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修理效果測評標準
簽發人:
責任人:
簽發日期:
執行階段:
◆突發故障次數率:突發故障次數/設備運轉時間。
◆突發故障強度率:突發故障停工時間/設備運轉時間。
◆停工時間的變化:月份、設備類別、停工時間。
◆修理員人數的變化。
◆修理員每1人的材料費:總修理材料費/修理員人數。
◆計劃工程率:計劃工程工時/總工時。
◆計劃工程完成率:實施的計劃工程工時/計劃工程工時,或實施的計劃工程次數/計劃工程次數。
◆耗油率:油消耗金額/總耗油量,或油消耗金額/設備運轉時間。
◆缺油事故率。
◆產品或每作業單位修理費:總修理費/產品數量,或該工程總修理費/該工程工作量。
◆每運轉1小時修理費:總修理費/設備運轉時間。
◆電力每1度修理費:總修理費/總耗電量。
◆制造成本每千元修理費:總修理費/總制造成本(千元)。
◆設備成本每千元修理費:總修理費/設備購置價格(千元)。
篇2:煙花爆竹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
本廠黑藥庫、亮珠庫和藥物線為廠內重大危險源,對其管理應實施以下措施:
1、平時應每天檢查不少于兩次,由安全管理人員實施。
2、雷雨、大風天氣應加強檢查,如發生房屋漏水,周圍屋坎塌垮,水溝阻塞,門窗脫落等情況,必須及時組織人員盡快處理。
3、盡量減少庫存量,在保證生產所需的前提下,庫存量越少越好。
4、如條件成熟,應對上述部位安裝電視監控設備,使用科學手段,確保安全。
篇3: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
危險源是危險的根源,是系統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能量的危險物質。一般危險源的構成要素有潛在危險性、存在條件和觸發因素。對危險源屬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控制。建筑施工企業已被《安全生產法》列為高危生產企業,國家通過對其安全生產條件的審查,從源頭上把握住市場準入關。但現實是,建筑施工企業在“安全生產許可證”發放環節中,很少是由于自身的基礎制度不足而被法律所淘汰。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企業制度管理與現場管理的重大脫節,一方面有關企業制定的相關制度能應付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卻與標準規范相差甚遠。因此,建立施工現場危險源評估對現場管理更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安全生產法》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都明確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對重大危險源應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當前施工現場的一線人員,即使是,懂得安全生產強制性標準要求的有關人員,對規范標準提及的強制性標準要求,往往理解為是因為政府要求我做到的,是一種“要我做”行為,究其原因是由于沒有理解這些強制性要求后面包涵著的科學理論與教訓。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就應把“強制式、說教式”的一般管理模式與更加“人性化、規范化”的教育監督管理模式努力相結合,即通過建立施工現場危險源評估機制與運用,把本工程項目中的所有危險源予以公示,用直觀明了的警示標志把每一個危險部位都標注出來,注明“危險等級,危險后果,預控措施”。
一、施工現場風險評價機制的建立與運用
現代安全生產技術,更趨向于如何識別危險源,如何消除危險源,如何有效控制危險源的發展方向。安全生產重在預防,預防的關鍵在于建立風險評價與運行。全面實施和完善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制度,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先進的管理理念為支撐,建筑業應建立施工現場風險評價機制,正確評估施工現場各類安全風險,增強安全生產管理的科學性,提高控制事故發生的能力。根據風險管理的一般原則,建筑業施工現場的風險管理可遵循風險管理的一般規律,針對工程項目的具體特點,建立施工安全風險評價機制與運用,為施工現場風險管理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這樣,既能有效的預防和避免事故的發生,又可通過科學的管理降低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成本。施工安全風險評價與運用程序如下圖所示:?
?
二、施工現場危險源的辨識及預控措施
1、施工現場危險源的辨識及預控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26條規定,基坑支護與降水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裝工程、腳手架工程,以及拆除與爆破工程都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驗算結果,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后實施,由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
在安全管理環節中,對那些不容許風險的預控措施包括盡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的風險,或只有風險降低時才開始工作。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要盡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的風險是不現實的預控策劃,因為每一個工作項目必須完成。因此,配備大量資源來降低或消除重大危險是唯一可行的預控措施?!督ㄖこ贪踩a管理條例》規定了對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中重點突出編制、審批專項施工方案,專項驗收、專人管理。這都是針對重大危險源采取的配備大量資源來降低風險的具體體現,只有這些預控措施得以實現,才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有效控制,而不能采取為了應付檢查而編制的毫無針對性的形式主義的方案。
2、施工現場一般危險源的辨識及預控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28條規定:“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現場入口處、施工起重機械、臨時用電設施、腳手架、出入通道口、樓梯口、電梯井口、空洞口、隧道口、基坑邊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險氣體和液體存放等危險部位,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睂︼L險量較大的一般危險源,應努力降低風險,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如對臨時用電在潮濕環境中應用“36v以下的安全電壓”來代替;像腳手架等有高處墜落危險的地方用“警示標志”來明示危險源的存在;對“危險物質存放”采用可靠的監控系統監視,來支持系統的正常運轉等。總之,針對一般危險源,制定預防措施既應考慮預防措施能切實有效,又應考慮最佳的降低風險的成本措施。一般危險源與重大危險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維持系統的正常運轉、消除轉化的因素、正確的評估是確定他們本質的基礎工作;否則,把重大危險源當作一般危險源處理而釀成重大事故。
三、重大危險源控制管理
重大危險源控制管理是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任務是對重大危險源的普查辨識登記,進行檢測評估,實施監控防范,對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實施管理。通過對重大危險源的控制管理,使企業強化內部管理,落實措施,自主保安,實現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具體做好以下9項工作:
1、普查辨識,做好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工作。
2、建立健全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和監控責任,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的實施方案。
3、保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必需的資金投入。
4、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5、對重大危險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并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檔案;對存在事故隱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險源認真進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6、生產經營單位應將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應急措施信息告知相關單位和人員。
7、制訂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應急救援預案的各項措施。每年進行一次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8、當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企業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安全評估。
9、貫徹執行國家、地區、行業的技術標準,推動技術進步,不斷改進管理手段,提高監控管理水平,提高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穩定性。
建立危險源評估機制,目的在于讓大量從事現場管理的施工人員熟悉它的作用和意義,使之能更直觀的幫助施工人員理解危險源的真實涵義,從思想意識上加深對危險程度的理解,提高施工人員的自我防護能力。
?
?岢臨高速LJ6合同段項目經理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