性,每個孩子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不僅表現在外貌有不同,同時也表現在內在的心理、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目的是: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針對自己孩子特點的“特殊教育”。而學校的普遍教育無法滿足每個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為只有家長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學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起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主要的體現應該是嚴和愛相結合。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共同的愿望;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是廣大老師追求的目標。然而每個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方面起著很重要的因素,但無論從那些方面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充滿著愛,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有的父母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但是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正確地引導孩子,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有的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有的家長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或者家長與老師溝通后,認為孩子不好,范錯誤的話,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從上面有的家長的錯誤認識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要舍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然而,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都認為教育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們所忽視。其實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教學任務的專一。學校惟一的使命是培養人,其他任務都是圍繞著培養人來實現的。學校教育有專門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