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缺氧危險作業安全教育措施

缺氧危險作業安全教育措施

2024-07-23 閱讀 5780

對從事缺氧危險作業的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對臨時開展缺氧危險作業的人員,作業前必須先接受有關安全教育,明確告知作業方案詳細內容及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一、對缺氧危險作業負責人,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包括:

1.與缺氧危險作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如《安全生產法》、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及在用壓力容器檢驗規程等;

2.產生缺氧危險的原因、缺氧癥的癥狀、職業禁忌癥,防止措施以及缺氧癥的急救知識;

3.防護用品、呼吸保護器具及搶救裝置的使用、檢查和維護常識;

4.作業場所空氣中氧氣的濃度及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

5.事故應急措施與事故應急預案等。

二、對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包括:

1.缺氧危險作業場所的危險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

2.防護用品、呼吸保護器具及搶救裝置的使用知識;

3.事故應急措施與事故應急預案等。

三、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內容:

安全管理人員,除應掌握前兩款的內容外,還必須掌握缺氧危險作業場所辨識技術、安全評估、監督檢查等有關安全管理知識,具備豐富的安全管理實際經驗和工作能力。

篇2: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定

1?范圍

本規定旨在保障在建產品工作人員、相關方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缺氧事故的發生。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范圍內的所有缺氧危險作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缺氧?Hypo*ia

指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低于18%的狀態。

3.2

缺氧危險作業?Hypo*iajob

指具有明顯的或潛在的缺氧危險的各種作業

4?工作職責

4.1?生產運行部負責對該項工作的組織、計劃的審核及安全工作的交底工作。

4.2?施工部門負責在測氧之前的警戒、測氧的申請和施工申請。

4.3?設計所負責提供所需測氧位置的圖紙。

4.4?安環保衛部負責申請部門的測氧及對測氧結果的保證。

5?工作程序

5.1?測氧人員的要求

5.1.1?年滿18周歲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男性;

5.1.2?經體檢符合健康要求,無禁忌癥者(肺功能減退、肺水腫、肺纖維化、貧血、循環系統障礙、嚴重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癲癇、精神病、美尼爾氏綜合癥、肢體殘缺等);

5.1.3?必須經測氧技術與安全專業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5.2?測氧范圍

5.2.1?密閉過久的艙室;

5.2.2?通風不良、作業環境差的艙室;

5.2.3?涂裝作業后為排除易燃易爆氣體而用惰性氣體置換或用防爆風機換過氣的艙室;

5.2.4?存放過可燃物、易燃物、易揮發物及易氧化金屬等耗氧物的艙室;

5.2.5?以上區域均須測氧合格后,方可進入。

5.3?測氧前的準備工作

5.3.1?由專業測氧人員檢查并校正測氧儀器,保證測氧儀器準確可靠;

5.3.2?認真了解作業場所的情況,如現場通風情況、密閉時間、測氧前的作業情況等,必要時要求設計部門或申請測氧部門提供艙容圖;

5.3.3?現場有多種化學物或有機氣體等易燃易爆氣體存在時,應先測爆,然后進行測氧;

5.3.4?必須落實專人監護。

5.4?測氧程序

5.4.1?需要有人員進入5.2中所列區域的部門,須向生產運行部、安環保衛部提交書面測氧申請單(附錄A);

5.4.2?安環保衛部收到測氧申請單后,指定專業測氧人員測氧,測氧人員做好準備工作;

5.4.3?測得氧濃度在18%(含)以上時,氧含量合格,可以進入作業;

5.4.4?測得氧濃度低于18%時,該環境為缺氧場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進入作業。

5.4.5?測氧時應按上、中、下順序至少選擇三個測點,測點應選在通風不良的死角或盲區;5.4.6?取各測點中的最小值為記錄值,當測得氧濃度低于18%時,需采取保護措施后方可繼續測試;

5.4.7?安環保衛部將測量結果書面通知申請部門,對缺氧環境提出整改措施建議,由申請部門或有關人員負責協調,落實解決措施,并經再次測氧,直至測氧合格后方能進入作業。

