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則
八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則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根據本校《學生綜合素質方案》及我校教育的實際,特制定如下細則:
一、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
A級:對師長有禮貌,與同學友好相處,言行文明。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有一定的安全意識。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守則》。珍視集體榮譽,維護集體利益。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勞動成果。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謙恭禮讓,為人正直。舉止文明,愛護環境,自理自立,敢于大膽提出獨特的見解。
B級:尊重師長,能與大多數同學友好相處,能運用一些文明用語。熱愛生活,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基本的安全意識。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守則》。較珍視集體榮譽,維護集體利益。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勞動成果。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謙恭禮讓,為人正直。舉止較文明,能愛護周邊環境,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提出獨特的見解。
C級:見了師長問好,能與同學相處。熱愛生活,興趣愛好較少,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基本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守則》,有時可以維護集體利益。較少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舉止較文明,有時有愛護環境的行為,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無自己獨特的見解,追隨他人的意見。
D級:見了師長不問好,經常有不文明的行為,很難能與同學相處。沒有興趣愛好,安全意識差。經常出現違規違紀行為。集體榮譽感不強。較少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生活自理能力差,較懶惰,無自己獨特的見解。
二、學習能力
A級:有學習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欲,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獨立思考,善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有自主合作學習意識。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有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
B級:有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基本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些的學習方法。不會時能請教他人,可以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學習意識。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有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
C級:只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有部分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會時能請教他人,可以提出問題,但解決問題能力不強,合作學習意識不太強,想象力、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能力比較被動。
D級:對知識沒有好奇心與求知欲,無法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不愛向他人請教,可以提出問題,但無法解決問題,合作學習意識差,想象力、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能力比較差。
三、交流與合作
A級:樂于參加集體活動,能夠為實現集體目標付出努力,善于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完任務。尊重并理解他人,能夠合理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善于與他人交流和分享。
B級:能參加集體活動,為實現集體目標付出努力,會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完任務。尊重并理解他人,能夠較合理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并與他人交流和分享。
C級:能參加集體活動,但不能為實現集體目標付出最大努力,與他人合作,基本能完成完任務。有少數不尊重他人現象,有時不能正確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能與他人交流。
D級:被迫參加集體活動,但不能為實現集體目標付出努力,與他人合作,有時不能完成完任務。經常出現不尊重他人現象,不能正確評價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愛與他人交流。
四、情感與態度
A級:能認真完成作業,生活自理能力臺,在活動中愛動腦筋,有自己的看法,面對困難能自己想辦法解決。有始有終,持之以恒,正確對待挫折。團結同學,助人為樂,在活動中善于和同學、老師交流合作。認真制作小發明或完成小實驗。
B級:基本能認真完成作業,生活自理,在活動中能動腦筋,有自己的看法,面對困難盡力想辦法解決。持之以恒,敢于面對挫折。與學生友好相處,有助人為樂的行為,在活動中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合作。能制作小發明或完成小實驗。
C級:能完成各項作業,大部分生活可以自理,在活動中動腦不夠積極,但有自己的看法或見解,面對困難能想出一些解決辦法。做任何事堅持時間不長,面對挫折常為強迫面對。與大多數學生可以和平相處,不樂于助人為樂,在活動中時無法與同學、老師交流合作。制作小發明或完成小實驗任務少。
D級:不能完成各項作業,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各種活動中不積極動腦,沒有自己的看法或見解,面對困難和的挫折總是坐以待斃或退縮。沒有耐心,更沒有恒心,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與大多數學生難相處,不喜歡幫助他人,在活動中不善于與同學、老師交流合作。能完成部分小實驗但無制作小發明。
五、運動與健康
A級:積極參加陽光體育活動,堅持上好“兩操兩課”。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時。有較好的飲食習慣,吃飯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擇食,盡量少吃零食。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B級:能參加陽光體育活動,上好“兩操兩課”。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時。有較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擇食,有吃零食現象。每周堅持洗澡、洗頭,有較好的衛生習慣。
C級:能參加陽光體育活動,上“兩操兩課”但態度不是很端正。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時。有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食、擇食、喜愛有吃零食。每周不能堅持洗澡、洗頭一次,有留長指甲的現象,衛生習慣不定。
