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冶金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

冶金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2656

第一條冶金企業應將易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礦物燃燒、含硫礦石冶煉等作業場所列入安全監控重點,并在現場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第二條企業應向從業人員明確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第三條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均應接受防止硫化氫危害的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并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培訓內容應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知識,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和規定、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第四條企業在設計時應盡量不用或少用可能引起硫化氫氣體產生的工藝和原料,以達到最安全的生產條件,如必須投入或實行可能產生硫化氫氣體的原料和生產工藝,則應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為因素造成的硫化氫氣體產生的條件。

第五條在可能有硫化氫泄漏的工作場所設置固定式硫化氫監測儀器,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攜式硫化氫監測儀器,其低位報警點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應設置在50mg/m3。

第六條加快實現含硫生產過程的密閉化、自動化。在工藝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硫化氫產生源密閉起來,通過通風管將含硫化氫空氣吸出,送往凈化裝置,凈化后排放大氣。

第七條煤氣和燃煤焦化、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排放含有硫化物氣體的,應當配備脫硫裝置或者采取其他脫硫措施。

加強脫硫裝置的安全管理,保證脫硫裝置的正常運轉,做好設備、管線的密封,嚴禁無組織排放,禁止將硫化氫氣體直接排入大氣,防止硫化氫泄漏對人員的傷害。

第八條供城區的民用煤氣硫化氫含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應進行脫硫處理,處理后的煤氣經取樣化驗符合標準后使用。

第九條對可能產生硫化氫反應氣體的硫化物浸出工序,必須進行整體密封,并合理配置硫化氫氣體監測報警儀器,一旦出現儀表報警、硫化氫氣體含量超標,立即停止加料操作,連鎖啟動強制排風系統,當有害氣體恢復正常值之后,操作人員應佩戴專用勞保用品,檢查和排除故障。

第十條對可能產生硫化氫的浸出等設備應連接硫化氫氣體吸收系統。浸出作業之前,應認真檢查吸收系統的各種設備,確認完好之后,先啟動吸收系統,運轉正常之后,方可進行浸出操作;保證在生產過程中,維持硫化氫浸出設備內為負壓操作狀態,防止微量硫化氫氣體意外外溢。

第十一條浸出現場生產過程應采取遠程監控操作,化工輔料應由高位槽在密封區外向封閉區輸送,生產過程工藝參數的測試,應通過設置在密封區外的溶液循環系統進行取樣檢測,并通過作業區內視頻系統進行監視。實現人機分離,確保安全生產。

第十二條為消除外排廢氣,對環境的污染,每臺浸出槽廢氣及密封區強制排風都與氫氧化鈉噴淋吸收塔連接,含有硫化氫的廢氣經無害化中和處理后,達標排放大氣。

第十三條在設備檢修、廢渣清理等工作時,作業前必須進行有效的強制性通風置換,經檢測達到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后,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方可進入作業。

第十四條為防止發生意外,企業安全管理機構有關人員應要按危險源管理辦法要求定時、定點的全面巡檢,使安全管理達到動態控制、連續控制要求。

第十五條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適量適用的防護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第十六條建立健全應急救援搶險組織,加強安全培訓,在搶險器材及用品配備齊全的情況下進行演練,將應急預案演練落到實處,確保安全。

事故案例1: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10.11”中毒事故

2007年10月11日13時,在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備料二車間,操作人員在上料過程中,發生硫化氫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40萬元。

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位于煙臺市芝罘區幸福中路215號,屬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現有員工280余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0人,企業總資產2.48億元,占地100畝,廠區建筑面積2.61萬平方米,年產600噸金屬鈷,原料全部購于云南省元江市云錫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硫化鎳精選礦,2003年4月正式投產。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7900萬元。該公司硫化鎳浸出工序現采用廣泛應用于有色金屬提取的酸性氧化浸出工藝,主要是在8立方米、酸堿度PH值為0.5-1的鹽酸水溶液內加入精鎳礦1.2噸-1.5噸后,再加入氯酸鈉氧化劑,生成氯化鎳、氯化鈷溶液,經檢測達標后,送入凈化和提純工序。該工序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硫化氫氣體,產生的硫化氫氣體采用堿液中和吸收裝置,進行無害化處理。

