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規劃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審查決策制度
為了適應123快速發展的需要,加強安全生產組織管理,加強鄧家巖煤礦中、長發展期規劃的管理,規范"123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決策程序,提高規劃編制和實施的科學性、協調性和嚴肅性,進一步完善123決策機制,確保123科學有序、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此結合本礦實際,特制定本規則。
一、"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管理制度
(一)管理職責及分工:
"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管理由礦長總負責,分管副礦長和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實施,企管科具體負責牽頭組織工作,生產技術科、地測科、機電科、通風科、安全科等單位負責各業務職能范圍內基礎資料的編制工作,各單位技術主管和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是編制工作的具體負責人。
(二)各業務管理科室管理職責:
1.生產技術科:具體負責生產、銜接、采區接替等方面的各項規劃工作。
2.地測科:負責對各采區和采掘工作面的巷道走向長度、傾向長度、容重、儲量以及地質方面規劃工作。
3.機電科:根據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的生產銜接負責編制落實供電、設備租金、大動力設備大修更新及機電系統大修改造項目等計劃。
4.通風科:負責編制落實通風能力核定、通風作業計劃及本系統大修改造項目等計劃。
5.財務科:負責編制落實人員工資方面的指標。包括:職工工資總額、回采效率、掘進效率、原煤效率、全員效率、隊組個數、勞動用工、平均人數等計劃。
根據123煤礦生產實際情況每五年編制下一期"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123煤礦"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要確保123煤礦總體生產、經營目標穩健有序增長,并經礦領導班子決策通過后,上報公司。
二、"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報、審查、決策制度
(一)管理職責與分工:
1.鄧家巖煤礦職工代表大會是礦最高決策層,負責對123煤礦全局性、長遠性等戰略問題進行研究決策。具體事項為:
(1)重大的經濟合同及投資方案,技術引進和對外聯營方案;
(2)重要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行;
(3)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4)重要經營項目的開發和經營發展戰略;
2.123煤礦董事會是礦的決策核心,研究決策鄧家巖煤礦建設、發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
礦長是公司第一管理者,全面負責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對日常管理業務和落實上級部署的工作進行決策。礦長對生產經營和行政管理中的較大問題進行決策時,應召開礦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辦公會進行討論,征求意見,報礦董事會進行決策。礦長決策的事項:
(1)123的經營方針、經營目標、年度生產作業計劃;
(2)勞動組織改革,重要組織機構變動,下屬經營部門的增設、合并、撤銷方案;
(3)經濟承包責任制定及考評獎勵辦法的制定和修改;
(4)年度財務決算的審查意見;
(5)礦資金的分配、使用方案;
(6)勞動保護措施和改善職工福利方案;
3.各分管副礦長是礦長的參謀和助手,協助礦長做好審查、決策工作,負責分管范圍內生產規劃指導工作。
4.總工程師負責協助礦長做好"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審查、決策工作及"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具體編制審查工作。
5.123煤礦各單位是決策執行層。負責各項決策的貫徹和落實,確保決策付諸實施。各單位在落實上級各項決策的過程中,要結合本礦的具體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制定礦內部各項管理辦法和工作制度,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確保本礦各項目標的完成。
(二)編報、審查程序及制度:
1.煤炭產量:
生產技術科牽頭,與生產礦長及有關技術人員先拿出回采工作面銜接計劃,測算工作面生產能力,銜接日期、銜接時間、銜接隊組等。報生產礦長審查批準后,報技術科匯總。
2.掘進進尺:
生產技術科牽頭,與生產礦長及有關技術設計人員先拿出掘進與開拓隊銜接計劃,測算出逐條巷道銜接進尺,銜接日期、銜接時間、銜接隊組等。報生產礦長審查批準后,報技術科匯總。
3.其它指標:
根據123煤礦產量、進尺、品種煤計劃,由各單項指標管理單位提出建議規劃,報鄧家巖煤礦分管領導審查批準后,報生產科匯總。
(二)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決策制度
1.技術科負責"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資料的編制匯總工作,經各分管副礦長審查后,由礦長進行最終審查,上報公司。
