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25 閱讀 8335

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制度(一)

一、目的

對本公司緊急特殊需要的生產任務,不適用于執行一般性的安全操作規程,安全可靠性差,容易發生人身傷亡或設備損壞,事故后果嚴重,需要采取特別控制措施的特殊危險作業。必須采取特殊審批和保護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二、責任

1、企業安委會、安全科負責監督執行本制度;

2、有危險作業部門或個人必須履行本制度;

三、危險作業范圍:

1、高空作業(高度在2m以上,并有可能發生墜落的作業);

2、在易燃易爆部位的動火作業;

3、爆炸或有爆炸危險的作業;

4、起吊安裝大重型設備的作業;

5、帶電作業;

6、有急性中毒或窒息危險的作業;

7、處理化學毒品、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質的作業;

8、在輕質屋面(石棉瓦、玻璃瓦、木屑板等)上的作業;

9、其它危險作業。

四、危險作業審批

1、凡屬于上述8種范圍,在生產中不常見,又急需解決的危險作業。在進行危險作業前,應由下達任務部門和具體執行部門(包括承包部門、個人)共同填寫“危險作業申請單”(見附表),報企業安全科批準,特別危險作業需報主管副總經理審批同意后,方可開始作業。

2、如情況特別緊急來不及辦理審批手續時,實施單位必須經主管副總經理同意方可施工。主管副總經理應召集有關部門在現場共同審定安全防范措施和落實實施單位的現場指揮人。但事后必須補辦審批手續。

3、危險作業的單位應制定危險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報請安全科審批;特別危險作業須經安全技術論證報請主管副總經理批準。

4、作業人員由危險作業單位領導指定,有作業禁忌癥人員、生理缺陷、勞動紀律差、喝酒及有不良心理狀態等人員,不準直接從事危險作業。

五、危險作業的實施

1、危險作業申請批準后,必須由執行單位領導下達危險作業指令。操作者有權拒絕沒有正式作業指令的危險作業。

2、作業前,單位領導或危險作業負責人應根據作業內容和可能發生的事故,有針對性地對全體危險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落實安全措施。

3、危險作業使用的設備、設施必須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規定,危險作業所使用的工具、原材料和勞動保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規定。做到配備齊全、使用合理、安全可靠。

4、危險作業現場必須符合安全生產現場管理要求。作業現場內應整潔,道路暢通,應有明顯的警示標志。

5、危險作業過程中實施單位負責人應指定一名工作認真負責、責任心強,有安全意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人作為安全負責人,負責現場的安全監督檢查。

6、危險作業單位領導和作業負責人應對現場進行監督檢查。

7、對違章指揮,作業人員有權拒絕作業。作業人員違章作業時安全員或安全負責人有權停止作業。

8、危險作業完工后,應對現場進行清理。

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制度(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對檢修作業安全的控制與管理,確保檢修作業過程中安全,結合集團公司《安全管理守則》《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聯保互保制度》《安全檢查區域責任制度》《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設備維修安全管理規定》和“四個重點”安全管理要求等規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集團公司所屬各單位檢修作業。

第三條工程施工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制度。

第四條應急處置措施和應急操作納入應急預案管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五條各單位應將檢修作業進行統計分類,明確一般檢修作業、重點檢修作業、危險檢修作業等審批級別,分別明確管理責任人。所有檢修作業均應適用作業票制度。

第六條各單位應進一步完善檢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規范作業前危險辨識和安全措施制定、安全可靠性評估和作業審批、作業前安全交底和措施落實確認、聯保互保關系確立和現場安全監控、作業現場恢復和結果驗收等。

第七條檢修作業安全措施必須明確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措施、致使設備運轉或安全裝置失靈的動力能源控制措施、檢修作業影響區域的控制措施等,必要時應明確應急措施。

