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下使用電焊氣割安全措施
一、技術措施:
1、電焊、氣割工作進行之前,必須檢查電焊機、焊鉗及輸入、輸出線路的絕緣情況,如有絕緣層破損情況必須進行修復或更換,否則不得進行施工作業。
2、使用電焊機時,接入電壓必須與電焊機電壓等級相符。
3、使用電焊、氣割時,必須注意熱傳導,以免損壞附近電纜、設備。
4、焊接好的管件不得有夾渣和氣孔。
5、各種安全防護用具,施工工具材料要準備齊全,檢驗合格。
6、此項施工必須在礦生產會上報批,經礦值班領導同意后,方可實施。
二、安全措施:
1、凡參加此項工作的所有施工人員開工前必須認真學習本安全措施,學習后要簽字。
2、開工前由負責人布置好當班作業計劃、工作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項,認真清理工作場所10米以內易燃、易爆物品及煤泥等雜物。
3、電焊、氣割作業前必須由專職瓦檢員察看工作地點20米范圍內各角落處的瓦斯濃度,其濃度在0.5%以下時方可通知施工人員進行工作。瓦斯濃度大于等于0.5%時要聽從瓦檢員的指揮,立即停止作業。
4、施工地點必須備有合格的滅火器兩個和盛滿水的水桶一個,救護隊員現場監護。
5、運送氧氣瓶、乙炔瓶、電焊機時嚴禁同車同罐運輸,氧氣瓶、乙炔瓶、電焊機要固定牢靠平穩,要用防雨布蓋好,防止電焊機被水淋濕。
6、使用電焊氣割時,氧氣瓶、乙炔瓶要距明火10米以上,氧氣瓶距乙炔瓶5米以上,且氧氣瓶放在乙炔瓶的上風頭,嚴禁電焊機帶電與乙炔瓶放在一起。電焊機帶電時與乙炔瓶間距不小于10米,且電焊機位于乙炔瓶的上風頭。
7、使用氣割前及其過程中,氣割工和工號負責人,必須認真檢查管線及接頭,不漏氣方準作業,漏氣必須及時處理好,否則嚴禁作業。
8、氧氣瓶及乙炔瓶連接處、膠管接頭、減壓器等嚴禁沾染油脂。
9、氣割用畢立即滅火,不準使用氧氣焰作照明使用。
10、除氣割工外,其它人員一律不準帶引火器具。氣割工拿的引火器具只能作此項氣割工作使用。
11、每次電焊、氣割作業前必須對作業影響范圍內的設備、電纜用阻燃性材料進行可靠防護,以免傷及設備、電纜。
12、使用電焊機要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接線時注意電壓等級,嚴禁帶電接線、拆線等。停送電應專人操作,以免誤操作發生觸電事故。接線及工作結束恢復開關時必須符合防爆要求。
13、作業人員在施工前必須穿戴齊全合格的勞保用品,施工中嚴格執行其操作規程。
14、電焊、氣割掉落的熱件及焊條頭,必須立即放在水桶中,嚴禁亂扔。
15、在整個作業期間,負責人必須做好現場安全監護、監督工作,確保施工安全。
16、工作期間,必須在施工地點進風側5米處懸掛便攜式瓦斯監測報警儀,瓦檢員要經常檢查瓦斯濃度,安監員、救護隊人員在場監護。施工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經常檢查瓦斯。
17、施工期間嚴格執行《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第24條規定:
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煤層的掘進、回采、鉆孔、支護以及其他所有擾動突出煤層的作業。
18、施工結束后,由負責人做一次詳細全面檢查,確認無問題,無火源并清理現場后,方可宣布工作結束,且必須留1人在現場觀察1小時以上,再次確認無火源隱患并灑水后方可離開。
19、如出現停風、反風情況,應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人員。
篇2: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噴燈焊接管理制度
一、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223條規定,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主要進風大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指定專人攜帶、保管火具。
2、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米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滅火器。
3、在井口房、井筒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4、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5、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6、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
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硐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二、根據上述規定特別制定下列實施措施:
7、進行井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制定專門措施,經通風部門、安監質標部門、生產調度、機電副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礦總工程師等部門領導研究會審,經總經理(礦長)批準后,由瓦斯檢查員、安全員進行現場檢查,安監部門監督措施的執行,方準進行施工。參加現場作業的還必須有安監部門、通風部門、機電部門、生產調度、焊接作業隊組等部門主要領導。
8、井下使用電焊、氣焊和噴燈的專門措施要有專人負責并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施工,專門措施當時當次有效,再次工作時必須重新申請和審批,專門措施一式兩份,一份存檔,一份由施工人員帶入工作現場。現場安全設施、有害氣體濃度等符合措施和《煤礦安全規程》方可施工。
篇3:井下使用火電焊管理制度
1、井下使用火電焊只準在進風巖石巷道中,回風巖巷原則不準燒焊。嚴禁在煤巷、有瓦斯巖巷、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峒室和主要進風大巷中使用火電焊。
2、井口房、皮帶走廊(距井口30m以內)、地面距井口門10m范圍內實施火電焊、井下升火灌勾頭均按井下使用火電焊管理。
3、井下使用火、電焊必須有安全措施。不準一個措施長期使用,更不準一個措施多地點使用。
4、火電焊地點必須有井(區)以上干部現場指揮、專職瓦檢員檢查有害氣體情況。
5、燒焊地點必須有水管,并有足夠長水繩,燒焊前后必須對燒焊地點灑水,并備有足夠滅火砂和滅火器。
6、燒焊地點與易燃物之間用不燃材料隔開,燒焊地點下方有接火星設施。
7、燒焊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準超過0.5%,燒焊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無瓦斯積存時方準作業。
8、燒焊完工后徹底熄滅所有火源,對燒焊物體降溫,并在現場觀察1小時以上,確認無殘留火源后方準離開。
9、燒焊作業前、完工后必須向井調度室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