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報告
從事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工人、學者、興趣愛好者、杠精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共16頁)琿春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編制1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
可行性論證報告
琿礦公司所屬礦井到目前為止,基本來用自上而下即下行開采順序、由于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受特定原因的影響,需要采用上行開采的方式進行回采。工作面上行開采時,由于其下部煤層己經回采完畢,下層煤的上覆巖層必然產生變化,這時可能會對上層頂底板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煤層的結構產生一定的變化,其變化程度取決于下層煤層頂板巖性垮落特性以及煤層的間距。因此,我們要通過下層煤層的開采狀況、圍巖巖性、頂板下沉規律進行分析研究,來確定工作面上行開采方式的可行性。
一、上行開采規律及研究方法
(一)煤層群上行開采的一般規律
1、理論資料上顯示上行開采的一般規律:
(1)當下部開采一個煤層時,采動影響倍數K>7.5,上煤層可正常進行掘進和采煤。如果下煤層采出時留有煤柱,則在下部煤柱對應的上煤層工作面內可能出現局部頂板巖層和煤層的開裂現象,采取一定措施后,可正常進行上行開采。
(2)當下部開采多個煤層時,綜合采動影響倍數Kz>6.3,可在上行煤層正常進行掘進和采煤工作。
(3)上煤層位于下煤層開采的冒落帶之上時,一般可正常進行上行開采。
2、國內上行開采實踐分析結論:
從事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工人、學者、興趣愛好者、杠精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共16頁)琿春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編制2
(1)當下部開采單一煤層時,采動影響倍數K的下限值為6。
(2)當下部開采多個層時,綜合采動影響倍數Kz>6.3時上部煤層可正常進行回采,沒有提出Kz的下限值。
(3)上下煤層開采間隔時間大于3個月。
(二)針對31801工作面分析研究方法
針對八連城煤礦19號煤層、18號煤層圍巖巖性、工作面布置形式等條件,通過理論計算方法,開展頂板下沉變形規律、采空區在時間和空間上對上覆煤層造成的影響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獲得31801工作面圍巖抗壓強度變化范圍、安全回采的煤層層間距和上部綜采面合理布置及開采時間間隔等關鍵性參數。根據下部19號煤為已有采空區,確定上部18號煤層再進行綜采的上行開采的可行性,提供安全回采可行性臨界條件及實施方案,并指導現場應用。
二、下部工作面開采現狀
1、工作面位置及周邊情況
31912工作面位于西三區南部,第2勘探線與第5勘探線之間;走向長1150m,傾向長度200m,平均厚度3.3m,可采面積230000m2,可采儲量82.9萬噸。與四鄰關系:北東為西三皮帶下山、西三軌道下山及西三回風下山;北西為31906工作面;東南為DF67及DF73正斷層;西南為圖們江堤19層保護煤柱。
2、地表及標高情況
與地表關系;以農田為主,包括河流,公路等;地面標高:24.1026.50m,井下標高:-546.50~-562.10m。
從事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工人、學者、興趣愛好者、杠精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共16頁)琿春礦業(集團)朻?公司生產技術部編制
3
3、煤層特征及構造情況
表2.1可采煤層特征表
4、煤層頂底板特征
(1)頂底板特征
表2.2頂底板巖性
(2)地質特征
表2.3地質情況
從事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工人、學者、興趣愛好者、杠精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共16頁)琿春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編制4
5、工作面支護情況
工作面入回風巷采用錨網索聯合支護,斷面為15.54m2;工作面共計安裝134部ZY6000/16.5/38D型液壓支架,支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表2.4支架主要技術參數
6、采煤方法
31912工作面沿煤層傾向布置,采用走向長壁一次采全高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綜合機械化采煤法,為工作面的回采主要布置了31912運輸順槽、回風順槽及開切眼。工作面開采時間為2016年8月~2017年5月。
