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田含硫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山東省行政區域內天然氣及石油伴生氣中含硫化氫的陸上油氣田開采和生產過程中硫化氫氣體防護的安全技術管理。
第一章人員培訓
第一條?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上崗前都應接受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第二條?培訓機構負責對含硫化氫環境中作業人員進行硫化氫安全防護措施的培訓,培訓機構應隨時橫向交流情報,了解國際、國內動向。
培訓機構的資質認定與管理按照《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原國家安監局令第20號)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培訓機構制定的培訓教材應包括如下內容:
a)有關硫化氫的基本知識;
b)硫化氫監測儀器及方法;
c)人身安全防護方法及裝置;
d)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
e)含硫化氫環境中作業的安全管理規定。
第四條?對作業人員的每次培訓時間不得少于30h,每三年復訓一次。
第五條?作業人員經培訓考核后應達到以下要求;
a)了解硫化氫的各種物理、化學特性及對人體的危害性;
b)熟悉硫化氫監測儀的性能、使用和維護方法;
c)熟悉各種人身安全的防護裝置的結構、性能,能正確使用和維護;
d)熟悉進入含硫化氫環境作業的安全規定和作業程序;
e)在發生硫化氫泄漏及人身急性中毒事故時,作業人員應會采取自救及互救措施。
第六條?對進入含硫化氫現場臨時性工作的外來人員應進行教育和培訓指導,并有專人監督監控。
第二章設計管理
第七條?在地質設計中,應標明探井周圍3Km,生產井井位2Km范圍內的居民、學校、公路等永久性建筑物的位置,并對附近的地理、地貌、環境情況等作詳盡描述。
第八條?在施工設計中,應對施工區域的道路交通、氣候特點、臨時安全區域位置作描述;在確定臨時安全區的位置時,首先應考慮季節風向。當風向發生90°變化時,應始終保持有一個臨時安全區可以使用。
第九條?在鉆井、作業設計中,應注明含硫化氫地層、深度和預計硫化氫含量;明確使用的套管、鉆桿、放噴管線等管材和工具應具有抗硫性能和抗硫等級。
第十條?在鉆井設計中,技術套管的下深應覆蓋易坍塌地層、異常高壓地層、巖膏層等復雜地層。
第十一條?鉆井、作業設計中,應要求施工隊根據地層的壓力梯度安裝相應壓力等級的防噴器組合及井控管匯等設備。在油(氣、水)井酸化壓裂工程設計中,應注明可能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及防范措施。
第十二條?在鉆井、作業設計中,應明確加重材料、重泥漿、除硫劑的儲備要求;對鉆井液、修井液的PH值(9.5以上)、安全附加密度(取其上限值)等技術參數應作具體要求和說明。
第十三條?在油氣田地面工程設計中,根據安全預評價報告,在安全專篇中應有硫化氫防護安全技術措施。
第十四條?油氣田地面建設設計中,按照設計規范應有脫硫裝置或防硫化氫腐蝕技術設計。
第三章風險識別和評估
第十五條?生產施工單位應對施工項目進行硫化氫風險評估,在施工區域劃出警戒范圍,做出明顯警示標識。要對所屬范圍內的含硫化氫施工井號、油氣集輸管線、油氣集輸場(站)建立技術檔案,各級管理人員應對其所屬范圍內的硫化氫風險情況熟悉。
第十六條?作業人員應了解所在作業區域的地理、地貌、氣候等情況,熟知逃生路線和安全區域。
第十七條?生產施工單位應對每個崗位的作業內容進行風險辨識,對存在危險性的環節采取防范措施。
第四章作業安全管理
第十八條?進入硫化氫未知濃度區域,應安排專人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攜帶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進行硫化氫安全檢測。
第十九條?警戒區內,對進入人員要進行登記,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第二十條?進入含硫化氫區域的施工單位應具有相應的資質并經審查備案。作業之前應編制含硫化氫現場作業指導書并做施工技術交底,明確安全防護措施,簽署施工作業許可單。現場施工人員至少二人以上(含二人),明確現場監護人。
第二十一條?鉆井、作業施工中,應按要求對防噴器和井控管匯進行試壓。
第二十二條?鉆井、作業井口和套管的連接以及放噴管線在現場不允許焊接。
第二十三條?鉆開含硫化氫油氣層100米前,鉆井隊應按照防范硫化氫應急預案進行演練,并經驗收審批后方可鉆開油氣層。含硫化氫井在射開油氣層前,作業隊應按防范硫化氫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第二十四條?在油氣層和鉆過油氣層進行起下鉆作業前,應先進行短程起下鉆,觀察后效。
第二十五條?鉆井、作業施工過程中,應及時對井筒內灌注鉆井液、修井液或清水,維持液柱壓力;加強坐崗監控,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關井”。
第二十六條?溢流的處理和壓井作業措施應符合《鉆井井控技術規程》(SY/T6426-2005)中第7章的規定。井噴失控的處理應符合《鉆井井控技術規程》(SY/T6426-2005)中第9章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完井試油(測試)施工作業中,測試管線的走向應避開民房和居民區,放噴點火坑距民房的安全距離應保持在100米以上,現場條件受限制時應采取疏散撤離措施。
