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面強制放頂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述
丁6-22130綜采工作面機、風巷頂板大部分采用U型鋼支護,機巷730m以里、風巷910m以里為錨網索支護,因頂板完整性較好,在回采過程中垮落不及時,為保證回采期間安全生產,特編制本措施。
二、施工方案
1、正?;夭蓵r在機、風巷切頂線處采取密集柱支護,柱距0.3m,用長×寬×厚=500mm×200mm×300mm的方木穿柱鞋。
2、懸頂面積小于2×5m2時,在機、風巷切頂線處用2.2m長方木各擺一個木垛加強支護。
3、懸頂面積超過2×5m2時進行強制放頂,錨網索支護段必須將錨盤、鋼笆網拆除后,再嚴格按照以下措施強制放頂。
三、強制放頂施工工藝
1、打眼工具
強制放頂時采用YTD-26xt氣腿鑿巖機打眼,2.2m長六棱中空釬桿,Φ28mm“一”字型鉆頭,氣腿、風管、水管等。
2、炮眼布置
強制放頂時要求打3~5個強制放頂眼,強制放頂眼位于液壓支架和煤柱之間密集切頂柱后側0.1~0.3m處,眼深2.2m,眼距750mm,裝藥量0.66Kg,封泥長度不低于0.5m,使用2個水炮泥,放頂結束后工作面達到最小控頂距時,進行裝藥、爆破,爆破時采用正向爆破。
3、爆破方法
采用串聯預裂松動正向爆破,一次打眼,一組裝藥,一次起爆。炸藥采用煤礦許用水膠炸藥(炸藥規格Φ27×400mm,重0.44kg),煤礦許用延期毫秒電雷管,MFB-200型發爆器。爆破時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及“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四、安全技術措施
1、打眼期間,作業人員要站在幫頂支護完好的地點進行施工,并設專人觀山,防止冒頂、掉碴傷人??枕斕幈仨毷褂脝误w柱配合方木打臨時支護,人員站在臨時支護下方施工。
2、打眼期間,工作地點15m范圍內不得進行與打眼無關的工作。打眼后,打眼設備要撤到距爆破地點至少30m遠的安全地點,且不影響行人、通風和生產。
3、打眼與其它工序平行作業安全間距不小于15m,無法平行作業時要在處理完其它工作后,再進行打眼。拉架放頂結束后工作面達到最小控頂距時,再進行裝藥、爆破。
4、使用鑿巖機打眼時,氣腿必須支設在底板穩固不打滑處,高壓風管、水管除使用“U”型卡與鑿巖機頭連接外,還要用8#鐵絲綁扎牢靠,“U”型卡嚴禁單別腿。
5、使用鑿巖機打眼前要將單體支柱的防倒繩上齊,以防在打眼期間鑿巖機碰撞單體時,將單體碰倒傷人。
6、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或超過0.5%時,嚴禁實施打眼、裝藥、爆破等工序,進行爆破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作業規程《爆破安全技術措施》。爆破后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將作業地點附近是否存在拒爆(殘爆)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發現拒爆(殘爆)必須及時處理,并將有無拒爆(殘爆)情況作為交接班的內容。
7、爆破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且持證上崗。
8、炸藥、雷管必須分開存放在專用的爆炸材料箱內,并加鎖,嚴禁亂扔,亂放。爆炸材料箱必須放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機械、電氣設備的地點。爆破時必須把爆炸材料箱放到警戒線以外的安全地點。
9、裝配起爆藥卷時必須避開機械、電氣設備的地點,并且只允許爆破工進行操作,起爆藥卷與火藥必須分開放在炸藥箱內,從成束的電雷管中抽取單個電雷管時,不得手拉腳線硬拽管體,也不得手拉管體硬拽腳線,應將成束的電雷管順好,拉住前端腳線將電雷管抽出,抽出單個電雷管后,必須將其腳線末端扭結。
10、領退炸藥、雷管要由專人負責,當班剩余炸藥、雷管必須經交回炸藥庫,嚴禁亂扔亂放。
11、電雷管必須全部插入藥卷內,嚴禁將電雷管斜插在藥卷的中部或捆在藥卷上。不得用電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
