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范例)
制度是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更規范的講,它們是為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為此,我們一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來提高辦事效率,才設定一些制度。下面是我們應屆畢業生制度職責大全提供的制度文章供您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本單位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和管理,保證貨幣資金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貨幣資金是指單位所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其他貨幣資金。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公司的工程項目。
第四條本單位各項貨幣資金及其收支,由本單位財務部門統一核算和管理。
第五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貨幣資金的安全負責。
第二章崗位分工及授權批準
第六條貨幣資金的管理崗位,由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在編職工擔任,根據“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本單位貨幣的收付、結算、審核、記賬等工作,不得由一人兼管,審核會計和出納的崗位必須由不同人員擔任,出納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不得由一人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全過程。
第七條單位應當配備合格的人員辦理貨幣資金業務,并定期進行崗位輪換。
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品質,忠于職守,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客觀公正,不斷提高會計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第八條單位應當對貨幣資金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審批人對貨幣資金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
第九條審批人應當根據貨幣資金授權批準制度的規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經辦人應當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準意見辦理貨幣資金業務。
未經授權的部門和人員一律不得辦理貨幣資金業務。
第十條單位取得的貨幣資金收入必須及時入賬,不得私設“小金庫”,不得賬外設賬,嚴格禁止收款不入賬的違法行為。
第十一條嚴格按照下列規定的程序辦理貨幣資金支付業務。
(一)支付申請。單位有關部門或個人用款時,應當提前向審批人提交貨幣資金支付申請,注明款項的用途、金額、預算、支付方式等內容,并附有效經濟合同或相關證明。
(二)支付審批。審批人根據其職責、權限和相應程序對支付申請進行審批。對不符合規定的貨幣資金支付,審批人應當拒絕批準。
(三)支付復核。復核人應當對批準后的貨幣資金支付申請進行復核,復核貨幣資金支付申請的批準程序是否正確、手續及相關單證是否齊備、金額計算是否準確、支付方式是否妥當等。復核無誤后,交由出納人員辦理支付手續。
(四)辦理支付。出納人員應當根據復核無誤的支付申請,按規定辦理貨幣資金支付手續,及時登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冊。
第十二條單位辦理重要貨幣資金支付業務,應當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制度,任何個人都無權決定劃轉巨額貨幣資金,嚴防貨幣資金的挪用、侵占、外逃等非法行為。
第十三條嚴禁未經授權的機構或人員直接辦理貨幣資金結算業務。
第三章現金和銀行存款的管理
第十四條現金管理
一、單位應當加強庫存現金庫存限額的管理,在銀行核定的庫存限額內支付現金,不得任意超過庫存現金的限額,超過庫存限額的現金應及時存入銀行。
二、單位必須在《現金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的范圍內使用現金,不屬于現金開支范圍的業務一律通過銀行辦理轉賬結算。
現金使用范圍:
1.支付職工(含臨時工)的工資補貼、津貼、獎金、勞保、福利費以及國家規定的對個人的其他支出;
2.個人勞務報酬;
3.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和備用金;
4.支付總額在一千元以下的零星開支。
不屬于上述范圍的開支,一般應使用銀行轉賬支票結算。
三、單位應當加強現金的管理,明確收款、付款、記錄等各個環節出納人員與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
四、單位現金收入應及時存入銀行,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單位自身的支出,嚴禁座支現金。
五、出納人員應當依據審核無誤的收付款憑證收支現金,設置現金日記賬,逐筆登記現金收支,賬目應當做到日清月結,賬款相符。
出納人員、相關部門及人員必須牢固地樹立安全意識,時時提高警惕,加強庫存現金的保管,保險箱鑰匙必須隨身攜帶,確保現金的安全。
六、單位應當定期和不定期地對現金收支情況和庫存現金進行稽核檢查并作好記錄,確保現金賬面余額與實際庫存相符。不得白條抵庫和挪用現金。
第十五條銀行存款管理
一、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支付結算辦法》的規定,在銀行開立賬戶,辦理存款、取款和轉賬結算。銀行賬戶統一由財務部門開立,其他部門一律不得開立銀行賬戶。
二、銀行開戶,必須按有關規定經市人民銀行審批同意。
三、一個單位只能選擇一家銀行的一個營業機構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不得在多家銀行機構開立基本存款賬戶。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在其他銀行開設一般專用帳戶,但不得提取現金。