三、上部設計工作面基本情況
1、工作面位置及周邊情況
31801工作面位于西三采區南部,第2探線和第5勤探線之間,走向長度1050m,傾向長度195m,平均厚度1.6m,可采面積196820m2,可采儲量44.0萬噸。與四鄰關系:31810運輸順槽北為待采區;南為DF73號和DF67號正斷層;西為圖們江堤18層保護煤柱線;東為西三軌道下山,下部為31912采空區。
2、地表及標高情況
與地表關系:以農田為主,包括河流,公路等;地面標高:24.10~26.50m,井下標高:-527.6~-556.1m。
從事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工人、學者、興趣愛好者、杠精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共16頁)琿春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編制5**p>
3、煤層特征?**構造情況
工作面煤巖層走向北西~X1o南東,傾向南西X2o,傾角3°,預掘區域為單斜構造;斷層:DF73號正斷層,(在西三軌道下山導線點268點,西三皮帶下山*?*線點850?*?*西三回風下山導線點118點處均有揭露)?*?*北東~X3o西?*??*?向X4o,傾角60°。DF67號正斷層,走向北東~X5o,傾向北西X6o,落差0~23。兩條斷層均存在預掘巷道外側,均為不含(導)水斷層,對預掘巷道圍巖的完整性存在影響。
工作面頂板為粉砂巖,厚度7.0m,灰白色,膠結中等,f=1.78;煤層平均煤厚1.60m,黑色,塊狀,半亮型,f=0.96;底板為粉砂巖,厚度10.20m,灰白色,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f=2.54。
工作面與下部采空區層間距為18-30m,平均為24m。
從事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工人、學者、興趣愛好者、杠精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共16頁)琿春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編制6
4、地質特征
從事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工人、學者、興趣愛好者、杠精
八連城煤礦31801工作面上行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共16頁)琿春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編制7
四、煤巖物理力學參數測定結果
此次論證將北京煤科總院對八連城測定的煤巖物理力學參數結果作為本次圍巖參數的參考依據。
五、采空區上行開采條件判別論證
國內煤礦對于上行開采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圍繞煤層層間距離、巖性和煤層采高等因素來分析下部煤層開采頂板的垮落特征,進而確定能否實現上行順序開采,重點是把煤層間距離作為決定能否采用上行開采的主要衡量指標。煤層能否采用上行開采的判別方法主要包括:①實踐經驗判別方法、②比值判
篇2:綜采工作面設計說明書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綜采工作面設計說明書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第一章工作面地質概況
一、工作面位置、范圍、標高及周邊采動情況
二、井上下關系以及回采對地面的影響
三、煤層賦存情況:煤層產狀、煤厚、煤的硬度、煤層結構、煤層穩定性、煤種、煤質等;對于煤層柱狀圖(1:200),薄及中厚煤層要提供不低于8倍煤厚的上覆巖層性質,厚及特厚煤層要提供不少于30m厚的上覆巖層巖性。
四、頂底板情況:巖性、厚度、力學特性。
五、地質構造與水文地質情況:對工作面回采構成影響的斷層、褶曲等構造情況;工作面主要補給水源及最大最水涌水量。
六、其它開采技術條件說明,主要包括:預計瓦斯涌出量、煤層自燃發火傾向、煤塵爆炸危險性、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地溫等。
七、儲量計算
第二章回采工藝的選擇
一、回采工藝選擇:依據開采技術條件,選擇回采工藝(綜采、綜放)。
二、綜采工作面支護設計
1、支架類型的選擇
2、支架規格的選擇
3、按經驗法計算支護強度
(1)根據采高及上覆巖層碎脹系數計算冒落帶高度
(2)根據冒落帶高度計算支護強度
4、參考同一煤層工作面礦壓觀測資料所得的最大平均支護強度
列表說明參考工作面與本工作面預測。
5、工作面支護強度的確定
6、綜采支架的選擇與驗證
根據工作面條件及計算參數與綜采支架適應條件對比,分析支架適應性。
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1、工作面基本參數確定
(1)工作面走向長度確定
(2)工作面長度確定
2、巷道布置
列表說明巷道開窩點位置(座標)、施工方位、巷道層位、巷道設計長度(平距)等,并將有關參數標注在工作面設計平面圖上。
第四章巷道斷面設計及支護設計
第一節機巷斷面設計及支護設計
一、斷面設計