第八條各單位應在檢修作業前明確檢修作業單位和作業區域所屬單位各自的安全責任。

第九條各單位應經常開展檢修安全技能培訓和檢修安全知識教育。大、中修工程施工前應開展針對性安全教育。

第十條檢修現場責任領導應嚴格落實《安全檢查區域責任制度》中的相關要求。

第十一條各單位應建立嚴格的作業審批程序,作業審批人應對作業的安全合法性、安全措施的可靠性負責。

第十二條各單位應規范各級作業票的使用,作業票內容應包括作業名稱、主要內容、起止時間、地點區域、作業類別級別、作業單位(包括人數)、安全措施(責任人)、安全交底人(簽字)、安全交底接受人(簽字)、作業地點崗位人員(簽字)、作業審批人(簽字)等內容。

第十三條檢修作業負責人應隨身攜帶作業票備查,作業結束后,應將作業票歸檔留存。

第十四條各單位應不斷細化分解檢修作業內容,逐步推進檢修作業規程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第三章安全監控

第十五條所有檢修作業均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第十六條正常生產過程中的維修,作業人員必須經崗位人員同意并在作業票上簽字后,懸掛檢修作業牌,方可進行檢修作業。該區域的安全檢查監控責任仍由原責任人負責。崗位人員和區域負責人有拒絕作業和隨時終止作業的權力。

第十七條外單位進入本單位進行檢修、搶修作業,必須經生產處組織安排,嚴格履行安全交接簽字手續,雙方應認真落實《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第四章“跨區域安全管理規定”。

第十八條各級行政負責人,應加強檢修作業檢查指導。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應監督檢查檢修作業過程中安全保障體系運行和安全措施落實情況。

第十九條各單位應嚴格落實檢修作業安全要求,規范作業票使用,凡有違反本制度的作業行為,給予經濟處罰500元。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制度由集團公司安技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天津天鐵冶金集團有限公司

篇2:液化氣危險作業安全生產規定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動火作業或其它危險性試驗時的作業范圍、方案擬定、審批手續及動火安全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所屬各單位。

2.危險作業范圍

2.1.一類危險作業范圍

2.1.1.液化石油氣壓力容器和管道設備檢修動火;

2.1.2.儲罐區內動火;

2.1.3.灌瓶車間及瓶臺、重存瓶區動火;

2.1.4.壓縮車間、液化氣泵房、倒空車間動火;

2.1.5.供應站空、重瓶臺(庫)動火;

2.1.6.液化石油氣管網接改線動火;

2.1.7.液化石油氣儲罐檢查和槽車開罐檢修動火;

2.1.8.加油站、加氣站、氣化間、調壓間動火;

2.1.9.液化石油氣閘井動火;

2.1.10.其它具有一定危險性試驗和作業。

2.2.二類危險作業范圍

2.2.1.灌瓶廠、儲備廠除上述一類范圍以外的其它部位動火;

2.2.2.供應站院內動火。

2.3.動火方式

涉及內容包括電氣焊、打水泥、噴燈、錘鉆、手砂輪、電鋸、風箱、射釘槍、放液、明火等危險作業方式。

3.危險作業方案擬定及審批

3.1.凡屬一類危險作業,由作業單位擬定作業方案(風涉及液化氣管線、容器動火須擬定方案)或填報動火報告表(除液化氣管線、容器動火以外的其它動火填報此表),其內容包括:

3.1.1.作業目的:

3.1.2.作業組織機構:

3.1.3.作業的起止時間:

3.1.4.作業步驟及工藝流程;作業的具體部位,并畫草圖說明;

3.1.5.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包括:加盲板的位置、吹掃置換的方法、液化氣放散措施、現場監護人、消防人員和器材的配備。

3.2.擬定方案后,由本單位主管安全工作領導審查簽字,然后報公司安全保衛部,如果主管領導不在,應由單位行政一把手簽字,安全保衛部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作業。儲罐檢修總體方案經安保部批準后,每日動火證由所在單位安保科代開。

3.3.凡屬二類危險作業的方案內容由作業單位擬定方案,由單位主管安全領導批準,并由單位安全部門簽發動火證,作業班組持動火證執行作業。

3.4.一類危險作業方案,應在作業前兩天報公司安全保衛部。

3.5.特殊緊急狀態下臨時搶修或動火,可根據作業的部位和性質,用非書面形式向安全保衛部請示,經批準后方可執行。

3.6.危險作業應在動火證或作業方案所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如因故改期或改變動火部位和方案,要另行辦理審批手續,各基層單位安全部門簽發的動火證有效期最長不應超過一天。