第二十八條?酸化、酸洗過程中,管線出口應朝下風口,并有專人佩戴空氣呼吸器,對出口進行硫化氫檢測。
第二十九條?井口和地面流程設備、測試管線等應按設計要求安裝固定牢固,試壓合格。分離器的排水管線應接入污水池,嚴禁不接排污管線或直接接在井場。
第三十條?涉及含有硫化氫區塊開采的各集輸油站、集氣站、輕烴站、卸油臺應建立安全記錄,記錄包括生產情況、硫化氫含量、可能泄漏的位置、平面位置圖、防護措施等。
第三十一條?對涉及含有硫化氫區塊開采的各集輸油站、集氣站、輕烴站、卸油臺等各站(臺)的硫化氫檢測應采取固定式與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相結合使用。天然氣壓縮區、油氣取樣區、排污放空區等易泄漏硫化氫區域應設置醒目的標志和風向標,并設置固定檢測探頭。
第三十二條?站(臺)內巡檢人員應佩戴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進入生產區域,當空氣中硫化氫濃度超過15mg/m3(10ppm)時應預警,并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方可進入現場;當濃度超過30mg/m3(20ppm)應立即撤離,并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第三十三條?供城區的民用天然氣硫化氫含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應在集氣(油)站或輕烴站進行脫硫處理,處理后的天然氣經取樣化驗符合標準后使用。
第三十四條?對儲存加工高含硫原油的重點裝置,如原油儲罐、穩定塔裝置、含硫污水汽提裝置等,應在原油罐切水處、地漏、隔油池、含硫化氫貯罐等部位設置有醒目的硫化氫警示牌,標明硫化氫的特性及防護要求。
第三十五條?禁止在無硫化氫防護的情況下,對含硫儲罐罐頂進行人工現場檢尺、測溫(罐壁固定測溫除外)和更換、拆檢安全附件等作業。
第三十六條?套管氣流程應接入單井生產流程管網;定期放套管氣人員應佩戴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與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第三十七條?含硫化氫的油氣集輸場站應設置醒目的標志和風向標;集輸場站的計量房、油泵房、閥組間、污水泵房以及壓氣站的壓縮機房內應設置固定式硫化氫檢測儀器。禁止單獨進入上述場所進行維修、計量或流程切換等操作。
第三十八條?含硫化氫的生產井、長停井、間開井、扶躺井井口裝置流程應齊全,井口、井場警示標志、風向標應齊全。施工操作時,崗位人員應配備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器和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第三十九條?硫化氫濃度超過15mg/m3(10ppm)的油氣井站應設置容易發生硫化氫中毒的危險點源圖和緊急撤離路線圖。
第四十條?油氣管線破裂出現油氣泄漏,在作業區搶修時,應佩帶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第四十一條?含硫化氫密閉區域的所有油氣取樣口,應加強通風;在含硫化氫油氣區鉆、修井作業施工,其井場應安裝防爆風機。
第四十二條?硫化氫監測儀應采用固定式和攜帶式監測儀。
第四十三條?作業現場需24h連續監測硫化氫濃度時,應采用固定式硫化氫監測儀,探頭數可以根據現場氣樣測定點的數量來確定,監測儀探頭置于現場硫化氫易泄漏區域,主機可安裝在遠離現場的控制室。
作業人員在危險場所應配帶攜帶式硫化氫監測儀,用來監測工作區域硫化氫的濃度變化。
第四十四條?硫化氫監測儀使用前應對:a)滿量程不響應時間、b)報警響應時間、c)報警精度等主要參數進行測試。
硫化氫監測儀使用過程中要定期校驗。固定式硫化氫監測儀一年校驗一次,攜帶式硫化氫監測儀半年校驗一次。校驗應由國家法定計量部門進行。
第四十五條?硫化氫的監測按照《含硫油氣田硫化氫監測與人身安全防護規程》(SY/T6277-2005)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六條?涉及硫化氫區域作業施工的隊伍硫化氫防護裝備配置:
a)每個鉆井隊配置正壓式呼吸器至少15套,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至少5個,固定式探頭6個,充氣泵1臺。
b)每個作業隊配置正壓式呼吸器至少5個,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4個。
c)開發、集輸單位硫化氫防護裝備:
單井配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1套、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1個;
計量站(接轉站)配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2套、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1-2個,計量間、外輸泵房視情況配置固定式檢測儀2-4套;
集輸站配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2-5套、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2-5個,外輸泵房、天然氣壓縮泵房視情況配置固定式硫化氫檢測儀2-4套;
