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管理制度(精選)
第一篇:大學學生戶籍管理制度
xx學院戶籍管理辦法
(試行)
為加強我院教職工、學生集體戶口登記管理,按照xx市公安部門戶籍管理的相關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一、戶名:xx學院
二、戶籍性質:學校集體戶
三、主管部門:xx市公安局xx派出所
四、學院戶籍管理部門:院團委(暫定)
五、相關程序
(一)學生戶籍遷移辦理
1.戶籍遷入
(1)遷入原則:自愿原則。
(2)被我院錄取的普通高職學生,憑錄取通知書自愿到戶籍所在地派出所辦理戶口遷移手續并辦理遷移證。遷移證上的遷往地址應按入學通知書上的地址詳細填寫。新生入學時戶籍遷入學院所在地派出所。
(3)新生入學報到時,憑錄取通知書到學校報到,并在指定時間內將戶口遷移證交到班主任處,后由班主任審核統計后交至各系戶籍負責老師處。各系對新生的戶口遷移證逐一認真核對相關信息并按照要求制作表冊,主管領導簽字并加蓋系公章在指定時間內將戶籍遷移證和統計表冊上交院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表冊一式兩份。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對全院入遷戶籍整理統計后交由火車站派出所進行入遷手續辦理。
(4)新生戶口遷入后,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到火車站派出所取回“常住人口登記表”,并對照登記表,核對姓名及人數,確認無誤后返回各系指派專人進行保管。各系需開出一式兩份收據(一份由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保管,一份由系部保管)。
(5)在審查過程中,學生遷移證出現問題的,由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從派出所領回,并及時通知各系領回,由所在系通知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到xx派出所進行補辦。補辦手續完成后學生應將常駐人口登記表交至所在系統一保管。由于通知不及時所造成的后果由所在系負責;由于學生本人延誤所造成的后果,由學生本人負責。
(6)戶口遷移證遺失,憑本人補辦申請、登報遺失聲明、單位證明及所在地派出所開具的未予落戶證明到原遷出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補辦。
2.戶籍遷出手續
(1)學生畢業時辦理戶籍遷出手續。
(2)持擇業通知書的畢業生,需持《擇業證》、《畢業證》復印件及身份證、常住人口登記表原件,到xx派出所以班級為單位集體辦理戶籍遷出手續。系部和班主任必須和畢業生取得聯系,告知相關事宜,辦理后《遷移證》必須由畢業生本人領取。
(3)持報到證的畢業生,有兩種辦理方式。一是戶籍遷往就業單位的,必須由畢業生本人持《報到證》、《畢業證》復印件及身份證、常住人口登記表原件到派出所辦理,不得
代辦。二是戶籍遷往生源地的,必須由畢業生本人持《報到證》、《畢業證》復印件及生源地《準遷證》、身份證、常住人口登記表原件到派出所辦理,不得代辦。
(4)常住人口登記表在保管過程中遺失的,由各系部開具證明,說明原因,學生本人持本人身份證、2寸照片一張到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辦理遺失證明,持證明到派出所辦理遷出手續。
(5)學生退學或被開除,帶上退學或開除證件到所在系領取本人常住人口登記表,并到火車站派出所辦理有關手續。
(6)學生轉學憑省教育廳轉學批復,到所在系部領取本人常住人口登記表,并到xx派出所辦理有關手續。
(7)現戶籍資料由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管理的,需由本人到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領取常住人口登記表,若常住人口登記表遺失的,由系部出示證明,再由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開出遺失證明。原工校畢業生,由本人領取常住人口登記表,他人領取須有委托書。
(8)畢業生暫緩戶籍遷移的對象:①應屆畢業生畢業時未落實就業單位的;②接收單位仍在考慮試用而尚未簽署接收意見的;③畢業生自主創辦企業、公司暫未獲有關部門正式批準的。
(9)戶口存留期限為一年(從畢業之日算起)。一年內仍未落實單位的,將其戶口關系轉回生源地,但需由學生本人返校辦理有關手續(學院不負責郵遞),逾時不遷的,按
公安機關規定處理。
3.學生戶籍一經遷入我院,在就讀期間除被開除或退學兩種情況以外,不得以任何原因遷出。
(二)教職工集體戶口的管理
1.凡在本市沒有住房的新進教職工均可將戶口遷入我院集體戶口;教職工新出生子女(父母雙方均為集體戶口)可按相關規定隨父母入戶。新進教職工持學院人事處的相關證明和戶口遷移證、報到證原件等資料在指定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到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辦理。
2.調離我院的集體戶教職工,需在1個月內將戶口遷出我院。半年后仍未遷戶口者,按照公安機關的有關規定處理,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負責。
3.教職工集體戶口由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根據公安機關要求,定期對集體戶口進行核查、清理。教職工需使用本人戶口時,可憑本人的有效證件辦理借用手續,使用后須及時歸還。借用時須妥善保管,不得丟失或損毀。
(三)辦理居民身份證的規定
