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采面初放措施規程

綜采面初放措施規程

2024-07-15 閱讀 7938

為確保110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的安全生產,特編制如下安全技術措施。一、施工單位:綜采隊二、工程概況:1、切眼內支護形式為:采用錨桿網(錨索)加圓木點柱聯合支護頂板。2、工作面支護形式為:采用ZY3200-13/32液壓支架支護頂板,最大控頂4.154m,最小控頂距3.554m;運輸巷往上6米采用4.2米長鋼梁配合DW28-250/100*單體進行支護,最大控頂4.8m,最小控頂距4.2m,放頂步距0.6m。3、頂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三、組織措施:1、礦組織成立初次放頂領導小組:組長:生產礦長副組長:總工程師、采煤礦長、安全礦長、機電礦長工、采掘、機電工程師成員:安全科長、調度室主任、通風隊長、采煤隊長、跟班隊長及班組長2、初次放頂領導小組負責該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的組織領導、頂板管理及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安全生產。3、隊長全面負責初次放頂期間的生產組織、頂板管理、工程質量、文明生產及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全面管理責任。4、當班副隊長負責本班初次放頂期間的頂板管理、工程質量、現場安全管理及安全生產工作,負本班現場管理責任及交接班準備工作。5、采掘工程師負責初次放頂期間有關頂板管理措施的編制及貫徹執行,負責工程質量和頂板管理監督工作。6、班組長負責本班初次放頂期間的勞動組織及分工,負責頂板管理、工程質量及安全生產工作,負本班管理直接責任。7、施工人員對自己及作業地點附近人員的安全工作負責。8、瓦斯檢查工負責本班通風瓦斯檢查、匯報與管理,嚴禁瓦斯超限作業,負本班“一通三防”管理直接責任及監督“一通三防”隱患處理整改工作。9、安全員及初次放頂領導小組值班人員負責本班安全質量監督檢查,監督規程和措施的執行情況,以及監督隱患處理整改,負本班安全質量監督檢查責任。四、安全技術措施:1、初放前,由生產礦長負責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現場調查情況,成立初放領導小組,現場指揮,初放期間,必須建立干部查面制度、登記制度,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每班深入現場鑒定許可后,方可進行放頂,綜采隊要按要求及時整改工作面所存在的問題;2、初放前必須認真建立采煤工作面初放安全管理責任區圖表,對初放期間工作面安全責任區分段包干;3、支架立柱初撐力不低于24MPa,上下端頭及兩巷單體液壓支柱初撐力不小于90KN,超前支護距離不小于30m,不得使用失效單體液壓支柱、壞梁、工作面保持“三直、二平、一凈、兩暢通”;4、初放期間,要認真檢修機電設備,保持機電設備運行良好,以免影響工作面的推進速度,加劇工作面礦壓顯現;5、采煤工作面初放安全管理責任圖表(附表16)分段管理范圍分段包干人責任區上段60米初放小組成員跟班隊長安全員生產礦長楊榮勇表內包干人員除全面負責當班安全生產外,重點對包干地段的工程質量安全作業負主要責任。下段61米初放小組成員跟班隊長安全員采煤礦長支太林6、放頂前要檢查安全出口、工程質量、備用料等情況,當其符合本《規程》規定后,方可放頂,放頂時必須有礦跟班領導、隊長現場指揮;7、初放期間必須跟頂回采,運輸巷往上30米采高不超過2.5m,其他地段不超過2.8m,采高變化段坡度要均勻,嚴禁出現大起大落;8、拉架滯后煤機4-6架;9、初放期間,放頂小組成員、跟班隊長及當班班隊長,檢查支架初撐力,及兩巷液壓支柱初撐力,立柱初撐力不小24MPa,支柱初撐力不小于90KN;10、初次放頂期間,上下尾巷內,在支架尾部沿切頂線用單體支柱打設一排密集柱,并隨支架前移而外移,嚴禁滯后,嚴禁任何人員進入采空區。11、初放期間,瓦檢員要加強瓦斯檢測工作,上隅角按要求懸掛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嚴禁瓦斯超限作業,瓦檢員要跟班作業,并現場交接班;12、工作面瓦斯出現異常、瓦斯忽大忽小等情況時,必須停止作業,將工作面及回風流中的所有人員撤至運輸巷或地面,待瓦斯穩定后,方可作業;13、初放期間泵壓不小于30MPa,并確保液壓管路完好;14、拉架時應帶壓移架,少降快移;15、嚴格控制支架、刮板輸送機下滑及支架倒架;16、嚴禁支架超高;17、人員進入煤壁工作前,必須打好護身板和背幫柱,要求正規有效,單體支柱初撐力不小于90KN。18、運輸巷往上6米單體支護段頂板管理(1)采用4.2米長鋼梁配合DW28-250/100*單體進行支護,排拒0.6米,柱距0.5米,頂梁布置為正懸臂,煤壁側懸臂長度1.0米,采空區懸臂長度0.2米,沿溜子外側0.1米處支護第一排支柱。(2)采用“五、六”排控頂,見六回一,放頂步距為0.6米。(3)頂板使用大板背實,以不漏矸為原則,若頂板破碎,采用鐵絲網鋪頂。(4)切頂排棵棵打設戧柱和密集柱,密集柱的間距為0.2米。(5)在采煤過程中,必須安排專人檢查頂板及周圍情況,發現明顯來壓現象必須停止采煤工作,加強工作面支架的維護,適當加密支護,回柱后采空區不垮落,懸頂長度大于5米時,柱距縮為0.4米,懸頂長度大于10米時,沿傾向每2米打設一組叢柱,每組叢柱不少于5棵,當懸頂達15米時在運輸巷及單體支護段中部個打設一個木垛,并報礦領導研究強制放頂措施。(6)嚴格執行高板問頂制度,隨時隨刻都要進行敲幫問頂,嚴禁出現懸矸和傘檐。(7)操作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內或臨時支護的掩護下進行作業,嚴禁空頂作業和冒險蠻干。(8)采用人工回柱放頂,回柱順序嚴格執行由下而上,由里向外的原則,回柱前采用竹巴、大板設好擋矸欄,防止大塊矸石垮落傷人。(9)所有單體支柱必須棵棵連鎖,防止單體支柱傾倒傷人。(10)加強對單體支護的檢查和二次注液,對失效、缷壓支柱及時更換。19、當采空區沿走向懸頂超過15m時,必須停止回采,報礦研究制定方案后再處理;20、老頂首次垮落后,頂板壓力呈現較均勻,不出現大面積來壓,經初放領導小組現場鑒定后方可撤除放頂領導小組,進行回采;21、工作面現場作業人員要熟知避災路線,一旦發生災害,現場人員要沿避災路線迅速有序地撤離現場;22、初放期間,料場要備有不少于100塊半園木其規格為Φ0.18×2.0m,Φ0.18×2.6m,備用柱、梁不少40根;23、工作面初放期間,加強防治水工作,上下巷每班安排專人抽水,抽水人員現場交接班,泵窩及時清理,上下巷水溝每班有專人清理,保持水路暢通,上下巷備用泵不少于1臺。24、未盡事項嚴格按該工作面作業規程執行。