12、電雷管插入藥卷后應用腳線將藥卷纏住,以便把電雷管固定在藥卷內,并且要扭結電雷管腳線末端,形成短路。
13、裝藥后必須把雷管腳線懸空。嚴禁雷管腳線、爆破母線同運輸設備或電氣設備等導電體相接觸,裝藥時必須使用阻燃膠帶。
14、打眼、裝藥、封填炮泥要嚴格按爆破說明表及有關要求作業。裝藥后,雷管腳線必須短接,嚴禁邊打眼邊做起爆藥卷、裝藥。
15、打眼裝藥結束后,應及時將打眼工具放到距爆破地點20m以外的安全地點,并擺放整齊。嚴禁坐在爆炸材料箱上裝配起爆藥卷,起爆藥卷的數量以當時當地需要數量為限。
16、每班必須有當班班組長按炮眼布置要求標注炮眼位置。
17、爆破前,腳線的連接工作可由經過專門培訓過的班組長協助爆破工進行。爆破母線連接腳線,檢查線路和通電工作,只準爆破工一人操作。
18、爆破前,要將機頭的4架液壓支架大立柱活柱和供液管路使用膠帶保護好,防止被爆落的巖石砸壞。
19、當班炮眼裝藥完畢,必須當班爆破完畢。
20、爆破后,待工作面炮響15分鐘且炮煙全部吹過警戒線后,由爆破工、瓦檢員、班組長三人共同到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煤塵、頂板、支護、拒爆等情況,如有安全隱患,必須立即處理。確定無異常后,警戒人員由布置警戒的班組長撤回后,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工作。
21、爆破時要設專人放好警戒線,嚴禁爆破時人員進入爆破地點,并在爆破地點兩端100m以外設崗堵人。
22、爆破母線要符合規程要求,其長度不得小于120m。
23、每次爆破前,爆破工必須使用光電導通表或數字導通歐姆表,檢查電爆網絡導通情況,嚴禁使用發爆器打火放電檢測電爆網絡是否導通。如果線路不通,先將爆破母線短接懸空后,方可沿線路檢查,找出不導通的原因。
24、通電后拒爆時,爆破工必須先取下鑰匙,并將爆破母線從電源上摘下,將母線扭結成短路后,再等至少15分鐘才能沿線路檢查,找出拒爆的原因。
25、處理拒爆、殘爆工作必須在施工班組長親自指導下進行。
26、由班組長和打眼工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其平行的新炮眼,眼深略大于拒爆炮眼,打眼時應在拒爆炮眼外口插入炮棍做為導向標志,按有關工序,重新裝藥起爆。
27、嚴禁手拉、鎬刨;嚴禁用壓風吹拒爆(殘爆)炮眼;嚴禁用水管沖這些炮眼;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繼續加深炮眼殘底(無論眼內有無殘藥)。
28、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須詳細檢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電雷管。
29、在拒爆處理完畢之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與處理拒爆無關的工作。
五、施工組織措施
1、在施工前,凡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且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在措施貫徹記錄上簽字。
2、施工前,現場施工責任人必須根據本措施做好施工現場所需支護材料的檢查工作,合理進行施工方案的組織工作。
3、現場施工責任人在施工過程中,要認真檢查施工現場及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止強制放頂期間出現意外事故。
4、現場所有施工人員必須聽從指揮,按照措施要求施工,確保強制放頂期間各項工作的安全順利進行。
篇2:X回采工作面強制放頂措施
11803回采工作面初采以后,由于頂板不能及時垮落,造成了老塘(采空區)懸頂面積超過規定,對工作面控頂區構成威脅。為了加強工作面的頂板安全管理,確保工作面的安全生產,我礦安全生產領導小組2012年于2月8日下午開會研究對此采面人工強制放頂措施進行了修改補充完善。本措施同樣適用于此采面推進過程中懸頂面積超過規定時(懸頂面積超過2×5=10m?)。
一、炮眼布置及起爆方式:
1、采煤工作面(懸頂面積超過2×5=10m?)初次來壓前(老頂未跨落前),在采煤工作面控頂區的切頂排平行切斷線處向頂板按60~70°用鑿巖機打一排炮眼,眼距0.8m,眼深2.0m。
