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主斜井及井下運輸巷維修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主斜井及井下運輸巷維修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9386

我礦在12月下旬進行停產檢修,在主斜井和部分運輸巷維修時要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為確保斜井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特制定此電焊、氣割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人員及相關連隊必須嚴格遵照執行。

整個工作由雷冬根、楊豐總負責,具體工作由龔無平、廖義兵、李志忠負責,技術負責人谷禮宜、周孚明,安全負責人鄧開南,施工隊機電隊及運輸隊。

一、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在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先學習本措施后方可施工。否則無措施、措施不到位,禁止作業。

2、工作前,電工必須對工作地點附近的電話線路進行檢查,保證通訊暢通;否則,不得工作。

3、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必須按要求檢查保證所帶下井的各種氣瓶聯接件、閥件、膠管接頭等不得沾染油脂;否則應予以更換。

4、進行氣割工作前,必須檢查氧氣、乙炔軟管和割炬等連接閥件,不得有漏氣現象。

5、使用電焊、氣割工作前,要對井底頂板情況認真檢查,確保安全可靠,同時,要有專人清理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闈內的浮煤及其他可燃物。

6、氣割使用的氧氣瓶、乙炔瓶在運送過程中要輕拿輕放,不可碰撞,并要有專人負責安全運送工作,兩瓶在運送過程中,嚴禁馬虎大意碰撞氣瓶部件。

7、在井下進行電焊、氣割作業前,由瓦檢員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風流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瓦斯濃度大于0.5%時,嚴禁作業。并在作業現場、進風側懸掛便攜式瓦檢儀,發現瓦斯超限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停風、停電時禁止電焊、氣割作業,待恢復通風、通電后,檢查瓦斯濃度小于0.5%,方可恢復作業。

8、進行電焊、氣割工作,電焊、氣割工必須持證上崗、按章操作。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提前對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學習、簽字。進行氣割作業時,每班配兩名氣割工,一名負責氣割,一名負責氣瓶管理。攜帶至斜井火種有專人管理,禁止遺留井下。割炬專用,絕緣用具、保護用品齊全。

9、在工作地點配備至少兩臺合格的滅火器和足夠的消防砂,并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電纜、皮帶等易燃品進行遮蓋,防止火星濺上。

10、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施工人員必須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煤塵、油污等易燃物進行消掃,且該范圍支護合格,否則不得進行電焊、氣割工作。

1l、工作前,必須提前接灑水管路,準備合格的灑水用具,安排專職灑水工對工作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進行認真噴灑,工作地點10米范圍內放置至少2個完好的滅火器,確保作業安全。

12、電焊、氣割工作嚴禁同時進行,工作地點必須通風良好,無易燃易爆物品,且氧氣瓶,乙炔瓶必須放在進風側;各類氣瓶要距工作現場火源15米以上,氧氣與乙炔瓶間距5米以上,不得平放,不得放在支護不可靠的地方,要有專人負責看管。

13、在井下重點防火、防爆區進行電焊、氣割工作前,還需制定專門的防火、防爆措施。

二、對作業期間的有關要求

14、在井下進行電焊、氣割工作時,凡使用電焊、氣割的單位必須由隊長現場跟班。必須由礦帶班領導在現場監督執行。安檢員、瓦檢員、隊長、灑水工、電焊氣割工、必須始終在現場并在技術措施上簽字,升井后交礦安監站備案,工作期間,由隊長協調落實本單位安全、質量工作及分工,發現不安全隱患必須立即處理;其他作業人員搞好自主保安,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先安全后生產。

15、工作時,應每工作5-10分鐘,至少間隔5分鐘,對工作區域進行灑水,且保證工作地點下方必須潮濕,以保證熔渣落地時及時熄滅,凡燒掉的物料及煤巷底板必須灑水降至常溫。

16、工作時,用廢的焊條頭及熾熱物不得亂扔,必須設定專人收集后,按要求集中處理,以防引燃其它物品。

17、工作時,有油桶及密閉容器的地方不得進行電焊、氣割工作。

18、工作時,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同時進行電焊、氣割工作,以保證安全。

篇2:礦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減少井下電焊、氣割作業的次數和作業時間,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引發安全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結合我礦井下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礦所屬井下所有區域已及井口房的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約束對象為礦屬及礦建項目部所有井下職工(含勞務工、協作工)。

3?術語和定義

4?分工與職責

為了規范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減少和縮短電焊、氣割作業次數和時間,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礦成立電焊、氣割作業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副總師、各科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考核辦公司,負責日常的檢查、管理、考核工作。辦公室設在礦通風科(隊),通風科(隊)長兼辦公室主任。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原則上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在井下電焊、氣割的,必須按要求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礦調度室,一份由施工單位留存,一份現場作業完成簽字確認后交通風科(隊)備案留存。

