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Z物業小區應急事件處理要點

Z物業小區應急事件處理要點

2024-07-14 閱讀 8184

物業小區應急事件處理要點

1、器材

為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實施,項目部平時做好應急裝備的維護、保養,保證需要時正常使用。

通訊器材:固定電話、對講機、傳真機、個人手機等;

中控器材:中控室電腦、煙感、溫感、監視探頭等;

人員防護裝備:防護服、安全帽、手套、安全帶等;

醫療設備設施:擔架、急救藥品等;

搶險裝備:應急燈、手電筒、繩索、梯子等;

運輸設備設施:消防電梯、車輛等;

消防器材:滅火器、消火栓、消防斧、水桶等;

消防器材:沙袋、鐵鍬等;

防暴自衛器材:電棍、警棍、繩索等;

音像攝錄器材:攝像機、照相機、錄音機等;

掃雪鏟冰用具:鐵鍬、掃帚、簸箕和清掃車。

2、報警

1)發現和確認事故發生的任何人員應當立即向指揮中心報告。指揮中心人員接報后應當在第一時間通知應急總指揮、應急工作組組長,被通知人應火速趕到事故現場。如是火災、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或社會安全事件等嚴重事件,必須在第一時間得到確認后由應急總指揮向公安、消防等部門報警。

2)報警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名稱、地址、時間、危險物名稱和數量、事故原因、事故性質(化學毒品外泄、爆炸、燃燒或有人持刀行兇等)、危險程度及對救援的要求,以及報警人與聯系電話。

3)由應急總指揮決定進入全面應急狀態,啟動警報(連續、短促電鈴警告);同時用廣播系統向業主/租戶報警(應用簡潔、明確的公眾語言,如:"請注意,這是火警廣播-----");廣播內容的重點要不斷重復,讓業主/租戶記住,了解每個細節及其確切意思。

3、通訊

(1)要保證以下部門通訊暢通:

a)指揮中心與應急總指揮、各應急工作組組長之間;

b)應急總指揮和各應急工作組組長之間;

c)應急總指揮與公安、消防、安監、技監、衛監、醫療救護和社會應急部門之間。

(2)應急工作組要及時向應急總指揮報告以下信息:

a)警報反饋:本區域警報系統是否工作正常;

b)事故情況:是否已排除、已受控制,是否還在蔓延、是否會造成更大危害;

c)救援情況:應急小組是否已到位,有哪些應急人員工作受阻,原因是什么;

d)疏散情況:應當疏散的人數、集合點清點的人數,滯留在現場的工作人員,失蹤的人數(去向不明的人員);

e)救護情況:受傷人數,傷員救治情況,正在搜救的情況;

f)排險情況:排險小組已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的成效,目前遇到的困難;

g)外援情況:公安、消防、安監、技監、衛監、醫療救護和社發局、社會應急部門到達事故現場情況。

應急總指揮應當利用各種通訊器材協助各應急小組進行工作。

4、疏散

(1)疏散設施

a)安全出口:建筑物應有兩個或以上安全出口,門向外開啟;

b)通道暢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須暢通、無障礙;

c)護欄牢固:走道、扶梯的護欄必須安裝牢固、高度符合要求;

d)應急照明: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須安裝應急照明燈;

e)疏散標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路徑轉角處墻面應設置醒目的疏散標志。

(2)疏散管理

a)疏散命令:由應急總指揮根據情況發布疏散命令;緊急狀態下,值班主管可在上報應急總指揮的同時發布疏散命令;

b)疏散廣播:"請注意,這是火警廣播,請你從最近的安全出口撤離;請勿攜帶物品,請關閉電源和門窗,沿疏散標志從安全出口撤離";

c)疏散路線:客戶疏散組組長應根據現場情況、人流密度、對疏散路線作選擇或調整;

d)疏散順序:在火災中,應按先"著火層",后"以上層",再"下層"的順序疏散;(靠近出口和最不利疏散的區域內的可先安排疏散;)

e)疏散引導:客戶疏散組的任務是維護疏散秩序,指明疏散方向和路徑;在拐角、叉道處應有人員引導,避免業主/租戶誤入危險區域;要阻止業主/租戶逆向跑、竄、推撞、擠壓情況發生;有人倒下,要立即扶起,防止踩踏事故發生;