1、計算工作面所需風量,根據工作面通風要求確定巷道所需最小通風斷面(設備安裝后巷道的凈斷面),巷道內最大風速不得超過4m/s。
2、根據設備(幾何尺寸最大)運輸需要確定巷道最小斷面。
3、根據設備安裝需要確定巷道最小斷面,巷道寬度按如下原則確定:
設備寬度+設備間間隙+人行寬度+設備與巷幫間隙,巷道高度和各類間隙、人行寬度、輸送機機頭和機尾處的寬度必須滿足《煤礦安全規程》第21條、第22條規定要求。
4、巷道斷面確定:比較本節第1、2、3項確定的巷道斷面,選取其中最大的作為巷道基礎
斷面,考慮巷道變形量,最終確定巷道斷面。
二、支護設計
1、巷道支護方式選擇:根據巷道圍巖性質類比相同或相近條件下巷道的支護方式和支護效果,確定巷道支護方式。
2、支護參數設計:支護材料規格、棚距、排距、質量要求等;采用多種形式復合支護時,對各支護形式的施工時間要明確說明;采用錨桿支護的巷道,要按集團公司《掘進生產技術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執行;工作面切眼無論采用架棚支護還是錨網支護,都必須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進行補強支護。
第二節機巷斷面設計及支護設計(要求同第一節)
第三節機巷斷面設計及支護設計(要求同第一節)
第四節機巷斷面設計及支護設計(要求同第一節)
第五節工作面巷道斷面和支護匯總表
列表匯總巷道名稱、斷面尺寸、掘進斷面、凈斷面、支護形式
第五章“一通三防”工程設計
1、瓦斯防治工程設計
說明綜采工作面瓦斯賦存規律和瓦斯治理措施。
(1)瓦斯治理的巷道工程設計:簡述巷道工程的布置、斷面和支護方式,瓦斯抽采管路的鋪設,并標注在工作面平面圖上。
(2)工作面防塵系統設計:防塵管路的鋪設,并標注在工作面平面圖上。
(3)工作面防火系統設計:防火管路的鋪設,并標注在工作面平面圖上。
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設計
1、排水系統巷道工程設計:簡述巷道工程的布置、斷面和支護方式,并標注在工作面平面圖上。
2、排水設施的要求及排水管路的鋪設,并標注在工作面平面圖
第七章施工組織設計
根據巷道工程量及系統情況,采取列表或網絡圖方式說明巷道施工順序、工期安排及具備安裝條件的時間。掘進期間“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程要納入施工組織統籌考慮。
第八章主要設備選型與配套
說明設備選型的依據及設備來源,并列表說明設備名稱、型號、數量、使用地點等。需要著重介紹的設備列出其主要技術特征。
第九章生產系統說明與分析
第一節生產系統
1、運輸系統
(1)運煤: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2)運料(包括機、風巷):尖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3)進架: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4)回架: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2、通風系統
(1)進風: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2)回風: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3、供水系統:
(1)機巷: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2)風巷: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4、排水
(1)機巷: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2)風巷:箭頭說明系統的巷道順序。
第二節生產系統分析
一、生產能力分析
(1)采煤機實際生產能力確定
(2)運輸機的生產能力確定
(3)轉載機和膠帶輸送機輸送能力確定
二、進、出架路線巷道效驗
對于進架路線沿途巷道進行校驗,滿足解體或整架運輸要求。
第十章避災路線
說明避水災、火災、瓦斯和煤塵爆炸等災害的巷道構成順序。
第十一章其它要說明的問題
對上述各項之外,有必要說明的問題(如:設備列車存放位置、空間尺過、移動方式等)進行重點強調。
《綜采工作面供電設計說明書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1、說明供電系統的構成,主要介紹供電變電所、各回采期移變位置及主要用電點的供電路徑。
2、統計工作面系統用電負荷,列出用電設備負荷統計表,標明供電電壓等級、額定電流、功率因數、效率、容量、型號、臺數。
3、根據負荷統計表,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
4、根據需要選擇各種磁力啟動器和饋電開關及高壓開關,要求如下:
(1)高壓系統要有完善的過負荷保護、短路保護、操作過電壓保護、欠電壓保護、絕緣監視和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
(2)660V/1140V系統要有過負荷保護、短路保護、漏電保護、漏電閉鎖、欠電壓保護及斷相保護。
