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縣交通局掛職干部培養制度

X縣交通局掛職干部培養制度

2024-07-15 閱讀 7037

制度是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更規范的講,它們是為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為此,我們一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來提高辦事效率,才設定一些制度。下面是我們應屆畢業生制度職責大全提供的制度文章供您參考:

建立和完善掛職干部培養制度,是保證各級領導班子后繼有人的重要舉措。為使這項工作做到科學性、系統性,為掛職干部脫穎而出、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特制定本規定。

1.掛職干部應有的條件:

掛職干部要正確貫徹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堅持以革命化為前提,全面衡量干部的德和才;根據現職班子結構需要和年輕化的要求,立足全局,著眼未來,全面做好本職工作。掛職干部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1.1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遠大的理想,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學習黨的政治思想理論。

1.2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作風正派,廉潔勤政,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

1.3有較強的革命事業心和工作責任心,學習勤奮,思想解放,開拓創新,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工作實績明顯。

1.4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宏觀思路清晰,全局觀念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且基礎扎實,有培養和發展潛力。

2.使用掛職干部的程序:

掛職干部的使用要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樹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質、看發展的觀念,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必須體現局黨委集體領導的原則和民主的原則,堅持走群眾路線,認真進行組織考察,拓寬選賢任能的渠道,提倡自薦,讓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具體必須遵循以下步驟:

2.1使用掛職干部,黨委要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并進行正確的分管工作安排,加強引導。

2.2局黨委要確定初步工作方案,具體落實掛職干部在本部門的分管工作,在實踐中把掛職干部培養成為德、能、勤、績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2.3掛職干部在掛職期間,必須遵守本部門干部管理制度,服從安排,并充分尊重組織部門的意見和群眾意見,防止走過場。

2.4掛職期滿后,掛職干部原則上回原單位工作,但掛職工作實績突出的,根據局領導班子建設需要,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在局黨委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報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批準,推薦繼續使用掛職干部。

3.對掛職干部的培養:

掛職干部的培養要根據干部成長規律,通過學習和實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增強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3.1堅持實踐的觀點,在實際工作中培養、鍛煉掛職干部的才干。采用壓擔子、走臺階、設助理、掛職鍛煉等形式,提高掛職干部的獨立工作和宏觀決策能力。

3.2進黨?;蚱渌盒_M行短期或長期培訓。注重掛職干部政治理論的學習,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高年輕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管理技能。

3.3落實專人幫帶,局黨委要對掛職干部確定聯系人,經常找其談心(一年至少要有一次),關心其工作、生活,指出其不足,使其在黨組織的關懷下盡快成長。

***縣交通局委員會

2008年3月15日

篇2:X縣交通局掛職干部培養制度

制度是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更規范的講,它們是為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為此,我們一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來提高辦事效率,才設定一些制度。下面是我們應屆畢業生制度職責大全提供的制度文章供您參考:

建立和完善掛職干部培養制度,是保證各級領導班子后繼有人的重要舉措。為使這項工作做到科學性、系統性,為掛職干部脫穎而出、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特制定本規定。

1.掛職干部應有的條件:

掛職干部要正確貫徹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堅持以革命化為前提,全面衡量干部的德和才;根據現職班子結構需要和年輕化的要求,立足全局,著眼未來,全面做好本職工作。掛職干部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1.1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遠大的理想,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學習黨的政治思想理論。

1.2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作風正派,廉潔勤政,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

1.3有較強的革命事業心和工作責任心,學習勤奮,思想解放,開拓創新,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工作實績明顯。

1.4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宏觀思路清晰,全局觀念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文字、口頭表達能力,且基礎扎實,有培養和發展潛力。

2.使用掛職干部的程序:

掛職干部的使用要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樹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質、看發展的觀念,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必須體現局黨委集體領導的原則和民主的原則,堅持走群眾路線,認真進行組織考察,拓寬選賢任能的渠道,提倡自薦,讓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具體必須遵循以下步驟:

2.1使用掛職干部,黨委要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并進行正確的分管工作安排,加強引導。