2.企管科負責"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最終方案的編制、匯總、下發工作。
三、考核:
(一)為將快速、準確、及時將"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上報公司及下達各單位,要求編制規劃的相關科室,要按照規定時間及時編報,對由于工作失誤,基礎數據測算不細,銜接工程考慮不周,需礦解決的問題反映不全面,影響了礦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對單位領導及責任人視情節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
(二)依據123煤礦發展計劃部對礦反饋意見進行考核,凡有反饋意見,經落實確屬個人工作差錯的,有一項扣罰100-500元。
(三)為確保上報資料的時效性和嚴肅性,礦屬各單位上報資料需加蓋單位公章,科室主管審核簽字,并報礦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并按照規定時間要求及時上報,每遲報一小時,按照誤時考核100-500元,由各單位落實到責任人,并進行通報。
篇2:五二人民醫院十三五發展規劃
第二人民醫院“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衛生體制改革政策精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推動醫院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結合我院發展實際,特制訂醫院“十二五”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施《*中央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導向,主動適應公立醫院改革趨勢和z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宗旨,堅持依法治院、民主管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深化改革,創新管理,真抓實干,爭先進位,確保醫療服務水平和品質全面提升,力求醫院整體綜合實力全方位提高,努力將醫院建設成為一所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人民群眾滿意的、達到省內領先水平的現代化綜合三級醫院。
二、戰略定位
立足z,服務周邊,輻射皖西北,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預防、康復、體檢于一體,醫療技術水平達到皖西北地區領先、省內先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全省先進市級醫院行列,皖西北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成為皖西北區域醫療中心。
三、發展目標
(一)床位設置:2012年開放床位1600張,力爭2015年開放床位達到2100張。
(二)人員編制:2015年醫院在崗職工人數超過2200人,人員專業結構合理,學歷層次明顯提升,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結構比例達到三級醫院標準。
(三)科室設置:按照三級醫院標準,一級科室、二級專業分科設置齊全,每科床位數達標,臨床醫技科室總數超過60個,新增病區20個以上,新增省級重點學科1-3個,市級重點學科6-10個,形成一批院級重點學科群。
(四)各項指標:年門診人次突破80萬人次,年出院人次達到6萬人次,其它醫療、檢查、護理任務指標按三級醫院要求完成;醫院固定資產總額達到6億元,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員工福利待遇與醫院發展同步合理增長。
四、主要任務
(一)三大戰略任務之一:“建新院”。
“建新院”是醫院戰略發展的立足點。在5年規劃期內,確保完成新院一期工程建設,力爭完成新院遠期工程建設。
確保2012年新院一期工程門診大樓、醫技大樓和19層主病房樓投入使用。合理規劃、分區布局,逐步完善新院區、北院區、南院區“三區”建設,新院區功能定位以綜合醫療為主;南院區以傳染病救治、緊急救援中心為主,含綜合醫療,兼顧行政辦公;北院區以婦兒診療為主。醫院總開放床位數達到1600張,基本消除病區“加床”現象,逐步形成以新院區為中心、南北兩院區同步的“一核兩翼”發展模式。
2012-2015年根據醫院財力和新院區啟用后發展實際,著手新院二期工程建設,力爭2015年完成新院二期工程,醫院總床位數達到2100張,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呈現新局面。
(二)三大戰略任務之二:“創三甲”。
“創三甲”是醫院戰略發展的關鍵之著。在5年規劃期前期,聚全院之力,集全院之智,傾全院之心,深入開展“三甲醫院”創建工作。自2011年起,持續開展“奮戰300天,爭創三甲醫院”活動,成立市級創建指揮部和院級創建領導組織,制定創建實施方案和月度工作計劃表,建立創建工作責任制,全院總動員,人人齊參與,堅持標準,精心組織,強化責任,奮力攻堅,全面完成創建工作任務,確保成功通過三級評審。
以創建三甲醫院為契機,著力加大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學科規劃建設、人才規劃建設和內部管理建設,把創建三甲醫院的過程,變成推動醫院發展的動力,在醫院管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理念和行風建設等方面進一步突破,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社會形象,實現醫院綜合實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三)三大戰略任務之三:“上水平”。
