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根據頂板運動參數及我礦10#煤層開采的經驗,10#煤層直接頂初垮步距在15米左右,老頂的初壓步距為15~25米,周期來壓步距為10~15米左右。
二、組織措施
工作面初次放頂由生產礦長、總工程師、安全礦長、生產技術科、安監科和調度室有關人員,及采煤隊管理人員一同組成放頂工作小組,每班必須有小組成員在現場指揮,檢查放頂措施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處理,防止重大冒頂事故的發生。
成立初次放頂領導小組:
小組成員組成
組長:生產礦長
副組長:安全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個科部室管理人員
領導小組負責初采、初放及工作面回料期間安全措施的監督落實和安全管理工作。
采面初采、初放期間的礦領導跟、值班表使用調度室編排制定的礦領導跟、值班表。
工作面直接頂初次垮落(初次放頂)前,必須加強工作面的基本支護和特殊支護,支護必須達到《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及本作業規程支護質量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合格,并沿工作面掩護支架和控架支柱支設倒位。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保持暢通,高度不低于2.0米,靠近工作面20米范圍內的兩巷必須加強支護,用單體液壓支柱配鉸接頂梁打好超前支護,由于該工作面采用U鋼+網片支護,而工作面礦壓小、頂板好、較穩定,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本工作面超前支護20米采用單排支護,如回采過程中,礦壓及頂板發生變化,超前支護需更換為雙排,確保回采期間的安全。
三、工作面強制放頂安全措施
當工作面推進距離達到直接頂初垮步距(初次放頂距)15米仍未冒落時,必須采取強制放頂措施。強制放頂措施如下:
1、采用人工強制放頂的方法處理懸頂。根據該面頂板巖石性質,使用風鉆人工在工作面切頂排處向采空區頂板打放頂眼,進行爆破,爆破后將直接頂頂板崩落下來,破壞頂板的完整性及減弱頂板垮落的強度。
2、打眼放炮前,必須按照作業規程規定要求加強工作面支護,調整好掩護支架和控架支柱,防止放炮時矸石滾入工作面。
3、打眼前要檢查好支護質量,隨時敲幫問頂,清除懸矸危巖。
4、工作面初次強制放頂時,沿工作面傾向由下而上在掩護支架上部老空側每隔2米打一個眼,眼深1.5-2米。
5、放炮時,要分組定放,每次定3個炮眼,放完后再定放下一組。
6、雷管使用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每個炮眼一個雷管,每眼裝藥量0.6千克,炮眼剩余部分要加裝一個水炮泥,然后用炮泥封滿。
7、采用正向裝藥方式,串聯一次性起爆,放炮人員必須撤至21122回采工作面臨時避難硐室。
8、放炮前,要嚴格檢查老空區的瓦斯濃度,其瓦斯濃度達到0.8%及以上時,嚴禁放炮,應采取措施沖淡老空區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降到0.8%以下后方可進行操作,防止老空區的頂板大面積冒落時瓦斯大量涌出,造成瓦斯超限引起瓦斯事故。
9、放炮前,必須對工作面及老空區進行灑水滅塵,并用軟管在工作面接噴頭,噴頭每10米安裝一個,放炮前打開噴頭噴霧降塵防止老空頂板大面積冒落時造成煤塵事故。
10、放炮時要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遠距離”放炮制度,炮前炮后對工作面要灑水、滅塵。
11、在進行放頂工作時,工作面內無關的人員要全部撤到警戒線以外,并由隊長安排專人站崗,現場只留有放頂操作人員、隊長及安監人員現場監護。
12、放炮后,炮煙未散,視線不清,頂板不穩定時,人員不得進入工作面。當環境條件符合要求后,由跟班礦領導及安監人員檢查頂板情況,確認無危險后,方可定放下一組,如有隱患,及時處理。
13、放頂工作結束后,跟班礦領導對工作面要全面進行檢查一次,確認無危險后,方可進行正常生產,跟班礦領導及安監人員要認真檢查放頂情況,并將放頂情況報礦總工程師和調度室,看放頂情況是否達到要求,如達不到要求,工作面推進1米后要重新放頂。
