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危害預防制度操作規程

職業危害預防制度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1382

為保證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防止職業病的發生,保護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職業病預防制度。

一、職業病防治工作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監督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

二、本公司的職業病防治工作由安全部負責監督管理,各部門負責人、項目部的項目經理對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負全面責任。

三、職業病防治工作需的費用在施工安全措施費中列支。

四、公司各部門應當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普及預防知識,加強個人防護,開展群眾性的防治工作。

五、加強機電設備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環境,要采取通風法、排毒、降噪、隔離等技術性措施來降低或消除生產性有害因素。

六、對施工現場易產生粉塵、焊接弧光、噪聲、苯類等有害因素,加強監測管理,配備齊全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需加強對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合理安排員工休息,注意營養,增強機體對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防止有害物質進人體內。

七、采購設備和材料,優先采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對確實需要使用存在有職業病危害設備和化學材料的,應該注明其成份、性能、安全操作規程、維護和使用方法,并應提供相應的防護和應急措施。

八、在公司的各項生產活動中,從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和有關的職業健康安全衛生制度,防止發生意外事故。要將各項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的措施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

九、對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將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

篇2: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施工現場的風險控制,保護環境,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項目經理為施工項目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第三條、工程現場場地平整,道路暢通,便于運輸、施工作業及緊急情況下應急逃生;施工現場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性能可靠,按要求保管和擺放;現場設備、工具、材料擺放符合設計和安全要求。

第四條、施工作業坑按要求進行開挖,作業坑周邊清理出寬于一米的人行通道,安全通道設置不少于兩個,作好通道臺階,方便上下,通道上不得有任何設備,設施和其他物品。作業坑旁平整出設備擺放區和操作區。必要時作業坑采取排水、防滑和防塌方措施,配備必要的通風設施。

第五條、施工場地設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流動施工現場設指示牌。

第六條、開工前按照場地布置圖在作業帶以外規劃界定安全停車區,人員進入作業帶必須按規定佩帶勞動保護用品,非作業人員、車輛嚴禁在作業帶內滯留,待命施工車輛停在預定地點。

第七條、施工現場按設計要求設置、配備消防器材,實行“三定”管理,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方。

第八條、各類氣瓶現場存放要距離明火10m以上,挪動時不能碰撞。氧氣瓶不能和其他可燃氣瓶同放一處。

第九條、對于于易燃易爆和有毒施工介質,要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措施計劃,預先進行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進行必要的演練。

第十條、在施工中要根據施工外界條件采取遮陽防曬、防雨措施,隨時進行氣體濃度的監測。

第十一條、有毒介質作業場所應設置黃色警示線,在明顯位置帖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說明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措施等內容。

第十二條、密閉空間作業和有毒介質作業應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

第十三條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的防護勞保用品,并要求工作人員正確使用。

第十四條、現場設置專職安全監督和安全員,進行巡回檢查。

第十五條、夜間施工場地要設置足夠的照明,作業帶以內使用的照明燈具要符合防爆要求

第十六條、在靠近道路作業時,要在路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過往安全,天黑要設置信號燈、配備值班人員,防止人員或車倆誤入作業坑。

篇3:具有重大危險危害因素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強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制定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2.對重大危險、危害因素,編寫切實可行的事故應急預案。

3.從業人員全部經過安全教育,培訓后成績合格持證上崗。

4.加強職工安全教育,操作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5.重大危險、危害因素消防配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

6.重大危險源罐區儲罐必須標明介質的名稱和危險物品標志。

7.重大危險、危害因素由專人保管,管理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且熟悉危險化學品儲存規定。

8.重大危險、危害因素、有毒現場必須備防護、防毒器材及救治藥品。

9.重大危險、危害因素必須設立良好的防雷接地并定期檢測。

10.建立重大危險、危害因素檢測、評估和監控措施,并報所在區縣和市安監局備案。

11.重大危險、危害因素現場必須保持消防通道暢通。

12.重大危險、危害因素區域設置火災報警裝置。

13.建立事故檔案,按照“四不放過”要求,認真處理,并保持有效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