篇2:綜采面初放措施模版

為確保110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的安全生產,特編制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單位:綜采隊

二、工程概況:

1、切眼內支護形式為:采用錨桿網(錨索)加圓木點柱聯合支護頂板。

2、工作面支護形式為:采用zy3200-13/32液壓支架支護頂板,最大控頂4.154m,最小控頂距3.554m;運輸巷往上6米采用4.2米長鋼梁配合dw28-250/100*單體進行支護,最大控頂4.8m,最小控頂距4.2m,放頂步距0.6m。

3、頂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三、組織措施:

1、礦組織成立初次放頂領導小組:

組長:生產礦長

副組長:總工程師、采煤礦長、安全礦長、機電礦長工、采掘、機電工程師

成員:安全科長、調度室主任、通風隊長、采煤隊長、跟班隊長及班組長

2、初次放頂領導小組負責該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的組織領導、頂板管理及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安全生產。

3、隊長全面負責初次放頂期間的生產組織、頂板管理、工程質量、文明生產及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全面管理責任。

4、當班副隊長負責本班初次放頂期間的頂板管理、工程質量、現場安全管理及安全生產工作,負本班現場管理責任及交接班準備工作。

5、采掘工程師負責初次放頂期間有關頂板管理措施的編制及貫徹執行,負責工程質量和頂板管理監督工作。

6、班組長負責本班初次放頂期間的勞動組織及分工,負責頂板管理、工程質量及安全生產工作,負本班管理直接責任。

7、施工人員對自己及作業地點附近人員的安全工作負責。

8、瓦斯檢查工負責本班通風瓦斯檢查、匯報與管理,嚴禁瓦斯超限作業,負本班“一通三防”管理直接責任及監督“一通三防”隱患處理整改工作。

9、安全員及初次放頂領導小組值班人員負責本班安全質量監督檢查,監督規程和措施的執行情況,以及監督隱患處理整改,負本班安全質量監督檢查責任。

四、安全技術措施:

1、初放前,由生產礦長負責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現場調查情況,成立初放領導小組,現場指揮,初放期間,必須建立干部查面制度、登記制度,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每班深入現場鑒定許可后,方可進行放頂,綜采隊要按要求及時整改工作面所存在的問題;

2、初放前必須認真建立采煤工作面初放安全管理責任區圖表,對初放期間工作面安全責任區分段包干;