5、經濟合理選擇高、低壓電纜
(1)高壓電纜選用銅芯橡套雙層屏蔽絕緣監視電纜,3300V供電電纜必須使用專用阻燃電纜。
(2)采煤機電纜為專用電纜,按MCP系列選擇。
(3)1140V供電系統選用UPQ型電纜。
(4)工作面照明先用UDJP型電纜,煤電鉆選用UZ型電纜。
(5)電纜截面按經濟電流密度和長時允許電流選擇,按允許壓降進行校驗。
6、供電系統圖標明開關型號、電流整定值、最小兩相短路電流值、電纜規格、型號,電纜長度(按1.1倍的巷道實際長主計算)等。
7、工作面的電器設備應盡選用同一電壓等級,方便檢修,有利于安全供電。供電系統中盡可能減少回頭供電。為減少啟動壓降,移動變電站應盡量靠近工作面。
8、電氣設備的各類保護,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執行。
《綜采工作面設計原則及圖紙要求》
一、綜采各種設計依據
1、批準的工作面地質報告及相關地質資料。
2、經集團公司批準的采區設計及補充資料。
3、鄰近工作面或鄰近采區類似工作面地質、礦壓等技術資料及生產情況。
二、工作面設計原則
1、工作面參數選擇合理。
2、工藝先進,設備選型與配套科學。
3、生產系統正規、可靠,有利于高產高效。
4、一通三防、防治水等安全工程統籌考慮。
三、綜采(放)工作面設計圖紙要求
1、井上下對照圖(1:2000),圖幅要能反映開采影響范圍內的地面情況。
2、工作面設計平面圖(1:1000)
圖幅要能反映生產系統的構成情況。標明有關巷道(峒室)名稱及沒計巷道的有關參數,設計巷道與已有巷道有所區別。繪齊地質內容,煤層底板等高線線距10m,等高線不得少于兩條。
3、工作面設計剖面圖(1:1000)
剖面圖可與平面圖繪制在同一圖紙上。回采范圍沿走向(分里、中、外段)傾斜剖面不少于3個,在剖面圖上標明構造情況、工作面斜長及巷道空間關系。
4、巷道斷面圖(1:50)
巷道(峒室)斷面圖要標明巷道規格、支護參數。本圖可與設計平(剖)面繪制在同一圖上。
5、工作面生產系統及避災路線圖
本圖在工作面設計平面圖上加繪。按規定的圖例,對運煤、運料(進出支架)、進回風、供水、灌漿、安全監測等系統及避災路線進行標注。
6、機電設備配置圖
本圖在工作面設計平面圖上加繪。根據設備選擇及設備安設位置,按規定的圖例,標注主要設備布置情況(輸送機符號標注在機頭位置),并在符號旁標明型號、數量、輸送機鋪設長度等。
7、供電系統圖按供電設計要求繪制。
四、其它要求
1、綜采工作面設計由總工程師組織編制、初審,經礦長簽字后于巷道施工前一個月報集團公司審批,沒有批準的設計,不得開工。
2、設計說明書文字簡明、條理清楚,計算準確。
3、圖紙清晰,圖幅、比例及各類標注符合規定,折疊整齊、美觀。
4、工作面設計圖例見附表。
篇3: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一、設計依據
1、批準的工作面地質報告及相關地質資料。
2、經公司批準的采掘計劃及采區設計等資料
3、鄰近工作面或類似工作面地質、礦壓等技術資料及生產情況。
二、設計原則
1、工作面參數選擇合理,設備選型配套科學。
2、生產系統正規、可靠,有利于高產高效。
3、一通三防、防治水等安全工程統籌考慮。
第一章工作面概況及地質特征
一、工作面位置
說明工作面所在煤層、采區、上下限標高及周邊、上下采動情況等。
二、井上下關系
說明工作面井上下對應關系。地面建、構筑物與地形、地貌等情況,以及回采對地面的影響等。
三、煤層賦存情況
說明煤層產狀、煤厚、煤層結構(夾矸的位置與厚度)、煤的硬度、煤層穩定性、煤種、煤質等。
四、頂底板情況
說明頂板(偽頂、直接頂、基本頂)與底板的巖性、厚度、物理
-1-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力學特性、層理與節理發育等。
五、地質構造與水文地質情況
說明對工作面回采有影響的斷層、褶曲、陷落柱等情況。影響工作面準備與開采的主要水源、主要出水通道和涌水形式、預計正常及最大涌水量等。
六、其它地質因素
說明工作面瓦斯絕對、相對涌出量,煤塵爆炸指數,煤層自燃發火傾向,地溫、地壓等情況。
七、儲量
按照工作面設計范圍和確定的停采線,計算工作面地質儲量、可采儲量、可采期等。
第二章采煤方法與采場支護設計
第一節采煤方法
從工作面煤層賦存條件與開采技術條件以及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說明選擇的依據。
第二節采場支護設計
一、工作面支架確定:選擇本礦或鄰礦同一煤層類似條件的綜采(放)工作面使用成功的架型為參考,并結合煤層賦存條件與所選支架的其它主要技術特征參數進行工作面支架型號確定。說明選型依據。
二、端頭支護設計:明確端頭支護形式,說明設計依據。
三、超前支護設計:說明超前支護布置形式及設計依據。
-2-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第一節巷道布置
說明工作面基本巷道布置,包括:工作面風巷、機巷、切眼、工作面車場、回風繞道及除基本巷道外為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專門布置的特殊用途巷道(如探巷、措施巷)等。
第二節工作面巷道布置基本參數設計
一、工作面推進方向與推進長度
說明設計工作面的推進方向與仰俯采情況等。
說明推進長度確定的依據。主要考慮陷落柱、斷層構造情況、采區邊界、不可采或采空區邊界等因素.