5.5?主要防護措施

5.5.1?對于缺氧環境,必須采取充分的通風換氣措施,使該環境空氣中氧氣的濃度在作業過程中始終保持在18%以上;

5.5.2?對由于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風換氣措施,作業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如送風面罩等);

5.5.3?防爆場所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必須長時間通風確保測爆合格方能作業;

5.5.4?嚴禁使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5.5.5?在存在缺氧危險的環境作業時,必須安排監護人員,密切監視作業狀況,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啟動急救程序,在醒目處設立標志,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5.5.6?缺氧環境里因停電或機械故障而停止送風時,作業人員應立即撤離現場;

5.5.7?狹小、密閉或有耗氧物存在的地方應連續不斷地進行通風換氣;

5.5.8?在艙室、貯罐、反應塔等密閉設備內進行焊割、噴涂、打磨等作業時,必須在作業過程中通風換氣,使氧氣濃度保持在18%以上,或者讓作業人員使用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5.5.9?在船艙等通風條件差的作業場所配備二氧化碳滅火器時,應將滅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隨便啟動,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滅火器的位置設立明顯的標志;

5.5.10?當作業人員在密閉容器等特殊場所內部作業時,若供作業人員出入的門或蓋不能很容易地從內部打開而又無通訊、報警裝置時,嚴禁關閉門或蓋;

5.5.11?當作業人員在與輸送管道連接的密閉設備(如貯氣罐等)內部作業時,必須嚴密關閉閥門,或者裝好盲板;

5.5.12?輸送有害物質的管道的閥門應有專人看守,或在醒目處設立禁止啟動的標志;

5.5.13?當作業人員在密閉設備內作業時,一般應打開出入口的門或蓋,如果設備與正在抽氣或已經處于負壓狀態的管路相通時,嚴禁關閉出入口的門或蓋。

5.6?缺氧事故的現場急救程序

5.6.1?立即停止作業,(使)患者迅速脫離現場,帶至新鮮空氣處,如周圍有氧氣設備也可采取吸氧措施(禁止使用工業用氧氣),并對患者的呼吸、心跳脈搏進行仔細檢查;

5.6.2?進入現場搶救人員要佩戴好攜氧式防護面具,系好安全帶,同時要有人監視救護過程;

5.6.3?防止其他毒物的吸入,如患者的衣物鞋襪污染其他化學物品時,應脫去并清潔皮膚,避免毒物吸入,同時松解衣服(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

5.6.4?心肺腦復蘇

a)?呼吸停止者可采用口對口人工呼吸;

b)?心跳停止者使用胸部按壓術使其心跳恢復;

5.6.5?對意識喪失者,注意瞳孔、呼吸、脈搏及血壓變化,及時除去其口中異物;

5.6.6?在進行現場急救時應立即撥打救護電話,迅速送醫院處理,請求支援;

5.6.7?缺氧有效的搶救和治療方法是應用高壓氧艙進行救治。

6?記錄

6.1?測氧申請單

篇3:缺氧危險作業安全教育措施范本

對從事缺氧危險作業的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對臨時開展缺氧危險作業的人員,作業前必須先接受有關安全教育,明確告知作業方案詳細內容及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一、對缺氧危險作業負責人,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包括:

1.與缺氧危險作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如《安全生產法》、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及在用壓力容器檢驗規程等;

2.產生缺氧危險的原因、缺氧癥的癥狀、職業禁忌癥,防止措施以及缺氧癥的急救知識;

3.防護用品、呼吸保護器具及搶救裝置的使用、檢查和維護常識;

4.作業場所空氣中氧氣的濃度及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

5.事故應急措施與事故應急預案等。

二、對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安全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包括:

1.缺氧危險作業場所的危險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

2.防護用品、呼吸保護器具及搶救裝置的使用知識;

3.事故應急措施與事故應急預案等。

三、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內容:

安全管理人員,除應掌握前兩款的內容外,還必須掌握缺氧危險作業場所辨識技術、安全評估、監督檢查等有關安全管理知識,具備豐富的安全管理實際經驗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