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
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使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能科學地反映學生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和合作能力、運動和健康以及審美與表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和引導全體學生不斷進步,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保障。
二、組織機構:
1、成立“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各班班主任家長代表、學生代表。
領導小組職責:
1)根據教育局意見,制定本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并報上級評定小組辦公室審批。
2)認定學校評定工作小組成員。
3)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在評價過程中接受投訴與舉報,并對評價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2、成立“二中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監察小組”。
1)組長:Z
2)副組長:Z
3)組員:Z家長代表。
監察小組職責:
1)監控評價過程,接受咨詢,保證評價工作透明、公正和規范。
2)在評價過程中接受投訴與舉報,并對評價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3、成立教師評價小組。
1)組員:班主任、課任教師。
2)以5位教師為一組,組成各班教師評價小組;此小組按班設定,每班設一個小組。
教師評價小組職責:
根據學校制定好綜合素質評定方案,對班級學生綜合表現進行評價。
4、成立學生評定小組。
組員:同班學生,按4人1組由計算機隨機組成。
學生評定小組職責:
對學生評定小組內成員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定。
三、評定的具體內容(根據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
四、評定的范圍
全體初中學生
五、評定方法與程序
(一)評定的方法
采用表格形式
(二)評定流程的具體說明
1、設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總等級。
(l)優秀(A):(2)良好(B):
(3)合格(C):(4)尚待開展(D):
2、評定的總分值、評定要素分值及分值段
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總分值為100分,共設定6個維度的20個要素,每要素設定為5分,合計為100分。
3、學校設定評定權重
(1)學生自評權重為20%、互評權重為30%、教師評權重為40%、家長評權重為10%。
(2)四項權重之和:100%
六、評價操作實施細則(要求)。
1)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不斷更新和端正教育觀念,統一教育思想.
2)學校在將向社會公示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通過召開家長委員會、告家長書以及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向學生、家長廣泛宣傳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思想,指導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要求學生、家長主動提供全面、真實的評價資料。
3)評價過程中以誠信為前提,嚴格執行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四
個環節。自評時,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發展目標評分標準認可自我;互評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定;家長評定過程中,學生本人(老師)向家
長展示其在校內外的全面的學習活動資料,教師評定過程中,要關注細節,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成長發展過程;綜合評定過程中,班級要成立由班主任為組長,以任課老師代表學生干部和學生代表為組員的評定小組,進行綜合評價。
4)建立學生的“成長冊”,充分發揮學生“成長冊”的功能,把真實全面的材料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各年級組要指導學生了解“成長冊”對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根據學生年齡,生理認知特點,確定“成長記錄目錄”,讓學生自我積累、自我反思,通過各項體驗實踐活動,將自己滿意的成績、優秀的心得體驗文章及獲獎情況等進行小結及匯總。由學生、家長和老師積累學生各方面材料(每一學期。期中、期末分別整理、匯總一次)。
5)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每學期第16周進行;18周年級、班主任審核學生評價結果,對評價中誤差較大的情況申請復評;19周學校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檢查各年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并將評定結果張榜公示(反饋學生本人)。
篇2:小學生交通安全行為規范
一、小學生上下學過馬路要堅持戴小黃帽和走路隊制。
二、小學生走路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邊行走。
三、小學生橫穿馬路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四、遇有人行過街天橋和地下過街通道時,要走過街天橋和地下過街通道。
五、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滑旱冰、滑滑板。
六、不在車前猛跑過馬路,不追車不扒車,不在馬路上攔車打的。
七、12歲以下兒童不要騎自行車上街。
八、乘坐公共汽車時要排隊等候。等車停穩后,先下后上。
九、乘坐汽車時,不要把頭和手臂伸出車外;不準向車外拋灑物品。
十、乘坐小汽車坐在前排座位時,要系好安全帶,上下車時要從右側車門上下。
篇3:在校學生交通安全防范制度
一、要進一步強化學生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定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每周不少于1次,增強師生安全意識,讓學生詳細了解交通規則。
二、嚴格落實學校路口安全值勤制度。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安排老師、學生會干部值班,要明確職責,實行無縫隙管理,在學生上學和放學的集中時間,必須有師生值勤,疏導交通,監督學生按交通規則行走。
三、學校要建立并落實學生上學、放學主要路段巡查制度。成立學校小路隊,由分管領導指導,在距學校門口50米路段內實行學校學校責任管理,安排專人在學生上學、放學高峰期,對學生在路上的交通規則遵守情況進行巡查,對違紀學生及時制止,盡心批評教育,做好相應記錄。
四、學校要把路口值勤情況,路段巡查情況納入學校全員管理,列入對學生、班級及教師的目標考核。
五、在學校門口和學生比較集中的交通路口設置醒目的警示牌,提醒機動車輛注意減速慢行,嚴禁機動車輛隨意出入校園。
六、教職工,學生騎自行車要做到八不準:不準“飚車”、“飛車”;不準多車并行;不準勾肩搭背;不準撒把騎車;不準倒騎車;不準在公路上賽車;不準騎車帶人;不準在公路上停車玩耍。
七、學校要加大對教職工、學生用車的監督管理力度。督促車主對促學生用車定期保養,按時季檢,不準使用無照司機及車證不符司機。監督學生不乘坐不合格車輛和無合格手續車輛。校園內嚴禁打鬧、追跑,嚴禁攀爬、圍追車輛。
八、校外單位在學校舉行的所有集體活動,主辦單位要有專人維持秩序,學校負責監督檢查。在活動無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學校有權責令活動中止;校內工程施工人員,要求到學校辦理登記手續,并定期接受保衛處的安全教育。
九、嚴格實行交通安全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學校要根據實際,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工作責任制,任務分解到人,實現學生交通安全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達到預防為主的管理目標。
十、學生發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應立即送醫院及時搶救,并責任落實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