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銷售部職場細則
地產項目銷售部職場細則
(一)細則及扣分標準:
1、在工作區吸煙、吃零食、做與工作無關事情。(1分)
2、上班時間穿拖鞋、旅游鞋。(1分)
3、浪費公司物料、損壞公物、在資料上亂寫、亂畫。(1分)
4、上班時間不按規定著工裝、佩戴工牌。(2分)
5、當班人員沒有按時到達候客區及無故空崗。(2分)
6、工作場合嘻笑聊天、大聲喧嘩、打逗、出言不遜妨害他人工作。(2分)
7、工作時間在接待區看報紙、雜志、座姿不端正。(2分)
8、前臺分單時,當班人員未主動起身迎接客戶。(2分)
9、辦公區擺放私人非辦公物品致使辦公環境雜亂。(2分)
10、工作時間打瞌睡、睡覺。(2分)
11、不能積極配合公司其它部門的工作。(2分)
12、接聽電話不規范。(2分)
13、無故不按時參加培訓。(2分)
14、工作時間擅自離崗、串崗。(3分)
15、違反例會制度,不能按時上交日志及例會記錄,不如實填報。(3分)
16、與客戶交流不講普通話、手插口袋、姿態不雅、態度冷淡、對客戶不禮貌。(3分)
17、在同事間挑動是非、故意制造事端、影響團結。(3分)
18、不按規范的銷售流程接待客戶。(3分)
19、工作時間利用電腦上網聊天、玩游戲、上網瀏覽與工作無關的材料信息、處理私人事情。(4分)
20、違反考勤制度、月遲到3次以上5次以下(超過5次另議)。(4分)
21、不服從領導、頂撞上級領導、不能按時完成公司及上級主管安排的各項工作。(4分)
22、業務考核成績不合格。(5分/每次)
23、在工作區互相漫罵、侮辱同事、誣告他人。(5分)
24、因置業顧問本人原因遭到客戶投訴經確認的。(8分)
25、欺騙客戶不如實告之,虛假承諾。(8分)
26、個人工作失誤,造成不良后果。(8分)
27、在客戶面前爭搶客戶,造成不良影響。(8分)
28、工作中弄虛作假、制造虛假業績,損害公司及他人利益。(8分)
29、其他違反公司各項規章的行為,按相關規定另行處理。
(二)、監督檢查執行人員:
公司領導、營銷系統負責人、公司行政部門。
(三)、違規處理:違反(細則)的當事人按規定扣分,在賽季末為綜合考評提供參考。
制度及罰則只針對少數缺乏自覺性的人員,希望銷售部全體人員能夠嚴格自律、團結協作、求同存異、相互支持、主張正義,共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朝氣、公平競爭、健康和諧的工作氛圍。
篇2:供應銷售部長安全生產職責
按照企業管理職能的分工、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供銷部長具體負責原輔材料、公司內物資的供應、產品銷售等項工作,其安全職責是:
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分管經理的領導下,對所管轄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責。建立健全部門安全管理網絡,制定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根據公司統一規劃,在本部門積極開展安全標準化和安全文化建設活動,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
二、管理好企業使用的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制訂嚴格的領用和發放制度。按照國家對危險化學品儲存管理的相關安全技術要求,加強對原料、產品罐區的管理,確保罐區安全。
三、按計劃及時組織供應安全技術措施項目所需的材料、設備。如消防滅火器材、應急救援器材、環保設備等。
四、按照國家勞保用品的標準,負責各類勞動保護用品采購、保管,并按標準發放。
五、加強對購入設備、配件及有關原料的質量管理,使其安全可靠性符合企業要求。
六、對銷售的產品,出現安全問題,應及時代表供方參與處理。同時,加強對供銷人員長途旅行的安全教育,做到高高興興出差,平平安安回家。
七、要與質量、檢驗部門配合,加強對供應商產品、材料質量安全指標的檢測檢驗。對安全指標嚴格的原料,要對供方安全質量進行認證。負責向供方索取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隨產品送達用戶,副本送安全、生產技術部門備案。不符合要求的原料不得簽約,不得購進。
八、負責處理供、銷業務中出現的糾紛問題。供應方面,多與供貨商聯系、走訪,力爭盡量減少物資材料損失;銷售方面:熱情接待來人來訪者,認真答復電、函等,必要時,到用戶單位征求意見,改進工作。
九、按照公司安全管理相關規定和統一部署,定期召開安全生產會議、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發現安全事故隱患,及時制定措施,落實整改。
十、負責本部門員工的安全教育與培訓。積極配合安全管理部門的工作,參與公司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改善本部門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同時,負責本部門人員的安全績效考核工作。
篇3:銷售部經理崗位職責
1,主持銷售部日常工作,溝通上下級及與其他部門的關系.
2,堅持"顧客至上,科學管理"的宗旨,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創造良好的銷售環境,充分調動各員工的積極性,并保持團結協作,優質高效的工作氣氛.
3,根據總經理的發展規劃和市場預測,擬訂銷售推廣計劃,報請公司總經理審核.
4,做好售后服務工作,反饋樓盤信息,并努力同新老客戶保持良好關系,建立客戶檔案,以便于工作從老客戶處尋找新客戶.
5,負責組織人員及時總結交流營銷經驗,加強業務修養,不斷提高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