“上水平”是醫院戰略發展的持續動力。為確保醫院發展規劃目標任務的完成,在“十二五”規劃期內,積極推進12項全局性、基礎性的重點工程(簡稱“12512”工程),推動醫院各項事業上水平。
(1)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工程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質量為核心”的主線,強化醫療質量全程管理,規范醫療行為,完善全院醫療質量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完善臨床路徑管理體系,落實醫療質量責任制,有效促進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2)患者安全工程
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構建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體系與流程規范,全面建立科室安全目標責任制度,樹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完善醫院危機管理系統,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積極創建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3)重點學科建設工程
成立學科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制定學科建設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建立學科建設責任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醫院重點學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在整體推進臨床醫技科室建設的基礎上,優先發展、重點扶持優勢學科,分層次加強醫院學科建設。爭取實現省級重點學科零的突破,在現優勢學科中建成1~3個省級重點學科,新增市級重點學科6-10個,確立一批院級重點學科。積極發揮重點學科的示范輻射作用,進一步優化學科結構,形成特色與優勢明顯的學科群。
(4)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按照“重點培養、加大引進,強化考核”的指導思想,完善人才政策,優化用人環境,著力營造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結構,進一步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員工培訓力度,重視員工在職教育,舉辦在職研究生班,建立住院醫師和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有活力的學習型醫院。培養和引進并重,不斷加強人才儲備,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重點引進碩士以上學歷人才。實施外聘學科帶頭人計劃,完善本院學科帶頭人遴選機制。建立院級人才庫,制定和落實促進人才快速成長的各種配套措施。
5年內計劃引進和培養省、市級學科帶頭人10-20名,以及中青年業務技術骨干50名以上;引進博士研究生5-10名,培養和引進碩士生200名以上;實現醫師隊伍中碩士以上學歷和接受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培訓人員占50%以上,本科以上學歷占90%以上,提高護理人員學歷層次,引進護理碩士生10名左右,護理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達到80%,專科護士比例不少于5%,管理人員本科以上學歷達到70%,到2015年爭取達到正高30名以上,副高150名以上,一、二級學科負責人全部達到高級職稱,中級職稱人員750名以上,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學歷職稱層次較高的醫療、護理、管理人才隊伍。
(5)科研創新工程
依照“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科研技術創新管理和激勵的配套政策,倡導
自主創新,加強技術合作,推進各學科的技術創新,實現省級以上科研立項零的突破,市級科研立項數量突破現有水平,推進院級新技術新項目的發展,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平均50項以上,年發表省級以上刊物論文及著作100篇以上。
(6)滿意服務工程
全面倡導“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強化全員人文素養培養,加強醫患溝通。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程,逐步開展無陪護病房,全院創建溫馨服務示范病房,創建文明服務窗口。優化服務流程,加強服務創新,建立新型急診服務體系,開展預約掛號、出院回訪工作,醫院服務向院前、院后拓展,提高服務效率、服務水平和質量,力爭使病人綜合滿意度達到90%以上。
(7)醫德醫風建設工程
加強醫德醫風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提倡文明行醫、依法行醫、科學行醫、廉潔行醫、誠信行醫、規范行醫,保障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強化醫德醫風制度約束,建立醫德醫風綜合評價機制,加強醫德醫風監督檢查,推進醫德醫風建設,促進社會和諧。
(8)科學管理工程
