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采工作面空頂區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綜采工作面空頂區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5266

針對3月3日早班煤壁片幫嚴重,截止5日早班止工作面上段空頂的最大寬度為7m,長度達25m,大面積空頂將近200m2,一層厚0.3-0.5m的直接頂已經冒落,造成最大空頂高度達3.2m,下出口被大量煤矸堵塞不能及時的清除,造成工作面不能正常的推溜、移架,空頂不能得不到及時的支護,為防止長時間空頂發生頂板冒落,經公司及礦領導決定先對上部空頂部分采用單體進行支護,為確保作業人員的施工安全,特編制以下的安全技術措施,希望施工隊嚴格按此措施執行:

1、首先加緊打上出口的超前支護,上出口的超前支護必須超過煤壁二排。

2、首先對上出口超前支護進行加固和“二次注液”,所有的超前支護要抬好“二對四梁”,并系防倒繩。

2、從上往下挨著煤壁沿傾向方向往空頂區打二排傾向杠子,傾向杠子采用2.5m的單體配邊木組成,一塊邊木打三個單體液壓支柱。

3、空頂區的支護順序必須遵循從上往下,從煤壁側往支架方向。

4、沿煤壁打好的貼幫柱后必須用竹簾和雜木棍將煤壁關好。

3、二排傾向杠子的排距為0.8m,柱距為1.0m,從上往下依次進行支護,支護長度為20m。

4、上段工作面頂板支護的所有單體液壓支柱必須采用邊木接好頂和用邊木壓好地梁,確保支柱的支撐有力。

5、在邊打傾向杠子的同時應在煤壁相對應處打好貼幫柱,并用竹簾和邊木將煤壁關好。

6、工作面所有的單體液壓支柱要系好防倒繩,工作面所有的單體支護作業人員也必須系好保險繩。

7、移架前必須對所有液壓支架進行“二次注液”,確保支架的支撐力度。

8、工作面在進行支護作業時,必須派經驗豐富的師傅時刻進行觀山,一旦發生任何異常的變化立即通知作業人員進行撤退。

9、如空頂部分高度超過支架工作最高高度(2.8m)時必須用道木進行接好頂。

10、下出口大塊矸石必須破碎后采用通過橋轉運出。

11、在工作面中部20#支架附近打好擋欄,嚴防上段工作面支護頂板時活矸滾落打傷下出口作業人員。

12、嚴禁工作面多處作業和平行作業。作業時,對作業點下方人員必須撤出到工作地點上方的安全地點。

13、未提及之處請參考《煤礦安全規程》和《2467綜采作業規程》。

篇2:掘進工作面采用錨噴噴漿支護規定

(1)錨噴或噴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錨桿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標號、厚度,掛網采用的金屬網的形狀、規格,以及圍巖涌水的處理等,都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中規定。

(2)采用鉆爆法掘進的巖石巷道,一般都應采用光面爆破。

(3)打錨桿眼前,必須首先敲幫問頂,將活矸處理掉,方可進行打眼。如果處理活矸可能發生危險時,必須先設置臨時支護。

(4)使用鋼筋(或其它桿體)砂漿錨桿時,眼孔必須清洗干凈,再灌滿灌實砂漿。

(5)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噴射后應有養護措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勞動保護用品。

(6)對錨桿必須按規定做拉力試驗。對噴射混凝土應做厚度和強度檢查,并有檢查和試驗記錄。在井下做錨固力試驗時,應有安全措施。

(7)錨桿的托板必須緊貼巷壁,并用緊固件擰緊。

(8)對錨噴或噴漿支護的巷道,在施工過程中,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完畢后,還應指定人員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巖幫的涌水地點,必須進行處理,防止噴射混凝土在有涌水的巖幫處脫落。

(10)處理堵塞的噴射管路時,在噴槍口的前方及其附近,嚴禁有其他人員,防止突然噴射和管路跳動傷人。

篇3:工作面液壓支護安全管理制度

一、概述

為保證煤礦回采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以下簡稱支柱)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確保煤礦生產工作安全。需對單體液壓支柱進行日常維修、大修、技術要求和檢驗等工作,結合煤礦實際,根據煤炭工業部發布的《MT76液壓支架用乳化油》、《MT112礦用單體液壓支柱》使用和維護標準,特制定本日常維修規程。請有關部門審批,維修人員嚴格按審批、貫徹后的本規程進行操作。

