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刀具熱處理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方法

刀具熱處理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方法

2024-07-24 閱讀 9291

某廠是國內生產精密復雜刀具的骨干企業之一,通常人們把金屬切削刀具比作機械加工行業的牙齒,機械加工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金屬切削刀具。因此,近幾年來在金屬切削刀具行業領域中企業競爭非常激烈,競爭的核心除了刀具設計、材料、加工精度和售后服務等方面因素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刀具的熱處理質量。因為,刀具熱處理質量的優良,是憑我們的肉眼從外觀上無法鑒別和判斷的,是刀具的內在質量,它直接影響刀具的使用壽命和加工精度。又因為熱處理生產過程,產品的輸出不能由后續及時、經濟、準確地進行監視和測量,得出結果加以驗證。因此,熱處理生產過程屬于特殊生產加工過程,加強熱處理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結合ISO9001:2000標準和我廠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的具體方法,就熱處理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控制方法,從五個方面談談我們的認識和體會。

一、文件和質量記錄的控制

在文件和質量記錄控制中,我們嚴格按照ISO9001標準和工廠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及其他相關文件的要求,認真有效地實施管理。它包括:建立文件和質量記錄控制清單,認真填寫文件更改和發放記錄。文件的批準、發布和更改,應嚴格按有關程序辦理。對有關技術文件的使用情況進行適時評審。保證車間的有效部位得到相應文件的有效版本,并及時撤出失效和作廢文件,以保證其統一性。應保證文件清晰,易于識別。認真填寫現場使用的質量控制記錄、產品檢測記錄和值班工藝員記錄,以證明我們所生產的產品符合規定要求,并驗證我們所進行的質量管理活動的有效性。質量記錄應清晰,易于識別,保管方式便于存取和檢索,保存期為一年。

二、建立明確的質量目標和規章制度

按照與總廠質量方針保持一致的精神,每年年初熱處理廠從完成產值及創收、百元產值廢品損失、科技攻關項目、完成生產周期、文明安全生產和節能降耗等幾個方面制定明確的質量目標。質量目標應是可測的,通過一定努力是能夠實現的。同時,圍繞質量方針和目標,我們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來保證質量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保證生產獲得所需資源

為了保證刀具產品的熱處理質量,組織應確定并提供所需資源。

1.人力資源保證

我們對可能直接影響到產品熱處理質量的熱處理操作者、金相員、儀表工和檢查員規定持證上崗制度。這些人員通過專業培訓,經過資格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操作者和有關職能人員應嚴格按照有關工藝文件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檢驗和檢查,并按規定正確處理出現的問題。

2.生產環境和過程設備的保證

我們對熱處理生產環境現場實施定置管理,并堅持定期檢查、督促、評比和獎勵,努力改善生產作業環境。對直接影響熱處理產品質量的過程設備,如鹽浴淬火爐及工夾具.在使用前采用設備確認制度,即由設備組長、生產工長和技術組長三方共同就熱處理設備和工夾具是否滿足工藝要求進行確認,經確認合格后,設備才能投入使用。建立設備臺賬,認真填寫設備確認記錄,填好設備巡檢、維修和設備完好檢查記錄。

四、產品實現過程的控制

熱處理產品實現過程的控制包括以下幾方面:

1.采購過程的控制

采購是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將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熱處理生產中,鋼材材質和熱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化工原料成分,將直接影響產品的熱處理質量。我們對進廠的鋼材和化工原料,由主管部門按標準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投人生產。

2.熱處理生產過程的控制

熱處理生產過程的控制是熱處理現場質量控制的重點,對影響產品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因素實施有效控制,可以保證產品的熱處理質量。具體控制措施:在生產現場提供表述一致的產品熱處理生產過程的工藝規程、工藝守則和檢查守則,用以指導生產操作。設立值班工藝員跟班生產制度。值班工藝員貫徹執行工藝,監督工藝紀律和處理日常質量問題,確保生產過程出現問題時,能及時有效地得到處理。生產現場建立質量記錄制度。對影響產品熱處理質量的關鍵工序,如淬火工序和回火工序,要求操作者和有關職能人員作好操作檢測、檢驗、檢查和過程記錄。所有記錄必須完整準確,統一清晰,簽字手續齊全。保證事后能準確分析產品的熱處理質量,并為產品提供符合要求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客觀證據。分析和控制現場工藝參數制度。熱處理廠技術科負責分析控制熱處理現場的有關工藝參數(加熱速度、加熱溫度、保溫時間等)。按規定要求檢查有關控制記錄,值班工藝員記錄和檢測記錄,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