4.重大危險作業方案的審批

4.1.重大危險作業的范圍

4.1.1.液化氣工藝系統改造、報廢動火;

4.1.2.液化石油氣管網接改線動火;

4.1.3.液化石油氣儲罐檢修動火;

4.1.4.其它危險性極大的動火。

4.2.重大危險作業方案(一式4份)必須提前5天上報公司安保部,由有關部門會審后,作業單位持批準方案進行作業。特別重大危險作業方案報相關經理審批。

4.3.重大危險作業實施過程中,公司安全、技術、生產等相關部室要經常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檢查指導。

5.動火安全措施

5.1.嚴格執行作業操作規程及有關安全管理規定。

5.2.加肓板切斷與動火設備相連的管線,檢查壓力表的有效性。

5.3.將動火設備內的可燃物質清理,吹掃干凈,并用可燃氣體檢測儀測定液化氣濃度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方可動火。

5.4.動火過程中,如遇可燃氣體泄漏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動火;涉及液化氣危險作業須使用防爆工具或工具涂抹黃油,以防產生火花。

5.5.動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溝等地下構筑物,應清理易燃物并進行封閉。

5.6.電焊回路應按在焊件上,不得與其它設備搭火,高空作業應防止火花四處飛濺。

5.7.生產車間動火須在停產后進行,動火前打開通風機,查看液化氣閥門是否關閉,測液化氣濃度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方可動火。

5.8.液化氣閘井內檢修動火、應事先進行液化氣濃度測定和向井下通風后,方可下井作業。

5.9.野外作業現場,應設立警戒線和警示標志并設專人巡視現場。

5.10.動火作業完成后應對現場進行檢查清理并消除一切火種。

篇3:危險設備內作業安全規定

1.目的

為了加強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作業人員進入危險設備內發生中毒、窒息、著火和爆炸等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集團公司各部門、各生產廠和外來施工隊伍在集團公司區域內進行符合本制度規定的進入危險設備內的作業。

3.定義

本制度所指的危險設備為產生、處理或儲存氧氣、高爐煤氣、焦爐煤氣、氮氣、氬氣、苯、氨水、各種油類等的儲罐、塔、槽、箱體、氣柜、爐膛、氣(汽)包、管道、容器等設備。

4.危險設備內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4.1.《危險設備內作業許可證》原則上應提前一天到生產部辦理,由危險設備所屬單位專(兼)職安全員認真填寫許可證上設備所屬單位、設備名稱、設備內介質、檢修作業時間、檢修作業內容、設備切斷置換安全措施、單位負責人簽名等內容后,交由檢修單位填寫。

4.2.檢修單位在接到《危險設備內作業許可證》后,檢修項目負責人認真填寫該證上檢修單位、檢修單位負責人簽名、作業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和檢修作業安全措施等內容。

4.3.在完成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安全措施,經現場分析或檢測檢查合格后,依序由現場檢測分析人、危險設備所屬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和公司生產部安全管理人員分別簽名后,《危險設備內作業許可證》生效,檢修單位方可開始作業。

4.4.《危險設備內作業許可證》為一式三聯,第一聯由公司生產部留存,第二聯由設備所屬單位留存,第三聯由檢修單位留存。

4.5.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涉及動火的,按公司《動火管理制度》執行并辦理相應的動火許可證。

4.6.在檢修作業過程中,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現場監護人(包括設備所屬單位和檢修單位)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對于在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竄入或析出危險物質的情況下,現場檢測分析人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并最多每隔30分鐘進行檢測分析一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通知設備內作業人員立即撤出,待采取措施并重新檢測分析合格后,方可繼續進入作業。

5.危險設備內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

5.1.切斷

5.1.1.停止危險設備的運行和使用,對設備與外界連接的管道、設施進行可靠隔絕,如裝設盲板、拆卸連接部位、關閉閥門并逢上水封(或倒下眼鏡閥)等,設有盲板的位置應標示。