四、單位除了按規定留存的庫存現金以外,所有貨幣資金都必須存入銀行,單位一切收付款項,除制度規定可用現金支付的部分外,都必須通過銀行辦理轉賬結算。
五、單位應當嚴格遵守銀行結算紀律,不準簽發沒有資金保證的票據或遠期支票,套取銀行信用;不準簽發、取得和轉讓沒有真實交易和債權債務的票據,套取銀行和他人資金;不準無理拒絕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資金;不準違反規定開立和使用銀行賬戶。
六、財務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銀行存款日記賬,逐筆登記銀行收支情況,每月必須與銀行對賬,對賬由指定的會計人員和出納共同進行,如有未達賬項,必須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保證銀行存款日記賬與銀行對賬單核對相符。
對銀行賬戶核對過程中發現的未達賬項,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七、嚴格遵守國家銀行的結算制度和結算紀律,不準出租、出借和套用銀行賬號;不得將收入的款項"公款私存"或借用、套用其他單位的銀行賬戶存儲。
第四章票據及有關印章的保管
第十六條支票、印鑒管理
一、支票的管理和簽發,由出納人員擔任,其他會計人員不能兼任支票的簽發工作
二、出納人員在簽發支票前,必須先查明銀行存款的余額,嚴禁簽發空頭支票和遠期支票。
三、支票必須依據經會計審核無誤、并經復核與按權限簽批的支付申請簽發。簽發時,應當詳細填寫簽發日期、收款單位(或收款人)、款項的用途和金額,不準簽發沒有真實業務或無日期、無用途、無限額的支票;控制簽發限額支票。收款人或經辦人支取支票時,應當在支票存根上簽字。
四、簽發的支票必須交單位財務負責人或指定的印鑒保管人審核,加蓋印鑒章后生效;支票存根應附在記賬憑證上。
五、銀行出納負責保管空白支票,必須設立支票登記薄,及時登記支票的購入、使用和注銷情況。財務機構負責人應指定專人定期核對支票情況。
六、寫錯或退回作廢的支票,須逐張登記,每本支票用完時,由財務負責人或指定人員進行核銷。
七、預留銀行的財務印鑒必須分人管理,財務專用章由出納保管,非上班時間應當存放在保險柜內。保險柜鑰匙要隨身攜帶。單位負責人名章由本人或授權指定專人保管。嚴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項所需的全部印章。
八、支票發生遺失,應及時向領導報告,采取果斷措施,并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第十七條收據管理
各種收據是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是審計、稽查的重要依據。單位應加強對各類收據的使用管理,堵塞漏洞,防止挪用、偽造、冒領、盜竊、毀損等給單位帶來不必要損失。
一、單位必須指定專門人員負責票據管理,建立健全票據收發、領用、核銷的制度和手續。
二、各類票據必須妥善保管,保證票據完整,不受損失,并定期進行盤點。
三、收據在使用過程中,不得跳號、拆號使用。開具收據時必須一次復寫。對作廢的收據應把各聯完整地粘貼在存根上,不得私自銷毀。
四、每本收據使用結束后,必須進行銷號,注明每張收據的使用情況。
第五章往來款項的管理
第十八條本辦法所指往來款項包括:“預付工程款”、“預付備料款”、“其他應收款”等應收與暫付類款項;“應付工程款”、“其他應付款”、“應交稅金”、“保留金”等應付與暫存款。
一、應收與暫付類款項管理。
1.應收與暫付類款項,主要指單位暫時墊付或預付給有關單位或個人而形成的一種停留在結算過程中的資金。包括預付給各施工單位的動員預付款、材料預付款等預付款項,墊付的差旅費借款、暫付給上級單位或所屬單位的各種款項及應當收取但尚未收到的其它各類款項。
2.由于應收款項與暫付款項特點不同,單位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進行管理:
(1)對動員預付款和預付備料款,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合同條款進行撥款和扣回。對于預付的征地拆遷款,各單位必須嚴格按專款專用的原則進行使用和管理,嚴禁移作他用。
(2)除“預付工程款”、“預付備料款”以外的其它暫付款,應遵循按時清理及結算原則。
(3)所有暫付款原則上必須一事一借,一事一清,不能一借多用,長期掛賬,以免造成債權關系的混亂。
(4)對金額較大的暫付款管理應遵循預算控制原則,不得支付無資金來源,無預算計劃或超預算的暫付款;
(5)所借款項必須限期結算,前賬不清,后賬不借。如有特殊情況,須經領導批準。
(6)所借款項須及時辦理報銷結算手續。所借個人差旅費,應在返回單位五日內到財務部門辦理報銷結算手續(節假日順延)。
3.暫付款管理應遵循公款公用原則,嚴禁挪作他用,違者以挪用公款論處;除個人借支的差旅費,不能支付其他個人借支款。
4.對于無法收回的款項,應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報領導批準后,方可在支出中列支。
5.所有借款應按規定程序辦理借款手續,在借款單上須寫明借款事由,按經濟合同或有關工程進度預付的款項,須附有關經濟合同或工程資金計劃的復印件。所有借款應建立明細賬,及時清理核對,對超過期限的及時打印催收單催結。
二、應付與暫存款項的管理。
1.“應付及暫存款”是指在日常結算過程中,與其他單位或個人未結清有關債務而形成的負債。包括按規定從計量款中暫扣的保留金、測量等工程款項及其他暫收、應付而未付的款項等。
2.單位應加強對“應付及暫存款”的管理,每年年底進行全面清理,對掛賬三年以上的應逐項查明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報領導審批后處理。
第十九條所有往來款項年終前應清理完畢,按照有關規定應當轉作各項收入或各項支出的往來款項要及時轉入各有關賬戶,編入本年決算;確定清理不完的,應分析未能清理的情況和原因,并編制情況說明書。
第二十條本規定從2008年1月1日起試行。
篇2:后勤集團貨幣資金內部會計控制實施細則
后勤集團貨幣資金內部會計控制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后勤集團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和管理,保證貨幣資金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等法律法規,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實施細則所稱貨幣資金是指后勤集團及下屬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所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
第三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以及貨幣資金的安全完整負責。
