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氫危害的安全防范應急措施
2006年3月下旬,重慶開縣高橋鎮一座礦井發生井漏,泄漏的硫化氫氣體從河底及附近山體縫隙冒出。以事故點和距事故點一公里處的出氣點這兩個為圓心,一公里為半徑范圍的1.5萬多名居民被緊急疏散。該礦井就位于12~23特大井噴事故礦井旁,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川東北氣田羅家寨16號井就曾發生過井噴事故,劇毒的硫化氫殃及了4個鄉鎮28個村莊,奪走了243條性命,4000多人中毒就醫,10萬人連夜疏散,直接經濟損失達6432多萬元。硫化氫對人體的傷害和其產生的災害沖擊觸目驚心,震驚了全國。
談及硫化氫和硫化氫的危害,人們自然十分驚恐。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硫化氫,也有硫化氫的危險和危害,被人們稱之為“神秘的殺手”。近年來,在我們周圍就發生過不少硫化氫事故的慘痛教訓:有的從業人員進入污水處理池或窨井時,沒有佩戴或者正確佩戴過濾防毒面具,結果無聲無息地被硫化氫氣體所“陷害”;有的生產經營單位在處理生產過程中的廢液存在疏漏,廢液在半路“分流”,其反應產生的硫化氫氣體致使現場從業人員中毒或死亡;有的從業人員在作業現場中隨便吸煙,亂扔的煙蒂而引燃了沉浮的硫化氫氣體,造成從業人員致殘或者性命葬送。
硫化氫可溶于水和乙醇,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導起燃燒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烈和爆炸的危險。
硫化氫是許多工業生產中的副產物。目前,有70多種職業有機會接觸硫化氫。這些職業包括采礦、石油開采與提煉、皮革制造、橡膠合成、煤氣制取、人造纖維、造紙、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此外,有機物腐敗場地也有硫化氫產生,因此清理垃圾、陰溝、糞池、菜窖時,也會接觸硫化氫。
一、硫化氫的理化特性
硫化氫:Hydrogensulfide,CAS:7783-06-4,分子式H2-S,為無色、有“臭皮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分子量34.08,熔點:-82.9℃,沸點:-61.8℃,相對密度(空氣=1):1.19,飽和蒸氣壓:2026.5kPa(25.5℃),臨界溫度:100.4℃,臨界壓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溫度:260℃,最小點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壓力:0.490Mpa,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濃硝酸、發煙硝酸或其它強氧化劑劇烈反應,發生爆炸。硫化氫比空氣重,能在較底處擴散致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著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類和石油溶劑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氫的毒害特點
硫化氫是強烈的神經毒物,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吸入,而且經人體的黏膜吸收比皮膚吸收造成的中毒來的更快。硫化氫對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接觸濕潤黏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鈉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由于人的中樞神經對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損害的就是人的中樞神經。人若吸入硫化氫70~150毫克/立方米/1~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流淚、眼痛、畏光、視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熱,吸2~5分鐘后嗅覺疲勞,不再聞到臭氣,變得麻木;若吸入毫克/立方米/1小時,6~8分鐘出現眼急性刺激癥狀,稍長時間接觸引起肺水腫。吸入760毫克/立方米/15~60分鐘,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肺炎,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暈倒、乏力、意識模糊等癥狀;若吸入1000毫克/立方米/數秒之內,很快出現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導致呼吸、心跳驟停,發生閃電型死亡。高濃度接觸眼結膜會發生水腫和角膜潰瘍。而低濃度長期接觸,會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癥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硫化氫對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觸濕潤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鈉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對機體的全身作用為硫化氫與機體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及這類酶中的二硫鍵(-S-S-)作用后,影響細胞色素氧化過程,阻斷細胞內呼吸,導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損害。硫化氫作用于血紅蛋白,產生硫化血紅蛋白而引起化學窒息,是主要的發病機理。急性中毒早期,實驗觀察腦組織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