測試井隊配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2-5套、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1-2個;
維修隊配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2-5套、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儀1-2個;
其他施工單位應根據作業人數配置足夠的硫化氫檢測設備和設施。
第四十七條?現場硫化氫的檢測結果應及時記錄并存檔。
第四十八條?在含硫油氣田開采過程中一旦發生泄漏事故,應立即穿戴防護用具。
第四十九條?在硫化氫濃度較高或濃度不清的環境中作業,應采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多人長時間在含硫環境中工作時應建立正壓供氣系統。供氣系統的空氣壓縮機壓力采用0.5~0.7MPa,供氣量按每人不小于50L/min計算。
與供氣系統配套使用的是可外接供氣系統的正壓式空氣呼吸裝置,或者是帶快速接頭的防毒面罩。
供氣系統應設置報警裝置。
第五十條?在含硫化氫環境中作業應采用以下安全防護措施:
a)根據不同作業環境配備相應的硫化氫監測儀器及防護裝置,并有專人管理,使硫化氫監測儀及防護裝置處于備用狀態;
b)作業環境應設立風向標;
c)供氣裝置的空氣壓縮機應置于上風側;
d)重點監測區應設置醒目的標志、硫化氫監測探頭、報警器及排風扇;
e)進入重點監測區作業時,應配戴硫化氫監測儀和正壓式空氣呼吸器,至少兩人同行:一人作業,一人監護;
f)當濃度達到10mg/m3報警時,作業人員應檢查泄漏點,準備防護用具;當濃度達到50mg/m3報警時,迅速打開排風扇,疏散下風向人員,作業人員應戴上防護用具,禁止動用電、氣焊,搶救人員進入戒備狀態,查明泄漏原因,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泄漏,向上級報告情況;
g)當硫化氫濃度持續上升無法控制時,進入緊急狀態,立即疏散無關人員并實施應急方案。
鉆井和試油過程、集輸站、天然氣凈化廠、油氣田水處理站及回注站的人身安全防護要求按照《含硫油氣田硫化氫監測與人身安全防護規程》(SY/T6277-2005)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一條?進入已知或潛在的硫化氫危險密閉空間時,應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并進行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和含氧量安全監測,同時配備必要的救護設備。
第六章應急管理
第五十二條?在含硫化氫區域或新探區作業,應建立防硫化氫應急預案,并報當地縣、鄉政府審查和備案。預案中應將硫化氫的危害、安全事項、撤離程序等內容告知3公里范圍內的人員。
第五十三條?在含硫化氫區域施工的單位應按照應急預案,對現場人員進行應急專業培訓,掌握應急預案的相關內容。
第五十四條?施工單位應定期進行防硫化氫的應急演練,做到熟練、快速、規范,并做好應急演練記錄。
第五十五條?離硫化氫危險源100米范圍內的居民應該搬遷,500米范圍內的居民應該簽訂動遷協議,3000米范圍內顯要位置張貼安全告知書。
第五十六條?應急預案啟動程序
當硫化氫濃度到閾限值10ppm,則啟動一級報警,此時應該:
a)檢查安全設備功能是否正常,保證隨時可用;
b)警惕情況的變化;
c)遵守現場監督或上級的指令。
當硫化氫濃度達到20ppm,則啟動二級警報,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佩戴正壓式呼吸器,并應該:
a)立即安排專人觀察風向、風速,確定受侵害的危險區;
b)切斷危險區不防爆電器;
c)非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區;
d)遵守現場監督和上級的指令。
當硫化氫濃度達到100ppm(或以上),則啟動三級報警,此時應該:
a)立即組織現場人員和危險區內居民撤離;
b)佩戴正壓式呼吸器保護設備;
c)向上級(第一責任人和授權人)報告;
d)立即安排專人在主要下風口100米遠進行硫化氫監測;
e)實施關井操作程序,控制硫化氫泄漏;
f)通知救援機構。
第五十七條?警戒范圍
當硫化氫濃度大于10PPm,小于20ppm時,距井口500米范圍設置警戒區;
當硫化氫濃度大于20PPm,小于100ppm時:距井口1000米范圍設置警戒區;
當硫化氫濃度大于100PPm時,距井口3000米范圍設置警戒區。
第五十八?應急聯絡
應準備和保存一份應急通信表,包括應急救援服務機構、政府機構和聯系部門、其他相關單位等。
第五十九條?應急點火
當現場控制毫無希望,危機生命財產安全需點火放噴時,井場應先點火后放噴。油氣井點火程序、點火決策人應在應急預案中明確。
井場應配備自動點火裝置,并備用手動點火器具。點火人員應配戴防護器具,并在上風方向距離火口不少于10m處。點火后應對下風方向,尤其是井場生活區、周圍居民區、醫院、學校等人員聚集場所的二氧化硫的濃度進行監測。
第六十條?硫化氫急性中毒分級、處理及禁忌癥按《職業性急性硫化氫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8789-1988)的規定執行。
