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興趣

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興趣

2024-07-31 閱讀 9836

一、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

營造民主公平、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教學活動必須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活動為載體。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要著力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更要著力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激活學生善于自主學習的內驅動力,從而形成情感豐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諧,具有堅強意志和銳意創新的素質。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生生互動關系,創設一個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氛圍,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歷程。

例如,教師在設計課程時首先要考慮到的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避免教師主宰課堂,學生淪為“旁聽者”的現象。同時在所設計課堂中更多的避免“點將”現象的出現,努力做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交流,讓學生在互動中思考,互動中判斷,運用自己的智力以及思維去認識,理解事物。

二、將理性內容形象化,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腦具有邏輯思維的功能,右腦具有形象思維的功能太過理性的化的課堂學習內容容易使學生左腦處于超負荷狀態,容易產生疲勞的象征,因此學生容易興趣索然,相反,右腦常常被冷落,不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平常課堂上應該更加注重使用幻燈片,影視等素材教學,讓歷史知識賦予形象化,直觀化,動態化,那么就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進而達到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功效,還可以讓課堂充滿生機。如《外交事業的發展》一課,講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關系改善、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單憑這些文字資料,學生很難真切地感受外交事業的巨大發展。筆者引導學生先看課文中的三幅圖“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前飄揚”、“*會見尼克松”、“1972年*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通過這幾幅圖,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外交事業蓬勃發展的氣息。然后再通過幻燈片展示“喬的微笑”這幅經典圖片,讓學生繼續思考為何喬冠華會露出如此燦爛的笑容?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之上適當“點撥”讓學生注意結合新中國初期外交狀況思考,最終引導學生得出新中國從外交僵局到外交新局面形成的過程,教學通過簡單的圖片自然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學生創新思維得到啟發,興趣更加濃厚。

三、歷史與現實“熱點”相結合,更容易激起學生探討歷史的興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很多問題,尤其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些“熱點”,它們的形成不是瞬間的,而是有著各自的歷史淵源。人們常常需要“以史為鑒”,通過借鑒歷史的經驗,來反省自我、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來加深對現實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科學地預見未來。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適時地引入一些“熱點”問題,既能較好地體現歷史學科“古為今用”原則,也能更好地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注重課文知識點的講授,就事論事。這就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因為那些歷史離他們畢竟太遠了。然而在現代社會里,由于電影、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各種媒體的作用,使學生接受了大量的課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們所感興趣的“熱點”。教師能立足于課本,將一些社會現實中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與課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會使學生對學習歷史興趣盎然。例如,講到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割占中國領土臺灣一事,激發學生對當今臺海兩岸關系的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的認識,學生自然而然展開對臺獨勢力的討論,自然而然對祖國統一大業的關注。當今中日關系尤其以“釣魚島”等事件為焦點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的展開討論,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催化劑。

四、適當把握研究性學習也是激發學生回歸學習歷史“熱情”的重要途徑。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好奇與探究心理的激發下,從所感興趣的各種現象與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題目,并在研究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增長閱歷、解決問題、成熟人格、學會學習、養成學習習慣的過程。新課程實施以來,隨著教學理念不斷的傳播,研究性學習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當做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調節劑”,也就是說,在教學事件與空間有所局限的情況下,適當對研究性學習加以運用,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新課程改革以來,鄉土文化一直是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重點,就海南本土而言,先太夫人,海瑞,五公祠等都或多或少是歷史融合本土文化的結合體,毫無疑問也是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激發點。

五、適時做些鞏固性練習,是維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由于教師把握教學不甚到位,因此常規教學時有陷于“表演”,落于“花哨”現象,這種缺乏實際性內容的教學,雖然能夠短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往往由于學習內容過于空洞,總有課堂熱鬧課后忘光的感覺,久而久之,學生就必然失去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課堂中添加練習或者課后適當選擇些識記性作業就非常有必要了,這也是維持其興趣的不錯方法。舉個例子,當學生再面臨眾多次的考試后,答題思路不明確,甚至無從答題,那么成績必然不理想,那就會導致學生出現明顯的厭學現象。所以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知識,自然而然,學生興趣就提高起來。