完善院科兩級目標責任制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宏觀調控有力,微觀運行富有活力的管理機制,促進管理人員的職業化進程。
加強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活用人競爭機制,逐步推行崗位管理制度,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加強績效考核,逐步建立崗位績效管理體系,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強化經營管理,加大成本核算和支出的管理力度,加強各項經濟活動的審計監察,控制經濟運行成本,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切實降低病人費用,提高醫院運行效益和社會效益。擴大后勤社會化工作,不斷提高后勤服務保障能力。加強安全生產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促進平安醫院建設。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發展新黨員,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加強工會、職代會、共青團、民主黨派和全院職工的民主參與管理作用,積極落實院務公開制度,推動醫院民主管理工作健康發展。推進醫院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弘揚醫院精神,加強醫院宣傳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斷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主動性,促進和諧醫院建設,不斷提高醫院的社會贊譽度,爭創省級文明單位。
(9)數字化醫院建設工程
加快醫療信息化建設,整合完善醫院信息系統,實現HIS、LIS、RIS、PACS的升級和管理,實現“三院區”信息網絡全覆蓋,數字化醫院管理系統全面進入醫院管理領域,逐步實現醫院內部應用模塊之間、醫療設備之間、醫院與醫保之間、院區之間的無障礙信息交換,基本實現數字化醫院,通過省級以上信息化示范醫院評審驗收。
(10)設備配置工程
根據醫院醫療技術發展需要,添置大中型醫療設備,補充更新基礎醫療設備,保證新院區醫療設備如期配置,逐步實現大型設備高精尖,基礎設備齊全,在全省市級醫院中醫療設備配置居于領先位置。
(11)環境形象工程
加強醫院整體環境治理,規劃各院區環境建設,重點做好新院院區綠化、美化、亮化工作,重視醫療環境的人性化,營造整潔、優美、溫馨、舒適的工作和就醫環境,提高醫院環境品位,創建省級園林式單位。
(12)品牌建設工程
實施“名醫、名科、名院”戰略,不斷提升醫院整體水平,力爭成為省內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加強醫院品牌建設。強化優勢服務項目,打造全市規模最大、流程規范的檢驗中心、體檢中心和緊急救援中心,爭創優質護理服務品牌。進一步開發醫療市場,探索組建醫療集團,充分發揮醫院在區域內危重急癥和疑難病癥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推動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五、保障措施
為了保證以上發展規劃指標的完成,全院上下必須共同努力拼搏,力爭上級組織更大支持,努力做到五個堅持:堅持黨的領導,打造堅強和諧的醫院領導集體;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改革進取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創建社會滿意、群眾滿意、職工滿意的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不斷加強醫院內涵建設,促進醫、教、研全面發展;堅持依靠全院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推進醫院各項工作持續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我院戰略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爭先進位的關鍵時期。全院干部職工要振奮精神,凝心聚力,搶抓機遇,扎實工作,乘勢而上,為實現醫院規模擴大,綜合實力提高、基礎設施完善、人才隊伍結構合理、醫療技術水平提高、醫院環境優美、管理科學規范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
篇3:設備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規劃
設備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規劃
根據企業三年發展規劃要求,企業文化建設有著深刻的內涵和重要的意義。從思想、意識、習慣、感情領域到人員構成狀況、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產品質量、廠容廠貌等,都是我公司新時期文化構建的主要內容,也是創業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總和。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三年內要達到的目標是:在國內本行業中各項指標達到NO.1,成為本行業中具有文化特色的典范。
一、從三個層面入手
1、精神層(精神文化):
確立領導和員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以價值標準、職業道德、精神風貌做引導,形成核心觀念信念化、行為習慣化。