2.2局黨委要確定初步工作方案,具體落實掛職干部在本部門的分管工作,在實踐中把掛職干部培養成為德、能、勤、績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2.3掛職干部在掛職期間,必須遵守本部門干部管理制度,服從安排,并充分尊重組織部門的意見和群眾意見,防止走過場。

2.4掛職期滿后,掛職干部原則上回原單位工作,但掛職工作實績突出的,根據局領導班子建設需要,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在局黨委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報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批準,推薦繼續使用掛職干部。

3.對掛職干部的培養:

掛職干部的培養要根據干部成長規律,通過學習和實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增強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3.1堅持實踐的觀點,在實際工作中培養、鍛煉掛職干部的才干。采用壓擔子、走臺階、設助理、掛職鍛煉等形式,提高掛職干部的獨立工作和宏觀決策能力。

3.2進黨?;蚱渌盒_M行短期或長期培訓。注重掛職干部政治理論的學習,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高年輕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管理技能。

3.3落實專人幫帶,局黨委要對掛職干部確定聯系人,經常找其談心(一年至少要有一次),關心其工作、生活,指出其不足,使其在黨組織的關懷下盡快成長。

***縣交通局委員會

2008年3月15日

篇3:新任領導干部培養教育管理辦法

  新任領導干部培養教育管理辦法

  一、建立和完善新任領導干部政治理論考試制度。凡新提拔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人員,一律參加新任領導干部政治理論考試??荚嚭细裾撸M行任命;考試不合格者,取消任用資格,并將考試結果裝入個人檔案。

  二、堅持和完善任前談話制度。凡新提拔擔任科級領導職務的人員,由市委有關領導和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同志對新任職干部進行任前談話,指出干部考察中了解和掌握到的缺點和不足,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試用期制度。凡是非選舉產生的領導干部,均實行試用期制。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職,不勝任的免去試任職務,另行安排工作。今年,該市已對新提拔的75名科級領導干部中的21名非選舉產生的副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了為期一年的試用期。

  四、堅持和完善廉政談話制度。通過干部監督工作聯系會議、群眾信訪舉報以及平時檢查工作等方式,一旦掌握、發現干部在廉政建設上存在一些不良傾向時,便及時找其談話,對其進行開導式、提醒式、告誡式教育,幫助其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五、堅持和完善上崗前培訓制度。該市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上崗前培訓已經形成制度。近年來,他們對新提拔任用的115名科級領導干部均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崗前培訓。培訓中,堅持注重針對性、層次性、互動性、科學性和靈活性,專門聘請大學院校的客座教授、離退休老領導以及基層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同志為新提拔的領導干部授課,同時堅持搞好了黨性分析活動,切實提高了新任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和理論素養。

  六、試行領導干部任職承諾制度。在加強新提拔領導干部培養、教育、管理工作中,該市試行了新提拔領導干部任職承諾制度,嚴格要求其任職前對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公開承諾。

  七、建立和推行新任干部述職制度。該市注重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了跟蹤管理,一旦發現不良苗頭,結合全市干部隊伍實際,對其進行監督或提醒式教育管理,重點是進行了集體述職。目前,該市已對**年1月以來新提拔的75名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了集體述職。

  八、建立和完善誡勉談話制度。對一些新任領導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學習、社交以及班子建設等方面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但又沒有構成黨紀政紀處分的,本著從教育、幫助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誡勉談話,并將誡勉通知書送達所在單位黨組(黨委)和本人,要求其本人寫出書面整改意見交市委組織部和所在單位黨組(黨委)。今年,該市已對1名新提拔副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了誡勉,效果良好。

  九、建立和推行試用期滿政績公示制度。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了試用期滿政績公示制度,要求其將在一年試用期間的工作情況進行認真總結,由單位黨組(黨委)進行審核后,在本單位本系統和服務對象相對集中的地方進行為期7天的公示,廣泛接受干部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十、建立和完善試用期滿考核制度。為增強新提拔科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該市對新提拔的科級領導干部實行了試用期滿考核制度。試用期滿,組織部門將組織考核組對新提拔對象進行認真考核??己撕细?,進行任命;考核不合格,免去試用職務,按試用前職務重新安排工作,并將考核結果裝入干部個人檔案,作為本年度考核等次評定和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