1.遷入我院集體戶的學生需更換身份證。更換身份證由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按照派出所的要求,統一組織辦理。辦理后交至系部分發學生,并辦理交接手續。
2.身份證遺失,需持學生證和登報聲明到系部開具證明,憑系部證明到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開具補辦證明,最后到火車站派出所補辦。
六、本辦法未盡事宜以國家和公安部門關于戶籍管理的
相關規定為準。
七、戶籍遷移辦理中所交費用以公安部門要求為準
八、本辦法由學院戶籍主管部門(院團委)負責解釋。
第二篇: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
【法規名稱】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公安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
【頒布部門】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查看
【發文字號】魯政辦發[2014]67號
【頒布時間】2014-08-12
【實施時間】2014-08-12
【效力屬性】有效
【正文】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公安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省公安廳擬定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我省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人口合理有序流動的重大舉措。各市一定要高度重視,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扎實工作,保證戶籍制度改革順利進行。
為確保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各市要根據本通知精神,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于2014年10月1日前報省政府核準后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00四年八月十二日
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
(山東省公安廳二00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城市化進程,實現省委工作會議確定的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更好地為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服務,現就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見:
一、打破城鄉分割,實行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
在全省范圍內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性質的劃分,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記戶口的原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農村人口在城鎮登記常住戶口后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盡的義務。公安機關作為戶籍管理的主管機關,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城鄉戶口登記和門(樓)牌管理制度,盡快實現一體化管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村(居)委會不得對公民依法申報登記戶口設置任何限制或附加條件。取消設立的“人口控制辦公室”等各類城鎮人口遷移控制管理機構,由公安機關按照規定辦理戶口。堅決杜絕對辦理戶口人員收取城市增容費或者變相收取費用。
二、實行積極的人口遷移政策,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
(一)放寬落戶條件,增強大中城市發展活力。
1.公民為城市招商引資達到一定數額或在城市投資興辦實業,生產、經營性固定資產達到一定規模,納稅達到一定年限或數額的,招商引資、投資人及其直系親屬可在該城市落戶。為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對民營企業的職工可適當放寬落戶條件。
2.被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正式錄、聘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以及我省急需的高級技術工人、技師或其他在技術、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可在工作所在地落戶;具有大專學歷(含高級技工學校學歷,下同)且聘用期滿3年,或具有中專學歷(含技工學校學歷,下同)且聘用期滿5年,按時繳納養老保險金人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可在工作所在地落戶。雖無一定學歷但聘用期達到當地政府規定年限,按時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人員,本人可在工作所在地落戶。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降低落戶條件。