5.1.2.對動力電源的切斷,應嚴格按照相關的電氣規程嚴格執行。

5.2.清洗、置換和清理

5.2.1.對危險設備可靠切斷后,打開設備上所有人孔、手孔、放散閥、排空閥、出氣閥、料孔和爐門等。

5.2.2.根據危險設備內的介質類型用蒸汽、水、熱水、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等方式進行介質的清洗和置換;如危險設備內裝有非導電性液體(如苯、乙醚等)時,為防止靜電產生導致事故,必須將設備進行可靠性接地,沖入水蒸氣時應盡量低壓、低速導入。

5.2.3.危險設備內殘留物必須盡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凈。

5.3.采樣、分析或檢測

5.3.1.檢修作業人員進入危險設備內前,要對設備內的狀況進行分析或檢測,并符合下列條件:

(1)含氧量在18~21%之間;

(2)有毒氣體或粉塵濃度低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或低于允許進入的時間及濃度;

(3)其他可燃性氣體低于其爆炸下限濃度的20%以下(見附表3)。

5.3.2.對危險設備內的氣體或粉塵進行取樣分析或檢測不得早于進入設備作業前30分鐘,所采取的樣本應是設備內的最高濃度;工作中斷后,作業人員再次進入前應重新采樣分析或檢測。

5.3.3.使用具有揮發性溶劑、涂料時,應做連續性分析檢測并加強通風措施。

5.4.電氣及安全防護措施

5.4.1.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照明電壓應使用不高于36V的安全電壓,狹小或潮濕場所應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電壓;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裝有防觸電的電氣保護裝置。

5.4.2.在易燃易爆作業環境中應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和電動工具,電氣線路必須絕緣良好,無斷線接頭,電源接點無松動,防止產生電氣火花造成事故;作業人員不得穿戴化纖類等易產生靜電的工作服。

5.4.3.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作業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護用品,在設備外部應設有急救用的沖洗裝置和水源等。

5.4.4.在設備內多層交叉作業應搭設腳手架、安全作業平臺,作業人員應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5.4.5.設備內作業嚴禁拋擲工具、材料,也不得將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在人孔邊上或設備頂部,以防墜物傷人。

5.4.6.在設備內進行焊接作業時,應使用干燥絕緣墊,進行氣割、氣焊時,要使用不漏氣的設備,在設備內不得隨便開放乙炔或氧氣,加強設備內通風。

5.5.安全監護

5.5.1.設備外應配備空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安全繩和相應的急救用品和裝置。

5.5.2.進入設備內部作業前,所有作業人員要檢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規定好統一的聯絡信號。

5.5.3.進入危險設備作業前,檢修項目負責人必須指定責任心強、業務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專門監護,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認真觀察設備內的作業人員。

5.5.4.監護人員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發生,應立即召集急救人員穿戴好防護器具進行搶救,不得無防護措施情況下盲目進入搶救。

危險作業審批制度

第一條?本制度適用于洗化廠內的下列作業:

1、在危險區域或不安全狀態下作業;

2、在易燃易爆區域的各類動火作業;

3、接觸危險物質的作業(如毒氣、毒物、高溫、輻射等);

4、高處作業;

5、缺氧或有毒的場所作業(如容器內、下水井等);

6、爆破作業等。

第二條?凡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危險作業應事先提出申請,經有關部門同意后辦理審批手續。特殊情況(如搶險或緊急處理事故等)允許事后補辦手續,安全消防部門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危險作業的審批視危險程度而定,特別危險作業由廠領導審批,危險較大的作業由廠安全部門審批,危險性較小的作業由車間審批。

第四條?危險作業審批前,有關人員必須親臨現場通過必要的檢測數據,落實好相應的防護和救護措施后方可批準。

第五條?危險作業人員必須有一定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術,身體狀態良好,禁止女工、老、弱、病、殘人員參加。

第六條?危險作業現場必須有明顯標志,有專人監護,做到可干可不干的一律不干;能夠到安全地點或安全期間干的一定轉移到安全地點或延遲到安全期間干;能用比較安全的方法代替的一定采用較安全方式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