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公司內部質量審核管理作業規程

物業公司內部質量審核管理作業規程

2024-07-15 閱讀 7299

物業公司內部質量審核管理標準作業規程

1.0目的

檢查、評價質量體系的有效性,保證質量體系的完善和改進。

2.0適用范圍

適用于物業管理公司對內部質量審核的組織和實施的控制。

3.0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審批有關內部質量審核的計劃、報告等文件,并組織進行內部質量審核活動。

3.2品質/拓展部在管理者代表領導下,具體組織開展內部質量審核活動。并對不合格采取的糾正措施的實施和效果進行跟蹤檢查驗證。

3.3審核組織負責編制有關審核文件進行現場審核。

4.0程序要點

4.1總則。

內部質量審核應按計劃、有組織、按程序并由具備資格的內部質量審核員(以下簡稱內審員)進行。

4.2內審員的基本條件。

4.2.1IS09000文件的主要編寫人。

4.2.2認真負責,有較強的敬業精神。

4.2.3有較強的組織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4.3內審員的必備條件。

4.3.1經有關單位培訓,取得"質量體系內部審核員培訓合格證書"或取得質量體系內部審核員注冊資格。

4.3.2經管理者代表認可后,由總經理任命。

4.4內部質量審核(以下簡稱內審)的時機。

4.4.1內審按計劃進行時,一年的間隔期內,至少進行2次,公司定為每年的6月、12月中旬進行例行內審。

4.4.2追加內審。

(1)例行內審之外進行的內審,公司界定為追加內審。可預期時,追加內審亦應在年度審核計劃中列出。

(2)下列情況之一,應進行追加內審;

●文件化質量體系開始實施后的適當階段;、

●認證機構監督審核前的適當時候;

●當發生服務質量不符合規定,引起業主嚴重投訴時;

●總經理認為必要時。

4.5內審的組織工作。

4.5.1品質/拓展部負責編者按制《年度內部質量審核計劃》,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實施。實施前,品質品部應下達內審通知,內審通知應經管理者代表批準。

4.5.2追加內審由品質/拓展部下達追加內審通知。追加內審通知需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實施。

4.5.3內審通知應確定審核目的、審核范圍、審核依據、審核日期及審核組人員的組成。

4.6審核組。

4.6.1每次審核均需組成審核組,根據時間安排和審核工作量大小,在一次審核中審核組可分為幾個審核小組。

4.6.2審核組由具有資格的內審員組成,審核組需指定一名內審員為審核組長。

4.6.3內審的具體實施由審核組長負責,審核組獨立完成。

4.6.4審核的實施。

4.7.1內審應按規定的程序時間并完成。

4.7.2內審應按規定的程序時行。

4.7.3審核組成員應按分配的審核的審核范客觀、公正地糾集客觀證據,并對檢查結果和評價的準桷性、可追溯性負責。

4.7.4審核及實施中所形成的文件、記錄應詳細、清楚、完整、規范。

4.8公司制定并實施《內部質量審核實施標準作業規程》,規范內審活動和內審員的資格確定及審核行為準則。

4.9內審中發現不合格項的糾正措施和驗證。

4.9.1內審中發現的不合格項是"審核報告"內容的一部分,審核組應以"不合格通知單"的書面形式送達受審部門。

4.9.2受審核部門負責人應該"不合格通知單"指出的不合格事實,舉一反三,從根源上制定并實施糾正措施,以減少或消除不合格的發生。

4.9.3糾正措施實結束后,受審核部門負責人應將實施情況和結果填入"糾正措施"相應欄內報品質/拓展部請予以驗證。品質/拓展部應將驗證結果報告管理者代表。

4.9.4"糾正措施"經驗證無效果或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管理者代表應指示品質/拓展部再次下達"不合格通知單"直至驗證達到要求為止。

4.10內審全過程形成的文件和記錄,由品質/拓展部負責收集、匯總、保存,各部門應保存除規定上報的相關文件和記錄。內審文件和記錄保存期3年。

4.11本規程作為品質/拓展部員工績效考評的依據之一。

5.0記錄

6.0相關持文件

6.1《內部質量審核實施標準作業規程》。

6.2《不合格糾正、預防標準作業規程》。

篇2:某工廠內部質量審核控制程序

工廠內部質量審核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工廠定期進行內部質量審核的基本方法、工作流程和管理原則,驗證質量活動和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安排,為質量改進提供依據,來證明減少、消除及預防缺陷的必要性,確保質量體系持續有效運行。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廠內部質量體系審核、產品審核以及過程審核活動。

3.定義

3.1質量審核:確定質量活動和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的安排,以及這些安排是否有效實施并適合于達到預定目標的、有系統的、獨立的檢查。

