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安全措施
1016綜采工作面支架、采煤機、運輸機等安裝已經結束,通風、供水、供電、排水及運輸系統已形成,工作面將投入生產,為了確保該工作面初次放頂期間的安全生產,特編制工作面初次放頂安全技術措施。
1.初采前,工作面傾角為89?40',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輸送機向下竄動,應加快刮板輸送機機頭處的推進,在工作面初次來壓前必須將工作面調直,保持支架、輸送機、煤壁三直。初采期間工作面采高保持在1.8-2.0米。
2.1016工作面為十層南盤區第一個工作面,由于我礦沒有在破碎頂板下采煤的經驗,因此,我隊在初采期間必須做好初次放頂的安全準備工作,并記錄好工作面直接頂的跨落情況。1016切眼煤壁至九層保護煤柱的水平距離為19-24米,在初采期間,由于采空區懸頂面積逐漸增大,使工作面承受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因此,在初采期間應做好頂板管理工作。
3.由于該工作面的上方采空區距該工作面的間距在0-1.29米之間,直接頂為九層采空區冒落的巖石形成的再生復合頂板,頂板強度較小,整體性較差。遇頂板破碎或壓力明顯增大時,應縮小兩巷的棚間距,增加單體支柱的數量,并在棚梁上方背好木板,防止碎石冒落砸傷人員。
4.加強泵站系統與支架的維修,嚴禁帶病使用。必須保證泵站壓力在30MPa以上,杜絕管路的竄、漏液現象。
5.工作面所有支架要調好平衡,使支架前梁與頂板平行支設,保證支架接頂面積始終保持最大,且接頂嚴密。
6.隊領導跟班現場指揮,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本班班長及驗收員對工作面頂板、煤壁活動情況必須向下班交接班時說明,不得無故將安全隱患移交給下一班,并在隊內做好記錄。
7.割煤過程中機組牽引速度不得大于3m/min,如發現煤壁片幫嚴重,頂板活動劇烈應停止割煤,立即躲入支架內,嚴禁站在支架間和架前。待頂板壓力穩定后,確認無問題時再生產。
8.工作面作業人員如發現采空區頂板出現異響、掉碴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至支架內扶緊立柱,以防頂板冒落產生的沖擊波傷人。
9.移架前應做好各種準備工作,架間距離要調均,檢查頂板情況,處理好片幫,清除雜物及障礙物。
10.加強工作面初次來壓時的頂板管理,移架時工作人員應站在支架內操作,機組通過后必須及時順序移架至最小控頂距離并將伸縮梁及時伸至煤壁,縮小架前空頂距和頂板的懸露時間,保持端面距不超過規定,其他人員不得在相鄰架間停留,拉架時要帶壓擦頂移架,應少降、快拉一次完成。嚴禁在空頂空幫及支護不合格的情況下作業。
11.工作面除端頭支架滯后一個移架步距外,其余支架必須移成直線。所有支架必須接頂嚴密,保持底座平穩,使頂梁和底座受力均勻。必須保證支架有足夠的初撐力,不低于規定的80%,并將支架伸縮梁伸展。檢查側護板是否正常,確保移架矸石不竄入架間。
12.加強兩巷超前支護,確保超前支護距離不小于20米,發現失效的支柱及時更換。為保證單體支柱連鎖,應用麻繩將單體支柱穿起來。
13.若發現切眼往前20米范圍內的U型鋼梁棚彎曲變形時,應及時在棚梁的兩邊打設單體支柱配合π型梁進行加強支護。
14.如果工作面因地質構造造成頂板破碎或有可能發生漏頂時,現場安檢員立即制止作業并匯報調度指揮中心,由分管領導組織相關單位技術人員制定專項措施后方可繼續作業。
15.通風區根據采空區空間大小,采空區漏風等情況及時調整風量和通風設施,確保工作面風量及有害氣體濃度符合《作業規程》及《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否則嚴禁作業。安設在工作面回風巷的瓦斯傳感器必須精確可靠,使用正常。
16.滅塵隊負責工作面運輸巷排水設施、防水設施與壓風自救設施的完好可靠,并且排水設施應經試運轉正常后方可安裝使用,放頂期間如遇工作面頂板或采空區出現涌水,采面現有抽水設備達不到排水要求時,及時組織人員按水災逃生路線撤離,并向調度室匯報,采取相應措施處理。
17.瓦檢員隨時檢查回風巷的有害氣體情況,如發現CH4、CO、CO2等有毒、有害氣體超限時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并由通風區將工作面的通風方式改為均壓通風方式。待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降至規定濃度以下時方可繼續割煤,否則嚴禁作業。
18.為了更加準確、高效的觀察工作面的壓力變化情況,該工作面安裝的壓力監測系統,以便使現場觀測和壓力監測有機的結合起來指導現場的安全管理。
19.在上、下安全出口架設邁步走向抬棚,抬棚采用一梁三柱,當運輸巷下幫至支架側護板(回風巷上幫至支架側護板)的距離大于1米時,應架設兩對四架邁步走向抬棚,當運輸巷下幫至支架側護板(回風巷上幫至支架側護板)的距離大于2米時,應架設四對八架邁步走向抬棚,具體架設邁步走向抬棚的對數應根據走向抬棚邁步時人員倒單體支柱的難易程度及頂板的完整情況而定。棚梁選用π形梁,π形梁長度為4.0m,支柱均選用DZ25-100型單體支柱。(運輸巷根據轉載機情況確定),支柱間距1500mm。邁步步距0.63米。運輸巷受轉載機與破碎機的影響,當頂板完好時可降低棚梁數量。當兩巷超前壓力增大,頂板破碎時可增加棚梁數量,但要保證行人通道暢通。
20.由于該工作面的掩護式液壓支架只有兩個紅立柱,易造成俯架現象,因此,在拉架過程中使支架帶有一定的仰角。