第六十一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未盡事宜及與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相抵觸的,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執行。
篇2: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
為防止硫化氫中毒事故的發生,在生產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本規定。
第一條?為防止硫化氫中毒事故的發生,公司特制定本規定,各單位應嚴格執行。
第二條?存在硫化氫危害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預防硫化氫中毒的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三條?對存在硫化物的生產工藝應從原油評價開始,對生產過程中的總硫和硫化氫分布、生產環境硫化氫濃度等繪制動態硫分布圖或表,制訂相應的加工方案及工藝、管理措施。
嚴格執行設備維護保養的規定和要求。對高溫高壓易腐蝕部位,應加強設備檢測。對不符合防止硫化氫中毒要求的作業場所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第四條?因原料組份變化、加工流程、裝置改造或操作條件發生變化可能導致硫化氫濃度超過允許含量時,主管部門應及時通知有關車間、班組或崗位。主要裝置控制室應設置含硫原料(介質)或硫化氫含量動態顯示牌。
第五條?含硫污水應密閉送入污水氣提裝置處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統或就地排放。
保證脫硫和硫磺回收裝置的正常運轉,做好設備、管線的密封,禁止將硫化氫氣體直接排入大氣。
第六條?加快工藝技術的革新改造,對所有含硫化氫介質的采樣和切水作業應改為密閉方式,從根本上減少硫化氫的危害。
第七條?可能發生硫化氫泄漏的單位要制訂相應的作業過程防護管理規定,并建立定期隱患調查整改制度。
定期對可能存在硫化氫的工作場所進行硫化氫濃度監測評價,并將結果存檔、上報和向勞動者公布。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應由專人管理并建立設備檔案。
第八條?硫化氫濃度超過國家職業接觸限值或曾發生過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應作為重點隱患點進行監控,并建立臺賬。
第九條?可能發生硫化氫泄漏的場所應設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標識,存在硫化氫的工作場所應在醒目位置設置硫化氫告知牌。發生源多而集中,影響范圍較大時,可在地面用紅色警示線標示區域范圍。
在裝置高處醒目位置應設置風向標。
第十條?在可能有硫化氫泄漏的區域應設置固定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顯示報警盤應設置在控制室,現場硫化氫檢測探頭的數量和位置按照有關設計規范進行布置。固定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其低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50mg/m3。
上述場所操作崗位應配置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其低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30mg/m3。凡進入裝置須隨身攜帶硫化氫報警儀;在生產波動、有異味產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員昏倒及在隱患部位活動(包括酸性水、瓦斯的逸出部位、排液口、采樣口、儲罐計量等)時,均應及時檢測現場濃度,并落實好防護措施。
所使用的檢測報警儀應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可,并按技術規范要求定期由有檢測質資的部門校驗,并將校驗結果記錄備查。硫化氫檢測報警器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應達到100%。
第十一條?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適量適用的防護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當硫化氫濃度低于50mg/m3時可以使用過濾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氫濃度大于50mg/m3或發生介質泄漏、濃度不明的區域內應使用隔離式呼吸保護用具,供氣裝置的空氣壓縮機應置于上風側。裝置有多種型號過濾式防護用具時應選用防硫化氫型的濾毒罐。
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適的防護器具進入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區域,禁止在有毒區內脫卸防毒用具。
第十二條?進入含硫化氫介質的設備前,應切斷一切物料,徹底沖洗、吹掃、置換,加好盲板,經取樣分析硫化氫含量及氧含量合格、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進入作業。
