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電焊氣割工作安全技術措施
一、說明施焊單位:編制人:施焊單位負責人?作業項目:?作業起因:作業地點:?作業內容:?作業時間:年月日時?至?時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的周邊環境,支護形式:、底板巖性:供水管路安裝情況:?、存放易燃易爆品情況:?風流狀況:?二、施工過程及安全措施1、施焊組織,申請施焊作業時必須由施焊單位負責人派出以下作業人員;電焊工:?灑水人員:?安全檢查員:?其他作業人員:施工負責人(跟班隊長兼):,且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2、施工程序:??。3、安全注意事項:。4、電焊、氣割設備及用具入井前,必須檢查其完好狀況,否則,嚴禁運到井下使用。5、現場應有與該地點作業內容相符的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井下施焊火種只能使用火柴,不準使用打火機或其他火種;電(氣)焊施工作業完工后,應及時將井下的氧氣、乙炔瓶等電(氣)焊工具護送升井,嚴禁井下存放氧氣、乙炔瓶。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和火柴必須由安全檢查員攜帶和保管,入井時,安全檢查員必須向井口檢查人員匯報攜帶的火柴數量,并經井口檢身人員登記允許后,方準入井;升井時,護送好電焊、氣割設備及用具升井,安全檢查員向井口檢查人員匯報火柴的使用數量,經井口檢身人員驗證。6、氧氣瓶、乙炔瓶在備用和運輸時應擰緊瓶帽,檢查并確保瓶口不得漏氣。搬運時必須輕拿輕放,使用膠輪車運送氣瓶時,運輸時必須分車放置,單獨運輸,并應有可靠的防撞、防震措施。任何人員不得搭乘運輸氧氣瓶或乙炔瓶的車輛。嚴禁用皮帶機、刮板機轉運氣瓶。7、施焊作業地點應由灑水工備有至少2個MF8型8公斤干粉滅火器和儲存體積不少于0.2立方米的砂子。氧氣瓶與乙炔瓶應安放在施焊地點的進風側風流中,其間距不得小于10m,距離施焊地點不得小于10m;乙炔瓶在使用時只能直立,且必須安裝防止傾倒的保護裝置。8、電焊機絕緣必須良好。電焊機的電源線應使用良好的橡膠絕緣線,電源線的長度應盡量短。如因生產急需確需采用較長的電源線時,應距巷道底板2.3米以上吊掛。9、井下電(氣)焊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的井巷,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頂板及兩幫支護安全可靠,并無易燃易爆物品,嚴禁煤塵堆積,且應有供水管路,由灑水工負責在施焊前、中、后進行噴水沖塵工作。10、進行電(氣)焊作業的采掘工作面及井下其它地點,必須停產;且井下電(氣)焊作業地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附近20m范圍內的巷道頂部、支護背板后及其它地點無瓦斯積聚時,方可進行作業。11、電(氣)焊過程中,距離電(氣)焊地點上、下風側10米位置巷道頂板處分別懸掛多種氣體檢測儀,用于檢測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同時瓦檢員隨時監測風流中瓦斯濃度,發現瓦斯濃度超過0.5%,立即停止電(氣)焊,消滅火種。且施焊作業地點的下方有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的設施,并由施工負責人監視火花,采取措施防止引燃膠帶或其它易燃物。12、電(氣)焊過程中,除電(氣)焊工和相關工作人員外,禁止任何人接觸電(氣)焊機,并在電焊機一側懸掛有電危險警示牌板。需要移動電(氣)焊機時,必須停掉電源。13、在施工前、施工過程中及施工后,安全檢查員、瓦斯檢查員和施工負責人必須進行三位一體的安全檢查,按措施規定逐條對照檢查,若發現異常情況,必須停止作業進行處理,確認安全后再組織施工;瓦斯檢查員、安全檢查員不在現場嚴禁電(氣)焊。14、施焊工作完畢后,灑水工應對工作地點再次用水噴灑,并由安全員、瓦斯檢查員、施工負責人等在工作地點檢查1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確認安全后,在措施上簽字,結束作業。三、通風系統及避災路線1、通風系統:新鮮風流:??回風流:2、避災路線:四、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審批部?門審批意見簽?名審批時間機電動力部生產技術部安全管理部總?工?程?師礦長五、瓦斯檢查員配置通防隊在接到施焊單位簽批完的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后,確認施焊地點通風、瓦斯情況符合施焊要求后,確認簽字,通風負責人:;確認施焊單位具體作業時間后,安排瓦斯檢查員:?。六、作業人員現場貫徹學習簽字確認電(氣)焊安全技術措施必須根據施焊現場實際情況逐條貫徹,由施工單位負責人現場落實。電焊工:安全檢查員:?灑水人員:?瓦斯檢查員:其他作業人員:施工負責人(跟班隊長兼):學習時間:組織人:七、電(氣)焊作業完成簽字確認作業完成后,由施工負責人向調度室匯報作業情況并簽字。施工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全檢查員:
篇2:礦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減少井下電焊、氣割作業的次數和作業時間,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引發安全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結合我礦井下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礦所屬井下所有區域已及井口房的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約束對象為礦屬及礦建項目部所有井下職工(含勞務工、協作工)。
3?術語和定義
4?分工與職責
為了規范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減少和縮短電焊、氣割作業次數和時間,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礦成立電焊、氣割作業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副總師、各科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考核辦公司,負責日常的檢查、管理、考核工作。辦公室設在礦通風科(隊),通風科(隊)長兼辦公室主任。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原則上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在井下電焊、氣割的,必須按要求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礦調度室,一份由施工單位留存,一份現場作業完成簽字確認后交通風科(隊)備案留存。