14、工作面正常推進時,如果懸頂超過1米時,根據懸頂的傾向長度,按初次放頂要求進行局部強制放頂。
15、強制放頂時的頂板管理、支護質量、火藥管理及通風管理等安全技術措施按該面作業規程的規定執行。
16、放頂過程中如有情況與本措施不符時,要及時補充措施。
四、工作面初放安全措施
1、將采面支架質量調整合格后,才能開始放頂,放頂時必須保證后路暢通。
2、放頂開口處,應選在頂板完整、支架完好處,嚴禁兩頭同時開口或對頭放頂,直接頂初次冒落前回柱放頂嚴禁分段放頂,頂板破碎段、地質構造帶或直接頂大面積不落地段,采面放頂還應增大分段距離。在放頂時要和上下端人員打好招呼,不準隨意放頂,超搶放頂,嚴防竄矸傷人。
3、放頂時必須有觀察人員,觀察人員要站在安全地點,要認真負責,不得從事與觀察無關的工作,發現險情及時示警,回撤棚架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好的地點作業并聽從觀察人員指揮。初次回撤放頂期間,采面應停止與之無關的其它工作。
4、放頂順序自上而下進行,防止壓力集中發生事故。
5、放頂過程中,若發現頂板有來壓現象,應立即停止放頂,視其來壓強度采取撤人或維護措施,待壓力穩定或維護好后檢查作業地點,確認無危險后,方可繼續放頂。
6、放頂過程中,跟班礦領導、隊組長,安瓦員要巡回檢查作業情況,對作業難點,要盯崗把關。
7、對當班放不完的頂,必須現場交接于下一班隊組長和下一班放頂人員,并要交待清楚放不完的原因,介紹放頂過程中的來壓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8、根據掌握的資料,該采面直接頂屬于中等穩定頂板,一般隨放隨落,初采初放期間,采面必須加強支護。
9、采面放頂后,巖層普遍冒落高度大于1.5倍采高或者有一次明顯的老頂初次來壓現象,即為初次初放結束。
10、未盡事宜嚴格按照《21122采煤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執行。
五、工作面初次來壓安全技術措施
1、初次來壓期間,工作面支護質量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沿支架放頂線增設支柱。
2、初次來壓期間,必須加強對工作面支架、支柱和頂板的檢查,及時更換失效支柱,對頂板壓力過大的地方進行補充點柱支護。
3、加強對工作面兩巷的超前支護,并保證支護質量。
4、對工作面上下出口支護進行嚴格管理。經常清理上、下出口,保障出口的暢通。
5、初次來壓期間,頂板壓力變化大或壓力較大時,存在頂板重大安全隱患的情況下,由隊組長或當班安瓦員清點人數撤出工作面,匯報帶班礦領導處理。
6、工作面放炮前,必須對放炮地點20米范圍內的所有支柱進行加液,放炮崩倒的支柱必須及時整改。
7、盡量縮小控頂距,以減少工作面壓力。盡量減少工作面空頂時間,及時支護,以減少對煤壁的壓力。
8、落煤后工作面煤壁要采直,采齊,及時打好貼幫支柱,減少對煤壁的壓力。煤壁煤質松軟時,除打設貼幫支柱外,還應在煤壁與貼幫柱間加設橫撐。
9、初次回撤棚架、支柱至初次來壓期間,工作面設置專人(有經驗的老工人、安瓦員)觀測頂板,及時掌握來壓情況。
10、嚴格控制循環進度并采取分段放小炮的辦法推進,以減少對煤壁及頂板的破壞,從而提高其承載能力,嚴禁超循環進度回采。
11、進入采面的人員必須熟知頂板來壓預兆:
(1)頂板下沉速度及下沉量急劇增加
(2)支架受力猛增,支柱有卸載現象
(3)煤壁片幫,底鼓,頂板裂開
(4)頂板出現臺階狀下沉
(5)頂板發出巨大響聲
(6)頂板掉渣/突然淋水
12、初次來壓期間,在工作面上、中、下各設信號柱一棵,設有記號,并有專人觀察頂板動態。
六、工作面周期來壓安全技術措施
采煤工作面在初次放頂后,隨著工作面的繼續推進,老頂可能不會隨回隨落。老頂會以切頂支架為支點,形成一個懸臂梁結構,造成工作面切頂線及工作面其它支架支承壓力加大,即為工作面周期來壓,因此,在發現有下列來壓顯現時,就按照本措施執行。
(1)切頂支架、支柱發生下沉或下縮并伴有響聲。
(2)柱子歪斜,煤壁片幫嚴重。
(3)架頭向采空區傾斜,嚴重時頂可能會沿煤壁斷開。
工作面正常回采過程中,嚴格按作業規程的要求對工作面進行常規支護。
當發現有上述三條之一者,一律按下面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處理:
1、若發現頂板沿煤壁裂開,則在與開裂對應靠采空區側增加支架、支柱數量補充支護。
2、如果從采空區的空隙往采面漏煤、矸,應立即用坑木背材擋矸,確保采空區相對飽滿,增加切頂支護的穩定性。
3、如發現煤壁片幫嚴重,支架、支柱下沉并伴有頂板的斷裂聲,跟班礦領導、安瓦員、隊組長應指揮作業人員迅速撤離工作面,待壓力穩定后方能進入工作面作業。
4、保證工作面支架、煤道平直,減少周期來壓對煤壁彎曲段的應力集中而引起的偏幫現象,若煤壁在周期來壓期間出現片幫現象,用貼幫柱和背板閉幫。
5、周期來壓期間應堅持循環注液、補液,保證工作面單體柱的柱壓不低于11.4Mpa。
6、采取小進度循環方式,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撐作用。
7、周期來壓期間工作面支架要及時放頂,使直接頂充分垮落,以緩沖老頂垮落對工作面支架的沖擊。
8、周期來壓期間,每班接班后,隊組長派專人對工作面所有在用單體支柱進行補液,確保所有單體柱的工作阻力。
9、其它未盡事宜嚴格按照《21122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及《煤礦安全規程》中相關規定嚴格執行。
?
篇2:X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措施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由于頂板巖層懸露面積增加,煤柱和切頂支柱承受的壓力相應增加,引起煤柱壓碎、煤壁片邦、支柱收縮下陷,進一步引起頂板巖層不均勻下沉、脫層、開裂而增加對煤柱和切頂的壓力,隨時可能發生冒頂事故,危及作業人員生命安全。為了防止事故發生,特制訂本措施,在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的全過程中,本措施與《煤礦安全規程》、《112201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中的相關規定必須一并嚴格執行。
一、區域概況
112201工作面位于副井1891水平南翼,東為副井回風巷,西為8勘探線,北為f21號正斷層。工作面底板最高標高為1915,最低標高為1900,工作面走向長70米,傾向長40米,可采面積為2800m?。煤層平均煤厚3.5米,煤層密度1.40噸/米?,工業儲量1.3萬噸,可采儲量1.09萬噸。工作面服務年限為6個月。該工作面上履巖層結構情況簡單,預計初次放頂垮落步距為2~5m。采后自然垮落,即完全依靠直接頂本身懸露巖層達到極限垮距后破壞垮落。若直接頂達到極限跨距后,仍不垮落,則要根據工作面的實際情況,采取強制放頂措施(若遇強制放頂,編制強制放頂的措施),總之頂底板變化較大,同時與m22煤層層間距較薄,易垮落采區和煤層,故必須進一步根據實際情況控制放頂距離。我礦為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切實把好安全關。特編制112201采面初次放頂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中嚴格執行。
二、組織準備
1、初次放頂工作由本礦采煤班負責施工
2、成立初次放頂領導小組
組長:陳光明
成員:安全副礦長、技術負責人、技術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各股室股長、安全員、瓦檢員、班長、電工、回柱工組成。
3、工作職責:
(1)、組長全面負責該回采工作面初次回柱放頂的人、財、物的供給調配,并親自指揮調配,負責初次放頂人員落實,監管全面安全工作。
(2)、工程師負責對該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的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并對措施貫徹學習實施督促。
(3)、成員對該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現場指揮及現場的安全工作。
4、112201采煤工作面準備工作
1、初放前、初放領導小組成員必須認真檢查工作面工程質量,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運輸巷、回風巷的20米超前支護、特殊支護的數量、質量,必須符合規定,嚴格監督貫徹初放措施,不具備初放條件,嚴禁放頂。