第十三條?原則上不應進入工業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閉容器等危險場所作業。如需作業時,應按《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在含有硫化氫的儲油罐、污水罐及含酸性氣瓦斯介質的設備上作業時,必需佩戴適用的防護器具,作業時應有人監護。
第十五條?硫化氫檢測儀器報警時,作業人員應戴上防護用具檢查泄漏點、準備防護用具并向上級報告,同時疏散下風向人員,禁止一切動火作業,迅速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搶救人員立即進入戒備狀態。硫化氫濃度持續上升而無法控制時,要立即疏散人員并實施應急方案。
第十六條?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在沒有適當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同時作業人員有權拒絕進行作業,并可直接向上級安全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凡進入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均應接受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并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培訓內容應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毒性及防護知識、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檢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和管理規定、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等。每年復訓一次。
第十八條?外來人員(含承包商)應接受相關培訓并執行本規定。
第十九條?硫化氫崗位作業人員應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定期及離崗前職業性健康檢查。
第二十條?定期對可能存在硫化氫的工作場所進行硫化氫濃度檢測,并將結果向員工公布、存檔。
第二十一條?可能存在硫化氫泄漏的單位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建立應急救援網絡,保證現場急救、撤離護送、轉運搶救通道的暢通,對預案應定期演練,并及時進行修訂完善。
第二十二條?發生硫化氫中毒時,救(監)護人員應佩戴上適用的防護用具,立即將中毒人員脫離危險區,到上風口對中毒人員進行現場人工呼吸或心肺復蘇術,及時送達有條件搶救的醫療單位,同時通知氣防站和有關單位。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由公司安全環保處負責解釋。
篇3:煉油化工企業硫化氫防護安全規定
為防止硫化氫中毒事故的發生,煉油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設計、施工單位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本規定;經營單位宜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一章設計管理
第一條加強設計部門的安全管理,落實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二條凡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進行設計。
第三條設計必須考慮原油硫含量的不決策(不均勻性)所帶來的影響,加工裝置匹配能力應按可能達到的苛刻條件考慮,設備、管線材質按《加工高含硫原油重點裝置主要設備設計選材導則》(SH/T3096----20**)、《加工高含硫原油重點裝置主要管道設計選材導則》(SH/T3129----20**)規定,合理選用。
第四條液化氣、干氣脫硫裝置、含硫污水汽提裝置、酸性氣回收制硫裝置的設計能力應確保產品質量合格、環保達標。
第五條在設計時應同時考慮設備防腐措施,對于硫化氫富集的設備、管線,選材宜升高等級,防止硫化氫腐蝕泄漏。
第六條設計新裝置時應配備適量的設備防腐檢測、檢查工具、硫化氫和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安全防護器材等。
第七條加氫裝置的熱高分、冷高分液面計、界面計應采用雙儀表測量系統。
第二章生產管理
第八條存在硫化氫危害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預防硫化氫中毒的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九條原油采購部門應根據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能力合理組織資源,原油資源配置部門應做好均衡搭配進廠工作,以使硫含量不超過裝置設計規定值。
第十條對存在硫化物的生產工藝應從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評估開始,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環境和作業點的硫化氫濃度分析評估的基礎上,建立總硫和硫化氫分布等動態硫化氫分布圖,并按不同品種原油繪制沿工藝流程硫化氫的分布圖,制訂相應的加工方案及工藝、設備、安全管理措施和規定,嚴格崗位操作規程或操作法,合理采用工藝防腐技術措施。