21.安檢員監督現場作業,發現有不按措施作業及作業過程有安全隱患時必須立即制止作業,待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后方可恢復作業。
22.在初次放頂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管理措施見附表。
23.其它安全技術措施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條款及《1016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和會審意見執行。
篇2:綜采工作面煤層注水管理辦法
為加強綜采工作面工程質量管理,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增強煤層黏結性,減少煤層在采、巷修等作業過程中的頂板冒落機率,預防頂板事故的發生,確保綜采工作面安全正常回采,特制定如下煤層注水管理辦法:
1、綜采工作面煤層必須逢采必注,不注不采,每班工作面保證3個以上孔同時注水,少一個罰款100元/次。
2、注水孔要嚴格按照以下原則布置:
(1)、煤層h≥6m時,注水孔呈三花眼布置,上孔布置于煤壁頂梁處,孔深不小于6m,仰角不小于30°;下孔布置于煤壁距頂梁0.3m處,孔深不小于5m,仰角15°~20°;孔間距均為4m~6m。
(2)、煤層3m (3)、煤層2m 3、注水孔采用風動鉆機施工,鉆頭直徑ф42mm。 4、封孔采用直徑ф42mm、長度1m~1.6m的水力膨脹式封孔器,封孔深度不小于1.5m,確保封孔質量。 5、巷道在擴修作業前必須至少提前三天進行注水,保證在擴修作業開始時注水點始終超前作業點不少于5m,以充分濕潤并銹結煤體,嚴格做到不注不擴。 6、注水孔沿擴修巷道斷面輪廓線布置,每排不少于3個,排距不大于3m,單孔孔深不小于3m,注水孔垂直于巷道斷面輪廓線并向擴修前進方向傾斜不小于60°。 7、擴修注水時,封孔采用直徑ф42mm、長度1m~1.6m的水力膨脹式封孔器,封孔深度不小于1.0m,確保封孔質量。 8、十字頭擴修應采用多孔少注方法進行注水,注水孔間距不少于2m,終孔間距不大于5m,濕潤煤體不少于巷道輪廓線外2m。 9、注水量以作業地點煤層充分濕潤或相鄰孔出水為原則,并超前工作面煤墻不少于2m。 10、各作業場所要提前備齊注水設備,注水系統良好,并嚴要求注水。 11、注水壓力不超過地層壓力而高于煤層的瓦斯壓力,一般單孔注水壓力為2.5MPa~5MPa。 12、各綜采隊每班作業前,要認真做好煤層注水工作,如發現不注或注水效果不佳時,將現場要求整改,且對責任單位罰款300元/次,對跟班隊長、班長各罰30元/次,注水孔深度不夠5米,每孔罰款10元。 13、注水過程中出現大的片幫、冒頂時應立即停止注水,進行處理。 14、注水過程中,注水工必須隨時觀察注水壓力、流量,不得離開注水位置進行其它工作。 15、綜采隊要派專人負責注水工作,嚴格注水標準,不得敷衍了事,消極工作。 16、綜采隊要嚴格注水驗收制度,生產技術科不定期巡回檢查,并根據檢查情況對責任單位及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17、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 篇3:綜采工作面設備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綜采工作面設備質量管理,提高綜采工作面質量標準化水平,特制定如下管理辦法: 1、前部運輸機與轉載機搭接要合理,要求運輸機鏈輪中心距轉載機中心板高為600-750mm;鏈輪外緣與轉載機槽子上幫內緣垂直。搭接不合規定標準的,對綜采隊罰款100元/次,對當班跟班隊長和班長各罰款30元/次,隊長罰款20元/次。 2、后部運輸機與轉載機搭接高度要求,過渡支架掩護梁下沿與后部運輸機機頭架上沿高度不低于400mm;寬度要求后部運輸機鏈輪外緣與轉載機上幫鏈垂直。搭接不合標準的,對綜采隊罰款100元/次,對當班跟班隊長和班長各罰30元/次,隊長罰款20元/次。 3、工作面要加強涌水的管理,運輸機不得拉水煤,底鏈不拉回頭煤。否則對綜采隊罰款200元/次,對當班跟班隊長和班長各罰30元/次,隊長罰款20元/次。 4、轉載機拉移前,要清凈轉載機過橋下、兩幫及導軌下的浮煤、浮矸及雜物,底板要清平,寬度至少大于轉載機寬度的400mm,否則對綜采隊罰款100元/次。 5、工作面后部運輸機要安設防滑裝置,否則對綜采隊罰款200元/次,對隊長罰款50元/次。 6、轉載機與皮帶機尾搭接要符合要求,轉載機機頭要安裝擋煤板,否則對使用單位罰款100元/次。 7、皮帶運輸機機尾要有專門的維護人員,要求皮帶底下的浮煤及雜物清凈,機尾防護罩上無浮煤、雜物,否則對責任單位罰款100元/次,對責任人罰款30元/次。 8、皮帶機尾積水、淤煤要及時疏排和清挖,否則對責任單位罰款100元/次,對跟班隊長、班長各罰20元/次。 9、水溝要經常清挖,確保水路暢通,否則責任單位罰款200元/次,對各班隊長、班長各罰30元/次。 10、施工單位要定期對機電設備進行檢修,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否則將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影響,對責任單位及責任人罰款并追究責任。 11、本辦法適用于各綜采隊,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 生產技術科 2009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