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中禁止向學生亂收費管理規定

高中禁止向學生亂收費管理規定

2024-07-09 閱讀 1525

高級中學關于禁止向學生亂收費的管理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學校教育收費工作,更好地促進教育系統行風建設,根據市、區教育局有關規范教育收費規定的精神,特對我校各類收費作如下規定:

(一)、堅決杜絕一切與入學掛鉤的捐贈。

(二)、學校的各項收費,嚴格按市、區教育局及物價局的規定執行,并公示收費項目。

(三)、為學生代辦的項目,必須由德育處或教務處有關負責人同意并提交家長委員會討論通過后方可收費,各班級、年級組、教研組不得擅自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

(四)、教學用書的征訂、選用,須按市、區教研室和zz新華書店聯合通知的規定訂購。

(五)、各年級、教研組不允許為學生代購代銷各類教輔讀物及報刊雜志。

(六)、代辦費應按實際收付情況,在期末開列清單,并將結余及時退還家長。

(七)、禁止任何形式的收費補課,對個別確有困難的學生,學科老師有義務無償補缺補差。

(八)、任何時間不得利用學校場所搞有償家教。

(九)、本規定在每學期結束時,由各組室負責人自查。凡違反規定者,按學校教代會通過的《獎懲條例》懲戒條文第二款第七項執行。

篇2:油庫禁止吸煙管理辦法

(一)、禁煙區域范圍:

全庫圍墻(包括傳達室)內(生產樓、宿舍樓除外)的所有場所和整個碼頭作業區(包括碼頭值班室)均為禁煙區域。

(二)、處罰:

1、禁區內吸煙(含帶入火柴、打火機等火種)者,每人次罰50元。

2、發現漏收外來入庫人員因不明規定而帶入火種時,每人次罰消防監督員20元,傳達員10元。

3、發現職工禁區內吸煙,生活區內每次罰款50元,生產區內發現一次扣一月工資,察看一年,第二次解聘。

4、禁區內發現煙蒂,則罰該責任區域內工作人員人均20元,安全巡檢員40元。

(三)、獎勵:

1、凡及時制止禁區內用煙、用火種者每次獎20元。

2、全年禁區內未查見火種、吸煙及煙蒂的違章現象時,消防班人均獎50元,傳達員人均獎100元。

篇3:生產區禁止煙火管理規定

1范圍

為了加強生產區煙火管理,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發生,保障財產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所有區域內的管理。

2職責

2.1生產部負責本規定的制定、監督檢查和考核,并負責劃定禁火區域。

2.2綜合部負責考核情況的實施。

2.2各相關單位負責本單位禁止煙火的日常管理。

3內容

3.1一級禁火區包括:

a)VAE廠酒精庫、液體庫、VL-1031槽、聚合工段和乙烯工段。

b)有機廠中間罐區、回收工段、聚合工段、醇解工段和包裝工段。

c)水氣廠氧氣站、冷凍站。

d)倉儲部柴油庫、乙炔氣瓶庫、全廠罐區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場所。

e)各單位氫氣瓶、氧氣瓶、乙炔氣瓶和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場所。

3.2生產區域范圍內(公司接待室除外)禁止吸煙、禁止焚燒垃圾、雜物及燃放煙花爆竹等。

3.3在生產區內進行動火作業,除固定動火點外,必須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動火作業許可證的辦理按照公司《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3.4嚴格火源管理,非生產或工作上的需要,禁止攜帶火種和危險物品等進入一級禁火區。

3.5機動車輛進入一級禁火區,必須在排氣管上安裝阻火器,并經管轄單位同意后方可進入。

3.6工作場所(含會議室及辦公地點)應有醒目禁煙標識。

3.7考核

3.7.1公司員工在一級禁火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1000元罰款,建議解除責任人勞動合同;同時對責任人所在單位處以2000罰款。

3.7.2公司員工在一級禁火區外的生產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500元罰款,并給予記過一次。對員工所在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3在一級禁火區內檢查發現有燒過的煙灰、煙頭等,每個(處)對管轄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在一級禁火區外的生產區內,每個(處)對管轄單位處以500元罰款。

3.7.4外來人員在生產區內吸煙,每人次處以5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5未經批準,在生產區內焚燒垃圾、雜物以及非生產性使用明火,每次對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6私自攜帶危險物品進入生產區,每次對責任人處以1000元罰款,對責任人所在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

3.7.7違章進行動火作業,每次對責任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外來施工單位違章進行動火作業,每次對施工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對公司負有管理責任的單位處以1000元罰款。

3.7.8機動車輛進入一級禁火區,未在排氣管上安裝阻火器,每車次對駕駛員處以1000元罰款,對管理單位處以2000元罰款。

3.7.9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禁止煙火活動,凡舉報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經查屬實,每人次給予200--500元獎勵。

4本制度如與公司《安全生產考核制度》有抵觸,以本規定為準。

5本制度由生產部起草并負責解釋,自下發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