D級:有時不能參加陽光體育活動和“兩操兩課”。每天睡眠少于10小時。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偏食、擇食、經常吃零食、吃垃圾食品。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不洗澡、洗頭、剪指甲,有不洗手、臉的現象。
六、審美與表現
A級:衣著整潔得體,言談舉止文明,誠實守信,能感受、發現、欣賞藝術與自然生活中的美,并形成自己的情感判斷。對音樂、美術興趣濃厚,課堂表現突出,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且有一定藝術特長。
B級:衣著較為整潔得體,言談舉止較文明,誠實守信,能感受、發現、欣賞一些藝術與自然生活中的美,并形成自己的情感判斷。對音樂、美術感興趣,課堂表現較突出,能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且有一定藝術特長。
C級:衣著較為得體,言談舉止有時有不文明現象,較為誠實,能感受、發現、欣賞一些藝術與自然生活中的美。對音樂、美術的某一方面感興趣,課堂表現一般,能參加一些藝術活動。
D級:衣著有時得體,也不整潔,言談舉止不文明現象嚴重,經常撒謊。不會用心去能感受、發現、欣賞一些藝術與自然生活中的美。對音樂、美術沒有多大感興趣,課堂表現一般,無法參加一些藝術活動。
后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
篇2: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
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使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能科學地反映學生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和合作能力、運動和健康以及審美與表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和引導全體學生不斷進步,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保障。
二、組織機構:
1、成立“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各班班主任家長代表、學生代表。
領導小組職責:
1)根據教育局意見,制定本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并報上級評定小組辦公室審批。
2)認定學校評定工作小組成員。
3)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在評價過程中接受投訴與舉報,并對評價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2、成立“二中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監察小組”。
1)組長:Z
2)副組長:Z
3)組員:Z家長代表。
監察小組職責:
1)監控評價過程,接受咨詢,保證評價工作透明、公正和規范。
2)在評價過程中接受投訴與舉報,并對評價過程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3、成立教師評價小組。
1)組員:班主任、課任教師。
2)以5位教師為一組,組成各班教師評價小組;此小組按班設定,每班設一個小組。
教師評價小組職責:
根據學校制定好綜合素質評定方案,對班級學生綜合表現進行評價。
4、成立學生評定小組。
組員:同班學生,按4人1組由計算機隨機組成。
學生評定小組職責:
對學生評定小組內成員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定。
三、評定的具體內容(根據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
四、評定的范圍
全體初中學生
五、評定方法與程序
(一)評定的方法
采用表格形式
(二)評定流程的具體說明
1、設定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總等級。
(l)優秀(A):(2)良好(B):
(3)合格(C):(4)尚待開展(D):
2、評定的總分值、評定要素分值及分值段
二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總分值為100分,共設定6個維度的20個要素,每要素設定為5分,合計為100分。
3、學校設定評定權重
(1)學生自評權重為20%、互評權重為30%、教師評權重為40%、家長評權重為10%。
(2)四項權重之和:100%
六、評價操作實施細則(要求)。
1)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不斷更新和端正教育觀念,統一教育思想.
2)學校在將向社會公示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通過召開家長委員會、告家長書以及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向學生、家長廣泛宣傳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思想,指導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要求學生、家長主動提供全面、真實的評價資料。
3)評價過程中以誠信為前提,嚴格執行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四
個環節。自評時,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發展目標評分標準認可自我;互評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定;家長評定過程中,學生本人(老師)向家
長展示其在校內外的全面的學習活動資料,教師評定過程中,要關注細節,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成長發展過程;綜合評定過程中,班級要成立由班主任為組長,以任課老師代表學生干部和學生代表為組員的評定小組,進行綜合評價。
4)建立學生的“成長冊”,充分發揮學生“成長冊”的功能,把真實全面的材料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各年級組要指導學生了解“成長冊”對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根據學生年齡,生理認知特點,確定“成長記錄目錄”,讓學生自我積累、自我反思,通過各項體驗實踐活動,將自己滿意的成績、優秀的心得體驗文章及獲獎情況等進行小結及匯總。由學生、家長和老師積累學生各方面材料(每一學期。期中、期末分別整理、匯總一次)。
5)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每學期第16周進行;18周年級、班主任審核學生評價結果,對評價中誤差較大的情況申請復評;19周學校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檢查各年級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并將評定結果張榜公示(反饋學生本人)。
篇3:某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
Z中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
一、細則說明:
1、概念界定:
自評:學生自我評價,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體現誠信,客觀評價;
小組互評:高度重視小組評價的作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互評。班級在自主推薦基礎上,選舉產生有一定責任感和群眾基礎的5人(男女生、干部群眾、成績好壞比例基本對等),以小組評議的方式,進行逐個打分。另外增設一名替補成員,在打小組成員本人時,替補成員代替本人履行職責。小組評價必須有一名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的成員在場;
教師評價:由擔任班級教學的三名教師擔任(含班主任)聯合評定。
2、分值比例:自評、小組評、教師評(二級項目逐項分別打分,權重為學生評價計40%,教師評價計60%,其中學生評價中自評權重為40%,互評權重為60%。二級項目中"優秀"計10分,"良好"計8分,"合格"計6分,"不合格"計3分。)"一級項目"和"總評"中,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