第十一條因原料組分變化、加工流程、裝置改造或操作參數發生變化可能導致硫化氫濃度超過允許含量時,生產、技術設備和和安全管理等主管部門應及時通知有關車間、班組或崗位變更情況。主要裝置控制室應設置含硫原料(介質)硫或硫化氫含量動態顯示牌。
第十二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業必須根據原油進廠情況,制訂相應的加工技術方案,生產允許時應采取高低硫原油混煉措施,把蒸餾裝置加工原油硫含量控制在設計值以下。同時優化生產平衡,確保有足夠的脫硫能力,使下游裝置原料硫含量也控制在設計值以內,保證產品硫含量達標。
第十三條加工硫含量高過裝置設計值的新品種原油時,應根據原油評價報告制定加工方案,方案中應包括從原油進入罐區到液體、氣體產品儲罐全流程硫的分布情況,并提出安全防護措施。
第十四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應按規范做好蒸餾裝置“一脫三注”和含硫化氫的分餾塔、汽提塔頂的注緩蝕劑等防腐工作。
第十五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生產的含硫化氫氣體必須進行脫硫處理后使用,禁止不脫硫直接做燃料。加熱爐、鍋爐所用燃料油(氣)應控制硫含量在設計水平以下。
第十六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蒸餾裝置,“三頂”冷凝污水必須經污水汽提裝置處理。
第十七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業,應完善工藝措施,嚴格工藝控制,確保液化氣和輕質油硫含量不超標。正常情況下,嚴禁不脫硫液化氣進球罐;如果由于裝置停工或其他異常情況,導致液化氣硫含量超標,應改入不合格專用球罐,并對該球罐制訂專門的監測、檢修、維護和使用規定。
第十八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在停工檢修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對設備、儲罐存積的硫化亞鐵進行化學清洗處理,并對該設備保持嚴密監控,避免打開設備后硫化亞鐵自燃而造成設備損壞或發生火災事故。
第十九條含硫污水應密閉送入污水汽提裝置處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統。凡污水汽提(包括氨精制)能力不足的企業必須限期整改。
加強脫硫、制硫、尾氣回收、污水處理裝置的安全管理,保證脫硫和硫磺回收裝置的正常運轉,做好設備、管線的密封,嚴禁無組織排放,禁止將硫化氫氣體直接排入大氣,防止硫化氫泄漏對人員的傷害。
第二十條煉油廠酸性氣必須100%回收制硫,制硫尾氣應達到國家和地方的排放標準。
第二十一條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對加工高含硫原油過程中企業污染源、排放口及廠區環境的監測、綜合分析,確保數據準確。
第二十二條加快工藝技術和設備的革新改造,對所有含硫化氫介質的采樣和切水作業應改為密閉方式,從根本上減少硫化氫的危害。
第二十三條煉油企業應對加工高含硫原油遇到的安全難題組織技術攻關。
第三章設備管理
第二十四條認真做好設備管道材質的核查和確認工作,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部分裝置在用設備及管道選材指導意見》(試行)(中國石化集團石化股份煉[20**]89號)的規定,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材質升級計劃,消除隱患,確保裝置安全運行。
第二十五條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裝置設備及管道測厚管理規定》(試行)和《關于加強煉油裝置腐蝕檢查工作的管理規定》(試行)(中國石化集團石化股份煉[20**]89號),切實做好設備、管道腐蝕狀態監測工作,掌握設備管道的腐蝕規律。
第二十六條嚴格執行設備維護保養的規定和要求,加強設備、管道安全監測。充分考慮硫腐蝕的特點、機理,采用先進防腐技術,加強腐蝕監控和預防性檢修工作,對不符合防止硫化氫中毒要求的作業場所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第二十七條部分長期停工和暫不開工的涉硫的生產裝置,應進行化學清洗或鈍化處理,降低設備內的硫含量,并采取氮氣保護等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因長期停工造成裝置嚴重腐蝕和設備損壞。
第二十八條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儲罐防腐蝕技術管理規定》(試行)(中國石化集團石化股份煉[20**]89號),落實含硫油罐的防腐措施。對原油罐、中間產品罐、產品罐、污油罐、含硫污水罐和氣柜等均應采取相應的防腐措施,避免腐蝕引發事故。
第二十九條對難以避免產生硫化亞鐵的儲罐,應進行內防腐處理,并考慮使用內浮頂罐加氮封。