三、立足預防,嚴格監控
認識硫化氫的特點,嚴防硫化氫的危害,加強硫化氫的安全監控管理,刻不容緩,責無旁貸。
1、依法安全監督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使用、存儲、運輸、以及處理硫化氫,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安消防、危險化學品管理、監督等部門的安全審核、安全檢查。相關生產設備必須符合《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等有關規定。使用或者能夠產生硫化氫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選用有合法資質單位的設備。
2、加強基礎管理
建立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委員會,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組織網絡,明確單位法人代表人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制簽約考核。嚴格遵守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做到管理制度到崗,安全責任到人,監控措施到點,考核落實到位。制定和實施有行之有效的生產安全事故或者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認真抓好管理和現場的安全檢查,及時落實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整改,做好日常記錄。
3、落實培訓教育
硫化氫專職管理人員、上崗操作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安全責任心。必須經過定期的專業培訓、復訓和安全承諾教育,取得作業合格證書方可持證上崗操作。必須掌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和相關安全知識。熟悉生產設備、作業場所、工作崗位的特點,和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等。
4、嚴禁明火高溫
現場和庫房等處必須明確嚴格的防火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動火作業必須嚴格落實審批操作手續和“十不燒”原則。夏天高溫必須采取遮陽避光、通風降溫等措施。嚴禁明火、蒸汽、暴曬。嚴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并與其他部門明確分隔,特別是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化學物品明確分隔。
5、嚴格安全運轉
作業現場必須明確設置相關的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提示標志。設備、容器、管道等要穩妥、牢固,防止相碰、撞擊。連接口、連接管和安全裝置必須緊密吻合,防止損壞而引起泄漏。設備的安全防護、聯鎖、信號、報警、保險等裝置齊全、完整、可靠、有效,做到有危險必有聯鎖,有泄漏必有報警。有關壓力表、調節閥、安全裝置、計量設備、緩沖器和吊、運設備等必須完整、有效、可靠。壓力表等安全裝置必須按期、按量進行安全檢測、檢驗和檢查,檢測、檢驗合格方可使用。專用運輸車輛必須懸掛危險品標志,落實押運監護措施。
6、完善應急措施
經常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發生意外生產安全事故或者事故苗子及時報告。配備有效的防毒面具、防護用品。配備應急通訊設備、氣體探測器、煙霧報警器、多功能滅火水槍以及消防栓、噴淋裝置、消防軟管等消防搶險的設施、器材、物資。經常有組織的開展應急處置預案的演練,提高廣大專職管理人員、上崗操作人員以及消防安全人員正確處置意外事故的應急能力。
7、妥善處理垃圾
生產作業場所或者污水、垃圾、糞便處理、沉積池等,容易產生或者廢棄的硫化氫氣體的,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處置和防范,禁止違章排放。進入或者清理污水處理池、窨井、陰溝、糞池時,必須落實措施,正確佩戴過濾防毒面具,做好預檢預測,防止盲目操作、違章操作,并禁止單獨操作。
四、應急施救,以人為本
防范硫化氫,重點是落實防中毒傷亡、防火、防爆措施;特別是要落實切實有效的應急處置預案,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災情時,應迅速實施危險化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迅速組織現場人員撤離,采取應對措施,防止災害擴散。
1、迅速實施保護搶救
(1)首先要將浸濕的毛巾等織物捂住口鼻,迅速撤離毒害污染區域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洗漱、檢查。
(2)迅速撥打119、110、120等急救電話求援。
(3)不要盲目奔跑,大聲呼叫,防止毒氣吸入和煙氣嗆入。要借用敲打聲響,揮動光、色等物達到求救的目的。
(4)如遇到眼內有異物感時,應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立刻就醫;如感到呼吸不暢時,在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的空曠處后,松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氣溫低時注意保暖,密切觀察呼吸和意識狀態;如呼吸困難,應馬上給予輸氧;如面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同時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心肺復蘇,注意切勿用口對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錯中毒,并立即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短程應用糖皮質激素,及時合理的采用對癥、支持等綜合療法;中、重度中毒有條件時可應用高壓氧治療。注意防治腦水腫和肺水腫,實施急救措施。