2007年10月11日,在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備料二車間,班長薛國勇和5名工人姜合波、姜鳴、劉建華、張伍子、耿吉平上白班,耿吉平負責看管壓濾機,薛國勇和其他4名工人負責向2號浸出槽添加硫化鎳精選礦粉末。13時許,耿吉平突然感到有濃重的臭雞蛋味,于是就到壓濾機南頭拿防毒口罩,這時發現2號浸出槽旁的姜鳴和劉建華兩人搖搖晃晃倒在地上,隨后,另外3人又相繼暈倒在2號浸出槽旁。耿吉平見狀后迅速跑到公司安全環保部報告。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立即組織搶救人員迅速將薛國勇、姜合波等5人送至煙臺市中醫院。13時10分煙臺市中醫院急診科接到由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送來的硫化氫中毒者5人。由于患者一次性吸入過量有毒氣體硫化氫,雖經全力搶救,終于14時40分搶救無效死亡。

通過調查分析:當日上午停電兩小時,來電后,薛國勇等人為了趕時間,在向2號浸出槽內加入硫化鎳精礦粉時,一次性將1.5噸的硫化鎳精礦粉料包用電葫蘆吊在浸出槽上方,用鐵锨鏟破包裝袋,1.5噸的硫化鎳精礦粉瞬間落入槽內,導致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氣體,而吸收塔不能完全吸收,發生冒槽現象,使大量硫化氫氣體溢出,導致5人因硫化氫氣體急性中毒死亡。事故調查組認定此次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現場工人操作時違反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加料過快、過多,導致冒槽現象,使大量的硫化氫氣體溢出;硫化鎳浸出工序所采用的浸出槽不是密閉容器。間接原因是:(1)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硫化鎳浸出工藝設計無資質,并且未進行安全評價。(2)備料二車間無硫化氫氣體檢測儀和泄露報警裝置,在有一定濃度硫化氫氣體泄露時,現場操作人員不能及時察覺,而失去了逃生的機會。(3)煙臺凱實工業有限公司硫化鎳浸出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只規定“加料時應緩慢、均勻、間歇”,而沒有對加料的具體數量進行規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不完善,公司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落實不夠。(4)煙臺市芝罘區幸福街道辦事處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力度不夠,督促檢查不到位。

事故案例2: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銅礦選礦車間

硫化氫氣體中毒事故

2005年12月18日17時45分左右,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銅礦選礦車間發生硫化氫氣體中毒重大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中毒住院。事故同時導致環境輕度污染,并造成經濟損失約1787萬元,其中直接經濟損失200余萬元。

銅陵有色冬瓜山銅礦選礦廠浮選車間生產系統中,需硫酸用于選硫作業,主要作用為調節礦漿PH值,以滿足硫浮選需要。采用的是濃度為98%的濃硫酸,添加地點在選硫作業攪拌槽,硫酸的添加采用DN80的電動調節閥。硫酸儲罐可儲硫酸約80噸,采用管道自流至選硫作業攪拌槽。12月18日17時52分,冬瓜山銅礦選礦廠浮選車間選硫作業攪拌槽硫酸添加點硫酸流量突然變大,造成攪拌槽礦漿與硫酸反應加劇,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硫化氫。操作工朱紅星、費斌等4人在選硫作業攪拌槽附近緊急處理該問題時相繼中毒暈倒,當日當班的其余9人在營救過程中又有楊平、陳軍等6人先后中毒暈倒。事故發生后,在向110、120急救中心和市礦山救護大隊求助的同時,礦領導積極組織人員進行自救,10名中毒人員在社會各方配合下被迅速送往市人民醫院和有色職工總院進行搶救。與此同時,礦部相關人員迅速關閉硫酸儲罐出口總閥、撤離現場所有人員并封鎖了事故現場。隨后,有色公司與市安監、環保等部門組織專業人員于19日凌晨2時左右將事故車間硫酸管道緊急切斷,控制了硫酸泄漏和有毒氣體的產生,市環保局監測人員進入現場每半小時檢測一次廠區及周邊地區大氣有毒氣體濃度。至19日凌晨4時,事故現場硫化氫濃度平均值為每立方米0.056-1.52mg;浮選系統加水稀釋硫酸。

事故調查顯示,這起重大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處于重車聯動調試的加酸控制系統中的電動調節球閥定位器失靈,導致球閥處于常開位置,使濃硫酸大量涌出,過量的硫酸與攪拌槽內硫化物礦漿瞬間發生劇烈反應,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導致中毒事故發生。同時,冬瓜山銅礦建設工程和該礦安全生產工作中也存在矛盾和問題。