二、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煤礦井下使用的所有單體液壓支柱的日常維修工作。

三、維修規程

(一)、維修總則

1、煤礦建立維修車間,負責支柱的日常修理。支柱需要大修時,聯系生產廠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煤礦進行指導和修理工作。

2、根據支柱用量配備維修工,一般每使用200根支柱配備一人。

3、維修人員須經必要的培訓,全面了解支柱結構、性能、使用、檢驗,故障原因及處理方法等,只有經考試合格的維修工才能上崗。

4、維修車間配備專業技術人員。

5、除三用閥、頂蓋、接長管、卸載裝置可在井下更換外,支柱修理一律在地面維修車間進行。

6、維修后的支柱應按本規程有關規定進行檢驗,任何性能指標不合格的支柱不允許下井。

7、維修車間建立維修卡片,詳細記錄每根支柱編號、下井日期、升井日期、維修日期、故障、維修內容、檢驗情況、維修人等。

8、經過大修后的支柱應有檢驗合格證,方可入井使用。

(二)、日常維修

1、升井支柱首先應進行操作試驗和高、低壓密封試驗,檢查支柱是否損壞、故障部位及原因。

2、日常損壞或有故障的支柱應及時維修。

3、日常維修主要是更換損壞的零部件,清洗、更換橡膠密封件等。

4、凡升井的內注式支柱無論是否損壞,均需清洗通氣裝置,補充液壓油。

(三)、支柱大修

1、大修主要是修理油缸、活柱體,改制支柱,全面檢查零部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2、大修時應更換所有橡膠密封件、塑料件,內注式支柱還需更換工作液。

3、油缸、活柱應選用經正式鑒定、技術成熟的工藝修理。無論研制還是檢修中心首次采用何種工藝修復的油缸、活柱都應經國家煤礦支護設備檢測中心按MT112中6.2和8.2.3的規定(壽命試驗為1000次)檢測合格后,方可組織生產。

(四)、技術要求

1、標準件、密封件、外購件應選用部定點廠產品,并由質檢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自制零件(包括外協件)或改制零件必須符合圖紙要求。

3、支柱焊縫開裂或滲漏需要補焊時,焊縫應符合MT112標準中5.3.6、5.3.7條的規定。

4、內注式支柱非承壓焊縫修復后,不允許出現常壓下滲漏。

5、零件修復精度應符合以下規定:

6、油缸內徑公差和直線度允許比圖紙要求降一級,如圖紙規定油缸內徑公差為H10修復時按H11檢查。

7、油缸工作行程內,內孔表面不允許存在銹蝕和麻坑,內孔表面粗糙度應達到。

8、活柱直線度、外徑公差允許比圖紙要求降兩級。

9、其他零件配合面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比圖紙要求降一級。

10、活柱表面修復后應進行防腐蝕處理,表面無凸出部位,表面允許留有輕微凹坑或劃痕#深度小于0.5mm,但凹坑處必須有鍍層覆蓋,不露基體。

11、所有零件檢驗合格后方可組裝,對于因拆卸、保管不當而造成變形、擦傷等影響產品質量的零件不得用于裝配。

12、零件配裝前應仔細清洗,嚴禁用棉紗或棉織物擦拭密封面。

13、按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進行組裝。

14、維修好的外注式支柱,應將內腔乳化液放盡。三用閥注液孔、柱頭孔用塑料堵堵好,以防臟物進入。

15、支柱維修后應將活柱降到底,垂直或傾斜放置,存放在氣溫不低于0℃、空氣干燥的室內。

(五)、檢驗

1、檢驗項目分全檢(每根支柱都應檢驗)和抽檢。壓力-時間特性和清潔度每月抽查五根,其余抽檢數量按月維修量的2%檢驗。

2、檢驗方法應符合MT112標準中第6章有關試驗方法的規定。密封試驗時待壓力穩定1min以后開始考核。

3、檢驗項目及性能要求見檢驗項目及性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