提高學習興趣,顯然已經形成共識。當代新課程教學環境下,更應加大考慮學生興趣,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當然,我們在把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不能過于流于形式,過于講究“熱鬧”,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更應該重點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做到讓學生體驗學習快感的同時,能夠快速的把握知識,這才符合新課程教學的目的及要求。

篇2:課余興趣小組活動方案

  為了充分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三中真正成為每個孩子成長、進步的搖籃,不拘一格的培養社會需要的有用的人才,真正貫徹“讓校園內每一片正在飄落的樹葉都成為我們教育孩子的契機”的教育思想和“重結果,更重過程”的辦學理念,特制定本方案。

一、擬設小組名稱及負責人

  興趣小組:

  負責人:

  1、美術興趣小組 施

  2、英語角 陳

  3、信息技術 羅

  4、時政知識小組 肖

  5、課外閱讀與朗誦 周

  6、物理 楊

二、 組織程序:

  1、申報

  2、制定學期活動方案

  3、招聘興趣小組成員

  4、成立興趣小組組織機構

  5、開展活動(原則上每周一次)

  6、每周活動總結并存檔

  7、學期末活動總結與表彰,評選出優秀的活動小組并給與獎勵。

三、 活動要求:

  1、各活動組織教師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個人專長和學生狀況確定活動專題,制定全期活動方案。

  2、各活動組織教師在執行過程中要重落實、重實效,做到了解學生對活動的真實感受,同時做到有計劃、有活動內容或教案、考勤(對學生和參加老師)、有活動記錄、有對活動的評價與總結,并及時上交教務處。

  3、克服活動場地不夠和活動時間受限制的困難,盡量合理的利用我校有效的活動條件,創造性的開展活動。

  4、各教研組要加強對本組興趣小組的管理與監督,并與本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重過程、重學生的親身體驗,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和關注學生的多樣發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實際生活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廣泛涉獵或發展興趣特長,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活動的舞臺,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和一系列綜合能力。

四、評價辦法

  1、活動由各教研組牽頭,負責動員、報名、管理、監督;

  2、相關任課教師負責活動全過程的實施;

  3、學校對每次活動有專人檢查,并做好相關記錄,隨時了解學生的感受,對活動的態度、以及任務完成情況。

  4、制定專用階段性評價表,上交階段活動成果(自留底稿以便期末總結):活動專題及教學計劃;課時教案;相關資料(如調查報告、活動照片、課件、文字資料等);階段成果展示和經驗總結。

  5、每學期向全體教師匯報一次。

篇3:地理興趣小組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1.發展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能力,加深對課本知識的學習掌握;

2.幫助學生更好認識環境,培養他們關愛地球家園、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

3.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間凝聚力,增強教師的向心力,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

二、活動安排

1.第一學期: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選拔地理小組成員,擇機成立活動小組;配合課本進程進行自然地理觀測活動。

2.第二學期:有步驟的開展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小論文的寫作。

三、具體項目

1.自然地理常規觀測:測量地理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觀測星空、月相、特殊天象等;

2.配合教材進度,進行專題研究:如研究城市規劃、國際熱點問題、環保專題等;

3.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演講、指導;

4.與其他學校兄弟組織交流、合作。

四、指導老師

全體地理老師為活動指導老師,主負責人蘇秀萍老師。

附:活動案例i;

1、主題:“月亮”人類未來居住的星球

2、活動目的:通過參加論文寫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天文意識、天文興趣、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寫作能力。

3、參加對象:本校七年級天文愛好者。

4、活動日期:*年2月20日至*年5月30日。

5、活動方法:天文老師給學生進行有關月球的講座;學生在天文老師的指導下,自行收集有關“月亮”資料、信息;撰寫小論文交少科站。

6、活動結果:撰寫主題為:“月亮”人類未來居住的星球的科普小論文競賽。

活動案例ii;

1、主題;“火星”探測

2、活動目的:通過參加知識智力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天文意識、天文興趣、探索精神、實踐能力。

3、參加對象:本校八年級天文愛好者。

4、活動日期:*年2月20日至*年5月30日。

5、活動方法:學生在天文老師的指導下,自行收集有關“火星”探測器――“勇氣”、“機遇”號的新發現、新線索、新課題等資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