(5)消防搶救人員必須做好自我保護和呼應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的服裝,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佩戴化學防護手套等,確保施救搶險人員和現場的安全。
2、立即組織應急排險
(1)迅速找到并切斷、封堵氣源、火源等危險源,防止蔓延、擴散。如一時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容許熄滅正在燃燒或泄漏的硫化氫氣體。遇到容器或者管道的,應噴水降溫、冷卻,降低容器、管道內的壓力和溫度。
(2)站在上風處,采用噴射霧狀水進行污染區域的稀釋、溶解和沖洗,阻止硫化氫氣體的蔓延、擴散。并選用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
(3)發生事故或者危險源位于學校、醫院、政府機關、博物館、重要部門以及娛樂場所或者居民住宅區等人員稠密附近的,必須立即采取噴設“水墻”等來設置屏障,以防火災、爆炸、毒氣災害。
(4)周圍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化學物品,必須迅速分隔、轉移。
(5)謹慎動用電氣裝置、電氣線路,嚴禁使用易產生火花的電氣設備和工具等。
3、加強現場監護處理
(1)抓緊時間進行修復、檢驗,及時封堵、修復損壞的泄漏處。進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間或其他高濃度區域時,必須落實監護。
(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加速硫化氫毒氣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氣中硫化氫氣體濃度和含量。
(3)控制現場,安全、妥善處理廢液、廢氣和殘余物。
(4)嚴禁其他人員進入現場內。撤離現場的施救人員,必須進行淋浴、更衣、換洗服裝和檢查。
(5)禁止現場吸煙、進食和飲水。
4、落實亡羊補牢措施
(1)加強有效措施,嚴格防范事故的次災害和重復發生。
(2)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堵漏建制,確保一方安全穩定
篇2:冶金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冶金企業應將易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礦物燃燒、含硫礦石冶煉等作業場所列入安全監控重點,并在現場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第二條企業應向從業人員明確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第三條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均應接受防止硫化氫危害的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并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培訓內容應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知識,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和規定、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第四條企業在設計時應盡量不用或少用可能引起硫化氫氣體產生的工藝和原料,以達到最安全的生產條件,如必須投入或實行可能產生硫化氫氣體的原料和生產工藝,則應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為因素造成的硫化氫氣體產生的條件。
第五條在可能有硫化氫泄漏的工作場所設置固定式硫化氫監測儀器,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攜式硫化氫監測儀器,其低位報警點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應設置在50mg/m3。
第六條加快實現含硫生產過程的密閉化、自動化。在工藝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硫化氫產生源密閉起來,通過通風管將含硫化氫空氣吸出,送往凈化裝置,凈化后排放大氣。
第七條煤氣和燃煤焦化、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排放含有硫化物氣體的,應當配備脫硫裝置或者采取其他脫硫措施。
加強脫硫裝置的安全管理,保證脫硫裝置的正常運轉,做好設備、管線的密封,嚴禁無組織排放,禁止將硫化氫氣體直接排入大氣,防止硫化氫泄漏對人員的傷害。
第八條供城區的民用煤氣硫化氫含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應進行脫硫處理,處理后的煤氣經取樣化驗符合標準后使用。
第九條對可能產生硫化氫反應氣體的硫化物浸出工序,必須進行整體密封,并合理配置硫化氫氣體監測報警儀器,一旦出現儀表報警、硫化氫氣體含量超標,立即停止加料操作,連鎖啟動強制排風系統,當有害氣體恢復正常值之后,操作人員應佩戴專用勞保用品,檢查和排除故障。
第十條對可能產生硫化氫的浸出等設備應連接硫化氫氣體吸收系統。浸出作業之前,應認真檢查吸收系統的各種設備,確認完好之后,先啟動吸收系統,運轉正常之后,方可進行浸出操作;保證在生產過程中,維持硫化氫浸出設備內為負壓操作狀態,防止微量硫化氫氣體意外外溢。