二、機巷、風巷、切眼布置
根據推進方向結合煤層條件、開采技術條件、裝備配置、安全煤柱、采區巷道情況等明確切眼位置、長度及工作面的機、風巷布置情況(開口、方位、長度)
三、其它巷道長度確定
主要包括:工作面車場、回風繞道及其他巷道(硐室)分別按其功能需要,結合已有巷道情況及工作面條件等,分別說明巷道的布置長度、層位、用途等。確定其布置的長度。
第三節巷道布置參數說明
3-1設計巷道布置主要參數一覽表
-3-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說明:對上表沒有含蓋的巷道布置情況,再進行其他必要的補充說明。
第四章巷道斷面與支護設計
第一節巷道斷面設計
一、兩巷斷面設計
(一)機巷斷面設計:
1、按風量計算:
根據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及工作面配風方案等結合風速要求,計算巷道所需斷面積(要考慮設備安裝后的巷道凈斷面積)。
2、巷道高度計算:
3、巷道寬度計算:
相關要求:
▲根據巷道設備安裝、運輸、維護需要等計算巷道寬度與高度。要以設備或運輸大件的最寬、最高突出面或點,結合巷道形狀及最寬、最高突出面或點所處的巷道位置來計算巷道的寬度與高度。計算選取時,巷道的寬度、高度和各類間隙、人行道寬度等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技術管理規定的要求。
▲根據生產經驗、支護條件、礦壓觀測資料,確定巷道頂底板及兩幫變形量。巷道高度與寬度應在上述計算確定的高度與寬度的基礎上,再適當考慮一定的變形富裕量。
4、機巷斷面確定:
-4-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對上述分析、計算進行說明,確定機巷巷道斷面。
(二)風巷斷面設計:
同機巷斷面計算要求。
二、切眼斷面設計
1、切眼寬度
根據工作面綜采液壓支架的外形規格及運輸寬度計算。
2、切眼高度
根據煤層厚度、采高、支架安裝高度、采煤工藝等因素確定。
根據經驗,預計切眼頂底板和兩幫變形量。
3、切眼斷面確定
通過以上計算分析說明確定切眼斷面。
三、其它巷道斷面設計
根據巷道布置的目的與功能,分別對設計其它巷道要求寬度和高度,斷面大小計算確定。方法與“機巷斷面設計”類同。并對分析、計算和確定的結果進行說明。
第二節巷道支護設計
一、巷道支護形式設計
(一)設計巷道支護條件說明
1、巷道的圍巖條件
說明圍巖類別、頂底板巖性與結構(不少于4倍巷高的頂底板巖性分析)、頂底板類型、煤的硬度、是否有淋水。工作面巷道方向斷層構造情況、區域內同類巷道礦壓顯現特點等。
-5-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2、巷道的空間與時間條件
說明設計巷道是相鄰采空區回采結束時間,是否位于應力集中區,是否會受到其它采動影響,以及設計巷道的服務時間等。
(二)巷道支護方式設計
根據巷道支護條件結合同類巷道成功、有效的支護方法,確定設計巷道的支護方式,并對確定設計巷道的支護方式作出說明。
如果使用工程類比要說明所參考的巷道,還必須認真分析設計巷道與參考巷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結合設計巷道條件,在支護參數設計時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三)設計巷道形狀的確定
依據設計巷道的支護條件、所確定的支護方式以及巷道斷面規格要求、巷道礦壓顯現特點,分別確定其斷面形狀,并作出說明。
二、巷道支護參數設計
依據已確定的設計巷道支護方式、巷道斷面設計及巷道的形狀,進行支護參數設計。
1、支護材料說明
2、支護參數說明
相關要求:
▲架棚巷道支護參數設計
說明架棚巷道采用的支護材料型號、規格。包括棚梁與棚腿的長度、勾頂背幫材料、棚腿扎角、棚距、支架間連接方式等。
▲巷道錨桿支護參數設計
-6-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說明錨桿、錨索的直徑和長度、錨固劑型號、鋼帶型號規格、托