5.2?各單位每月允許的電焊、氣割次數規定如下:礦直屬采掘一線隊伍和運轉隊每月不超過3次,通風隊、提升隊、膠輪車隊和機電隊等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礦建施工項目部所屬的掘進隊伍每月不超3次,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中煤電氣、十處、五處、洗選中心等每月不超過2次,一建安裝處安裝工程期間按照施工工期每月不超過30次,非安裝工程期間每月不超過2次。

5.3?為有效控制井下施焊作業,使施工單位從主觀上減少施焊次數,將能在地面焊接的工程不在井下焊接,各單位每月電焊、氣割總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后,超出規定的電焊、氣割作業按照2000元/次進行處罰,若月底罰款未繳清將由經營科在工資總額中扣除。

5.4?電焊、氣割作業分電焊和氣割兩種類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嚴禁混用。若同一地點同時進行電焊和氣割作業,可統一編制一份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且統計為一次電焊、氣割作業。

5.5?井下所有的電焊、氣割作業只能在檢修班進行(安裝工程期間除外),且每班最多允許有2個地點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生產班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必須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的特殊情況時,可在瓦檢員、安檢員到達現場后且經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后,由調度室通知帶班礦領導到達現場統一協調安排進行電焊、氣割作業,且必須補簽措施。

6?監督與考核

6.1?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

6.2?違反本制度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參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6.3?違反電焊、氣割安全措施處罰標準:

6.3.1?井下需電焊、氣割施工作業時,未審批電焊、氣割作業措施私自作業的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并給予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時,私自修改電焊、氣割作業時間、作業地點的視為無措施施工,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3?施焊現場安全設施不到位的,包括(2個8Kg滅火器、引到施焊現場的消防水管、便攜式瓦檢儀),缺一項給予責任單位500元罰款。

6.3.4?氣焊工、電焊工未隨身攜帶審批措施,電焊、氣割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遵照《葫蘆素煤礦各工種崗位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6.3.5?電焊、氣割作業時,作業負責人未在現場監督作業的,給予作業負責人300元罰款.

6.3.6?電焊、氣割作業時,未向調度室進行三匯報,或匯報不及時,無記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

6.3.7?電焊、氣割結束后,必須留有留守人員,檢查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安全隱患,未指派留守人員或留守時間小于1小時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留守人員未堅守崗位給予責任人200元罰款。

6.3.8?井下施工單位私藏氣瓶、電焊機等電焊、氣割設備的,以及電焊、氣割作業完成后設備未在一個班內升井的,每次給予責任單位1000元罰款。

6.3.9?井下生產班時發生設備損壞、管路撞壞等意外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急需電焊、氣割作業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清楚,施工單位在征得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由調度室統一協調安排組織作業,但必須在當天補簽措施,且本次施焊計入規定的審批次數范圍內。

6.3.10?施工單位1天之內未將措施貫徹及現場操作記錄交回通風隊技術組存檔,形成閉環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次。

6.3.11?施工單位每月電焊、氣割次數超過本制度規定,超過的次數按照2000元/次進行考核,且電焊、氣割次數一旦超過本制度規定次數,下次審批電氣焊措施前必須先繳清罰款,否則不予審批。

7?相關記錄

8?附件

8.1?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流程圖

8.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流程圖

8.3?葫蘆素煤礦井下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8.4?葫蘆素煤礦井下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篇3:電焊氣割工程安全措施

電焊、氣割工程安全措施

一、電焊

為了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除按規定穿戴防護工作服、防護手套和絕緣鞋外,還應保持干燥和清潔。在操作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焊接工作開始前,應首先檢查焊機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鉗和焊接電纜的絕緣是否有損壞的地方、焊機的外殼接地和焊機的各接線點接觸是否良好。不允許未進行安全檢查就開始操作。

2.在狹小的空間內(如外腳手架)工作時,為防止觸電,必須穿絕緣鞋,腳下墊有橡膠板或其他絕緣材料;最好兩人輪換工作,以便互相照看。否則就需有一名監護人員,隨時注意操作人的安全情況,一遇有危險情況,就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搶救。

3.身體出汗后而使衣服潮濕時,切勿靠在帶電的鋼板或工件上,以防觸電。

4.工作地點潮濕時,地面應鋪有橡膠板或其他絕緣材料。

5.更換焊條一定要戴皮手套,不要赤手操作。

6.在帶電情況下,為了安全,焊鉗不得夾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將焊接電纜掛在脖頸上。

7.拉斷閘刀開關時,臉部不允許直對電閘,以防短路造成的火花燒傷面部。

8.下列操作,必須在切斷電源后才能進行:

(1)改變焊機接頭;

(2)更換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時;

(3)更換保險裝置時;

(4)焊機發生故障需要進行檢修時;

(5)轉移工作地點搬動焊機時;