第三十條對可能產生低溫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的設備管道以及由硫介質引起的露點腐蝕問題,企業應高度重視,嚴格執行規范、標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三十一條可能發生硫化氫泄漏的單位應制訂相應的作業過程防護管理規定,并建立定期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定期對可能存在硫化氫的作業場所進行硫化氫濃度監測、分析評估,并將結果存檔和向作業人員公布。企業的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裝備應由專人管理并建立裝備檔案。
第三十二條硫化氫濃度超過國家標準或曾發生過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應作為重點部位,進行監控,并建立監控檢查臺帳。
第三十三條在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主要出入口應設置醒目的中文危險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業的場所和危險點應設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標志。發生源多而集中,影響范圍較大時,按GB2893-20**規定可在地面用紅或紅黑間隔的斑馬線表示防止人員隨意進入的危險區域,涉及硫化氫的設備、管道上應涂刷提醒人們注意的黃色或黃黑相間的色環。
裝置內應設置風向標,風向標的設置宜采用高點和低點雙點的設置方式,高點設置在裝置最高處,低點設置在人員相對集中的控制室、休息室等區域。
第三十四條在可能有硫化氫泄漏的工作場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攜式硫化氫監測報警儀,其低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10mg/m3,高位報警點均應設置在50mg/m3。
現場需要24小時連續監測硫化氫濃度時,應采用固定式硫化氫監測報警儀。帶有聲光報警功能的顯示報警盤應設置在控制室或操作室,其聲音報警聲應有別于其他工藝連鎖報警,現場硫化氫檢測探頭的數量和位置按照有關設計規范進行布置。
第三十五條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與作業人員數量相同的過濾式防毒面具及適量適用的正壓式呼吸保護器具,定期檢查、維護,確保整潔完好,并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當硫化氫濃度低于50mg/m3時可以使用過濾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氫濃度大于50mg/m3或發生介質泄漏、濃度不明的區域內應使用正壓式呼吸保護器具,供氣裝置的吸風口應置于上風側。裝置有多種型號過濾式防護用具時應在濾毒罐表面注明適用物質。
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適的防護器具進入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區域,禁止在有毒區內脫卸防毒用具。
第五章作業防護
第三十六條進入含硫化氫介質的設備、儀表作業前,應切斷一切物料,徹底沖洗、吹掃、置換,加好盲板,經取樣分析合格、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同時,根據作業條件選取佩戴好適用的防毒面具或正壓式呼吸保護器具、通訊設備(對講機),系好救護帶(繩),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進行作業。
第三十七條原則上不應進入工業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閉容器,地下敞開式、半敞開式坑、槽、溝等危險場所作業,如需作業時,應按《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在含有硫化氫的油罐、粗汽油罐、輕質污油罐及含酸性氣瓦斯介質的設備上作業時,必需佩戴適用的防護器具,作業時應有人監護。
第三十九條涉及到硫化氫、氯氣、氨氣等有毒介質及在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窒息等危險狀態下進行的設備、儀表檢維修作業,應建立高風險設備、儀表檢維修作業許可制度。
高風險設備、儀表檢維修作業,必須事先制定處理(施工)安全技術方案,辦理和會簽檢維修作業安全許可證。
第四十條作業防護的通用安全要求:
1、在拆卸、解體和更換設備、儀表之前,應做最后一次設備的放空檢查和低點排空檢查。并確保設備的放空線和低點排空線始終處于開啟暢通狀態。
2、在拆卸、解體、更換設備、儀表或進行放空、排空檢查時,應站在人員應處于上風口。
3、在拆卸設備、儀表或法蘭螺絲時,應首先松開設備、儀表或管線法蘭一側的螺絲,待設備余壓全部放盡后,再卸開其他螺絲。作業時,要采用身體背向設備或法蘭開啟方向的作業方式,以免受到殘存帶壓介質的沖擊噴濺傷害。
4、在拆卸、解體和更換含有硫化氫、氯氣等有毒物料的設備、儀表或閥門時,必須全程佩戴好空氣呼吸器。現場監護人必須佩帶空氣呼吸器在同一作業區域進行近距離指導和監護,何時解除空氣呼吸器佩帶,由現場監護人員發出確認指令。同時,監護人員應配備便攜式硫化氫檢測報警儀器,以便確認現場的安全衛生狀況。
5、在設備的拆卸、解體和更換作業時,要及時回收設備內殘存或閥門內漏產生的易燃有毒液體。嚴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學危險品。