3.2產品審核:用于審定最終檢驗的產品與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符合情況。

3.3過程審核:用于檢查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要求,過程是否受控和有能力。

4.職責

4.1管理者代表負責策劃、領導質量審核,任命審核組長并規定其職責,審定批準工廠質量審核計劃。

4.2質保部質量管理室負責制訂質量審核計劃,并負責對審核后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跟蹤檢查及驗證工作。

4.3審核組長負責按計劃實施工廠質量審核,并經審核后出具審核報告。

4.4受審核部門負責配合質量審核,對審核中本部門出現的不符合項制訂糾正和預防措施并及時實施整改。

5.工作程序

5.1質量審核員

5.1.1質量審核員必須公正且能排除影響其客觀性的影響因素。

5.1.2進行質量審核的人員必須獨立于審核部門,并與其無依賴關系。

5.1.3審核員的資格

a.經過內審員培訓,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b.從事體系審核的審核員須通過QS9000/VDA6。1標準培訓;

c.從事過程/產品審核的審核員須通過有關專業知識的培訓;

d.具備三年以上與質量管理有關的經驗,掌握各種質量技術;

e.對于審核組長須具備策劃、組織、交流和領導才能。

5.2質量體系審核

5.2.1計劃的編制與報批

a.由質保部質管室根據工廠質量活動的實際情況、重要程度、于年末編制下年度的質量審核計劃,報送管理者代表。

b.內部質量審核對工廠質量體系所涉及的各部門每年不少于一次;全年審核須覆蓋全部要素/生產班次,當體系結構有重大變化或產品/過程出現重大問題時,須及時進行補充審核;

c.管理者代表對編制的年度質量審核計劃進行審定批準。

d.計劃經審批后,由質保部下發相關部門。

5.2.2審核前的準備

a.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具有內審員資格的人員擔任審核組長和審核員,具體負責實施質量審核工作。

b.審核組長在分配審核任務時,應選派無直接責任的審核員擔任被審核部門的審核工作,以體現客觀、公正。

c.審核組長根據年度質量審核計劃編制質量體系審核日程表,并提前二周送交受審部門主管和相關審核員。

d.審核員根據日程表制訂檢查表。

e.受審核部門主管,接到審核日程表后,收集本部門涉及要素的活動憑證,落實審核前的準備工作。

5.2.3實施審核

a.審核的具體內容按照《審核檢查表》進行。

b.審核員通過交談、查閱文件、檢查現場、收集證據、求證質量體系運行狀況。

c.審核員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提請受審核區域責任人注意,并將審核情況如

實記錄在檢查表上。

d.對審核中發現的不合格項,由審核員開具"不符合項報告"并交被審核部門主管簽署確認。

e.由審核組長或其授權的審核員對審核結果匯總評定,并就質量活動能否確保質量計劃的落實,體系運行是否正常有效,提出結論性意見并編寫《內部質量審核報告》,審核組長簽字確認后,報送管理者代表審閱后歸檔,作為工廠管理評審的輸入。

f.審核報告的發放范圍:

(1)廠長、管理者代表;

(2)質保部、受審核部門;

(3)不合格項所涉及的相關部門。

5.2.4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制訂與跟蹤

a.受審核部門在收到審核報告一周內,對不合格項制訂糾正措施,交質保部備案。

b.質保部對相關部門制定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并驗證其有效性,將檢查結果記入不符合項報告的驗證欄中。

c.內部質量審核中形成的全部記錄待糾正措施驗證有效后由質保部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5.3產品質量審核

5.3.1計劃編制與報批

a.質保部根據工廠特點、生產計劃完成進度,適時編制產品質量審核計劃,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b.產品質量審核一般對入庫產品而進行的,可根據產品質量的實際情況,適當增減審核頻次。

c.審核計劃經批準后,由質保部負責發至相關部門,以便于相關部門作好審核準備工作。

5.3.2審核人員的選派和確認

a.參加產品質量審核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水平并熟悉產品的技術特性參數,掌握產品質量審核方法且與被審核產品無直接責任關系。

b.審核人員由質保部主管推薦,管理者代表批準確認。

5.3.3審核的實施

a.審核人員從成品庫或從準備交付給顧客的包裝中抽樣,方案依照《產品質量審核記錄單》規定的審核項目進行檢查、評定。

b.檢查產品的同時,必須對有包裝的產品進行包裝狀態的評價。

c.產品審核結果填寫產品質量審核報告并計算QKZ值。

d.具體需形成的記錄和詳細的審核項目參照《產品質量審核記錄單》。

5.3.4糾正措施的制定與跟蹤

a.受審核部門在收到審核報告一周內,對不符合項制訂糾正措施,交質保部備案。

b.質保部對相關部門制定的糾正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并驗證其有效性,將結果記入不符合項報告的驗證欄中。

c.產品審核中形成的全部記錄待糾正措施驗證其有效后由質保部門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5.4過程質量審核

5.4.1計劃編制與報批

a.質保部負責制訂過程質量審核計劃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b.過程質量審核一般每年進行二次,一年內覆蓋所有工序,如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可適當增加審核頻次。在審核中還應對工

