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戶籍制度的問題與改革方向
摘要
戶籍制度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項國家行政制度,是指政府通過各級權力機構對其所轄范圍內的戶口進行調查、登記、申報,并按一定的原則進行立戶、分類、劃等和編制。戶籍制度有兩項重要功能:一是人口、民族、家庭等信息登記;二是便于政府對社會進行有序管理。我國目前實行的戶籍制度根據地域和家庭成員關系將戶籍屬性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按戶口類別在政策上進行區別對待。這種做法在計劃經濟時期曾有過積極影響,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維持社會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該制度已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弊端日益凸顯,如阻礙城鄉經濟交流和人口自由流動,導致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等。因此我們迫切需要進行戶籍改革,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逐步解除對人口流動的種種限制,促進社會公平,最終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普惠性的福利制度。
關鍵詞:戶籍制度;戶籍改革;社會公平;城鄉差別;社會福利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中國現行戶籍制度在管理上具有兩大特征:人口流動控制與等級劃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已使現行戶籍制度成為阻礙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引起了愈來愈廣泛的爭議與指責。面對戶籍制度的種種缺陷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家也開始了制度改革的初步嘗試。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先后出臺了一些政策,放開戶籍限制,如2010年6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計劃從2010年起到2012年,引導和鼓勵180萬名左右農民工通過積分制入戶城鎮、融入城鎮。這些改革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松動了戶籍壁壘,但總體而言,并未觸及到制度中最根本,最深層次的問題:二元化的戶籍管理體系導致了事實上城鄉居民之間的不平等;對不同戶籍人口的區別對待造成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而且由于涉及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改革進程困難重重。
(二)文獻綜述
目前戶籍制度已成為國內學界的重點研究對象。大量學者針對戶籍
制度特征、影響、改革對策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1.對現有戶籍制度影響的研究
不少學者把視線聚焦于城鄉發展差異,提出當前戶籍制度的最大影
響在于導致城市化失?,落后于當前國家工業化水平(鄒一南,2014),
同時阻礙了農村勞動力的正常流動,不利于市場經濟發展(孫文凱、白
重恩等,2011)。另有一部分學者測更為關注戶籍帶來的種種社會矛盾
與沖突,如褚宏啟提出,當前戶籍制度造成了教育機會的不均等,迫切
需要進行異地考試規則改革(2014)。劉志強,謝家智等則從居民貧富差
距角度探討了戶籍制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2014)。
2.對改革措施的研究
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當前戶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是附加在戶籍上
的城市福利。理論界普遍認為應該通過配套改革逐步把掛靠在戶口之上
的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諸多公共服務和福利待遇內容剝離,
降低城市戶籍的含金量。一些學者認為應當采用積分制、居住證制等漸
進的方式促進外來人口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務,實現福利供給“普惠制”
(王美艷、蔡
篇2:淺談中國戶籍制度的問題與改革方向
摘要
戶籍制度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項國家行政制度,是指政府通過各級權力機構對其所轄范圍內的戶口進行調查、登記、申報,并按一定的原則進行立戶、分類、劃等和編制。戶籍制度有兩項重要功能:一是人口、民族、家庭等信息登記;二是便于政府對社會進行有序管理。我國目前實行的戶籍制度根據地域和家庭成員關系將戶籍屬性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按戶口類別在政策上進行區別對待。這種做法在計劃經濟時期曾有過積極影響,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維持社會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該制度已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弊端日益凸顯,如阻礙城鄉經濟交流和人口自由流動,導致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等。因此我們迫切需要進行戶籍改革,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逐步解除對人口流動的種種限制,促進社會公平,最終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普惠性的福利制度。
關鍵詞:戶籍制度;戶籍改革;社會公平;城鄉差別;社會福利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中國現行戶籍制度在管理上具有兩大特征:人口流動控制與等級劃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已使現行戶籍制度成為阻礙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引起了愈來愈廣泛的爭議與指責。面對戶籍制度的種種缺陷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家也開始了制度改革的初步嘗試。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先后出臺了一些政策,放開戶籍限制,如2010年6月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計劃從2010年起到2012年,引導和鼓勵180萬名左右農民工通過積分制入戶城鎮、融入城鎮。這些改革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松動了戶籍壁壘,但總體而言,并未觸及到制度中最根本,最深層次的問題:二元化的戶籍管理體系導致了事實上城鄉居民之間的不平等;對不同戶籍人口的區別對待造成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而且由于涉及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改革進程困難重重。
(二)文獻綜述
目前戶籍制度已成為國內學界的重點研究對象。大量學者針對戶籍
制度特征、影響、改革對策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1.對現有戶籍制度影響的研究
不少學者把視線聚焦于城鄉發展差異,提出當前戶籍制度的最大影
響在于導致城市化失?,落后于當前國家工業化水平(鄒一南,2014),
同時阻礙了農村勞動力的正常流動,不利于市場經濟發展(孫文凱、白
重恩等,2011)。另有一部分學者測更為關注戶籍帶來的種種社會矛盾
與沖突,如褚宏啟提出,當前戶籍制度造成了教育機會的不均等,迫切
需要進行異地考試規則改革(2014)。劉志強,謝家智等則從居民貧富差
距角度探討了戶籍制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2014)。
2.對改革措施的研究
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當前戶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是附加在戶籍上
的城市福利。理論界普遍認為應該通過配套改革逐步把掛靠在戶口之上
的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諸多公共服務和福利待遇內容剝離,
降低城市戶籍的含金量。一些學者認為應當采用積分制、居住證制等漸
進的方式促進外來人口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務,實現福利供給“普惠制”
(王美艷、蔡
篇3:基層反映:農村戶籍制度改革遭遇逆城鎮化需引起重視
今天,制度大全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于《基層反映:農村戶籍制度改革遭遇“逆城鎮化”需引起重視》范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在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將2020年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作為一項重要目標。然而在各地戶改實際推進過程中,相當數量的農民卻因擔心自己原有利益受損和難以享受城市居民配套待遇而心存顧慮,“進城不落戶”,甚至出現原有城市戶籍人口爭搶農村戶籍的“逆城鎮化”現象。
存在問題:
一是農戶進城落戶意愿不強。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建設不斷加快和社會利益格局持續調整,農村戶口背后的利益鏈越來越長,城鎮戶口背后的利益鏈越來越短,農業人口去城鎮落戶的積極性并不高。
二是農民就業顧慮突出。由于絕大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低,擔心不能在城鎮長期穩定就業,對向城鎮轉移心存顧慮。
三是城鎮承載能力有限。當前城鎮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房價和生活成本上升、就學就醫資源緊張等“城鎮病”逐漸顯現,城鎮人口承載力愈顯不足。
四是城鎮落戶成本高。據相關部門調查,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配套上,農民市民化的平均成本為10萬元/人,落戶成本高也成為阻礙農民向城鎮落戶的一大因素。
建議
:一是在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確權換證和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基礎上,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促進農民收益最大化,消除農民進城后顧之憂,彌補進城個人成本,增強向城鎮轉移動力。
二是扶貧辦、就業局、民委等相關部門應加強協作,整合培訓資金,構建集“一流培訓設施、多方師資力量、完善的服務條件、高效的培訓質量”為一體的培訓基地,通過各種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農民就業能力。
三是在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同時,同步推進配套改革,解決好進城農民在住房保障、就業服務、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實現進城農民同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增強城鎮對農民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