第三部分、硫化氫理化特性和毒理作用

1.物理與化學特性

硫化氫是可燃性無色氣體,具有典型的臭雞蛋味,相對分子質量34.08,對空氣的相對密度1.19,熔點-82.9℃,沸點-60.3℃,易溶于水,20℃時2.9體積氣體溶于1體積水中,亦溶于醇類、二硫化碳、石油溶劑和原油中。20℃時蒸氣壓為1874.5kPa,空氣中爆炸極限為4.3%~45.5%(體積比),自燃溫度260℃,它在空氣中的最終氧化產物為硫酸和(或)硫酸根陰離子。

2.毒理作用

硫化氫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亦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2.1急性毒性:較低濃度,即可引起呼吸道及眼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濃度愈高,全身性作用愈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癥狀。濃度越高則中樞神經抑制作用越明顯,濃度相對較低時粘膜刺激作用明顯。人吸入70~150mg/m3/1~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吸2~5分鐘后嗅覺疲勞,不再聞到臭氣。吸入300mg/m3/1小時,6~8分鐘出現眼急性刺激癥狀,稍長時間接觸引起肺水腫。吸入760mg/m3/15~60分鐘,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及肺炎,頭痛、頭昏、步態不穩、惡心、嘔吐。吸入1000mg/m3/數秒鐘,很快出現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2.2慢性毒性:長期低濃度接觸硫化氫會引起結膜炎和角膜損害。

2.3中毒機理:硫化氫在水溶液中可離解成HS-、S2-和H+離子。在生理pH作用下,體內硫化氫總量的2/3離解成HS-離子,約1/3為未離解的氫硫酸(H2S),僅很少量離解成S2-,它們都具有局部刺激作用。硫化氫可與組織中堿性物質結合形成硫化鈉,也具有腐蝕性,從而造成眼和呼吸道的損害。硫化氫主要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在體內的游離硫化氫和硫化物來不及氧化時,使中樞神經麻痹,引起全身中毒反應。

篇2: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

為防止硫化氫中毒事故的發生,在生產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本規定。

第一條?為防止硫化氫中毒事故的發生,公司特制定本規定,各單位應嚴格執行。

第二條?存在硫化氫危害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預防硫化氫中毒的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三條?對存在硫化物的生產工藝應從原油評價開始,對生產過程中的總硫和硫化氫分布、生產環境硫化氫濃度等繪制動態硫分布圖或表,制訂相應的加工方案及工藝、管理措施。

嚴格執行設備維護保養的規定和要求。對高溫高壓易腐蝕部位,應加強設備檢測。對不符合防止硫化氫中毒要求的作業場所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第四條?因原料組份變化、加工流程、裝置改造或操作條件發生變化可能導致硫化氫濃度超過允許含量時,主管部門應及時通知有關車間、班組或崗位。主要裝置控制室應設置含硫原料(介質)或硫化氫含量動態顯示牌。

第五條?含硫污水應密閉送入污水氣提裝置處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統或就地排放。

保證脫硫和硫磺回收裝置的正常運轉,做好設備、管線的密封,禁止將硫化氫氣體直接排入大氣。

第六條?加快工藝技術的革新改造,對所有含硫化氫介質的采樣和切水作業應改為密閉方式,從根本上減少硫化氫的危害。

第七條?可能發生硫化氫泄漏的單位要制訂相應的作業過程防護管理規定,并建立定期隱患調查整改制度。

定期對可能存在硫化氫的工作場所進行硫化氫濃度監測評價,并將結果存檔、上報和向勞動者公布。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應由專人管理并建立設備檔案。

第八條?硫化氫濃度超過國家職業接觸限值或曾發生過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應作為重點隱患點進行監控,并建立臺賬。

第九條?可能發生硫化氫泄漏的場所應設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標識,存在硫化氫的工作場所應在醒目位置設置硫化氫告知牌。發生源多而集中,影響范圍較大時,可在地面用紅色警示線標示區域范圍。

在裝置高處醒目位置應設置風向標。

第十條?在可能有硫化氫泄漏的區域應設置固定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顯示報警盤應設置在控制室,現場硫化氫檢測探頭的數量和位置按照有關設計規范進行布置。固定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其低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50mg/m3。