第二章崗位分工及授權批準
第四條貨幣資金業務設置會計核算崗、現金出納崗、銀行出納崗,所有貨幣資金業務必須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先由會計核算崗人員辦理復核并填制記賬憑證及貨幣資金收付憑證,再由現金出納崗或銀行出納崗辦理貨幣資金收付手續。各類收入現金、支票及銀行匯款憑證由出納崗送交銀行。
第五條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務處理工作。
單位不得由一人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全過程。
第六條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忠于職守,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客觀公正,不斷提高會計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第七條經辦人員應當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準意見辦理貨幣資金業務。對于審批人超越授權范圍審批的貨幣資金業務,經辦人員有權拒絕辦理,并及時向審批人的上級授權部門報告。
第八條貨幣資金的支付嚴格按《北京z大學后勤集團財務支出審批制度(暫行)》執行,各單位負責人應在制度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
第九條單位一般不得簽發限額支票。若因特殊情況需要開具限額支票,財務人員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必須填寫支票的收款單位,經集團財務部領導審批。銀行出納崗在開出限額支票時,必須在用途處注明限額數,并在小寫金額前標注“$”。
第十條單位一般不得簽發空臺頭支票。若因特殊情況需開具空臺頭支票,支票金額必須確定,同時報集團財務部領導審批。
第十一條辦理貨幣資金收付業務的程序:
1、申請:單位或個人用款時,應當向審批人提交借款或報銷手續憑證,注明款項的用途、金額、支付方式等內容,并附必要的經濟合同或相關證明。
2、審批:審批人根據其職責、權限和相應程序進行審批。對不符合規定的貨幣資金支付,審批人應當拒絕批準。
3、復核:財務人員應當對批準后的貨幣資金收付進行復核,復核貨幣資金收付申請的批準范圍、權限、程序是否正確,手續及相關單據、憑證是否齊備,金額計算是否準確,收付方式、收付單位是否妥當等。復核無誤后,填制記賬憑證及貨幣資金收付憑證。
4、收付:出納人員根據貨幣資金收付憑證,按相關財務規定辦理貨幣資金收付手續,通過轉賬支票或匯款結算的需要進一步核對收款單位的名稱、金額及用途。
第十二條嚴禁未經授權的機構或人員辦理貨幣資金業務或直接接觸貨幣資金。
第三章現金和銀行存款的管理
第十三條單位應加強現金庫存限額的管理。庫存限額由銀行和集團財務部核定,超過庫存限額的現金應及時上繳集團財務部,由現金或銀行出納崗辦理存入銀行的手續。
第十四條根據《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確定現金的開支范圍。不屬于現金開支范圍的業務及支付金額在1000元以上的業務應當通過銀行辦理轉賬結算。
第十五條現金收入應及時存入銀行,不得坐收坐支,不得私設“小金庫”,不得賬外設賬。
第十六條嚴格按照《支付結算辦法》等國家有關規定,加強銀行賬戶的管理,嚴格按照規定開立賬戶,辦理存款、取款和結算。
第十七條嚴格遵守銀行結算紀律,不準簽發沒有資金保證的票據或遠期支票,套取銀行信用;不準簽發、取得和轉讓沒有真實交易和債權債務的票據,套取銀行和他人資金;不準無理拒絕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資金;不準違反規定開立和使用銀行賬戶。
第十八條銀行出納崗負責定期核對銀行賬戶,每月至少核對一次,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保證銀行存款賬面余額與銀行對賬單調節相符,如調節不符,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第十九條現金出納崗每天進行現金盤點,確保現金賬面余額與實際庫存相符。發現不符,及時查明原因,并向主管領導匯報,并按規定程序做出處理。
第四章銀行票據及有關印章的管理
第二十條嚴格各環節的職責權限和程序,銀行出納崗負責各種銀行票據的購買、登記、保管和注銷。
第二十一條加強銀行預留印鑒的管理。
1、嚴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項所需的全部印章,實行票據與印章分管的原則。
2、銀行出納崗負責管理銀行預留印鑒中的人名章、銀行收訖章、銀行付訖章。
3、現金出納崗負責管理銀行預留印鑒中的財務專用章、現金收訖章、現金付訖章。
4、出納人員去銀行辦理業務需要攜帶全部銀行預留印鑒時,需辦理登記手續,由財務負責人與出納人員分別攜帶銀行預留印鑒辦理業務。
第五章現金出納崗、銀行出納崗替崗手續
第二十二條臨時接替現金出納崗、銀行出納崗的手續
交出方應做到:
(一)將現金收支業務中的收、付現金處理完畢后,并盤點現金與賬面余額賬實相符,然后在收、支憑單上加蓋名章,及在計算機財務總賬系統中進行出納簽字。
(二)將銀行收支業務中的收付處理完畢后,整理好要送交銀行的所有票據,在收、支憑單上加蓋名章,并在計算機財務總帳系統中進行出納簽字。
(三)填寫交接登記本,內容包括:
1、交給臨時替崗人員的現金額:交接現金額應等于賬面余額減庫存保留未交接現金部分金額;
2、轉賬支票及張數;
3、由交出方負責保管的專用印鑒;
4、限額支票輔助登記本;
5、日期和簽名。
臨時替崗人員應做到:
(一)根據交接登記本核對內容及清點接收現金是否相符,將現金放入專用保險柜,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辦理業務。
(二)根據交接登記本核對內容及清點、接收支票是否相符,將支票、印鑒等放入專用保險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業務。
(三)每天辦理完業務后,進行
出納簽字。
第二十三條替崗結束后按照上述手續辦理交接,并在交接登記本上簽名。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四條集團財務部應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
第二十五條貨幣資金監督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貨幣資金業務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重點檢查是否出現貨幣資金業務不相容職務混崗的現象。