3.熱處理生產過程確認的控制

熱處理生產過程屬特殊過程,需要時應對特殊過程進行確認。它包括:規定對特殊過程確認的準則,并對其進行評審。對所使用的設備進行認可,如高溫鹽浴爐。設備能力應滿足工藝要求,設備維修保養符合有關規定。對過程的相關人員資格進行鑒定。準確記錄確認過程。當生產條件(如材料、設施、人員等)發生變化時,應對特殊過程進行再確認。

4.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

在生產現場,前工序轉來的在制品及使用的輔助材料,在接收、生產、檢驗、儲存和交付使用的各階段,由分廠生產科按程序規定,具體實施產品標識,并由技術科對產品標識進行監督管理,避免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錯用和混料現象。當產品有可追溯性要求時,應確保產品具有可追溯性。

5.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

生產現場所使用的熱工儀器、儀表,力學測量儀器、儀表,檢驗和實驗設備,按要求定期進行檢定和校準。給出校準狀態標識,填好記錄,以確保過程工藝參數的準確性。

五、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控制

我們針對在內審中檢查和發現的問題,采取了以下方式實施有效管理。

(1)采用質量分析會議的形式,從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和檢測等六個方面入手,認真總結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提出解決辦法,把措施落實到人。

(2)由質管員負責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通過檢查、監督、跟蹤和考核總結等辦法實施有效管理。

(3)將實施驗證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及時納入有關文件中。

六、結語

優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是產品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我們認為質量形成于產品壽命周期的全過程。通過開展上述質量控制活動,我們充分實現了熱處理質量控制目標。2003年完成產值12262萬元,百元廢品損失值平均為O.028元;2004年完成產值13812萬元,百元廢品損失值平均為0.025元,均低于計劃百元廢品損失值0.05元。說明我廠熱處理過程質量控制活動是有效的,產品質量是穩定的。

篇2:水泥生產過程職業危害因素及預防措施

一、生產過程

水泥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等幾種,此外還有特殊用途的耐酸水泥、筑壩用水泥等。隨品種不同,原料也有所差別。主要有石灰石、黏土、火山泥、頁巖、鐵粉、煤炭、礦渣、石膏、硅藻土等。生產方法有水法、干法兩種,干法與濕法的區別,主要是原料加工處理方法不同,干法是石灰石粉碎后,要同黏土、鐵粉、煤等原料經過烘干、配料后進入細磨。濕法時則不需要烘干,將原料加水磨成泥漿,泵入原泥地,再送入窯中燒成。燒成設備有立窯、回轉窯之分。

二、職業危害因素

1、水泥生產過程中的職業危害主要粉塵,從原料粉碎、細磨、燒成、成品水泥細磨,直到水泥成品包裝、運出等,所有的設備和運輸系統都產生粉塵,粉塵不但污染作業場所,而且從煙筒放出去的每小時以噸計的大量粉塵,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燒成以前,工人所接觸的是原料粉塵,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燒成以后工人所接觸到的粉塵是成品水泥粉塵,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水泥粉塵能否引起塵肺,國內外曾有爭論,但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結果表明,水泥引起的塵肺已被證實,我國已將水泥塵肺列入職業病名單。

2、高溫和輻射熱主要存在于燒成車間。噪聲和振動則存在于整個生產過程中。

三預防措施

1、從表面上看,水泥生產中的職業危害控制措施主要是防塵問題,但實踐證明,為了解決粉塵的危害,首先要從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流程的合理化、生產設備的密閉化開始。造成車間內外環境嚴重污染的粉塵,都是水泥廠經過加工、制造出來的原料、成品,大量流失是不經濟的,生產“粉塵”狀成品的企業,不嚴密控制“粉塵”,甚至造成危害,是沒有道理的。那種開放式的原始生產方法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國內一些水泥廠就是通過企業技術革新,調整生產流程,使之合理化。

密閉所有發塵設備,不但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大大降低了。否則,混亂的生產流程,開放式的生產設備,人力的運輸工具,是根本無法防塵的。

