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統計信息工作考核辦法
為進一步鼓勵全局上下撰寫報送高質量的信息分析,不斷增強統計分析研究、預測預判和對策建議能力,特制定本辦法。
一、考核對象
局機關各科室工作人員
二、考核時間
考核時間為本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三、考核內容
納入考核的統計信息所包含的內容為:統計信息、統計分析和調研報告。
統計信息主要指局工作動態、各類活動、工作措施、經驗成果和工作建議及其他有價值的政務信息和國民經濟各行業月、季、年度運行情況的簡析等經濟類信息;統計分析主要指國民經濟各行業季度、年度運行綜合性分析,各專項調查、大型普查全面分析等;調研報告主要指通過在對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經濟結構調整、人口就業、“三農”問題、財政金融、工業經濟、城市建設、小康建設等重點工作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撰寫的具有宏觀分析和指導建議的報告等。
四、信息報送及管理
(一)工作責任落實
信息工作由局辦公室負責牽頭、落實,各責任科室密切配合。各科室負責人為信息工作責任人,對本科室報送的信息質量負責把關。辦公室設立信息專管員具體負責各類信息的統一對外報送和管理統計工作,實行月度信息錄用通報制度,每月通報信息錄用情況,并根據信息統計情況及時做好信息約稿、催報、組稿、協調工作。
(二)報送時間及質量要求
1、報送時間要求:統計調研報告須在年底前完成研究任務,提交研究報告;統計季度(年度)分析須在季后二十天內完成并報送;經濟信息(月度、季度數據簡析)須按統計信息月度專報方式,在完成報表后二天內撰寫并報送,工作動態信息(緊急信息按上級要求在第一時間內報送)須在事件結束后當日或次日撰寫信息并報送辦公室,局辦公室信息專管員收到信息及時完成核稿并對外報送。報送可通過局騰信通完成,報送完成后請與辦公室信息專管員聯系確認。
2、質量要求:各科室向辦公室上報的信息應及時、準確、真實,做到快、精、新,無失實和重要信息漏報。同時要切實提高信息編寫質量,提倡報送綜合性、調研性信息。調研報告字數一般不少于4000字。辦公室對各科室報送的信息,原則上只對內容進行審核,不再做文字、題材上的修改。
(三)報送程序
各科室報送信息須同時用電子文檔和紙質稿件送達辦公室。工作信息上報須經科室負責人審閱簽發,重要的信息須經分管領導審閱。動態信息采取“先到先用”原則,即同一內容信息,先報送者先錄用。統計分析須經分管領導審閱簽發。調研報告須經局領導班子會議審定結題后對外發布。辦公室信息專管員應及時將審閱后的信息及時加載至局內外網或對外投稿。
五、考核辦法
遵從既重數量,更重質量的原則,對局下達各科室的全年信息、分析和調研報告任務進行以科室為單位的基礎考核,對被省級以上網站、刊物和獲得領導批示的稿件進行個人激勵考核。
(一)基礎考核。以科室為單位,按信息、分析和調研報告343的比例實行千分制考核,即完成信息任務計為300分、完成分析任務計為400分、完成調研報告任務的計為300分。超額或完不成任務的按比例增減分,凡全年總得分低于600分的取消當年考核。基礎考核按季序時進度逐季兌現,凡當季超額完成自動滾存至下季,以超額計分不超過任務分為限實行年終一次性兌現。本考核任務中信息和分析為統計信息網錄用數,凡向政務網(含市委辦)、日報、電臺、電視臺等提供信息稿源的,一旦對外提供并錄用發布的,折算為1篇統計信息網,凡在級報刊雜志上錄用的折算為2篇統計信息網。同一信息被多級部門錄用的,按分值最高的計算。
(二)激勵考核。激勵考核考核到個人,1篇信息多人署名的以第1作者為準。1、統計信息被省統計信息網錄用的20分,國家統計信息網錄用的計50分;2、統計分析(包括調研報告)被省統計信息網錄用的每篇計60分、被國家統計信息網錄用的每篇計200分。被省級報刊雜志上錄用的按同級網絡計分標準雙倍計分;3、凡所采寫的統計分析(調研報告)被市及以上領導批示、批轉的加200分。激勵考核年終一次性兌現。
(三)其他。凡年度在市統計局論文評比中獲一、二、三等獎的分別獎800、500和300元。在市級(不含)以上統計會議上被宣讀或編錄的分析(調研)文章和微信發布量的獎勵由班子會議討論決定。
六、其他
1、年度信息考評情況作為科室和個人年終評先評優的重要內容,凡未完成局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取消該科室所有人員的年度評先評優資格。
2、嚴禁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經比對,凡統計信息文字重復80%以上、統計分析(調研報告)文字重復30%以上,認定為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發現一次相應扣減相同類信息5篇,發現二次取消該科室全年所有信息考核獎勵
3、考核中出現的其他事宜由局領導班子討論決定。
篇2:事故調查安全考核統計報表規定
一、事故調查統計
1、對發生的事故必須及時進行調查、分析和統計。調查分析應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嚴肅認真,要做到“四不放過”,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
2、事故發生后,事故部門應立即向公司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保護現場,搶救受傷人員,并盡量避免事故擴大。