f)撤離方向:當發生火災、爆炸、有毒氣體泄漏等事故時,應使位于現場上風向的業主/租戶應逆風撤離;使位于下風向的業主/租戶,最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快跑繞到上風向;

g)集合地點:集合地點應選擇在上風向的非事故威脅區域,總指揮或現場指揮根據現場情況做出選擇,發出指令;

h)人員清點:客戶疏散組應當在集合地點對疏散的人數進行清點,并繼續尋找滯留在事故現場的人員和受傷人員,幫助其安全撤離;疏散引導小組應及時向總指揮報告疏散情況。

(3)疏散前的注意事項

a)工程搶修組應關閉不必要電源電、氣設備,切斷不必要電源(易燃、爆氣體泄漏除外);

b)財務人員應把現金鎖入保險柜;

c)為保證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任何人在疏散時不應攜帶個人物品,更不允許逆向跑竄尋找個人物品。

5救護

(1)事故發生后客戶救援組應快速集合、立即投入現場救護工作,以達到挽救生命、穩定病情、減少傷殘、減輕痛苦的救助目的;

(2)營救:醫療組應千方百計地營救滯留在事故現場的傷員,并將其安全轉移;

(3)救治:要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輕、先急后緩"的原則;

a)優先處理損傷危及生命但可救治的傷員;

b)其次處理用緊急救治措施可穩定病情的傷員;

c)然后處理受傷后生理上沒有太大改變的傷員。

(4)運送:運送傷員時,應當根據傷員的情況以及附近醫院的技術力量和特點,合理地轉送到相應得醫院,避免再度轉院;

(5)車輛:應當優先安排傷員急救用車輛;

(6)客戶救援組應隨時將救援情況(已轉移的傷員、正在救治的傷員、還未獲得救助的傷員等)向應急總指揮報告。

6、警戒

事故發生后,安全排險組應派遣人員在事故現場周圍立即設立警戒區域,阻止無關人員進入,執行以下任務:

(1)設置警戒線,維護現場周圍的秩序;

(2)嚴格控制進出事故現場的人員,保護事故現場;

(3)指揮危險區域人員撤離,阻止有人因尋人、物重

返危險區域;

(4)疏導交通,保障救助車輛通行,引導應急車輛進入現場;

(5)保衛事故現場設施設備和財產安全,防范犯罪行為和別有用心的人卷入肇事;

(6)引導媒體人員進入指定地點,報告應急總指揮部派專人接受媒體人員采訪,控制媒體人員活動范圍;

(7)協助疏散人群、人員清點、傳遞信息和事故調查工等作。

7、排險

事故發生后,安全排險組應派遣人員立即趕到現場,開展排險工作:

(1)火災排險主要措施

a)應利用滅火器等消防器材,把火災撲滅在初始階段,控制災害進一步發展,為安全疏散創造條件;

b)及時轉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貴重設備;

c)修復用電設施,搶修因事故受損壞的需應急使用的設施設備;

d)關閉可能會使事故擴大或引發其它事故的設施設備。

(2)選用滅火器注意事項

a)易燃液體引發火災,應選用干粉或泡沫滅火器;

b)易燃氣體泄漏引發火災,應選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火器;

c)可燃固體物質引發火災,應選用水型滅火器;

d)高溫設備火災,忌用水型滅火器,應選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火器;

e)電器設備火災,忌用水型滅火器,應選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火器;

f)精密儀器和貴重設備火災,忌用水型、干粉滅火器,應選用二氧化碳火器;

g)貴重文件檔案火災,忌用水型滅火器,應選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火器。

(3)易燃易爆氣體泄漏處置原則

必須遵照"先防爆、后排險","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原則,靈活使用關閥斷氣、堵塞漏點、稀釋驅散等處置措施。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斷絕一切可能的火源。

a)泄漏區的電氣設備如無防爆措施不能隨意開關,避免產生電火花;

b)迅速撲滅各種明火,停止電焊等明火操作;

c)嚴禁使用金屬工具、穿著釘鞋、化纖服裝,以免碰撞、磨擦而產生火花;

d)禁止在氣體擴散區域使用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

e)冷卻高溫設備、物體;

f)警戒區內實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通行,防止排氣筒火星;

g)禁止吸煙;

h)堵漏無效,泄漏范圍擴大時,應迅速向周圍單位、居民發出險情警告,要求其熄滅一切明火、切斷電源、迅速撤離至安全地帶。

8終止應急狀態

(1)當事故已經排除,險情已經結束,應當由應急總指揮通過廣播、公告等方式宣布:"終止應急狀態";