2、制度層(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對企業組織和員工行為的規范性、約束性的要求。首先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完善各項管理的規章制度,一絲不茍地貫徹執行。企業全體成員都要在共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嚴格遵守我們的行為準則。
3、物質層(物質文化):
企業整體形象設計規劃,包括:標志、廠容廠貌、生產現場、工作環境、產品外觀、文化娛樂、標準色、標準字、廠徽、廠旗、廠歌、廠服、標志性雕塑等等。總之,要在創新實施過程中找出突出點,展現文化主題,擁有一個**設備有限公司的特色文化。
二、企業宗旨的確立
1、企業宗旨:“以人為本,顧客至上,責任與利益相統一”(暫定,需要研討制定)。
2、文化定位:“認真、快捷、遵守承諾(短、平、快)”。暫定,找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心和基本點,揚長避短,突出自己的優勢。需要研討制定。比如:海爾集團的‘海爾真誠到永遠’;海瀾的:‘不斷否定自我,永遠追求卓越’等。
3、企業文化建設三年發展目標
第一年目標:樹形象工程(見實施方案)。
第二年目標:完成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化,工作行為規范化。
第三年目標:與時俱進、創新和諧發展。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融洽的人際關系、良好統一的群體意識。
三、實施方案
1、第一階段:全面開展樹形象活動:“新形象工程”。按實施內容,分區劃片、管理到位、責任到人,建立領導小組進行督查。要三個月內有變化,六個月后有效果,一年見成效。
⑴企業環境新形象:對廠區不協調處進行整改治理,對環境衛生高標準、嚴要求,保證無衛生死角,對廠區內所有安全標志、警示牌、語錄、標牌、報欄保持清潔,道路兩旁半成品、廢品等堆積物進行清理、規整,加強生產區(新廠)、辦公區綠化管理。加強路面修整、保潔,及時進行垃圾清理。加強車輛(內、外)、自行車、電動車等停放管理,嚴禁亂停亂放。搞好植樹種花,美化環境。
⑵現場管理新形象:加強現場管理,對生產全過程合理計劃,組織與控制,提高現場運行和效能,安全文明生產,達到優質低耗的目標,在生產、工藝、質量、設備維護、安全文明生產等專業管理方面采取措施,按管理標準改變現場臟、亂、差的現象。按規定達到安全文明生產的目標。按要求提高生產工作環境質量。
⑶產品質量新想象:舉辦質檢人員專業質量管理培訓班,提高質檢員綜合素質,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加強對質量、數量、效率和交貨期四者之間關系的認識,真正做到產品質量從頭抓起。產品質量新形象,從各級領導、質檢員開始樹立。加大對產品質量及外委的監督、抽查力度。提高**設備有限公司質量意識、品牌意識。
⑷生產效率新形象:努力提高合同兌現率,組織實施崗位量化工作,狠抓崗位工作量的管理與考核,強化生產工序配套、進度管理(包括外委廠家)。達到定貨合同無脫期目標。
⑸產品檔次新形象:(外觀形象)根據特色文化,對成品用色、企業標識、質量標識、零部件加工工號標識等統一標準、提高檔次。
⑹市場建設新形象:完善營銷體系建設,建立市場占有措施,完善對營銷體系的管理和營銷計劃實施的控制;加強銷售隊伍的建設,加大新市場開發力度,加快市場信息反饋管理,準確預測市場信息變化。
⑺售后服務新形象:加強售后服務工作,要求服務人員以高素質、高技能、高標準的服務態度,保證用戶滿意。加強對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工作管理。
⑻員工素質新形象:強化人力資源規劃管理、合理分配、知人善用、完善機制;以勞動紀律、行為規范、文明禮儀為重點,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引導員工新形式下的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思想境界、規范行為、優化形象;強力塑造員工素質新形象,進行文化培訓、技能培訓、智力競賽、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文體娛樂等活動;加強青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規范教育。
以上“八項工程”工作應按目標、按要求、分階段、分時間、分項目,由各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以發展創新的思路制定實施細則,報領導小組討論、審閱、批示后實施。做到實事求是、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共同實現目標。
2、迅速打造、提升執行力、監督力
(1)從各級領導開始:企業執行力文化的培育必須從領導者開始,要有一個良好、高效的執行文化,更要有一個重視、強調執行力文化的上級領導層。
(2)倡樹理念:企業員工應共同信守企業的基本信念,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與責任心,把工作做好、做細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管理無小事。要有工作的執著、熱忱、激情和忠誠。
(3)關注細節:對工作的行為、方式要時時有標準、處處有標準、人人有準則。分清何時結果重于過程,何時過程重于結果。
(4)過程與目標控制:真正做到各級領導、管理者在其職責范圍內應承擔的責任。實施鏈式考核管理辦法,各級管理人在管理過程中不斷調整思路、轉變觀念。加大執行力的考核力度。
3、第二階段:追求無止境,由表及里、從外到內、深層次的文化滲透、輻射。邁進科學管理的現代化企業,成為本行業中的先進典范。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