防塵設備必須在生產過程的機械化、密閉化的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重點是各種粉碎設備、運輸設備和包裝機。粉碎設備的防塵措施,應采取密閉—通風—除塵系統解決。

運輸設備,關鍵是密閉,必要時,可輔以減壓為目的的通風措施。包裝機由于需要有包裝工配合操作,因此無法將裝袋口密閉,可以用右側方吸出或下方吸出的通風裝置來控制。

2、防暑措施。水泥廠的高溫作業主要在燃燒和烘干作業中,可因地制宜地采取隔熱、自然通風和局部通風等措施。

篇3:乙炔發生器生產過程防火要求

1.建筑防火要求

發生器間的建筑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乙炔站設計規范》等有關法規的要求。乙炔發生器及輔助設備應布置在單獨的房間內,并設置足夠的防爆泄壓面積。乙炔發生器間、乙炔發生器操作平臺或樓層上均應有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應位于事故發生時能迅速疏散的地方。車間地面宜采用不發生火花的地面。發生器間與電氣設備間應以無門、窗、洞的非燃燒墻體隔開;電動機傳動軸的穿墻部分,應設置非燃燒材料的密封裝置或用氣體正壓密封裝置。

2.設備的防火要求

乙炔發生器及其重要配件,必須選用經有關部門鑒定合格的定點企業生產的產品,施工安裝也必須由持有施工企業資格等級證書的施工單位承擔。

生產中使用的各種測量儀器、儀表、電氣設備及自動控制聯鎖裝置必須符合要求,技術狀態良好。

為防止形成乙炔銅、乙炔貢等爆炸性物質,乙炔發生器上的附件及與乙炔接觸的計量儀表、測溫管、自動控制設備和檢修用的工具,其含銅量不得超過70%,并嚴禁使用水銀溫度計。

乙炔發生器的電氣設備和儀器、儀表應符合防爆要求,并應有防雷擊的設施,將排放有乙炔氣體的放空管置于防雷保護范圍內,為防止靜電和雷電感應的危害,電氣設備和金屬設備都應良好接地。

3.備料的防火要求

電石粉碎機應安裝硅鐵分離器,篩選出電石中的硅鐵,清除電石中的雜質;應對電石進行檢測,確認含硫量、含磷量、發氣量等符合質量要求,方可投入生產;嚴防電石淋雨或受潮。在運輸電石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摩擦、撞擊而產生火星。

4.加料的防火要求

乙炔發生器頂部的儲料斗、頂蓋內壁及加料口應襯鉛皮或橡皮,并在經常檢查,若發現脫落應及時修復或更換,以防止電石中的硅鐵雜質與金屬設備碰撞產生火星。

向乙炔發生器加料斗中裝電石時,應先通氮氣置換,驅凈料斗中的乙炔,才能打開發生器頂蓋加料,加料過程中不應中斷氮氣。

要按照工藝要求嚴格控制加料速度和加入量,一次加料量不能過多、過快、過細,可采用螺旋加料器或電磁振動加料器控制加料。

5.反應的防火要求

操作溫度、工作壓力和液面高度是乙炔發生器安全生產的主要工藝參數。發生器的溫度控制在85±5℃為宜。為了防止溫度過高,冷卻水應供應充足。攪拌裝置必須有效,攪拌的速度以使電石塊不致沉積底部為宜,不能中途停止或降速。根據發生器類型選擇適宜的壓力,低壓發生器的工作壓力小于或等于0.02MPa(表壓)。中壓發生器工作壓力不允許超過0.15MPa(表壓)。嚴格控制乙炔發生器內的液面高度,一般控制在發生器圓筒頂部上邊緣以下50~100mm為宜,液體控制在發生器總容積的3/4。

乙炔發生器內的溫度是通過排渣、注水來控制的,底部排渣是排出不能溢流的濃渣及大塊的硅鐵、焦炭等固體雜質。排渣時注意不要有未反應的電石排出,這可以通過觀察排出濃渣是否產生鼓泡現象來判定。排渣時速度不應過快,排渣管上設兩個閥門,以便有效的控制排渣速度。若排渣管路堵塞,可用水沖洗,嚴禁用金屬工具通鑿。電石渣坑應設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加水要充足,以及使少量殘留的電石充分反應。電石坑附近10m內不得有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