盤附件、護幫材料(如金屬網等)規格等及頂板、上下幫錨桿布置的數量、錨桿布置方式、間排距、錨桿布置角度,以及錨桿的錨固方式、錨固劑數量、錨固長度、設計安裝扭距、錨固力等參數和技術要求。
▲錨索支護參數設計
說明何種情況下進行錨索補強支護并說明錨索長度、布置方式(單排、雙排或三花布置)、錨索間(排)距、錨索的布置角度,、錨索的錨固方式、錨固劑數量、錨固長度、張拉預緊力等參數和技術要求。
▲復合支護巷道參數設計
按上述要求,對采用復合支護的巷道,分別說明其錨桿(索)支護的設計參數和架棚支護的設計參數,并說明兩種支護的時間、空間
關系。
4-1設計巷道及支護參數一覽表
對于用表格不便說明的情況,要作出必要的補充說明。
第五章運輸系統設計
第一節運煤系統設計
根據工作面生產能力及參考工作面情況結合運煤系統要求進行運煤系統設計,按巷道順序,說明綜采工作面運煤的巷道路線。
-7-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第二節運料系統設計
根據工作面巷道布置及參考工作面情況結合巷道各類輔助運輸要求進行設計(需將掘進時期和工作面系統形成后的輔助運輸系統分開說明)。按巷道順序,說明工作面機、風巷運料的巷道路線。對進架、出架路線也一并說明。
第六章“一通三防”系統工程設計
第一節通風系統設計
一、掘進期間通風系統設計
分別說明掘進期間各施工單位工程的局部通風系統。內容包括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位置、進風與回風路線、相關通風設施等。還要說明各施工單位工程是否存在串聯通風問題等。
二、綜采工作面通風系統設計
(一)工作面風量計算
工作面回采前,要根據掘進期間的瓦斯情況,重新進行綜采工作面風量計算。
(二)綜采工作面通風系統
說明工作面設計巷道工程竣工后,形成的綜采工作面通風系統。
說明工作面進、回風路線:按巷道順序,以箭頭方式說明綜采工作面進、回風的巷道路線。要求從副井開始經工作面至回風井說明至工作面內。
第二節瓦斯防治及監控系統設計
-8-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一、瓦斯防治設計
說明綜采工作面的瓦斯壓力、含量、瓦斯儲量等瓦斯參數、瓦斯涌出量預測(包括本煤層、鄰近層、采空區、圍巖等)。
依據上述條件,說明綜采工作面的瓦斯防治方案。
二、監控系統設計
1、監控系統的設備與設施
說明礦井監控系統型號、分站型號、使用傳感器型號、斷電器型號等。
2、監控系統的設置
按巷道順序,以箭頭方式說明綜采工作面瓦斯監控系統敷設的巷道路線。要求從分站位置說明至工作面各傳感器的安設位置與數量,以及信號傳輸電纜的鋪設路線、設計監控系統斷電器的斷電范圍、斷電器使用數量等。
第三節防塵系統設計
說明工作面機、風巷防塵供水系統的管路鋪設路線、在巷道斷面的位置、管徑以及三通閥門設置、防塵噴霧設備(噴霧泵)與設施、隔爆設施的安設位置與數量等。
第四節防滅火系統設計
根據煤層自燃傾向性類型、自然發火期等參數,說明工作面回采期間所采取的防治自然發火綜合措施。對防滅火系統的設備、設施與系統構成情況進行說明。說明是否安設束管監測系統,如安設,要進行簡要的說明。另外對防治外因火災消防設施的布置情況進行說明。
-9-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第七章防治水系統設計
1、水源分析
說明工作面的主要充水水源。闡述主要出水通道和涌水形式。
2、排水設備與設施設計
根據地質構造與水文地質情況,預計回采期間正常及最大涌水量,并結合工作面巷道的疏排水條件,選擇排水泵的流量、揚程和排水管管徑等。并說明水倉(窩)的位置、排水泵和排水管路布置的位置與數量、供電方式等。
3、排水系統路線
按水流路線,說明綜采工作面排水系統的構成。
第八章壓風自救及供水施救系統設計分別對壓風自救系統及供水施救系統進行設計,說明系統設備型號、數量、位置等。
第九章液壓系統設計
結合采場支護設計及參考工作面使用情況對工作面液壓系統進行設計,說明乳化液泵型號的選擇,液壓管路敷設等。
第十章供電系統設計
本章可單獨編制“綜采工作面供電設計說明書”
編制要求:
1、說明供電系統的構成,主要介紹供電變電所、各回采期移變