作條件與環境條件的適合性進行檢查。

c.計劃經管理者代表批準,質保部負責發到相關部門主管,要求其作好審核前的準備。

5.4.2審核的實施

a.過程審核人員由工廠內部審核員擔任;

b.過程審核的方法參照體系審核的方法;

c.審核的內容按《過程質量審核規程》執行。

5.4.3糾正措施的制定和跟蹤

a.受審核部門在收到審核報告一周內,對不符合項制定糾正措施,交質保部備案。

b.質保部對相關部門制定的糾正措施進行跟蹤檢查,并驗證其有效性,將檢查結果記入不符合項報告的驗證欄中。

c.過程審核中形成的全部記錄待糾正措施驗證有效后,由質保部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7.01-01《年度質量審核計劃》

QR/SH17.01-02《質量審核計劃日程表》

QR/SH17.01-03《審核檢查表》

QR/SH17.01-04《不符合項報告》

QR/SH17.01-05《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報告》

QR/SH17.01-06《產品質量審核報告》

QR/SH17.01-07《過程質量審核報告》

QR/SH17.01-08《產品質量審核記錄單》

篇3:公司內部質量審核工作程序

公司內部質量審核程序

⒈目的:

為核實質量體系的實施效果,定期進行內部質量審核以確保質量體系運行的有效性與適宜性。

⒉范圍:

適用于公司內部質量審核活動。

⒊職責:

3.1管理者代表負責制訂內部質量審核工作計劃,并負責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跟蹤和檢查驗證。

3.2總經理任命審核組長,審核組長負責內部質量審核的實施,編制內審報告。

3.3各部門負責本部門被審核的準備及審核后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

⒋工作程序:

4.1內部質量審核年度計劃

4.1.1管理者代表制訂年度內審計劃于每年元月報總經理批準后組織實施。

4.1.2內部質量審核頻次一般每半年進行一次。發生下列情況時,適當增加審核頻次:

①當公司內部質量審核有嚴重不符合項出現時;

②客戶通過書面或其他形式反映公司有嚴重質量和服務問題時。

4.1.3內部質量審核必須覆蓋到所有的班次,并作好記錄。

4.2審核準備

4.2.1總經理根據審核部門及工作內容任命具有內審員資格的合適人擔任審核組長,審核組長全面負責審核的具體組織工作。

4.2.2審核組長選派具有內審員資格且與被審核區域無直接責任關系的人員組成審核組,并進行分工。

4.2.3審核組長組織內審員制訂審核文件,并提前三天向被審核方發放審核日程表。

4.2.4受審核部門應做好審核準備,如對審核日程表有異議在二天內通知審核組,經過協商再另行安排。

4.3審核實施

4.3.1審核組長根據審核計劃主持召開首次會議,首次會議應由公司領導、管理者代表、各部門主管出席。

4.3.2審核員應事前按《QSA》內容編寫檢查表,通過與被審核方人員交談,查閱文件,檢查現場,收集證據,檢查質量體系運行情況。

4.3.3在審核過程中如發現下列情況為嚴重不符合項:

①質量體系缺項不符合QS-9000標準要求;

②任何有可能使不合格產品出廠的不合格。

4.3.4審核員發現問題后,填寫不符合項報告并經被審核方責任人確認,以保證不合格能夠完全被理解,有利于采取預防和糾正措施。

4.3.5必須落實糾正和預防措施及完成期限。

4.3.6審核結束后,由審核組長主持召開受審核部門負責人、審核員及審核組長指定人員的末次會議(末次會議出席人員與首次會議相同),報告審核結果。

4.4審核報告

4.4.1由審核組長或其授權人員編寫審核報告,經審核組長確認后,發送有關部門。

4.4.2審核報告內容:

①受審核部門、審核目的、范圍、日期;

②審核依據的文件;

③審核員、受審核部門主要參加人員;

④審核綜述;

⑤不合格項分布情況;

⑥審核報告發放范圍。

4.4.3審核報告發放范圍:

①正、副總經理;

②管理者代表、內審員;

③受審核部門負責人。

4.4.4受審核部門負責人收到審核報告不符合項報告后,落實糾正和預防措施,并督促責任人在規定期限內對不合格(潛在不合格)項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

4.4.5管理者代表組織內審員對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跟蹤驗證,并作記錄。

4.4.6如糾正和預防措施不明顯,則遷入下一個循環,即以本程序4.4.3開始,采取更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直至不符合項得到糾正,形成閉環。

4.5內部質量審核結果由管理者代表匯總,提交管理評審。

4.6內部質量審核中使用的全部記錄由審核組長移交管理者代表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歸檔。

⒌相關文件:

5.1QS/TSB20101-20**《管理評審程序》

5.2QS/TSB21401-20**《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5.3QS/TSB21601-20**《質量記錄控制程序》

⒍相關表單:

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