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談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運用

談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運用

2024-07-31 閱讀 8017

談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為特征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本文淺析了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闡述了多媒體應用技術教學途徑的優化作用,改變了德育課教學抽象枯燥的教學現狀,優化了育人環境。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運用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包含了《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必修課程和《心理健康》選修課程的教學。二○○八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意見》中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德育課的主要任務是以*x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法律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這幾門課程都對于幫助廣大中職生正確認識自己,沿著正確的方向、道路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至此,如何把德育課的知識內容講到中職生的心坎上,如這些課程的精神灌輸給中職生,教學的方式、方法會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枯燥且通俗易懂,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口授、板書,中職生耳聽、筆記,“說靠嘴頭,寫靠粉筆頭”這種單一呆板的形式容易抑制中職生大腦皮層的興奮,使中職生大腦疲勞,注意力分散,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使不少中職生對德育課缺乏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中職生喜歡上德育課,必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用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段向中職生展示教學內容,形象直觀,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發中職生學習興趣,開發中職生的潛能。多媒體技術教學已走進中職學校德育課堂中,并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中職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技術集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在教學上表現出極大潛力。德育課程涉及的知識繁多且需要再現情景案例,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提高中職生學習德育課程的興趣,從而調動中職生的積極性,以提高教學質量,便成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的一個重點課題。德育課的直白提問、復習引入新課,平淡無奇;不如運用多媒體的色形、圖象、聲光及色彩變化、聲響效果更能有效地開啟中職生思維閘門,由被動到主動,輕松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使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對中職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開展情境教學,從而創設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中職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這樣,針對于德育課思想理論性強,內容枯燥的特點,從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職生聽課造成的疲勞和緊張,使中職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進、共同發展;讓中職生可以在良好狀態下,自主地、積極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篇2: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創新教育

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的創新教育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馬鳳玲

【摘要】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重視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創新的激情。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創新教育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與生俱有的,但只是潛意識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培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潛能。由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所具有的實踐性強、內容更新速度快、應用廣泛、形象直觀等特點,讓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標為指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積極和諧、探索創造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都能愉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堂教學演變成為“一言堂”,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教師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滔滔不絕的灌輸著知識,無論學生是否能夠聽懂、無論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成為了教學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這樣的教學輕易的扼殺學生個性,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得不到發展,教學沒有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到教學中來,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就成為了我們今后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必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世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創設有聲的情景,讓無聲變有聲;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創新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并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場景或照片資料與學生所學新知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利用實物投影把學生搜集到的各種信息和學生探索創新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可以在學生練習或小組討論時放一曲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環境以緩解學生學習中的緊張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學生的思維會像脫韁的野馬在知識的原野中縱橫馳騁,而這種活躍的思維正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二、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不但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且更加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代生活的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日常生活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也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保留著一些離學生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就能彌補不足,將生活與知識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就是生活,生活中便有知識,增進興趣,激發活力,更有效的去探索生活中的知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篇3: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運用

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熊全林閻河鎮中心小學

內容提要: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終伴隨著幼兒的生活、游戲和認知等過程,語言交流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多媒體課件能將故事的意境、內容、語言統合在一起,并以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出來,極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生動的動畫將抽象的文字知識形象化、興趣化,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最后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使幼兒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真正體現了“樂中學、動中學、玩中學”這一觀點。這樣不僅使教學過程童趣盎然,同時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起參與興趣及表達欲望,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美的魅力,又發展了他們的觀察力、表達能力。

關鍵字:多媒體語言幼兒

多媒體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能充分的體現出它的獨特功能與效力。電腦中飛入、顯現、隱去等效果應用,各種聲音的點綴,使一些簡單圖片產生不同的音效,就猶如一部短短的動畫片一樣,這對于長期以來接觸傳統教學方式的幼兒來說是一種新奇。幼兒教學活動中,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充分活躍幼兒思維,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運用多媒體為幼兒渲染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綱要》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原本絢麗多彩的語言活動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老師執著于對詞匯、對故事的機械記憶。所以我們借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孩子創設語言學習情境;利用現代多媒體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等特點為孩子的發展思維創設空間;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具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景,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如:《會變顏色房子》的教學課件用電腦播放后,幼兒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隨著逼真形象的音響和富于動態的情景,幼兒情不自禁地想說樂說,很快進入到活動中。整個活動結束,幼兒還興致未盡,還強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見,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更重要的是,課件中動態的信息,因為更富有真實感而能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使幼兒不只是僅僅將它單純地作為某一知識去理解,而是在積極運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時,產生好奇和疑問,促使幼兒積極質疑。與此同時,教師用鼠標器控制畫面,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通過交流、表達,更充實地把握了故事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由于個性和環境的差異,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能說會道;有的幼兒寡言少語;有的幼兒天性外向,說起話來落落大方;有的幼兒生來羞怯,看見外人不愿說話。這樣一個班級的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便出現了強弱兩極。如果語言活動中教師沒有豐富的語言素材,只有幾張靜態圖片等簡單教具,那么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方面會呈現向弱極運動的現象。因為在這樣的活動環境中,能說會道的幼兒沒有語言表達的興奮點,而能力差的幼兒又缺少語言表達的憑借物。為此,運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話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將老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的表現出來。激起幼兒的說話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如:中班童話故事《春天的電話》教學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的思維從感官向具體形象過渡的特點,先給幼兒播放一種電話鈴聲,幼兒在感到驚奇的時候,馬上又播放出春天的畫面,“叮鈴鈴”一個春天的電話驚醒了屋里冬眠的小動物,原來是小朋友們請小動物到春天的陽光下做游戲。這樣多媒體在引起了幼兒強烈的興趣的基礎上,增強了幼兒快樂的感覺,使幼兒在學習文學作品時,講述積極而自信,加速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對文學作品語言的消化。同時,幼兒欣賞和感受文學作品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