6、涉及到硫化氫、氯氣、氫氣、液化氣、瓦斯等高風險的設備檢維修作業時,主管部門應組織車間和施工單位共同參加處理(施工)安全技術方案和應急方案的制定。對作業時機、實施過程、實施方法等進行全面系統的風險分析,對其安全可靠性和法規制度符合性進行充分的論證。
7、處理(施工)安全方案中要對安全準備、吹掃置換、安全隔離、采樣分析、動態檢測、安全防護、安全監護、安全聯系、逃生撤離、急救互救等措施作出具體的規定和安排。
8、高風險的設備檢維修作業,應安排在白天天氣晴好的時間段進行。無非常情況,禁止安排在夜間進行。
9、高風險的設備檢維修作業處理(施工)安全方案完成審批會簽后,車間應及時將確定后的方案印發到具體的執行人員和施工單位。同時作好對車間執行人員、施工單位負責人、具體施工作業人員的處理方案和作業程序的交底,并簽字確認。
10、高風險設備檢維修作業所需的安全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后,檢維修施工單位的安全人員對現場的安全作業條件,進行檢查確認并在檢維修作業安全許可證上簽字。生產車間安全人員對施工單位人員安全措施及安全防護符合情況,進行檢查確認并在檢維修作業安全許可證上簽字。
第六章人員培訓和健康監護
第四十一條在含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均應接受防止硫化氫危害的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并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培訓內容應包括有關硫化氫的基本知識,有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管理規定、硫化氫監測儀器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使用和規定、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每次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每年復訓一次。各級主管和監護人員、高危作業人員(可能接觸高濃度硫化氫;進入設備、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間)應進行相應安全知識培訓并取得上崗許可。
外來人員(含施工人員和非正式職工)應接受相關培訓并遵守本規定。
第四十二條對在含化氫環境中的作業人員應定期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性健康檢查應由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第七章硫化氫中毒處理
第四十三條可能存在硫化氫泄漏的單位應制定和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和急救網絡,保證現場急救、撤離護送、轉運搶救通道的暢通,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使中毒者得到及時救治。對預案應定期演練,并及時進行修訂完善。
第四十四條硫化氫監測儀在低位報警點發生報警時,作業人員應檢查泄漏點并準備防護用具。當高位報警點報警時,作業人員應佩戴防護用具方可進入作業現場并向上級報告,同時疏散下風向人員,禁止用火等作業,及時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搶救人員進入戒備狀態。硫化氫濃度持續上升而無法控制時,應立即向地方政府報告并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疏散下風向居民。
第四十五條對突然停電等緊急情況,制定具體的應對方案和措施。處理緊急事故時,操作人員必須佩帶好個人防護用品,攜帶便攜式硫化氫報警儀;在現場工藝處置時應兩人或兩人以上進行操作,嚴禁一人進行處理。
第四十六條在生產非正常狀態下發生大范圍高濃度硫化氫擴散時,在保證正常生產操作的前提下,操作人員應盡量減少和暫停對泄漏源下風向地點的巡檢,并作好相關記錄。
處于大范圍高濃度硫化氫擴散范圍下風向的崗位人員,應立即撤離到上風向的安全地帶;在控制室或操作室的人員立即關閉門窗,停暫局部通風換氣設施的運行,防止高濃度硫化氫的繼續侵入。
第四十七條在硫化氫泄漏擴散影響范圍內的其他崗位人員,崗位如無防毒面具,可立即用毛巾或其他棉織物用水浸濕,捂在口鼻上,以吸收擴散的硫化氫、氯氣、氨等親水毒物。
第四十八條發生硫化氫中毒時,救(監)護人員應佩戴上適用的防護用具,立即將中毒人員脫離危險區,到上風口對中毒人員進行現場人工呼吸或心肺復蘇術并送達有條件搶救的醫療單位,同時通知氣防站和有關單位。
第四十九條可能發生硫化氫中毒的作業場所,在沒有適當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應強制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同時作業人員有權拒絕該作業,并可直接向上級安全主管部門報告。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本規定所指高含硫原油系指含硫量大于或等于1%(質量)的原油。
第四十六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凡未盡事宜及與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相抵觸的,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