2、準備好該采面初次放頂的工具及輔助材料(回柱器、拉繩、鐵絲、釘子、鐵錘、拔柱器等)。
3、初次放頂必須有跟班領導,安全管理人員現場觀察指揮放頂安全工作。
4、初次放頂必須由熟悉的回柱技能工進行回柱作業。
5、回柱技能工首先必須備好回柱用的工具,拉繩、鐵絲、排材、臨時支護材料等。
三、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的安全技術措施
1、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由工程師組織相關所有人員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名。
2、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必須在工作面下出口巷備齊ф14~16公分,長2.0~2.2米坑木30根,與工作面采高相應的單體液壓支柱和鉸接頂梁各30根,以備大壓顯現時及時增補木垛、叢柱,防止采面垮塌之用。
3、初次放頂前必須對311701采面進行全面檢查,并打好加強支護,即打好密集支柱和反撐支柱。并根據實際情況在局部地段打好叢柱。密集支柱沿傾斜每5米留一個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寬度不得少于5米,密集支柱之間應不得少于10cm的空隙,以便于回柱操作。
4、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煤壁必須清理直順,不得留有傘檐和開裂、松動的煤矸。采面支護(支柱、密柱、叢柱、戧柱、頂梁等)質量必須達到作業規程的要求,頂梁必須全部鉸接牢固、頂梁端頭緊靠煤壁。
5、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上下出口距煤壁不少于20米范圍內的支架必須用單體支柱和鉸接頂梁加固,確保安全退路隨時暢通無阻。
6、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當班跟班副礦長、質檢員、安全員必須堅守現場,質檢員負責觀察頂板、支柱、煤壁壓力情況,跟班副礦長負責現場指揮工作,安全員負責撤退路線安全保障和現場監督,嚴禁任何人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冒險蠻干。
7、該區域回柱放頂,必須有足夠的供風量,嚴禁無風、微風進行回柱作業。
8、該區域回柱放頂,嚴格對瓦斯巡回檢查(特別是采面上隅角瓦斯及有害氣體檢測),嚴禁瓦斯超限作業,若遇停電、停風等情況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到工作面運輸巷安全地帶。
9、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除帶班副礦長外的其他礦領導應輪班到現場指導、檢查放頂工作,收集礦壓資料,制訂補充、補救措施,預防事故發生。
10、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工作面必須備齊完好各種工具、器械。
11、回采工作面直接頂初次來壓垮塌前,初次及以后每次回柱時,沿走向每隔2排、傾向每隔8~10米預設一根ф10~12cm原木信號支柱,信號支柱嚴禁回收。
12、回柱嚴格先支后回、從下到上、由外(采空區側)到內(煤壁側)、先支柱后頂梁、逐根回收的順序進行。密柱、叢柱超前于回柱的距離不小于15米。打密柱時,沿傾向每5米預留一寬0.8米的安全出口,回柱到位后立即補好。
13、單體支柱的回收按操作規程執行,先用鐵絲套住單體支柱和鉸接頂梁,預選好退路,利用回柱器回柱后立即退到安全地點;待單體支柱和鉸接頂梁拉到安全地點后,再人工運走,嚴禁任何人直接進入已回柱區搬、撿任何物件。
14、回柱的全過程中,必須安排有經驗的老工人觀察煤壁、頂板、已回柱區域壓力情況,在頂板巖體內出現斷裂破碎聲、圍巖破碎下沉、掉碴由少增多、由稀到密、淋水增大、信號支柱折斷、支柱變形移位、搖晃、抖動等大壓預兆或已回柱區域頂板巖層正在垮落時,必須暫停一切工作,一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待垮落穩定后,再恢復工作。