第十一條浸出現場生產過程應采取遠程監控操作,化工輔料應由高位槽在密封區外向封閉區輸送,生產過程工藝參數的測試,應通過設置在密封區外的溶液循環系統進行取樣檢測,并通過作業區內視頻系統進行監視。實現人機分離,確保安全生產。
第十二條為消除外排廢氣,對環境的污染,每臺浸出槽廢氣及密封區強制排風都與氫氧化鈉噴淋吸收塔連接,含有硫化氫的廢氣經無害化中和處理后,達標排放大氣。
第十三條在設備檢修、廢渣清理等工作時,作業前必須進行有效的強制性通風置換,經檢測達到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后,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方可進入作業。
第十四條為防止發生意外,企業安全管理機構有關人員應要按危險源管理辦法要求定時、定點的全面巡檢,使安全管理達到動態控制、連續控制要求。
第十五條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適量適用的防護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第十六條建立健全應急救援搶險組織,加強安全培訓,在搶險器材及用品配備齊全的情況下進行演練,將應急預案演練落到實處,確保安全。
事故案例1: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10.11”中毒事故
2007年10月11日13時,在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備料二車間,操作人員在上料過程中,發生硫化氫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40萬元。
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位于煙臺市芝罘區幸福中路215號,屬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現有員工280余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0人,企業總資產2.48億元,占地100畝,廠區建筑面積2.61萬平方米,年產600噸金屬鈷,原料全部購于云南省元江市云錫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硫化鎳精選礦,2003年4月正式投產。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7900萬元。該公司硫化鎳浸出工序現采用廣泛應用于有色金屬提取的酸性氧化浸出工藝,主要是在8立方米、酸堿度PH值為0.5-1的鹽酸水溶液內加入精鎳礦1.2噸-1.5噸后,再加入氯酸鈉氧化劑,生成氯化鎳、氯化鈷溶液,經檢測達標后,送入凈化和提純工序。該工序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硫化氫氣體,產生的硫化氫氣體采用堿液中和吸收裝置,進行無害化處理。
2007年10月11日,在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備料二車間,班長薛國勇和5名工人姜合波、姜鳴、劉建華、張伍子、耿吉平上白班,耿吉平負責看管壓濾機,薛國勇和其他4名工人負責向2號浸出槽添加硫化鎳精選礦粉末。13時許,耿吉平突然感到有濃重的臭雞蛋味,于是就到壓濾機南頭拿防毒口罩,這時發現2號浸出槽旁的姜鳴和劉建華兩人搖搖晃晃倒在地上,隨后,另外3人又相繼暈倒在2號浸出槽旁。耿吉平見狀后迅速跑到公司安全環保部報告。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立即組織搶救人員迅速將薛國勇、姜合波等5人送至煙臺市中醫院。13時10分煙臺市中醫院急診科接到由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送來的硫化氫中毒者5人。由于患者一次性吸入過量有毒氣體硫化氫,雖經全力搶救,終于14時40分搶救無效死亡。
通過調查分析:當日上午停電兩小時,來電后,薛國勇等人為了趕時間,在向2號浸出槽內加入硫化鎳精礦粉時,一次性將1.5噸的硫化鎳精礦粉料包用電葫蘆吊在浸出槽上方,用鐵锨鏟破包裝袋,1.5噸的硫化鎳精礦粉瞬間落入槽內,導致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氣體,而吸收塔不能完全吸收,發生冒槽現象,使大量硫化氫氣體溢出,導致5人因硫化氫氣體急性中毒死亡。事故調查組認定此次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現場工人操作時違反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加料過快、過多,導致冒槽現象,使大量的硫化氫氣體溢出;硫化鎳浸出工序所采用的浸出槽不是密閉容器。間接原因是:(1)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硫化鎳浸出工藝設計無資質,并且未進行安全評價。(2)備料二車間無硫化氫氣體檢測儀和泄露報警裝置,在有一定濃度硫化氫氣體泄露時,現場操作人員不能及時察覺,而失去了逃生的機會。(3)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硫化鎳浸出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只規定“加料時應緩慢、均勻、間歇”,而沒有對加料的具體數量進行規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不完善,公司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落實不夠。(4)煙臺市芝罘區幸福街道辦事處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力度不夠,督促檢查不到位。
事故案例2: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銅礦選礦車間
硫化氫氣體中毒事故