(6)工作完畢或臨時離開工作現場時。

二、氣割

1.氧氣瓶的安全使用要求:

(1)出廠前,必須按照《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規定,嚴格進行技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防震:在貯運和使用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劇烈震動和撞擊,尤其是嚴寒季節,在低溫情況下,金屬材料易發生脆裂造成氣瓶爆炸。

a、搬運氣瓶時,應用專門的抬架或小推車,不得肩背手扛,禁止直接使用鋼繩、鏈條、電磁吸盤等吊運氧氣瓶。要輕裝輕卸,嚴禁從高處滑下或在地面滾動。運輸時,氣瓶必須有護圈和戴好瓶帽;

b、使用和貯存時,應用欄桿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氣瓶突然傾倒;

(3)防熱:要防止氧氣瓶直接受熱,應遠離高溫、明火和熔融金屬飛濺物等10m以上。

(4)防靜電火花和絕熱壓縮:主要發生于開啟瓶閥和減壓器的操作,我們應當了解,高速氣流中的靜電火花放電、固體微粒的碰撞熱和摩檫熱、氣體受突然壓縮時放出的熱量(即絕熱壓縮)等,都可能成為氧氣瓶和減壓器爆炸著火的因素。因氣瓶里的氧氣一般均含有部分水和銹皮等,當瓶閥或減壓器開得過快時,則隨氧氣高速的水滴和固體微粒物,就會與管壁產生摩檫而出現靜電火花。關于絕熱壓縮的危險是:高壓氣流的沖擊,將使減壓器內局部(高壓室或低壓室)的氣體受突然壓縮,瞬時產生的熱量會使溫度劇增,完全有可能使橡膠軟隔膜、襯墊等著火,甚至會使銅和等金屬燃燒,造成減壓器完全燒壞,還會導致氧氣瓶著火爆炸。

(5)留有余氣并關緊閥門

留有余氣的目的是使氣瓶保持正壓,可防止可燃氣體進入瓶內,同時便于瓶內氣體成分化驗;

(6)超過檢驗期限的氣瓶不得使用

按照安全規程的規定,氧氣瓶必須做定期性技術檢驗。規程規定每三年檢驗一次。

(7)當瓶閥或減壓器發生凍結時,只能用熱水或蒸氣進行解凍,絕對不能用火焰烤或燒紅金屬去燙;

(8)防油氧氣瓶閥不得沾有油脂,同時也不能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等接觸閥門或減壓器等;

(9)與乙炔瓶的距離不得小于5m。

2.乙炔瓶的安全使用要求:

(1)禁止敲擊、碰撞;

(2)要立放,不能臥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著火爆炸(丙酮蒸氣與空氣混合的爆炸極限為2.9-13%)。氣瓶立放15-20min后,才能開啟瓶閥使用。擰開瓶閥時,不要超過1.5轉,一般情況只擰3/4轉;

(3)不得靠近熱源和電氣設備;夏季要防止曝曬;與明火的距離一般不小于10m(高空作業時,是與垂直地面處的平行距離);

瓶閥凍結,嚴禁用火烘烤,必要時可用40℃以下的溫水解凍;

(4)吊裝、搬運時,應使用專用夾具和防震的運輸車,嚴禁用電磁起重機和鏈繩吊裝搬運;

(5)嚴禁放置在通風不良及有放射線的場所,且不得放在橡膠等絕緣體上;

(6)工作地點不固定且移動較頻繁時,應裝在專用小車上;同時使用乙炔瓶和氧氣瓶時,應盡量避免放在一起;

(7)使用時要注意固定,防止傾倒,嚴禁臥放使用,局部溫度不要超過

40℃(即燙手);

(8)必須裝設專用的減壓器、回火防止器。開啟時,操作者應站在閥口的側后方,動作要輕緩;

(9)使用壓力不得超過0.15Mpa,輸氣流速不應超過1.5-2.0m3/h.瓶;

嚴禁銅、銀、汞等及其制品與乙炔接觸,必須使用銅合金器具時,合金含銅量低于70%;

(10)瓶內氣體嚴禁用盡,必須留有不低于以下表規定的剩余壓力。

剩余壓力與環境溫度關系

環境溫度(℃)<00-1515-2525-40

剩余壓力(MPa)0.050.10.20.3

3.割炬的安全使用要求:

(1)氣割前應將工件表面的漆皮、銹層加油水污物等清理干凈。工作場地面是水泥地面時,應將工件墊高,以防銹皮和水泥爆濺傷人;

點火試驗。如果點火后,火焰突然熄炮現象,則說明割嘴沒有裝好,這時應松開割嘴進行檢查;

(2)停火時,應先關掉切割氧流,接著再關掉乙炔,最后關掉預熱氧流。發生回火時,應立即關掉乙炔,再關預熱氧和切割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