上述場所操作崗位應配置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其低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30mg/m3。凡進入裝置須隨身攜帶硫化氫報警儀;在生產波動、有異味產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員昏倒及在隱患部位活動(包括酸性水、瓦斯的逸出部位、排液口、采樣口、儲罐計量等)時,均應及時檢測現場濃度,并落實好防護措施。

所使用的檢測報警儀應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可,并按技術規范要求定期由有檢測質資的部門校驗,并將校驗結果記錄備查。硫化氫檢測報警器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應達到100%。

第十一條?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適量適用的防護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當硫化氫濃度低于50mg/m3時可以使用過濾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氫濃度大于50mg/m3或發生介質泄漏、濃度不明的區域內應使用隔離式呼吸保護用具,供氣裝置的空氣壓縮機應置于上風側。裝置有多種型號過濾式防護用具時應選用防硫化氫型的濾毒罐。

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適的防護器具進入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區域,禁止在有毒區內脫卸防毒用具。

第十二條?進入含硫化氫介質的設備前,應切斷一切物料,徹底沖洗、吹掃、置換,加好盲板,經取樣分析硫化氫含量及氧含量合格、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進入作業。

第十三條?原則上不應進入工業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閉容器等危險場所作業。如需作業時,應按《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在含有硫化氫的儲油罐、污水罐及含酸性氣瓦斯介質的設備上作業時,必需佩戴適用的防護器具,作業時應有人監護。

第十五條?硫化氫檢測儀器報警時,作業人員應戴上防護用具檢查泄漏點、準備防護用具并向上級報告,同時疏散下風向人員,禁止一切動火作業,迅速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搶救人員立即進入戒備狀態。硫化氫濃度持續上升而無法控制時,要立即疏散人員并實施應急方案。

第十六條?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在沒有適當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同時作業人員有權拒絕進行作業,并可直接向上級安全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凡進入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均應接受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并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培訓內容應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毒性及防護知識、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檢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和管理規定、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等。每年復訓一次。

第十八條?外來人員(含承包商)應接受相關培訓并執行本規定。

第十九條?硫化氫崗位作業人員應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定期及離崗前職業性健康檢查。

第二十條?定期對可能存在硫化氫的工作場所進行硫化氫濃度檢測,并將結果向員工公布、存檔。

第二十一條?可能存在硫化氫泄漏的單位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建立應急救援網絡,保證現場急救、撤離護送、轉運搶救通道的暢通,對預案應定期演練,并及時進行修訂完善。

第二十二條?發生硫化氫中毒時,救(監)護人員應佩戴上適用的防護用具,立即將中毒人員脫離危險區,到上風口對中毒人員進行現場人工呼吸或心肺復蘇術,及時送達有條件搶救的醫療單位,同時通知氣防站和有關單位。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由公司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

篇3:煉油化工企業硫化氫防護安全規定

為防止硫化氫中毒事故的發生,煉油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設計、施工單位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本規定;經營單位宜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一章設計管理

第一條加強設計部門的安全管理,落實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二條凡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進行設計。

第三條設計必須考慮原油硫含量的不決策(不均勻性)所帶來的影響,加工裝置匹配能力應按可能達到的苛刻條件考慮,設備、管線材質按《加工高含硫原油重點裝置主要設備設計選材導則》(SH/T3096----20**)、《加工高含硫原油重點裝置主要管道設計選材導則》(SH/T3129----20**)規定,合理選用。

第四條液化氣、干氣脫硫裝置、含硫污水汽提裝置、酸性氣回收制硫裝置的設計能力應確保產品質量合格、環保達標。

第五條在設計時應同時考慮設備防腐措施,對于硫化氫富集的設備、管線,選材宜升高等級,防止硫化氫腐蝕泄漏。

第六條設計新裝置時應配備適量的設備防腐檢測、檢查工具、硫化氫和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安全防護器材等。

第七條加氫裝置的熱高分、冷高分液面計、界面計應采用雙儀表測量系統。

第二章生產管理

第八條存在硫化氫危害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預防硫化氫中毒的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九條原油采購部門應根據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能力合理組織資源,原油資源配置部門應做好均衡搭配進廠工作,以使硫含量不超過裝置設計規定值。