15、回柱的全過程中,全體人員精力必須高度集中,嚴禁任何人高聲喧嘩,影響正常信號的發送、接收、執行,嚴防該作而不作、未作,不該作卻誤作等錯誤行為、現象發生造成事故。
16、利用回柱器回柱時,除回柱工和專職安全觀察員兩人外,其他所有人員必須先撤退到回柱點后(上)方8m以上位置,為回柱工和專職安全觀察員兩人的安全撤退預留出足夠的空間和通道。
17、回收的支柱、材料用機械、工具拉到安全地點后,必須立即運走,嚴禁在現場堆積阻塞通道、出口及影響安全操作和遇險避退。
18、回柱的全過程中,任何人嚴禁到回柱地點的下方和側面,若出現任何災害,作業場所一切人員立即沿煤壁下行撤退至工作面運輸巷(下安全出口),經112201采煤工作面運輸巷撤至地面。但撤退到安全地點后,必須立即電話向地面調度值班室匯報,簡要說明報告人姓名、所在班組、報告時所在地點、災害性質、發生地點、受災人數等情況,同時按地面調度值班室的指揮行動。
19、回柱后達到《作業規程》規定距離頂板仍不垮落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強制放頂措施卸壓。強制放頂措施根據頂板結構屆時再行制訂。
20、實施中若發現本措施有不妥或不完善之處,必須立即向礦長和技術負責人匯報,以便及時修正、補充、完善,確保安全。
師宗縣金鑫煤礦
2012年6月1日
篇3: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安全技術措施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由于頂板巖層懸露面積增加,煤柱和切頂支柱承受的壓力相應增加,引起煤柱壓碎、煤壁片邦、支柱收縮下陷,進一步引起頂板巖層不均勻下沉、脫層、開裂而增加對煤柱和切頂的壓力,隨時可能發生大冒頂,危及作業人員生命安全。為了防止事故發生,特制訂本措施,在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的全過程中,本措施與《煤礦安全規程》、《1513工作面采煤作業規程》中的相關規定必須一并嚴格執行。
一、區域概況
1513采煤工作面位于中下部水平,采區運輸巷和回風巷各600m及開切眼100m于今年4月已全部結束,即將形成1513采煤工作面,可采煤量8.9萬噸,可采期為12個月,本工作面上履巖層結構情況簡單,預計初次放頂垮落步距為6~10m。本礦以前1512初次放頂的實踐,基本采后自然垮落,即完全依靠直接頂本身懸露巖層達到極限垮距后破壞垮落。若直接頂達到極限跨距后,仍不垮落,則要根據工作面的實際情況,采取強制放頂措施(若遇強制放頂,編制強制放頂的措施),總之頂底板變化較大,同時與M50煤層層間距較薄,易垮落采區和煤層,故必須進一步根據實際情況控制放頂距離。礦為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切實把好安全關。特編制1513采面初次放頂安全技術措施,供當班安全管理人員各施工作業班組,回柱技能工學習后實施。。
二、采面初次回柱放頂組織領導
(一)領導機構
1、組長:向清華(礦長)
2、副組長:甘佑義(安全副礦長)
3、成員:由生產礦長、機電礦長、工程師、帶班礦長、安全員、瓦檢員、隊長、班長、電工、回柱工組成。
(二)、工作職責:
1、組長全面負責該回采工作面初次回柱放頂的人、財、物的供給調配,并親自指揮調配,負責初次放頂人員落實,監管全面安全工作。
2、工程師負責對該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的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并對措施貫徹學習實施督促。
3、成員對該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現場指揮及現場的安全工作。
三、1513工作面準備工作
1、準備好該采面初次放頂的工具及輔助材料(回柱器、拉繩、鐵絲、釘子、鐵錘、拔柱器等)。
2、1513采面將采四排,打柱掛梁支護完畢后,必須嚴格檢查已支護的四排支柱和梁子,觀察有無滑柱、頂梁松動及煤幫漏頂出現。
3、初次放頂必須有礦級跟班領導,礦級安全管理人員現場觀察指揮放頂安全工作。
4、初次放頂必須由熟悉的回柱技能工進行回柱作業。
5、回柱技能工首先必須備好回柱用的工具,拉繩、鐵絲、排材、臨時支護材料等。