3.公民通過合法方式獲得住宅,并取得房產證書,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條件的,本人及其直系親屬可在購房地落戶。港澳臺和國外人員購買商品房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條件的,其內陸近親屬可在購房地落戶。
(二)實行人才戶口城鄉自由流動政策。城市各類中高級科技人才和已在城市落戶的大中專畢業生愿到小城鎮和農村工作的,實行戶口來去自由的政策,其戶口既可保留在原城市,也可遷往工作地區,也可以再由工作地區遷回原居住城市。
(三)實行《山東省外來人才居住證》制度。凡屬我省引進的人才,并取得《山東省外來人才聘用證》,到山東工作而不在山東落戶的,發給《山東省外來人才居住證》,憑證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四)全面放開縣域內戶口遷移政策,加快發展小城鎮,促進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中。公民在縣域內(含縣級市)有合法固定住所,本人及其直系親屬均可在住所所在地落戶。雖無合法固定住所,但被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正式錄、聘用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或這些單位引進的人才,本人可在單位所在地落戶。
(五)取消投靠人員戶口遷移條件限制。屬夫妻投靠的,不受年齡、婚齡的限制。屬父母投靠子女的,不受身邊有無子女的限制。屬子女投靠父母的,未婚子女不受年齡限制。
三、積極推進配套改革,搞好相關政策之間的銜接
第三篇:關于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匯報材料
平安縣教育局關于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的匯報材料
為適應平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我局在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精神的同時,根據相關會議精神及我局實際情況,制定了《平安縣教育局關于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現從以下幾方面了對我局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進行匯報:
一、高度重視,積極開展宣傳動員工作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是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推進勞動力轉移以及維護社會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需求,宣傳好、貫徹好、執行好縣委縣政府戶籍管理改革方針是教育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責任。教育局各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大力開展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宣傳動員工作,切切實實地把縣委、縣政府關于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精神落到了實處。
二、戶籍改革配套措施:
1、戶籍制度改革后,遷入縣城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切農村學生,享受與縣城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并享受農村學生原有的一切國家優惠政策待遇長期不變。同時,最大限度地創造條件,滿足遷入縣城和進城務工居民子女的入學需求。
2、對因城中、城西、臨空經濟開發區和整村扶貧推進過程中遷入縣城居住的農村戶口家庭子女,享受與縣城居民子女同等的義務教育權利,同時按照農村學生條件享受國家一切優惠政策待遇;在升高中、高考升學過程中,保持原來農村學生身份享受國家優惠待遇政策的條件長期不變。
3、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必須把本區域內受教育人口登記變化的最新情況納入教育統計工作之中,作為統籌安排義務教育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的依據。納入當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及各種教育培訓工作范疇和重要工作內容,教育局將指導和督促各級各類學校認真做好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4、為解決在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整合教育資源、城中、城西、臨空經濟開發區和戶改過程中遷入縣城居住的居民子女上學難問題,教育局將在今后幾年多方籌措資金大力推進學前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等領域的建設力度。計劃到2014年底將平安三中建設成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擴大高中教育規模,將平安一中由現在的50個班3035名學生,建設擴大為90個多班可容納6000人規模的學校;力爭2014年前,建成25所總面積達到38585m2入園幼兒4779人的學前教育體系;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由現在9個專業1356人擴大為14個專業2014人規模的學校。此外,計劃于2014年9月建設一所占地3畝,可容納