3、支架立柱初撐力不低于24mpa,上下端頭及兩巷單體液壓支柱初撐力不小于90kn,超前支護距離不小于30m,不得使用失效單體液壓支柱、壞梁、工作面保持“三直、二平、一凈、兩暢通”;

4、初放期間,要認真檢修機電設備,保持機電設備運行良好,以免影響工作面的推進速度,加劇工作面礦壓顯現;

5、采煤工作面初放安全管理責任圖表(附表16)

分段管理

范圍分段包干人責任區上段60米初放小組成員

跟班隊長

安全員生產礦長

楊榮勇表內包干人員除全面負責當班安全生產外,重點對包干地段的工程質量安全作業負主要責任。下段61米初放小組成員

跟班隊長

安全員采煤礦長

支太林

6、放頂前要檢查安全出口、工程質量、備用料等情況,當其符合本《規程》規定后,方可放頂,放頂時必須有礦跟班領導、隊長現場指揮;

7、初放期間必須跟頂回采,運輸巷往上30米采高不超過2.5m,其他地段不超過2.8m,采高變化段坡度要均勻,嚴禁出現大起大落;

8、拉架滯后煤機4-6架;

9、初放期間,放頂小組成員、跟班隊長及當班班隊長,檢查支架初撐力,及兩巷液壓支柱初撐力,立柱初撐力不小24mpa,支柱初撐力不小于90kn;

10、初次放頂期間,上下尾巷內,在支架尾部沿切頂線用單體支柱打設一排密集柱,并隨支架前移而外移,嚴禁滯后,嚴禁任何人員進入采空區。

11、初放期間,瓦檢員要加強瓦斯檢測工作,上隅角按要求懸掛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嚴禁瓦斯超限作業,瓦檢員要跟班作業,并現場交接班;

12、工作面瓦斯出現異常、瓦斯忽大忽小等情況時,必須停止作業,將工作面及回風流中的所有人員撤至運輸巷或地面,待瓦斯穩定后,方可作業;

13、初放期間泵壓不小于30mpa,并確保液壓管路完好;

14、拉架時應帶壓移架,少降快移;

15、嚴格控制支架、刮板輸送機下滑及支架倒架;

16、嚴禁支架超高;

17、人員進入煤壁工作前,必須打好護身板和背幫柱,要求正規有效,單體支柱初撐力不小于90kn。

18、運輸巷往上6米單體支護段頂板管理

(1)采用4.2米長鋼梁配合dw28-250/100*單體進行支護,排拒0.6米,柱距0.5米,頂梁布置為正懸臂,煤壁側懸臂長度1.0米,采空區懸臂長度0.2米,沿溜子外側0.1米處支護第一排支柱。

(2)采用“五、六”排控頂,見六回一,放頂步距為0.6米。

(3)頂板使用大板背實,以不漏矸為原則,若頂板破碎,采用鐵絲網鋪頂。

(4)切頂排棵棵打設戧柱和密集柱,密集柱的間距為0.2米。

(5)在采煤過程中,必須安排專人檢查頂板及周圍情況,發現明顯來壓現象必須停止采煤工作,加強工作面支架的維護,適當加密支護,回柱后采空區不垮落,懸頂長度大于5米時,柱距縮為0.4米,懸頂長度大于10米時,沿傾向每2米打設一組叢柱,每組叢柱不少于5棵,當懸頂達15米時在運輸巷及單體支護段中部個打設一個木垛,并報礦領導研究強制放頂措施。

(6)嚴格執行高板問頂制度,隨時隨刻都要進行敲幫問頂,嚴禁出現懸矸和傘檐。

(7)操作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內或臨時支護的掩護下進行作業,嚴禁空頂作業和冒險蠻干。

(8)采用人工回柱放頂,回柱順序嚴格執行由下而上,由里向外的原則,回柱前采用竹巴、大板設好擋矸欄,防止大塊矸石垮落傷人。

(9)所有單體支柱必須棵棵連鎖,防止單體支柱傾倒傷人。

(10)加強對單體支護的檢查和二次注液,對失效、缷壓支柱及時更換。

19、當采空區沿走向懸頂超過15m時,必須停止回采,報礦研究制定方案后再處理;

20、老頂首次垮落后,頂板壓力呈現較均勻,不出現大面積來壓,經初放領導小組現場鑒定后方可撤除放頂領導小組,進行回采;

21、工作面現場作業人員要熟知避災路線,一旦發生災害,現場人員要沿避災路線迅速有序地撤離現場;

22、初放期間,料場要備有不少于100塊半園木其規格為φ0.18×2.0m,φ0.18×2.6m,備用柱、梁不少40根;

23、工作面初放期間,加強防治水工作,上下巷每班安排專人抽水,抽水人員現場交接班,泵窩及時清理,上下巷水溝每班有專人清理,保持水路暢通,上下巷備用泵不少于1臺。

24、未盡事項嚴格按該工作面作業規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