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駁岸施工工序
【學員問題】園林駁岸的施工工序
【解答】其施工工序為:測量放樣——土方開挖———基礎施工———駁岸施工——回填濾料土方
1.測量放樣:人員及機械進場后,首先按設計圖紙進行總體上的放樣,并用石灰線放出駁岸的土方開挖樣線,并按施工規范引測水準測量點,沿線每50-100米即設一臨時水準點。
2.對駁岸沿線的土方采用挖掘機開挖,并留出30CM的保護層,在施工底板前采用人工突擊開挖。基坑邊坡一般采用1:0.67,并在管道基礎外放出每邊50CM以上的工作面,工作面外側處設排水溝及集水坑,以保證基槽不受水浸泡。對于土質差的地段,考慮到易塌方,一方面加大坡比,另外還可采用擋土板進行支撐,以策安全。由于部分駁岸位于河道中,故需在駁岸外側筑圍堰,擬采用圓木樁圍堰,即采用挖機開挖土方時,盡時將土向河中甩,在離駁岸外邊線0.5米外開始進行筑堰,堰邊坡采用1:1.5,頂高高出現河水位80CM,頂寬150CM以上,在機械開挖基坑土方結束后,再用人工對堰邊坡及堰頂進行修正,以保證其坡度及不漏水。在土質較差的地段,還需在堰兩側打圓木樁,以防止土方過分向河中坍塌,影響航道或危及堰體安全。筑堰后多余的土方采用汽車運至指定的地點進行存放,以便回填時利用。由于開挖土方后,基面底于地下水面以下,同時,基坑近河,估計開挖后會有較多滲水;另外還有施工產生的施工水及雨水,也需抽出基坑外,故在施工時,在基底開挖排水垅溝及集水坑,采用五臺2.8KW的淺水型潛水泵作為基坑排水之需。
3.施工基礎前,進行人工突擊開挖保護土方,然后進行復測基面高程,由于本工程都是塊石或碎石基礎的,因此直接進行基礎填筑施工。
4.(1)在砼基礎上放出砌漿石的邊線,并在兩端架設木制漿砌石斷面的樣架。
(2)按事先試驗確定的配合比拌制砌筑砂漿,并運至現場備用。
(3)前后邊線,再填墻腹的順序施工。砌筑時,采用座漿法進行施工,先將石塊對在樣線處,修去不平之處,再座漿,砌塊石,在縫處用漿及石塊填塞緊,對兩塊石間進行灌漿填實。
(4)在施工時要求基本一層一層地砌,但不能產生通縫平縫。要保持縫口寬度基本一致,并保證外露面基本平整,砌漿后要進行灑水養護。每天砌筑的高度不能超過1.5米,以防沉降過大。
(5)在墻體砌筑至頂后,在墻前搭設1.5米寬的雙排腳手,對壓頂進行立模澆筑砼及安裝欄桿,并對外露面勾凸縫。
5.回填土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好土回填,并在排水孔下填筑一層粘土,再做好孔的反濾層。填土前還需對隱蔽工程進行驗收,排除盡積水、雜物、淤泥等,再進行填土作業。
對構造物的回填土進行分層填筑,每層虛厚不大于25CM,并在填筑時不得碰傷構筑物。
填土面必須使雨水及時排出。每層碾壓時采取“先輕后重”、“先邊后中”的碾壓方法,并觀測每層的壓實度和高程數據,以利測算本標段工程的松鋪經驗系數,達到設計壓實度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土施工。頂面最上一層的填土碾壓厚度取定為25CM.
對于河道中的圍堰,采用挖泥船進行挖出,并將表層好土用于回填,以降低成本;對于水下方,采用船運出工地。
篇2:公園園林建筑駁岸毛石擋土墻施工方法(二)
公園園林建筑駁岸毛石擋土墻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藝
1、材料準備
石材的規格及強度應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無風化,無顯著裂紋或片層剝脫現象,不含雜質。并有出廠合格證。
砂采用中砂,過篩,去除草根等雜物,其含泥量不應超過5%。
水泥按設計要求及國家質量標準檢驗。砌筑用砂漿其水泥應按品種、標號、出廠日期分別堆放保持干燥。
其它材料:石灰膏熟化時間應大于7天,且過篩后最大粒徑小于2mm,準備好預埋件及其它按設計要求的材料。
2、作業條件準備
本工程擋土墻全長69.3米,按施工圖紙的要求待甲方地質資料齊全后方可進行施工設計。以下為毛石擋土墻常用施工方法,以供參考:
本工程擋土墻必須在原有閣樓拆除后,已完成墊層砼經驗收合格,在其上已彈好墻身線、軸線位置等。
編制石料分配供應計劃和料石加工計劃,嚴格按計劃組織石料供應。
砂漿標號已經試配并出配合比。
砌筑前根據圖紙要求,做好測量放線工作,打好標高或立好皮數桿,有坡度面應立好坡度門架。
二、砌筑要點
石材表面如有泥印浮土或影響砂漿粘結的臟跡,在砌筑前應用水洗刷凈。在炎熱天氣中或高溫環境里,砌筑前用水適當將石塊淋濕。
每隔一個伸縮縫設三個坡度門架,砌筑時采用雙面掛線方法。
砌筑采用坐漿法,即在開始砌筑第一層先鋪砂漿30~50mm然后選用較大較整齊的石塊,大面朝下,放穩放平。從第二層開始,石塊要內外搭接,上下錯縫,分層臥砌。施工中要先把石塊試擺,合適后即可鋪灰砌筑。要使石塊間縫最小,先填漿后填石,不得采用先擺石塊后塞漿或干填碎石塊的方法。
砂漿拌制工藝與砌磚工程砂漿拌制工藝相同。但砂漿稠度宜為3~5cm。
毛石砌體應設置拉結石,接結石應均勻分布,上下層梅花形錯開。每0.7m2墻面設置一塊墻體拉結石。拉結石長度:當墻厚在400mm內時,應等于墻厚;當墻厚在400mm外時,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50mm,其中一塊長度不小于墻厚的2/3。
砌筑時,除了要上錯縫、左右和內外搭砌外,不應出現垂縫、干縫、空縫和通縫。同時要注意合理擺放石塊,不應出現中間無拉結的對合型、填心型、拉結搭接長度不足的橋型、兩斜面相對、豎紋和立砌等缺陷。
石塊經鋪砌穩定后不得隨意移動或碰撞,如必須移動時,應將石塊向上提起,不得撬碰影響鄰石的固結。再砌時必須將原有砂漿刮去、重新鋪漿砌筑。
毛石墻的第一皮、每個樓層最上上皮、轉角處、交接處及門窗洞口處應用較大的平毛石砌筑。
毛石墻每天的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2m。
砌筑毛石擋土墻時,除符合上述有關砌筑要點外,尚應注意以下幾點:毛石的中部厚度不小于200mm;每砌3-4皮毛石為一個分層高度,每個分層高度應找平一次;外露面的灰縫寬度不得大于40mm,上下皮毛石的豎向灰縫應相互錯開80mm以上;泄水孔在每米高度上間隔2m左右設置一個,并在泄水孔與土體間擺長寬各為300mm、厚200mm的碎石作疏水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