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集團公司經濟糾紛處理規定
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經濟糾紛處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維護*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合法權益,規范公司經濟糾紛的處理工作,本著“實事求是、公正合法”的原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中的經濟糾紛,是指公司在經營活動中,與合作方或經營業務相關當事人在合作、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意見爭執。
第三條綜合管理部為公司經濟糾紛處理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公司經濟糾紛的處理,負責律師的委托和手續辦理,負責指導、協助各分、子公司經濟糾紛的處理工作。
第四條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本部,控股項目公司、專業公司遵照執行,參股項目公司、專業公司參照執行。
第二章處理程序
第五條各職能部門發生經濟糾紛時,應及時將經濟糾紛的詳情向分管副總經理匯報,并將事情經過、初步處理意見及相關的證據、資料報公司綜合管理部匯總。
第六條綜合管理部應及時對上報材料進行初審,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報行政副總經理審定。
第七條綜合管理部應根據行政副總經理審定的意見,進行糾紛的處理工作,并隨時將糾紛處理的進展情況向綜合管理部負責人及行政副總經理匯報。
第八條在協商無效的情況下,應做好仲裁或訴訟的準備。在進入仲裁或訴訟階段前,必須向總經理和董事長匯報。根據領導的指示,在尊重事實、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理有據地開展仲裁或訴訟工作。
第九條各分、子公司在處理經濟糾紛時,應將事件經過及處理方案報公司綜合管理部備案。如糾紛處理進入到司法程序,各分、子公司應將有關材料收集、整理后報公司綜合管理部,由綜合管理提出處理方案協同處理,并報總經理、董事長審閱。
第十條糾紛處理結束后,具體經辦部門應寫出糾紛處理報告,說明糾紛產生的原因、處理經過、最終結果及經驗教訓,報行政副總經理審閱后,交公司綜合管理部統一歸檔處理。
第三章獎懲
第十一條糾紛處理過程中,因員工責任心原因而使公司財產及聲譽受到損失的,公司應追究當事人的經濟及行政責任;為謀取私利而與對方當事人惡意串通,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的,公司在追究當事人經濟及行政責任的同時,應提請司法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凡在經濟糾紛處理過程中表現出色,為公司挽回或減少各類損失的員工,公司應給予精神或物質、方面的獎勵。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三條本規定由綜合管理部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十四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2:內部經濟糾紛調解仲裁辦法
1.總則
(1)為即使處理企業內部核算單位之間的經濟糾紛,促進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規定。制定本辦法。
(2)內部經濟糾紛的處理,應堅持以自愿協商解決為主,調解或仲裁為輔和先調后裁、一裁終局的原則。
2.調解、仲裁組織
(1)公司成立經濟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以下稱委員會),法律事務部負責日常業務管理工作。
(2)屬于業務系統管理范圍內的經濟糾紛,如內部核算單位之間發生爭議協商不成時,應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系統工作委員會負責調解。若調解成立時,其調解書或紀要對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
(3)系統工作委員會調解不成時,可由當事人申請公司仲裁,法律事務部負責組成臨時仲裁庭對其進行仲裁。
(4)根據糾紛的性質,由法律事務部牽頭組織施工管理部、經營管理部、財會部,物資管理部、設備管理部等職能部門聯合組成臨時仲裁庭,并對仲裁全過程負責。
(5)領事仲裁庭一般由4人組成,其中主裁人、仲裁員2人、秘書1人。
(6)一般糾紛(10萬元以內)由委員會委員擔任主裁,10~50萬元的糾紛由委員會副主任擔任主裁,50萬元以上的糾紛由委員會主任擔任主裁。
3.仲裁范圍
(1)各單位部門之間發生的與生產經營管理有直接關系的經濟合同糾紛都在受理范圍內。
(2)未按規定辦理仲裁申請手續或事實證據不清、申請要求不明的糾紛,均不予受理。
(3)公司與內部核算單位之間簽訂的《經濟承包責任書》糾紛、職工與單位或負責人之間的勞資、行政等糾紛,應按公司有關規定解決,不在公司內裁委員會仲裁范圍內。
4.仲裁程序
1)申請
(1)發生糾紛時,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必須遞交仲裁申請書,并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2)仲裁申請書必須具備下列內容:
