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環氧乙烷滅菌操作規程

環氧乙烷滅菌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3773

一、目的:規范環氧乙烷滅菌柜設備的操作維護保養,保障產品的質量。

二、范圍:適用于環氧乙烷滅菌柜。

三、責任:生產人員執行本規程,管理人員負責檢查、監督本規程的實施。

四、操作;

1、將每箱待滅菌產品貼上環氧乙烷滅菌指示片,按滅菌爐允許容積將產品入爐堆放,堆放要求:(每列產品及產品與爐壁四周應留有3~5㎝間隙,頂部空隙在10㎝上,底部有柵條狀墊板,高約4~5㎝。)

2、門封條涂覆機油,然后關爐門。開加熱及循環泵,使箱內溫度控制在50~53℃。

3、開真空泵將箱內真空抽-15Kpa~-18Kpa觀察真空壓力表10分鐘,負壓不變,確認爐門不漏氣后加環氧乙烷滅菌藥,加藥量按0.8~0.9Kg/立方計算。

4、加藥結束,開啟計時鐘,記錄滅菌時間,使設備進入自動控制狀態,保溫8~10小時。

5、開真空泵-15Kpa左右,然后打開放氣閥,循環抽吸3~5次,對箱內環氧乙烷氣體進行強制排放后出爐。

6、產品出爐后,檢查滅菌片顏色,從原來的紅色變為蘭色,按規定堆放。

7、加藥時如出現頭暈或嘔吐,應將中毒人員扶到空氣新鮮處,再送到醫院治療。加藥現場不得有明火,如果加藥時不慎皮膚和眼睛沾上環氧乙烷,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對違章作業造成事故的追究其責任。

8、有權拒絕更改滅菌條件的口頭指令。

五、維護保養;

1、使用該設備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使其熟悉環氧乙烷的理化性質和設備操作程序及安全防護的規則。

2、若在室內聞到環氧乙烷的氣味時,應立即打開門窗或通風換氣裝置。

3、內室每天清理干凈不要把門鎖緊,以防長期壓迫密封圈失去彈性。

篇2:環氧乙烷滅菌劑安全使用規定

一、危險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2.1類易燃、易爆、有毒氣體。

侵入途徑:吸入、經皮膚吸收。

滅菌車間空氣中環氧乙烷最高濃度為2mg/m3。

健康危害:吸入可引起頭暈、頭痛、倦睡、刺激呼吸道、惡心嘔吐,經皮膚吸收接觸可引起皮膚發紅起水泡,眼睛接觸可引起眼睛發紅、視力模糊,高濃度的會引起燒灼傷感。

二、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被接觸處15分鐘后立即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翻起眼簾,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15分鐘后迅速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用自來水嗽口數次,喝大量的白開水。如出現呼吸困難立即輸氧急送就醫。

三、消防措施危險特性:環氧乙烷遇明火即燃爆,與空氣形成的爆炸極限3%~100%(V/V)

消防措施:滅菌車間嚴禁明火。滅菌車間如遇設備安裝、檢修,必須由企業安保部門協調停產、環氧乙烷撤離、人員撤離后簽署施工文件。

篇3:環氧乙烷滅菌管理制度大全

1.消毒員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2.滅菌前物品的準備與包裝:需滅菌的物品必須徹底清洗干凈,注意不能用生理鹽水清洗,滅菌物品上不能有水滴或水分太多,以免造成環氧乙烷稀釋和水解。環氧乙烷幾乎可用于所有醫療用品的滅菌。適合于環氧乙烷滅菌的包裝材料有紙、復合透析紙、布、無紡布、通氣型硬質容器等。滅菌物品裝載:滅菌柜內裝載物品上下左右均應有空隙(滅菌物品不能接觸柜壁),物品裝載量不應超過柜內總體積的80%。

3.專人負責環氧乙烷滅菌器的操作、保養,定期檢查各管道是否漏氣。

4.滅菌周期結束取物時應戴口罩、防護手套,并采用人在前、物在后方式移動物品。

5.打開環氧乙烷鋼瓶閥門時應緩慢,鋼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膚、黏膜、眼睛不慎濺上環氧乙烷時,應立即用水沖洗,防止灼傷。

6.在使用及維修滅菌器過程中,應防止工作人員中毒,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應立即離開現場,在通風良好處休息,癥狀嚴重者應及時就醫。

7.環氧乙烷滅菌器在解析過程中排出的環氧乙烷氣體,應經專用排氣管道系統排出,并按照有關部門對排放系統的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8.環氧乙烷儲氣罐應存放在通風、防曬溫度≤40℃的環境內,但不能將其放在冰箱內。

9.環氧乙烷儲氣鋼瓶的瓶口必須旋緊,鋼瓶禁止橫放,搬運時輕拿輕放。

10.注意事項:

(1)應安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切勿放置于接近火源的地方。應安裝專門的排氣管道,且與大樓其他管道完全隔離。

(2)保證環氧乙烷滅菌器及氣瓶或氣罐遠離火源和靜電。環氧乙烷存放處,應無火源,無轉動之馬達,無日曬,通風好,溫度低于40℃,但不能放在冰箱內。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有關易燃易爆物品儲存要求進行處理。

(3)投藥及開瓶時不能用力過猛,以免藥液噴出。

(4)每年對環氧乙烷工作環境進行空氣濃度的監測。

(5)過度接觸環氧乙烷后,迅速將患者移離中毒現場,立即吸入新鮮空氣;皮膚接觸后,用水沖洗接觸處至少15分鐘,同時脫去臟衣服;眼接觸液態環氧乙烷或高濃度環氧乙烷氣體至少沖洗眼10分鐘,遇前述情況均應盡快就診。

11.環氧乙烷滅菌效果監測:a)物理監測:每次滅菌應連續監測并記錄滅菌時的溫度、壓力、滅菌劑的濃度和時間等滅菌參數。b)化學監測:每個滅菌物品包外應使用包外化學指示膠帶,作為滅菌過程的標志;包內放置化學指示卡。當化學指示物變色不符合要求時,產品不應放行和使用。當出現三個以上包內指示物變色不合格時,同一批次的滅菌物品不應放行。

12.滅菌室內嚴禁明火作業,并有通風設施和消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