3、安監及有關人員接到事故通知后,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及時進行現場調查、記錄、查閱和索取有關現場的原始資料,有權要求當事人如實寫出事故的原始材料。
4、事故后,發生事故的部門要進行事故的調查分析,并及時向公司安全員做出事故報告和整理出有關書面材料(一般事故三日內,重大事故五日內)。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干涉事故調查的正常進行,對弄虛作假、隱瞞事故真相或阻礙事故調查工作的,根據情況給予批評教育和必要的處罰。
6、對人身及設備事故的調查按上級有關規定明確如下:
①發生的人身不安全現象和設備異常由所屬部門自行組織調查分析,結果報公司安全監察室備案。
②發生的人身輕傷和設備障礙,公司安監室主持調查分析,相關部門、工會、勞資人員參加,調查結果和有關原始材料報總經理。
③一般人身和設備事故(人身重傷三人以下,統計事故、考核事故)由公司副總經理組織調查,安全員、工程部、工會等部門的有關專業人員和相關工程部門的領導和專業人員參加。
④重大人身、設備事故,由公司主要領導牽頭,公司安全監察室、工程部、工會、勞資等人員配合上級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
⑤特大人身、設備事故,由上級主管部門主持調查,公司有關人員參加和配合。
7、人身傷亡事故的調查必須查清:
①事故的現場情況(含周圍的環境和安全防護設施的情況);
②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原因;
③人員傷亡程度和自身的歷史情況;
④經濟損失;
⑤確定事故的責任人;
⑥暴露的問題或違章情況;
⑦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
8、設備事故的調查必須查明:
①事故發生產設備和系統的運行情況;
②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氣象情況、事故經過、擴大及處理情況;
③儀表、自動裝置、斷路器、保護、故障錄波器、遙測遙信遙控、錄音裝置和計算機等的記錄和動作情況;
④設備損壞情況和損壞原因;
⑤事故原因和責任;
⑥提出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
9、《設備事故報告》或《設備一類障礙報告》應由事故發生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填寫,經事故部門的領導和安監工程師審核后上報。《事故調查報告書》應由事故調查組寫出,經事故單位的領導和安監工程師審核后上報,特大和重大事故的《事故調查報告書》應經上級有關部門的審核后上報。
10、無論事故大小,發生事故的部門要認真對待,實事求是,切實做好調查、分析、總結上報工作,吸取教訓,落實防范措施,及時填寫事故報告或相應的報表,需上報上級有關單位的事故報告由公司安全員整理,經公司領導簽安后報出。
二、安全考核
1、安全綜合考核由公司安全員按公司制定的安全經濟責任制進行考核。
2、安全考核項目包括:安全記錄、事故率、不安全現象發生率、安全活動和例行工作的完成情況,制度、規程的建立、管理的執行情況,兩票合格率,安全用具的管理、使用情況,安全措施和勞保防護的執行情況,安全意識、事故分析處理和報表情況等。
3、有關單項內容和指標的考核,由項目部門和安全員提出考核辦法,經公司領導批準后執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3:工作票統計及考核規定
1、執行完了的工作票(含安全措施交底單)由各專業運行專工收回審查,按票號規范裝訂成冊保管三個月,并在每月2日統計合格率后(只對“已執行”的工作票統計合格率,“未執行”、“作廢”票只統計數量,不計入合格率;統計月工作票合格率公式=月合格總票數/月已執行總票數×100%)上報廠安監部門,其中熱工、繼電專業的安全措施操作票由本車間專工統計上報,同樣作為兩票合格率統計。
2、廠安監部門對各單位上報的工作票統計結果及時進行抽查,發現弄虛作假的、統計檢查不認真的廠部將嚴肅處理。
3、出現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不合格工作票,廠部將進行考核:
3.1工作任務欄、時間欄、簽名欄出現涂改和勾劃現象,票面字跡潦草或票面其他部分涂改超兩處。
3.2?實際有雙重名稱但填寫時遺漏;工作票三種人漏簽名、代簽名、簽名復寫;票面上出現未經批準的工作票三種人。
3.3?工作內容不具體,工作地點不明確。
3.4?劃封線不符合要求。
3.5?安全措施所用術語不符合電力系統規定。
3.6?安全措施不當或不完善,同現場實際不符。
3.7?錯誤使用一、二種工作票或一、二級動火工作票。
3.8?提前開工或逾期不辦理終結手續。
3.9?工作票編號錯誤或漏編號。
3.10?工作票丟失和破損嚴重。
3.11?“已執行”、“未執行”、“作廢”章漏蓋、蓋章位置錯誤、用章錯誤。
3.12危險點分析未按實際進行填寫、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未向全體工作成員交待、參加工作人員未全部簽名、交待危險時間早于開工時間。
3.13它違反安規及有關規定的。
3.14工作票不合格范圍同樣適用于動火工作票,同時要求動火工作票的動火具體部位、動火點、附圖必須清晰正確。
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