2005年12月18日17時45分左右,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銅礦選礦車間發生硫化氫氣體中毒重大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中毒住院。事故同時導致環境輕度污染,并造成經濟損失約1787萬元,其中直接經濟損失200余萬元。
銅陵有色冬瓜山銅礦選礦廠浮選車間生產系統中,需硫酸用于選硫作業,主要作用為調節礦漿PH值,以滿足硫浮選需要。采用的是濃度為98%的濃硫酸,添加地點在選硫作業攪拌槽,硫酸的添加采用DN80的電動調節閥。硫酸儲罐可儲硫酸約80噸,采用管道自流至選硫作業攪拌槽。12月18日17時52分,冬瓜山銅礦選礦廠浮選車間選硫作業攪拌槽硫酸添加點硫酸流量突然變大,造成攪拌槽礦漿與硫酸反應加劇,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硫化氫。操作工朱紅星、費斌等4人在選硫作業攪拌槽附近緊急處理該問題時相繼中毒暈倒,當日當班的其余9人在營救過程中又有楊平、陳軍等6人先后中毒暈倒。事故發生后,在向110、120急救中心和市礦山救護大隊求助的同時,礦領導積極組織人員進行自救,10名中毒人員在社會各方配合下被迅速送往市人民醫院和有色職工總院進行搶救。與此同時,礦部相關人員迅速關閉硫酸儲罐出口總閥、撤離現場所有人員并封鎖了事故現場。隨后,有色公司與市安監、環保等部門組織專業人員于19日凌晨2時左右將事故車間硫酸管道緊急切斷,控制了硫酸泄漏和有毒氣體的產生,市環保局監測人員進入現場每半小時檢測一次廠區及周邊地區大氣有毒氣體濃度。至19日凌晨4時,事故現場硫化氫濃度平均值為每立方米0.056-1.52mg;浮選系統加水稀釋硫酸。
事故調查顯示,這起重大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處于重車聯動調試的加酸控制系統中的電動調節球閥定位器失靈,導致球閥處于常開位置,使濃硫酸大量涌出,過量的硫酸與攪拌槽內硫化物礦漿瞬間發生劇烈反應,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導致中毒事故發生。同時,冬瓜山銅礦建設工程和該礦安全生產工作中也存在矛盾和問題。
第三部分、硫化氫理化特性和毒理作用
1.物理與化學特性
硫化氫是可燃性無色氣體,具有典型的臭雞蛋味,相對分子質量34.08,對空氣的相對密度1.19,熔點-82.9℃,沸點-60.3℃,易溶于水,20℃時2.9體積氣體溶于1體積水中,亦溶于醇類、二硫化碳、石油溶劑和原油中。20℃時蒸氣壓為1874.5kPa,空氣中爆炸極限為4.3%~45.5%(體積比),自燃溫度260℃,它在空氣中的最終氧化產物為硫酸和(或)硫酸根陰離子。
2.毒理作用
硫化氫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亦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2.1急性毒性:較低濃度,即可引起呼吸道及眼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濃度愈高,全身性作用愈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癥狀。濃度越高則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越明顯,濃度相對較低時粘膜刺激作用明顯。人吸入70~150mg/m3/1~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吸2~5分鐘后嗅覺疲勞,不再聞到臭氣。吸入300mg/m3/1小時,6~8分鐘出現眼急性刺激癥狀,稍長時間接觸引起肺水腫。吸入760mg/m3/15~60分鐘,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及肺炎,頭痛、頭昏、步態不穩、惡心、嘔吐。吸入1000mg/m3/數秒鐘,很快出現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2.2慢性毒性:長期低濃度接觸硫化氫會引起結膜炎和角膜損害。
2.3中毒機理:硫化氫在水溶液中可離解成HS-、S2-和H+離子。在生理pH作用下,體內硫化氫總量的2/3離解成HS-離子,約1/3為未離解的氫硫酸(H2S),僅很少量離解成S2-,它們都具有局部刺激作用。硫化氫可與組織中堿性物質結合形成硫化鈉,也具有腐蝕性,從而造成眼和呼吸道的損害。硫化氫主要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在體內的游離硫化氫和硫化物來不及氧化時,使中樞神經麻痹,引起全身中毒反應。
篇3:井下作業崗位風險評估硫化氫泄漏事故
1.風險預想:硫化氫泄漏事故。
2.風險危害:
(1)人員傷亡;
(2)污染環境;
(3)設施損壞。
3.原因分析:
(1)監測儀器失靈,硫化氫從井口溢出檢測不準確硫化氫濃度,導致人員中毒和污染環境;
(2)監測到硫化氫濃度超標,施工人員未及時撤離到安全區;
(3)監測人員在下風頭,未戴防毒用品,導致監測人員發生硫化氫中毒;
(4)計量出液量時,計量人員未戴防毒用品,導致計量人員硫化氫中毒;
(5)施工時井場布置不合理,值班房擺在下風頭,導致在值班房的人員硫化氫中毒;
(6)施工所用井口管材不防硫,造成硫化氫對井口和管材損壞。
4.預防措施:
(1)監測儀器完好,監測人員在下風頭監測必須戴防毒用品,施工時隨時監測硫化氫濃度,發現硫化氣濃度超標,即時報警,施工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區;
(2)對含有硫化氫作業井計量出液量時,計量人員必須戴防毒用品;
(3)井場布置合理,值班房擺在上風頭;
(4)在含硫化氫的油氣井作業時,井口和管材必須用防硫的井口和管材。
5.綜合評估:
(1)人員高
(2)財產低
(3)環境中
(4)影響高
6.應急措施:
(1)人員受傷害,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送醫院進行搶救;
(2)硫化氫污染環境時,采取措施控制污染范圍和程度,并及時上報質量安全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