(2)若事故應急處置已啟動了市、區應急聯動機制,應急總指揮部應當先征求市、區應急處置部門的意見,然后作出決定;

(3)暫時隔離事故現場,保護現場物證,以利于有關部門對事故的原因、傷害、損失進行調查評估;

(4)撤消原危險區域警戒線,恢復正常狀態。

9、恢復與善后

(1)事故調查: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的目的是查清引發事故的原因及管理上的薄弱環節,以便分清事故責任,消除事故隱患,教育干部職工,建立預防機制。

(2)損失評估:估算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后處理支出的費用和受損財產的價值,以及其它間接損失,為事故調查、處理和恢復工作提供依據。

(3)法律咨詢:事故發生后,很可能涉及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等問題,應向法律專家進行咨詢,幫助公司負責人取得處理相關事務的主動權,確保決策和行為的合法性。

(4)保險索賠:保險索賠是恢復工作重要一環,要積極配合保險公司進行事故勘查,提供完整的索賠材料。

(5)執行獎懲制度:獎勵在應急救援中表演突出、作出貢獻的人員;懲罰在應急救援中不執行預案規定程序,嚴重失職,造成較大損失的人員。

篇2:物業公司應急物資準備

物業公司應急物資準備

一、定義

應急物資是指在緊急狀態下人員為了將損失或影響減小而使用的物品和材料。公司處理、應付緊急狀態的準備工作中應急物資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應急物資在公共設施、設備既定的前提下,操作人員使用得當能夠將緊急狀態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

二、分類

(一)應急物資按緊急狀態的使用功能分類如下:

1、工具類:掃把、水桶、鐵鍬、拖把、鐵絲、扳手、老虎鉗、螺絲刀、電筒等

2、警示類:警示標牌、圍合板、圍合線、雪糕桶等

3、監測類:噪音計、秒表、萬用表、搖表、水表、電度表、尺子等

4、消防類:消防斧、消防鉤、消防桶、消防沙、消防服、防毒面具、滅火器、水龍帶、水槍等

5、防護類:木樁、繩子、沙袋、軟墊、抹布等

6、醫藥類:紅藥水、碘酒、創口貼、紗布、繃帶等

7、通訊類:對講機、應急電話及電話號碼等

8、防身類:警棍、腰帶等

9、客戶信息類:客戶為醫生、護士等救援性人員的名單和聯系電話等

(二)應急物資按照其正常使用情況分為常用型、應急型兩類。

常用型的是指在公司日常活動中使用的物資,屬于消耗類一種。平時在各崗位上保存和使用。這類物資的使用不需要經過特殊的培訓。

應急型的是指在公司日常活動中很少使用的物資,為安全準備的物資。如消防系統的物品。平時存放在固定的有一定防護的地方保存。該類物資的使用需要經過培訓或演習訓練。

三、控制

常用型應急物資的儲備狀況應由相應的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采購申請,主管審批后執行按采購控制程序準備。

應急型物資由管理處在日常巡查和公司檢查時實行兩級巡查制度。對物資情況進行檢查,對缺、損的物資填寫相關檢查記錄,立即進行采購申請。

應急物資的保存應按該物資的存放要求進行保存。

對各類物資的正常使用應作為各崗位員工基本技能,要求各崗位員工能夠正確識別和熟練使用,適當時在培訓中進行強化和提高。緊急集合和演習訓練要求參與員工能夠達到規定。

篇3:項目物業臺風應急方案

項目物業臺風應急方案

一、定義

臺風是指產生在太平洋西岸或南中國海的一種強熱帶氣旋,具有一定的破壞力,并時常伴有暴雨。發生在在中國南部夏秋兩季。在深圳每年遭遇的臺風次數為6~10次,應付臺風問題是公司防止自然災害的重要工作,臺風應急方案的編制和實施是預防自然事故的一種措施。