①申請人、被申請人姓名或名稱。
②仲裁請求事項和依據的事實與理由。
③證據及證據來源。
2)受理
(1)法律事務部收到《仲裁申請書》后,審查是否符合規定,并在3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2)決定受理后,即提請公司件仲裁委員會主任授權組成仲裁庭,并在收到申請后七日內向被申請人通知并送達申請書副本。不受理時即行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3)答辯
被申請人受到仲裁書副本后,應在7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材料。被申請人拒絕答辯或不提供證據時,不影響仲裁程序。
4)調查
內裁庭應當認真審閱當事人雙方提供的書面材料,核實證據,并在立案后半個月內完成調查研究、取證、鑒定勘驗等工作。
5)仲裁前的調解
調解由主裁根據當事人雙方自愿的原則進行。一般只進行一次,調解成立即制作“調解書”經雙方簽章后結案。調解不成即實行仲裁。
6)仲裁
(1)內裁庭提前五日書面以書面形式將仲裁時間、地點通知當事人和其他參與人,當事一方拒不到庭,可以缺席仲裁。
(2)申請人、被申請人進行陳述并出示證據,內裁庭成員進行評議并作出裁決。在休庭后一周內向當事人和有關單位送達《仲裁通知書》,并解散仲裁庭。
5.仲裁效力與執行
(1)已送達的一般案件的《裁決通知書》為最終裁決,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應在收到通知書后10日內按要求履行裁決意見。
(2)對于特殊案件和重大案件的裁決,當事人不服裁決結果時,可在收到通知書后5日內向公司內裁委員會主任書面提交《仲裁復議申請書》,由公司內裁委員會主任授權委派人員組成新的內裁庭并在10日內完成“復議”,并送達《仲裁復議通知書》。5日內提交復議申請書的,按《仲裁通知書》執行。
(3)如不服裁決或復議,并在半個月內拒不履行義務的單位或個人,由公司法律事務部通知財會部,從該單位的銀行賬戶或其他費用中劃撥、結轉。對因此而繼續違紀違規、尋釁報復或致使損失擴大的單位和負責者,法律事務部提出具體意見報請公司按程序決定處理。
篇3:房地產集團公司經濟糾紛處理規定
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經濟糾紛處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維護*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合法權益,規范公司經濟糾紛的處理工作,本著“實事求是、公正合法”的原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中的經濟糾紛,是指公司在經營活動中,與合作方或經營業務相關當事人在合作、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的意見爭執。
第三條綜合管理部為公司經濟糾紛處理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公司經濟糾紛的處理,負責律師的委托和手續辦理,負責指導、協助各分、子公司經濟糾紛的處理工作。
第四條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本部,控股項目公司、專業公司遵照執行,參股項目公司、專業公司參照執行。
第二章處理程序
第五條各職能部門發生經濟糾紛時,應及時將經濟糾紛的詳情向分管副總經理匯報,并將事情經過、初步處理意見及相關的證據、資料報公司綜合管理部匯總。
第六條綜合管理部應及時對上報材料進行初審,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報行政副總經理審定。
第七條綜合管理部應根據行政副總經理審定的意見,進行糾紛的處理工作,并隨時將糾紛處理的進展情況向綜合管理部負責人及行政副總經理匯報。
第八條在協商無效的情況下,應做好仲裁或訴訟的準備。在進入仲裁或訴訟階段前,必須向總經理和董事長匯報。根據領導的指示,在尊重事實、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理有據地開展仲裁或訴訟工作。
第九條各分、子公司在處理經濟糾紛時,應將事件經過及處理方案報公司綜合管理部備案。如糾紛處理進入到司法程序,各分、子公司應將有關材料收集、整理后報公司綜合管理部,由綜合管理提出處理方案協同處理,并報總經理、董事長審閱。
第十條糾紛處理結束后,具體經辦部門應寫出糾紛處理報告,說明糾紛產生的原因、處理經過、最終結果及經驗教訓,報行政副總經理審閱后,交公司綜合管理部統一歸檔處理。
第三章獎懲
第十一條糾紛處理過程中,因員工責任心原因而使公司財產及聲譽受到損失的,公司應追究當事人的經濟及行政責任;為謀取私利而與對方當事人惡意串通,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的,公司在追究當事人經濟及行政責任的同時,應提請司法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凡在經濟糾紛處理過程中表現出色,為公司挽回或減少各類損失的員工,公司應給予精神或物質、方面的獎勵。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三條本規定由綜合管理部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十四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