學生162人的特殊教育學校。這些項目的實施建設,將極大地鞏固、提高我縣的“兩基”水平,滿足區域內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及提高和戶籍制度改革后進城居民子女的入學需求。
5、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要充分挖掘潛力,盡可能地接收需要遷入的學生就學。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收費標準,按政策規定減免有關學生費用,做到收費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
6、教育局協調各鄉鎮、縣城各社區負責動員、組織、督促本轄區遷入公民依法送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對未按規定送子女接受(請收藏本站)義務教育的父母或監護人進行批評教育,并責令其盡快送子女入學。
7、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的原則,由教育局統一安排。外來創業、就業人員子女就學也按上述原則執行,其收費標準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招生,按縣政府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平安縣教育局
二
篇2:某學院戶籍管理制度
學院戶籍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規范學院教職工、學生的戶籍管理工作,切實保障教職工、學生的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規定,結合本院實際,制定本規定。凡在本院形成勞動關系的教職工,在校學生須遵守本規定。院總務處保衛部是學院戶籍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各系、部、處、室具體負責本部門戶籍管理工作。
凡被我院錄取的學生,可自愿選擇是否將戶口遷入學院學生集體戶。
安徽省境內錄取的學生報到時將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具的戶籍證明(貼一寸照片,加蓋派出所公章)交所屬系、部學生輔導員,由輔導員統一送總務處保衛部備案;
安徽省境外錄取的學生遷入學生集體戶的,報到時憑錄取通知書將戶口遷移證、一寸彩照交所屬系、部輔導員,由輔導員統一報送總務處保衛部統一辦理落戶。
安徽省境外錄取后選擇戶口不遷入集體戶的學生,在校期間所有涉及戶籍地事務均回原籍辦理。
辦理落戶時提交的相關證件上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證號碼必須一致。
提交的《戶口遷移證》應載明出生地、籍貫(省、市、縣、鄉、街道),加蓋的公章必須清晰可辯。
辦理落戶時提交的相關證件上如有漏錯,必須由所屬派出所更正并加蓋公章,自行涂改無效。
安徽省境內的畢業生由總務處保衛部將備案的戶籍證明發給各系、部輔導員,并交各班班主任發放到畢業生手中。
安徽省境外的畢業生將印章齊全的離校清單由各班班主任收齊后交所屬系、部輔導員審核后,將審核合格的畢業生名單分報到單位和返回原籍兩類送總務處保衛部統一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保衛部辦理完成安徽省境外的畢業生戶口遷移手續后,將辦理完遷移手續的畢業生名單以通知的形式發布學院內信息欄中,公布之日起一個月內畢業生憑身份到保衛部領取本人戶口遷移手續,逾期不領者責任自負;轉、退學的學生在一個月內應辦理戶口遷出手續,逾期責任自負。
畢業分配來校工作人員應在正式上崗后到總務處保衛部辦理教師集體戶落戶;各系部、處室聘用的臨時工作人員的戶籍信息由所屬部門負責日常管理;各系部、處室應在每學期開學后將聘用的臨時工作人員戶籍信息送總務處保衛部備案;戶口遷移證丟失須憑以下材料到戶口遷出派出所辦理;
戶籍關系在我院集體戶需借用戶籍底簿的教師、職工、學生須提交戶籍底簿借用申請,學生由所屬系部學工處批準,教師、職工須所屬系部、處室批準后,憑本人有效證件并登記后使用;借用集體戶戶籍底簿的教師、職工、學生須在一周內將底簿交回保衛處;借用戶籍底簿的教師、職工、學生如在使用期間發生丟失,應當及時報告保衛處同時承擔將底簿補辦完成的過程及所產生的費用。
篇3:小區常住暫住人口戶籍管理制度
小區常住、暫住人口戶籍管理制度
為加強對常住戶口和暫住人員的管理,保障小區內各單位和住戶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環境及穩定的社會治安秩序,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常住人口的管理規定
持有本市戶口在**大廈的人員必須持有戶口本和身份證到**大廈保安部進行登記,方可在**大廈居住。
2.暫住人員管理規定
1)暫住人員必須持有效合法證件到**大廈保安部進行登記,可在**大廈就業和住宿,住兩個月以下的到**大廈保安部申報臨時戶口,住滿兩個月以上的一律按市政府規定辦理勞務用工手續和暫住證。
2)探親訪友的外來暫住人員,暫住時間超過三天以上,須到**大廈保安部申請臨時戶口。
3)在特區內的港、臺及外國人員須持有有效合法證件在派出所及**大廈保安部登記后方可住宿,長期居住者需居住證。
4)各對外來暫住人員的變動情況必須及時到保安部進行登記。
5)各單位對外來暫住人員必須進行法制教育,讓共知法、懂法、遵守大廈內的各項制度。
6)對違反規定的暫住人員,將按市政府規定,依法嚴肅處理,除依法處理外并取消在大廈的居住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