第十條對存在硫化物的生產工藝應從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評估開始,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環境和作業點的硫化氫濃度分析評估的基礎上,建立總硫和硫化氫分布等動態硫化氫分布圖,并按不同品種原油繪制沿工藝流程硫化氫的分布圖,制訂相應的加工方案及工藝、設備、安全管理措施和規定,嚴格崗位操作規程或操作法,合理采用工藝防腐技術措施。

第十一條因原料組分變化、加工流程、裝置改造或操作參數發生變化可能導致硫化氫濃度超過允許含量時,生產、技術設備和和安全管理等主管部門應及時通知有關車間、班組或崗位變更情況。主要裝置控制室應設置含硫原料(介質)硫或硫化氫含量動態顯示牌。

第十二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業必須根據原油進廠情況,制訂相應的加工技術方案,生產允許時應采取高低硫原油混煉措施,把蒸餾裝置加工原油硫含量控制在設計值以下。同時優化生產平衡,確保有足夠的脫硫能力,使下游裝置原料硫含量也控制在設計值以內,保證產品硫含量達標。

第十三條加工硫含量高過裝置設計值的新品種原油時,應根據原油評價報告制定加工方案,方案中應包括從原油進入罐區到液體、氣體產品儲罐全流程硫的分布情況,并提出安全防護措施。

第十四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應按規范做好蒸餾裝置“一脫三注”和含硫化氫的分餾塔、汽提塔頂的注緩蝕劑等防腐工作。

第十五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生產的含硫化氫氣體必須進行脫硫處理后使用,禁止不脫硫直接做燃料。加熱爐、鍋爐所用燃料油(氣)應控制硫含量在設計水平以下。

第十六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蒸餾裝置,“三頂”冷凝污水必須經污水汽提裝置處理。

第十七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業,應完善工藝措施,嚴格工藝控制,確保液化氣和輕質油硫含量不超標。正常情況下,嚴禁不脫硫液化氣進球罐;如果由于裝置停工或其他異常情況,導致液化氣硫含量超標,應改入不合格專用球罐,并對該球罐制訂專門的監測、檢修、維護和使用規定。

第十八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在停工檢修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對設備、儲罐存積的硫化亞鐵進行化學清洗處理,并對該設備保持嚴密監控,避免打開設備后硫化亞鐵自燃而造成設備損壞或發生火災事故。

第十九條含硫污水應密閉送入污水汽提裝置處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統。凡污水汽提(包括氨精制)能力不足的企業必須限期整改。

加強脫硫、制硫、尾氣回收、污水處理裝置的安全管理,保證脫硫和硫磺回收裝置的正常運轉,做好設備、管線的密封,嚴禁無組織排放,禁止將硫化氫氣體直接排入大氣,防止硫化氫泄漏對人員的傷害。

第二十條煉油廠酸性氣必須100%回收制硫,制硫尾氣應達到國家和地方的排放標準。

第二十一條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對加工高含硫原油過程中企業污染源、排放口及廠區環境的監測、綜合分析,確保數據準確。

第二十二條加快工藝技術和設備的革新改造,對所有含硫化氫介質的采樣和切水作業應改為密閉方式,從根本上減少硫化氫的危害。

第二十三條煉油企業應對加工高含硫原油遇到的安全難題組織技術攻關。

第三章設備管理

第二十四條認真做好設備管道材質的核查和確認工作,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部分裝置在用設備及管道選材指導意見》(試行)(中國石化集團石化股份煉[20**]89號)的規定,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材質升級計劃,消除隱患,確保裝置安全運行。

第二十五條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裝置設備及管道測厚管理規定》(試行)和《關于加強煉油裝置腐蝕檢查工作的管理規定》(試行)(中國石化集團石化股份煉[20**]89號),切實做好設備、管道腐蝕狀態監測工作,掌握設備管道的腐蝕規律。

第二十六條嚴格執行設備維護保養的規定和要求,加強設備、管道安全監測。充分考慮硫腐蝕的特點、機理,采用先進防腐技術,加強腐蝕監控和預防性檢修工作,對不符合防止硫化氫中毒要求的作業場所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第二十七條部分長期停工和暫不開工的涉硫的生產裝置,應進行化學清洗或鈍化處理,降低設備內的硫含量,并采取氮氣保護等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因長期停工造成裝置嚴重腐蝕和設備損壞。