5.2?各單位每月允許的電焊、氣割次數規定如下:礦直屬采掘一線隊伍和運轉隊每月不超過3次,通風隊、提升隊、膠輪車隊和機電隊等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礦建施工項目部所屬的掘進隊伍每月不超3次,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中煤電氣、十處、五處、洗選中心等每月不超過2次,一建安裝處安裝工程期間按照施工工期每月不超過30次,非安裝工程期間每月不超過2次。
5.3?為有效控制井下施焊作業,使施工單位從主觀上減少施焊次數,將能在地面焊接的工程不在井下焊接,各單位每月電焊、氣割總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后,超出規定的電焊、氣割作業按照2000元/次進行處罰,若月底罰款未繳清將由經營科在工資總額中扣除。
5.4?電焊、氣割作業分電焊和氣割兩種類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嚴禁混用。若同一地點同時進行電焊和氣割作業,可統一編制一份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且統計為一次電焊、氣割作業。
5.5?井下所有的電焊、氣割作業只能在檢修班進行(安裝工程期間除外),且每班最多允許有2個地點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生產班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必須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的特殊情況時,可在瓦檢員、安檢員到達現場后且經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后,由調度室通知帶班礦領導到達現場統一協調安排進行電焊、氣割作業,且必須補簽措施。
6?監督與考核
6.1?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
6.2?違反本制度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參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6.3?違反電焊、氣割安全措施處罰標準:
6.3.1?井下需電焊、氣割施工作業時,未審批電焊、氣割作業措施私自作業的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并給予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時,私自修改電焊、氣割作業時間、作業地點的視為無措施施工,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3?施焊現場安全設施不到位的,包括(2個8Kg滅火器、引到施焊現場的消防水管、便攜式瓦檢儀),缺一項給予責任單位500元罰款。
6.3.4?氣焊工、電焊工未隨身攜帶審批措施,電焊、氣割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遵照《葫蘆素煤礦各工種崗位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6.3.5?電焊、氣割作業時,作業負責人未在現場監督作業的,給予作業負責人300元罰款.
6.3.6?電焊、氣割作業時,未向調度室進行三匯報,或匯報不及時,無記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
6.3.7?電焊、氣割結束后,必須留有留守人員,檢查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安全隱患,未指派留守人員或留守時間小于1小時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留守人員未堅守崗位給予責任人200元罰款。
6.3.8?井下施工單位私藏氣瓶、電焊機等電焊、氣割設備的,以及電焊、氣割作業完成后設備未在一個班內升井的,每次給予責任單位1000元罰款。
6.3.9?井下生產班時發生設備損壞、管路撞壞等意外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急需電焊、氣割作業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清楚,施工單位在征得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由調度室統一協調安排組織作業,但必須在當天補簽措施,且本次施焊計入規定的審批次數范圍內。
6.3.10?施工單位1天之內未將措施貫徹及現場操作記錄交回通風隊技術組存檔,形成閉環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次。
6.3.11?施工單位每月電焊、氣割次數超過本制度規定,超過的次數按照2000元/次進行考核,且電焊、氣割次數一旦超過本制度規定次數,下次審批電氣焊措施前必須先繳清罰款,否則不予審批。
7?相關記錄
8?附件
8.1?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流程圖
8.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流程圖
8.3?葫蘆素煤礦井下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8.4?葫蘆素煤礦井下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篇3:施工現場氣割電焊十不燒規定
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廣州市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
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排除危險性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