-10-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位置及主要用電點的供電路徑。
2、統計工作面系統用電負荷,列出用電設備負荷統計表,標明供電電壓等級、額定電流、功率因數、效率、容量、型號、臺數。根據負荷統計表,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
4、根據需要選擇各種磁力啟動器和饋電開關及高壓開關。
5、經濟合理選擇高、低壓電纜。
6、工作面的電器設備應盡選用同一電壓等級,方便檢修,有利于安全供電。供電系統中盡可能減少回頭供電。為減少啟動壓降,移動變電站應盡量靠近工作面。
7、電氣設備的各類保護,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執行。
第十一章通訊及控制系統設計
分別對通訊系統,工作面采煤機控制系統,刮板輸送機、轉載機、帶式輸送機等控制系統進行設計,并簡要說明。
第十二章主要設備與配置
根據煤層賦存條件、生產技術條件以及巷道生產系統設計,結合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進行簡要說明。
12-1工作面主要設備配置一覽表
相關說明:
▲對表中要重點說明的設備,列出其主要技術特征參數和說明。
-11-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對于轉載機、刮板輸送機與膠帶輸送機,要說明鋪設長度。
▲工作面支架個數要根據地質部門地質說明書,結合礦井實際條件預估計支架個數。等工作面系統施工完成之后需根據巷道實際情況最終確定。
第十三章生產系統分析與避災路線
第一節生產系統分析
根據上述各生產系統的巷道設計、設備與設施配置等情況,分析說明安全生產系統配置的特點、能力是否匹配、系統可靠性、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對存在的問題,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或建議。
第二節避災路線說明
按巷道順序,以箭頭方式分別說明設計的采煤工作面避水災、火災、瓦斯等災害的巷道路線。
第十四章巷道施工組織設計
以工作面形成初期正規完善的安全生產系統為前提,對其間的巷道工程進行施工組織設計。依據工作面設計的巷道工程量、施工條件、施工隊伍、施工順序、開竣工時間等情況,從巷道開口到初步形成系統具備安裝條件,進行巷道施工組織設計,并作出說明。
14-1巷道施工組織設計表
-12-
第十五章其它
根據工作面地質條件以及其它生產技術條件,存在以上章節大綱沒有包含的設計條件或設計內容,而又有必要進行設計說明的問題,在本章作出說明。
附錄:
一、綜采工作面設計圖紙要求:
1、井上下對照圖(1:2000),圖幅要能反映開采影響范圍內的地面情況。
2、設計工作面所屬煤層底板等高線圖(1:2000),煤層底板等高線線距取10m。
3、工作面設計平面圖(1:1000)
圖幅要能反映生產系統的構成情況。標明有關巷道(硐室)名稱及設計巷道的有關參數,繪齊地質內容。
4、工作面設計剖面圖(1:1000),回采范圍沿走向(分里、中、外段)、傾斜剖面不少于3個,在剖面圖上標明構造情況、各種巷道、硐室、平臺的空間關系。
5、巷道斷面圖(1:50),巷道(硐室)斷面圖要標明巷道規格、支護參數。
6、工作面生產系統及避災路線圖,本圖在工作面設計平面圖上加繪。對運輸、通風、供排水、安全監測等系統及避災路線進行標注。
-13-
綜采工作面設計編制大綱及內容要求
7、機電設備配置圖,本圖加繪在工作面設計平面圖上,按規定的圖例,標注主要設備布置情況,并在符號旁標明型號、數量、輸送機鋪設長度等。
8、供電系統圖,標明開關型號、電流整定值、最小兩相短路電流值、電纜規格、型號,電纜長度等。
二、其它要求
1、綜采工作面設計由礦總工程師組織編制、初審,經礦長簽字后于巷道施工前一個月報公司生產部審批,沒有批準的設計,不得開工。
2、設計說明書文字簡明、條理清楚,計算準確;圖紙清晰,比例及各類標注符合規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