第二十八條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儲罐防腐蝕技術管理規定》(試行)(中國石化集團石化股份煉[20**]89號),落實含硫油罐的防腐措施。對原油罐、中間產品罐、產品罐、污油罐、含硫污水罐和氣柜等均應采取相應的防腐措施,避免腐蝕引發事故。

第二十九條對難以避免產生硫化亞鐵的儲罐,應進行內防腐處理,并考慮使用內浮頂罐加氮封。

第三十條對可能產生低溫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的設備管道以及由硫介質引起的露點腐蝕問題,企業應高度重視,嚴格執行規范、標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三十一條可能發生硫化氫泄漏的單位應制訂相應的作業過程防護管理規定,并建立定期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定期對可能存在硫化氫的作業場所進行硫化氫濃度監測、分析評估,并將結果存檔和向作業人員公布。企業的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裝備應由專人管理并建立裝備檔案。

第三十二條硫化氫濃度超過國家標準或曾發生過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應作為重點部位,進行監控,并建立監控檢查臺帳。

第三十三條在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主要出入口應設置醒目的中文危險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業的場所和危險點應設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標志。發生源多而集中,影響范圍較大時,按GB2893-20**規定可在地面用紅或紅黑間隔的斑馬線表示防止人員隨意進入的危險區域,涉及硫化氫的設備、管道上應涂刷提醒人們注意的黃色或黃黑相間的色環。

裝置內應設置風向標,風向標的設置宜采用高點和低點雙點的設置方式,高點設置在裝置最高處,低點設置在人員相對集中的控制室、休息室等區域。

第三十四條在可能有硫化氫泄漏的工作場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攜式硫化氫監測報警儀,其低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50mg/m3。

現場需要24小時連續監測硫化氫濃度時,應采用固定式硫化氫監測報警儀。帶有聲光報警功能的顯示報警盤應設置在控制室或操作室,其聲音報警聲應有別于其他工藝連鎖報警,現場硫化氫檢測探頭的數量和位置按照有關設計規范進行布置。

第三十五條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與作業人員數量相同的過濾式防毒面具及適量適用的正壓式呼吸保護器具,定期檢查、維護,確保整潔完好,并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當硫化氫濃度低于50mg/m3時可以使用過濾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氫濃度大于50mg/m3或發生介質泄漏、濃度不明的區域內應使用正壓式呼吸保護器具,供氣裝置的吸風口應置于上風側。裝置有多種型號過濾式防護用具時應在濾毒罐表面注明適用物質。

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適的防護器具進入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區域,禁止在有毒區內脫卸防毒用具。

第五章作業防護

第三十六條進入含硫化氫介質的設備、儀表作業前,應切斷一切物料,徹底沖洗、吹掃、置換,加好盲板,經取樣分析合格、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同時,根據作業條件選取佩戴好適用的防毒面具或正壓式呼吸保護器具、通訊設備(對講機),系好救護帶(繩),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進行作業。

第三十七條原則上不應進入工業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閉容器,地下敞開式、半敞開式坑、槽、溝等危險場所作業,如需作業時,應按《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在含有硫化氫的油罐、粗汽油罐、輕質污油罐及含酸性氣瓦斯介質的設備上作業時,必需佩戴適用的防護器具,作業時應有人監護。

第三十九條涉及到硫化氫、氯氣、氨氣等有毒介質及在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窒息等危險狀態下進行的設備、儀表檢維修作業,應建立高風險設備、儀表檢維修作業許可制度。

高風險設備、儀表檢維修作業,必須事先制定處理(施工)安全技術方案,辦理和會簽檢維修作業安全許可證。

第四十條作業防護的通用安全要求:

1、在拆卸、解體和更換設備、儀表之前,應做最后一次設備的放空檢查和低點排空檢查。并確保設備的放空線和低點排空線始終處于開啟暢通狀態。

2、在拆卸、解體、更換設備、儀表或進行放空、排空檢查時,應站在人員應處于上風口。

3、在拆卸設備、儀表或法蘭螺絲時,應首先松開設備、儀表或管線法蘭一側的螺絲,待設備余壓全部放盡后,再卸開其他螺絲。作業時,要采用身體背向設備或法蘭開啟方向的作業方式,以免受到殘存帶壓介質的沖擊噴濺傷害。

4、在拆卸、解體和更換含有硫化氫、氯氣等有毒物料的設備、儀表或閥門時,必須全程佩戴好空氣呼吸器。現場監護人必須佩帶空氣呼吸器在同一作業區域進行近距離指導和監護,何時解除空氣呼吸器佩帶,由現場監護人員發出確認指令。同時,監護人員應配備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器,以便確認現場的安全衛生狀況。