二、分類,根據深圳市氣象臺發布的臺風預警情況分類如下。

(一)T(燈光信號白白白)為臺風注意信號,其含義為:距我市800公里范圍內有熱帶氣旋,48小時內可能影響我市。簡稱臺風一號。防御措施:提請市民和航船注意防風。

(二)●(燈光信號白綠白)為強風信號,其含義為:距我市500公里范圍內有熱帶氣旋,24小時內可能影響我市,風力可達6-7級。簡稱臺風二號。防御措施:幼兒園停止上課;船舶避風。

(三)▲(燈光信號白綠綠)大風信號,其含義為:距我市200公里范圍內有熱帶氣旋,12小時內即影響我市,風力可達8級以上。簡稱臺風三號。防御措施:各有關單位值班指揮人員到崗位準備應急措施;組織搶險隊伍,準備物資器材;檢查水、電、通信、交通工程設施;危險地帶警戒及人員財產疏散;危房警戒及住戶疏散;公布臨時避險場所及撤退路線,并開放全部場所;中、小學停課;船舶避風;切斷霓虹燈及有危險的室外電源。

(四)_(燈光信號綠綠綠)為大風增強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將嚴重影響我市,平均風力8級以上,陣風11級以上,簡稱臺風四號。防御措施:三防領導成員到指揮部集中指揮;搶險隊伍到位;船舶采取防護措施。

(五)+(燈光信號紅綠紅)為颶風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在我市附近登陸,平均風力10級以上,陣風12級。簡稱臺風五號。防御措施同臺風四號。

(六)(燈光信號綠白白)為臺風解除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已登陸減弱或中途轉向,將不再對我市構成威脅。

三、控制

(一)在氣象臺發布臺風1號信號時,管理處須在半小時內在顯要位置用告示牌向客戶發出

預告,并通知防風的具體注意事項。

通過各種媒介及時關注臺風警報情況,有情況能夠及時與市氣象局聯系。

(三)管理處檢查緊急應用的維修及照明工具,檢查急救箱,保證一般性常用藥物齊備。在大堂等顯要位置,張貼緊急救助的電話表,以便客戶電話求助。

(四)在氣象臺發布臺風2號信號時,管理處書面張貼和開通消防廣播勸告客戶,把放在花架及陽臺上的花盆、雜物移開,保證天臺、陽臺等下水道暢通,并關好門窗。

(五)管理處員工要卸下迎風面的路燈燈罩,捆牢指示牌,檢查下水管道的暢通,派專人關閉電梯機房和天臺門窗。加固所有樹木,并將盆栽花木暫時移至避風處;并準備好防洪沙袋。

管理處應清空垃圾桶。

(六)留意電臺、電視臺播放有關風暴的消息,并將風暴進展情況及時傳送至客戶。

(七)在氣象臺發布臺風3號信號時,全體員工要處于緊急狀態,主任要24小時值班,員工不得離開管理區,準備隨時執行搶險任務。

(八)在預知大風暴襲擊的警報后,管理處主任立即組織人員將防洪沙袋運至重點防范部位備用。管理處應將蓄水池注滿水、柴油發電機備足油,以便應急啟動。

(九)應立即檢查并關閉轄區內未出售空房的門窗,同時應注意未關閉門窗的客戶的房間,及時聯系并通知其盡快返回以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十)在氣象臺發布臺風4號信號時,管理處重點部位人員保證在崗,并派人及時巡查車庫、機房等,辦公聯系電話不得私自打出,保持聯系暢通。

(十一)如有客戶電話求助,應立即派搶險隊員前去協助,并隨身攜帶通訊、救援工具。并用消防廣播提醒客戶盡量減少在轄區內活動,防止以外發生。

(十二)在風暴間隙期,組織人員對轄區進行巡查,清除雜物,檢查樹木等。

(十三)在氣象臺發布臺風解除信號時,管理處通過消防廣播發布臺風解除消息,并提醒客戶清理雜物和損壞的物品。

(十四)管理處要立即組織人力對未售出的空房進行檢查,室內滲水情況要詳細記錄,并組織相關的維修、清潔工作。

(十五)對風暴襲擊損壞的設施,管理處必須詳細統計,主任確認后并以書面報告形式遞交品質部。

(十六)本項目可依據當地政府的部門的臺風分類情況,參考本文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