2、采煤工作面上回風巷及下運輸巷,在采煤工作面控頂區的切頂排平行切斷線處向頂板按60~70°用鑿巖機打一排炮眼,眼距0.8m,眼深2.0m。
3、每個炮眼裝藥量為3個藥卷,炮泥將剩余炮眼全部填滿,每次起爆炮眼不超過4個,采用串聯聯線方式,分次裝藥分次起爆。
二、工作面特殊支護:
1、正常采煤情況下“見四放一”,成排成行布置,柱排距、趄柱、切頂柱符合《作業規程》規定,嚴禁單梁單柱。
2、工作面上下端頭采用4對8架π型鋼支護;上下出口超前支護不低于20米。
三、安全措施
1、礦成立11803采面人工強制放頂領導小組:
組長:劉延安;
副組長:李玉江、蘇成泉;
成員:劉長山、孫魯華、王保國、葉大剛、王長棟、丁慎萬、孟現福。
2、工作面自全煤運輸道開面開始向前回采,向前采至最大控頂距(4.2m)后必須立即按規定加齊切頂柱(后排每柱檔1棵點柱)及趄柱,所支切頂柱必須足頂實底,迎山有力,工作面支柱要拉線調直、調整,頂梁要垂直于工作面煤壁按前七后三支設,工作面支柱排距為1000mm,柱距為800mm。
3、工作面初放開始,初放小組必須進入工作狀態,小組成員要輪流跟班,監視頂板變化狀態,具體安排初放期間的各項工作,抓好現場的措施落實兌現,確保安全生產。
4、初放期間必須搞好工作面工程質量達到驗收優良標準,做到每班對所有支柱進行二次注液,確保工作面支柱有足夠的初撐力,發現壞柱要立即更換。要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單柱初撐力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要求,泵站壓力不得低于18mpa。
5、加強工作面端頭支護、超前支護、工作面切頂支柱等特殊支護的工程質量,所有支護必須達到規程要求。上下端頭必須打好循環木垛,巷道超前支柱隨采隨回撤。
6、工作面支柱要按排逐棵拴8分鋼絲繩拉緊,鋼絲繩拴在支柱的三用閥以上,防止倒柱傷人。
7、工作面頂板破碎或有裂隙、離層的地點,縮小柱距到0.6m(中至中)加強支護,將活石摘松掉。
8、初放期間,必須嚴格按章作業,執行好“先支后回”,嚴禁空頂作業。并嚴格執行好“敲幫問頂”制度,摘松頂幫活石、煤塊時,要站在斜上方支護可靠的安全地點用長柄工具(l≥1.5m)進行操作。
9、工作面回柱、改柱必須做到“先支后回”,支柱下方或可能波及到的地點不得有人,以防倒柱及巖石下滑傷人。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摘松頂板活石、煤塊時要處在處理地點的傾斜上方用長柄工具摘松(l≥1.5m),看好后退路,招呼周圍人員。
10、工作面切頂支柱由機尾向機頭依次回撤時,必須用拴繩的卸載扳手(繩長l≥3.0m)遠距離卸載回柱,避開支柱、鋼梁及巖石下滑的方向,回柱地點上、下15m范圍內不得有人逗留或干其他工作。必須在支好新柱后方可回撤老柱。不得分段回撤。
11、初放期間如發現大面積來壓預兆時,工作面上所有人員要立即停止工作,迅速沿煤壁子或人行道撤出工作面至安全地點,并清點人數后向調度室匯報,待頂板壓力過后,由跟班隊長、班長帶領有經驗的老工人由外向里逐步檢查頂、幫、支架等情況,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處理,待一切安全后方準恢復工作。
12、初放期間必須加強工作面工程質量,特別要加強特殊支護的質量,所支單柱必須迎山有力。
13、初放期間必須搞好工作面工程質量達到驗收優良標準,做到每班對所有支柱進行二次注液,確保工作面支柱有足夠的初撐力,發現壞柱要立即更換。要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單柱初撐力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要求,泵站壓力不得低于18mpa。
14、嚴格采面工程質量管理。采面必須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要求和特殊支護要求進行支護,不合格支架必須重來,礦跟班領導現場嚴格把關。
15、采面必須做到“三直”(溜子、煤墻、支柱成線),嚴禁空頂作業,出現片煤墻必須打好貼幫柱。
16、加強強制放頂期間的放炮安全管理,放炮需在最后一排支柱回撤后進行,并且要在特殊支護架設好、維修工作結束后進行,并經領導小組同意。
17、放炮時工作面、回風巷及運輸巷的人員必須全部撤至300米以外進風安全地點,放炮員起爆地點也應在300米以外安全地點。