(二)貨幣資金授權批準制度的執行情況。重點檢查貨幣資金支出的授權批準手續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權審批行為。
(三)支付款項票據和印鑒的保管情況。重點檢查是否存在辦理付款業務所需的票據和印鑒交由一人保管的現象。
(四)票據的保管情況。重點檢查票據的購買、領用、保管手續是否健全,票據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五)其他需要檢查的內容。
第二十六條監督檢查情況須寫成書面材料并備案,同時作為各崗位考核的依據;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貨幣資金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應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和完善。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本實施細則的解釋由集團財務部負責。
第二十八條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建工學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建工學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加強內部會計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內部會計控制是指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學院教學、科研、后勤等各項業務活動的正常進行,保護學院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于學院內部各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統稱單位)。
第四條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組織實施。
學院院長對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
第二章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和原則
第六條內部會計控制應當達到的基本目標:
(一)規范學院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
(二)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學院資產的安全、完整。
(三)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學院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
(四)按照現代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學院內部組織結構,確保學院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
(五)防范資金風險,確保學院各項業務活動的健康運行。
第七條內部會計控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內部會計控制約束學院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會計控制的權力。
(二)內部會計控制涵蓋學院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部門和崗位。
(三)內部會計控制保證學院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和分工,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四)內部會計控制應遵循成本與效益的原則,保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第三章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第八條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基建工程項目、設備與物資的采購與付款、代管款項、籌資活動、教育事業收入、教育事業支出、經營收入、經營支出等業務活動的控制。
第九條對貨幣資金收支和保管業務應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程序,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必須分離,相關機構和人員應當相互制約,加強款項收付的稽核,遵守現金及銀行存款管理的有關規定,確保貨幣資金的安全。
第十條建立實物資產管理的崗位責任制度,對實物資產(材料和固定資產)的驗收入庫、領用、發出、盤點、保管及報廢處置等環節進行控制,防止實物資產的被盜、毀損和流失。
第十一條建立規范的對校辦產業投資(含聯合辦學)決策機制和程序,通過重大投資決策集體審議聯簽等責任制度(尤其是對校產注冊資本的投入和相關部門的驗資),加強校產投資項目立項、評估(可行性)、決策、實施、投資處置(抽回注冊資本)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嚴格控制投資風險,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避免其損失與流失。
第十二條建立規范的基建工程項目決策程序和工程項目投資決策的責任制度,明確有關機構和人員的職責權限,嚴格按照預算、招標、投標、評標、工作質量控制管理(監理)、驗收、決算等程序進行。
對于5萬元以上的建設項目,有關部門不得與工程施工單位簽定“死包”合同,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后才能決算,以防止工程發包、承包、施工、驗收等過程中的舞弊行為。
第十三條向外部籌資(包括向銀行借款和向其他單位籌資),必須由財務處提請主管院長及相應議事機構討論、通過、批準。確定籌資規模和還款期限時必須考慮學院償債能力和資金成本,以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確保籌措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第十四條物資、設備的采購部門(有關系、部、國資處、教務處、后勤管理處等)與辦理付款業務的財務部門的職責權限應明確劃分,真正做到相互牽制和和監督,并有關按照采購與付款的控制程序,強化對請購、審批、合同訂立、采購、驗收、付款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堵塞采購環節的漏洞,減少采購風險。
