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學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小學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1、綜合素質評價體現了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的思想
“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原則。對此,我們的理解是:“面向全體”是相對與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行為來講的,指的是讓每個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發展機會;“全面發展”是相對與學生來講的,從學生的個人角度看,指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全方位尋找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以求得自身不斷發展,從學生的集體角度來看,指每個集體都得在各方面均有人才出現。綜合素質評價從根本上落實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實現了從重教學到重育人的轉變;從重分數到重品行的轉變。明確了小學階段學校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形成一種好的學習品質。
2、體現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是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又為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的原則下制訂出來的,它隨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再者,學生全程參與了評定,在評定過程民主化的同時,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綜合素質評價實現了課堂教學中主次地位的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從以教材為本轉向以學生為本。
3、體現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思想
“素質教育的內涵概括地說就是以德育為核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實現學生在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既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意識,同時又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如何讓道德教育潛移默化成學生完善的健康人格是全社會都要關心的課題。德育教育需要利用學科的載體,也需要課外體系的協助,如教育基地、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等,同時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如果缺乏德育教育的系統構架,校內外教育形成反差,德育教育的成果就會被削弱。我們將德育指標滲透到各項目之中,使每個項目都有德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真正體現“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育人思想。
篇2: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
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使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能科學地反映學生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和合作能力、運動和健康以及審美與表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和引導全體學生不斷進步,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保障。
二、組織機構:
1、成立“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各班班主任家長代表、學生代表。
領導小組職責:
1)根據教育局意見,制定本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并報上級評定小組辦公室審批。
2)認定學校評定工作小組成員。
3)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在評價過程中接受投訴與舉報,并對評價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2、成立“二中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監察小組”。
1)組長:Z
2)副組長:Z
3)組員:Z家長代表。
監察小組職責:
1)監控評價過程,接受咨詢,保證評價工作透明、公正和規范。
2)在評價過程中接受投訴與舉報,并對評價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3、成立教師評價小組。
1)組員:班主任、課任教師。
2)以5位教師為一組,組成各班教師評價小組;此小組按班設定,每班設一個小組。
教師評價小組職責:
根據學校制定好綜合素質評定方案,對班級學生綜合表現進行評價。
4、成立學生評定小組。
組員:同班學生,按4人1組由計算機隨機組成。
學生評定小組職責:
對學生評定小組內成員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定。
三、評定的具體內容(根據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
四、評定的范圍
全體初中學生
五、評定方法與程序
(一)評定的方法
采用表格形式
(二)評定流程的具體說明
1、設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總等級。
(l)優秀(A):(2)良好(B):
(3)合格(C):(4)尚待開展(D):
2、評定的總分值、評定要素分值及分值段
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總分值為100分,共設定6個維度的20個要素,每要素設定為5分,合計為100分。
3、學校設定評定權重
(1)學生自評權重為20%、互評權重為30%、教師評權重為40%、家長評權重為10%。
(2)四項權重之和:100%
六、評價操作實施細則(要求)。
1)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不斷更新和端正教育觀念,統一教育思想.
2)學校在將向社會公示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通過召開家長委員會、告家長書以及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向學生、家長廣泛宣傳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思想,指導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要求學生、家長主動提供全面、真實的評價資料。
3)評價過程中以誠信為前提,嚴格執行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四
個環節。自評時,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發展目標評分標準認可自我;互評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定;家長評定過程中,學生本人(老師)向家
長展示其在校內外的全面的學習活動資料,教師評定過程中,要關注細節,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成長發展過程;綜合評定過程中,班級要成立由班主任為組長,以任課老師代表學生干部和學生代表為組員的評定小組,進行綜合評價。
4)建立學生的“成長冊”,充分發揮學生“成長冊”的功能,把真實全面的材料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各年級組要指導學生了解“成長冊”對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根據學生年齡,生理認知特點,確定“成長記錄目錄”,讓學生自我積累、自我反思,通過各項體驗實踐活動,將自己滿意的成績、優秀的心得體驗文章及獲獎情況等進行小結及匯總。由學生、家長和老師積累學生各方面材料(每一學期。期中、期末分別整理、匯總一次)。
5)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每學期第16周進行;18周年級、班主任審核學生評價結果,對評價中誤差較大的情況申請復評;19周學校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檢查各年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并將評定結果張榜公示(反饋學生本人)。
篇3:某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
Z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
一、細則說明:
1、概念界定:
自評:學生自我評價,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體現誠信,客觀評價;
小組互評:高度重視小組評價的作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互評。班級在自主推薦基礎上,選舉產生有一定責任感和群眾基礎的5人(男女生、干部群眾、成績好壞比例基本對等),以小組評議的方式,進行逐個打分。另外增設一名替補成員,在打小組成員本人時,替補成員代替本人履行職責。小組評價必須有一名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的成員在場;
教師評價:由擔任班級教學的三名教師擔任(含班主任)聯合評定。
2、分值比例:自評、小組評、教師評(二級項目逐項分別打分,權重為學生評價計40%,教師評價計60%,其中學生評價中自評權重為40%,互評權重為60%。二級項目中"優秀"計10分,"良好"計8分,"合格"計6分,"不合格"計3分。)"一級項目"和"總評"中,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