18、加強通風瓦斯檢查和防塵工作。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遠距離”放炮制度及放炮前、后灑水防塵制度,放炮前、后必須對放炮地點附近20米范圍進行灑水防塵;放炮前瓦檢員必須檢查(采用長膠管,嚴禁進入無支護的地點)放炮地點附近20米范圍的瓦斯情況,嚴禁瓦斯超限放炮。
19、強制放頂放炮后首先由礦跟班領導和班長、瓦檢員進入工作面檢查支架、ch4、煤塵、強制放頂效果等情況,待安全隱患消除后和領導小組同意后其他人員方可進入工作面進行其它作業。
20、拋入采場的矸石人工撿(丟)入老塘。
21、其它部分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11803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執行。
篇3:工作面強制放頂安全措施模版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五十六條、五十七條的規定,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及采用垮落法控制頂板時,回柱后頂板不垮落,懸頂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必須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強制放頂或其它措施進行處理。因此,當23602工作面摧進到12m及摧進過程中采空區局部懸頂大于2×5㎡時,必須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要求加強支護或采取強制放頂的方法對采空區懸頂進行處理。為保證強制放頂操作過程中的施工安全,制定以下安全措施。并嚴格落實執行。
1、采用人工強制放頂的方法處理懸頂。根據該面頂板巖石性質,使用電煤鉆人工在工作面切頂排處向采空區頂板打放淺眼,進行爆破,爆破后將直接頂頂板崩落下來,破壞頂板的完整性及減弱頂板垮落的強度。
2、打眼放炮前,必須按照作業規程規定要求加強工作面支護,在密集排沿傾向每隔6m使用一組叢柱,特別要打好密集支柱及使用好戧棚,防止放炮時崩倒密集支護及矸石滾入工作面。
3、打眼前要打好護身點柱,隨時敲幫問頂,摘除懸矸危巖。
4、工作面初次強制放頂時,沿工作面方向由下而上在距密集排0.3m的老空側每隔2m打一個眼,眼深1.5-2m,并與頂板成65°夾角左右。
5、放炮時要分組定炮,每次定3個炮眼,放完后再定放下一組。
6、雷管使用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每個炮眼一個雷管,每眼裝藥量0.6千克,炮眼剩余部分要加裝一個水炮泥,然后用炮泥封滿。
7、采用正向定炮方式,串聯起爆,聯線采用上拉線方式,長度不得小于30m。
8、放炮前,要嚴格檢查老空區的瓦斯濃度,其瓦斯濃度達到1.0﹪及以上時,嚴禁放炮,應采取措施沖淡瓦斯濃度,符合規程要求后方可進行操作,防止老空區的頂板大面積冒落時瓦斯大量涌出,造成瓦斯超限引起瓦斯事故。
9、放炮前,必須對工作面及老空區進行灑水滅塵,防止老空區頂板大面積冒落時造成煤塵事故。
10、放炮時要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放炮三保險制度,炮前炮后要對工作面灑水、滅塵。
11、在進行放頂工作時,工作面內無關的人員要全部撤到警戒線以外,并由隊長安排專人站崗,現場只留有放頂操作人員、隊長及安監人員現場監護。
12、放炮后,炮煙未散,視線不清,頂板不穩定時,人員不得進入工作面。符合要求后,由跟班區隊長及安監人員檢查頂板情況,待確認無危險后,方可定放下一組,如有隱患,及時處理。
13、放頂工作結束后,跟班區隊長對工作面要全面進行檢查一次,確認無危險后方可進行正常生產。跟班區隊長及安監人員要認真檢查放頂情況,并將放頂情況匯報總工程師,看放頂情況是否達到要求,如達不到要求,工作面摧進一刀后要重新放頂。
14、工作面正常摧進時,如果懸頂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根據懸頂的傾向長度,按初次放頂的要求進行局部強制放頂。
15、強制放頂時的頂板管理、支護質量、火藥管理及通風管理等安全技術措施按該面作業規程的規定執行。
16、放頂過程中如有情況與本措施不符時,要及時補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