對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和限額標準內的集中采購項目,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學院要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依法組織收入,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準和范圍,確保各項收入及時足額入帳(行政事業性收費要及時、足額上繳財政專戶);各項收入都必須納入學院統一預算,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嚴禁私設“小金庫”,私立帳戶,防止截留或轉移學院資金。
第十六條對支出的管理,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各項財政財務規章制度和財經紀律,正確劃分各類支出的界限,加強支出預算的管理和控制,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防止超標準、超范圍開支。
第十七條學院要切實履行對代管款項的管理責任,財務部門要按照國家的財經制度或根據委托單位的要求,嚴格監督各項代管款項收支的合法性,并控制其范圍,防止出現將應歸學校所有或使用的資金混入代管款項。
第四章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
第十八條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組織結構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人員素質控制、內部報告控制、電子信息系統控制等。
第十九條組織結構控制要求貫徹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牽制的一種制衡機制。
不相容職務相分離主要是指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應相分離,不能由一個人自始至終來完成。
第二十條授權批準控制要求單位明確規定授權批準的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相關內容,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相應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經濟業務。
第二十一條依據《會計法》和相關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制定學院的具體財務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以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第二十二條預算控制要求在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上加強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準,規范預算的編制、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預算差異,采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
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資金實行集體審批。
學院下達的預算經費指標,在指標內由責任人審批,指標以上資金由財務處長或主管財務的院長審批。嚴格控制無
預算的資金支出。
第二十三條嚴格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學院應進行定期盤點、財產記錄、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
第二十四條會計人員應經過培訓、輪崗、考核、獎懲、晉升、淘汰等管理辦法,保證會計人員具備相應的工作勝任能力。
第二十五條內部報告控制要求學院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報告制度,全面反映學院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收支情況及其結果,及時提供業務活動的重要信息,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第二十六條加強對財務會計電子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維護、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的儲存與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第五章內部會計控制的檢查
第二十七條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檢查工作,指定專門人員具體負責內部會計控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貫徹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檢查的主要內容有:
(一)對各項業務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
(二)寫出檢查報告,對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內部機構和崗位在內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建議。
(三)對違反內部會計控制的部門和人員提出處理意見。
第二十八條在必要時,聘請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和相關專業人員對學院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實施進行評價,接受委托的中介機構和相關專業人員對內部會計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書面報告。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本制度由財務處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