5、在設備的拆卸、解體和更換作業時,要及時回收設備內殘存或閥門內漏產生的易燃有毒液體。嚴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學危險品。

6、涉及到硫化氫、氯氣、氫氣、液化氣、瓦斯等高風險的設備檢維修作業時,主管部門應組織車間和施工單位共同參加處理(施工)安全技術方案和應急方案的制定。對作業時機、實施過程、實施方法等進行全面系統的風險分析,對其安全可靠性和法規制度符合性進行充分的論證。

7、處理(施工)安全方案中要對安全準備、吹掃置換、安全隔離、采樣分析、動態檢測、安全防護、安全監護、安全聯系、逃生撤離、急救互救等措施作出具體的規定和安排。

8、高風險的設備檢維修作業,應安排在白天天氣晴好的時間段進行。無非常情況,禁止安排在夜間進行。

9、高風險的設備檢維修作業處理(施工)安全方案完成審批會簽后,車間應及時將確定后的方案印發到具體的執行人員和施工單位。同時作好對車間執行人員、施工單位負責人、具體施工作業人員的處理方案和作業程序的交底,并簽字確認。

10、高風險設備檢維修作業所需的安全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后,檢維修施工單位的安全人員對現場的安全作業條件,進行檢查確認并在檢維修作業安全許可證上簽字。生產車間安全人員對施工單位人員安全措施及安全防護符合情況,進行檢查確認并在檢維修作業安全許可證上簽字。

第六章人員培訓和健康監護

第四十一條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均應接受防止硫化氫危害的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并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培訓內容應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知識,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和規定、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每次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每年復訓一次。各級主管和監護人員、高危作業人員(可能接觸高濃度硫化氫;進入設備、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間)應進行相應安全知識培訓并取得上崗許可。

外來人員(含施工人員和非正式職工)應接受相關培訓并遵守本規定。

第四十二條對在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應定期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性健康檢查應由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第七章硫化氫中毒處理

第四十三條可能存在硫化氫泄漏的單位應制定和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和急救網絡,保證現場急救、撤離護送、轉運搶救通道的暢通,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使中毒者得到及時救治。對預案應定期演練,并及時進行修訂完善。

第四十四條硫化氫監測儀在低位報警點發生報警時,作業人員應檢查泄漏點并準備防護用具。當高位報警點報警時,作業人員應佩戴防護用具方可進入作業現場并向上級報告,同時疏散下風向人員,禁止用火等作業,及時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搶救人員進入戒備狀態。硫化氫濃度持續上升而無法控制時,應立即向地方政府報告并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疏散下風向居民。

第四十五條對突然停電等緊急情況,制定具體的應對方案和措施。處理緊急事故時,操作人員必須佩帶好個人防護用品,攜帶便攜式硫化氫報警儀;在現場工藝處置時應兩人或兩人以上進行操作,嚴禁一人進行處理。

第四十六條在生產非正常狀態下發生大范圍高濃度硫化氫擴散時,在保證正常生產操作的前提下,操作人員應盡量減少和暫停對泄漏源下風向地點的巡檢,并作好相關記錄。

處于大范圍高濃度硫化氫擴散范圍下風向的崗位人員,應立即撤離到上風向的安全地帶;在控制室或操作室的人員立即關閉門窗,停暫局部通風換氣設施的運行,防止高濃度硫化氫的繼續侵入。

第四十七條在硫化氫泄漏擴散影響范圍內的其他崗位人員,崗位如無防毒面具,可立即用毛巾或其他棉織物用水浸濕,捂在口鼻上,以吸收擴散的硫化氫、氯氣、氨等親水毒物。

第四十八條發生硫化氫中毒時,救(監)護人員應佩戴上適用的防護用具,立即將中毒人員脫離危險區,到上風口對中毒人員進行現場人工呼吸或心肺復蘇術并送達有條件搶救的醫療單位,同時通知氣防站和有關單位。

第四十九條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在沒有適當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應強制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同時作業人員有權拒絕該作業,并可直接向上級安全主管部門報告。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本規定所指高含硫原油系指含硫量大于或等于1%(質量)的原油。

第四十六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凡未盡事宜及與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相抵觸的,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