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梁板吊裝安全技術交底

梁板吊裝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9518

交底內容:

1.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必須正確戴好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顎帶,鎖好帶扣;

2.作業時必須按規定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著裝要整齊,嚴禁赤腳和穿拖鞋、高跟鞋進入施工現場;

3.在沒有可靠安全防護設施的高處(2米以上含2米)施工時,必須系好合格的安全帶,安全帶要系掛牢固,高掛低用,同時高處作業不得穿硬底和帶釘易滑的鞋,穿防滑膠鞋;

4.施工現場的各種安全防護設施、安全標志等,未經領導及安全員批準嚴禁隨意拆除和挪動。

5、駕駛員必須持證上崗,熟悉起重機技術性能,執行規定的各項檢查與保養后,方可啟動發動機,注意各種儀表指示燈正常后,方可開始工作。

6、開始作業之前,應先試運轉一次,檢查各限位保險是否齊全正常,各機構的工作是否正常,制動器是否靈敏可靠,必要時應加以調整或維修。

7、吊車司機必須服從現場人員指揮。

8、在吊裝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要超過規定其他性能進行吊裝,操作人員應按規定的起重性能作業,不得超載。

9、為保證在其吊裝作業中正確操作機械,操作人員在作業前必須對工作環境、行駛道路、架空電線、建筑物及構件重量和分布情況進行全面了解。

10、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為起重機作業創造必要的操作條件,提供足夠的工作場地,清除或避開起重臂起落及回轉半徑內的障礙物,以保障機械安全作業。

11、起重機荷載越大安全系數越小,越要認真對待。

12、重物下降時突然制動,嚴重時會破壞起重機穩定性而傾翻,因此重物升起或下降速度應平穩、均勻,不得突然制動。

13、作業中遇突發事故,應采取措施將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后進行檢修。

14、不得用手拉或腳踩鋼絲繩,鋼絲繩涂抹油脂必須在停止運轉后進行。

15、起重機的吊鉤嚴禁補焊,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更換:

①表面有裂紋、破口;

②危險斷面及鉤頸有永久變形;

③吊鉤襯套磨損超過原厚度的50%;

④掛繩出斷面磨損超過10%;

16、起重作業時,起重臂和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過。重物吊運時嚴禁從上方通過,嚴禁起重機載運人員。

17、當起重機超出外電線路的安全距離時嚴禁吊運。

18、梁板運輸途中,不允許急剎急開,遇較大彎道應緩慢減速通過。

篇2:鋼結構安裝吊裝安全技術交底

鋼結構安裝結構吊裝安全技術交底

項目名稱:**汽配市場中心汽修城鋼結構項目

分部工程項目:鋼結構安裝

分項工程名稱:結構吊裝

安全技術交底內容

1、結構部分進入現場后,即可進行吊裝。

2、吊裝結構所使用的吊裝器具,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同時,吊裝作業人員必須備有國家權威機構頒發的上崗操作證,車輛要有合格證明。

3、現場實施吊裝作業,必須有專職安全員和現場安全員在場,負責指揮和監督。

4、構件在起吊時,構件的下方不得站人,更不能任意從構件的下方通過。

5、在高處作業的施工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安全帽,螺絲、扳子等工具,要隨時放在工具帶內,禁止拋接任何物料,以防落下傷人。

6、構件在進行拼接時,上下人員要配合一致,安全員進行監督。

7、施工人員上下鋼梁鋼柱時,須使用爬梯,爬梯應于鋼梁和鋼柱結合牢固,嚴禁在鋼柱上隨意上下。

8、鋼梁上禁止堆放零散材料,安裝用料做到隨用隨清理,防止墜落傷人。

9、施工現場用電由專職電工負責,電工必須持證上崗,嚴禁亂接電動工具。

10、施工人員嚴禁酒后上崗。

11、未盡事宜必須執行國家的安全規范的要求。

交底人員:交底對象:

交底日期:

篇3:鋼結構吊裝安全技術交底(3)

鋼結構吊裝安全技術交底3

安全技術交底內容:

1、在柱、梁安裝后而未設置澆筑樓板用的壓型鋼板時,為了便于柱子螺栓等施工的方便,需在鋼梁上鋪設適當數量的走道板。

2、在鋼結構吊裝時,為防止人員、物料和工具墜落或飛出造成安全事故,需鋪設安全網。安全平網設置在梁面以上2M處,當樓層高度小于4.5M時,安全平網可隔層設置。安全平網要求在建筑平面范圍內滿鋪。安全豎網鋪設在建筑物外圍,防止人和物飛出造成安全事故。豎網鋪設的高度一般為兩節柱的高度。

3、為了便于接柱施工,在接柱處要設操作平臺。平臺固定在下節柱的頂部。

4、需在剛安裝的鋼梁上設置存放電焊機、空壓機、乙炔瓶等設備用的平臺。放置距離符合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

5、為便于施工登高,吊裝柱子前要先將登高鋼梯固定在鋼柱上,為便于進行柱梁節點緊固高強螺栓和焊接,需在柱梁節點下主安裝掛籃腳手。

6、施工用的電動機械和設備均須接地,絕對不允許使用玻璃、破損的電線和電纜,嚴防設備漏電。施工用電電器設備和機械的電纜,須集中在一起,并隨樓層的施工而逐節升高。每層樓面須分別設置配電箱,供每層樓面施工用電需要。

7、高空施工,當風速達到15m/s時,所有工作均須停止。

8、施工時還應該注意防火,提供必要的滅火設備和消防監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