四、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的安全技術措施
1、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由工程師組織相關所有人員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名。
2、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必須在工作面下出口巷備齊Ф14~16公分,長2.0~2.2米坑木50根,與工作面采高相應的單體液壓支柱和鉸接頂梁各30根,以備大壓顯現時及時增補木垛、叢柱,防止采面垮塌之用。
3、初次放頂前必須對1513采面進行全面檢查,并打好特殊支護,即打好密集支柱和反撐支柱。并根據實際情況在局部地段打好叢柱。密集支柱沿傾斜每5米留一個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寬度不得少于5米,密集支柱之間應不得少于10cm的空隙,以便于回柱操作。
4、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煤壁必須清理直順,不得留有傘檐和開裂、松動的煤矸。采面支護(支柱、密柱、叢柱、戧柱、頂梁等)質量必須達到作業規程的要求,頂梁必須全部鉸接牢固、頂梁端頭緊靠煤壁。
5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前,上下出口距煤壁不少于20米范圍內的支架必須用單體支柱和鉸接頂梁加固,確保安全退路隨時暢通無阻。
6、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當班跟班礦長、安全員必須堅守現場,安全員負責觀察頂板、支柱、煤壁壓力情況,跟班礦長負責現場指揮工作,安全員負責撤退路線安全保障和現場監督,嚴禁任何人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冒險蠻干。
7、該區域回柱放頂,必須有足夠的供風量,嚴禁無風、微風進行回柱作業。
8、該區域回柱放頂,嚴格對瓦斯巡回檢查(特別是采面上隅角瓦斯及有害氣體檢測),嚴禁瓦斯超限作業,若遇停電、停風等情況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到工作面運輸巷安全地帶。
9、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礦長、安全礦長應輪班到現場指導、檢查放頂工作,收集礦壓資料,制訂補充、補救措施,預防事故發生。
10、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時,工作面必須備齊完好各種工具、器械。
11、回采工作面直接頂初次來壓垮塌前,初次及以后每次回柱時,沿走向每隔2排、傾向每隔8~10米預設一根Ф10~12cm原木信號支柱,信號支柱嚴禁回收。
12、回柱嚴格先支后回、從下到上、由外(采空區側)到內(煤壁側)、先支柱后頂梁、逐根回收的順序進行。密柱、叢柱超前于回柱的距離不小于15米。打密柱時,沿傾向每5米預留一寬0.8米的安全出口,回柱到位后立即補好。
13、單體支柱的回收按操作規程執行,先用鐵絲套住單體支柱和鉸接頂梁,預選好退路,利用回柱器回柱后立即退到安全地點;待單體支柱和鉸接頂梁拉到安全地點后,再人工運走,嚴禁任何人直接進入已回柱區搬、撿任何物件。
14、回柱的全過程中,必須安排有經驗的老工人觀察煤壁、頂板、已回柱區域壓力情況,在頂板巖體內出現斷裂破碎聲、圍巖破碎下沉、掉碴由少增多、由稀到密、淋水增大、信號支柱折斷、支柱變形移位、搖晃、抖動等大壓預兆或已回柱區域頂板巖層正在垮落時,必須暫停一切工作,一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待垮落穩定后,再恢復工作。
15、回柱的全過程中,全體人員精力必須高度集中,嚴禁任何人高聲喧嘩,影響正常信號的發送、接收、執行,嚴防該作而不作、未作,不該作卻誤作等錯誤行為、現象發生造成事故。
16、利用回柱器回柱時,除回柱工和專職安全觀察員兩人外,其他所有人員必須先撤退到回柱點后(上)方8m以上位置,為回柱工和專職安全觀察員兩人的安全撤退預留出足夠的空間和通道。
17、手動葫蘆的支柱必須穩固、牢實、可靠,距回柱點的直線距離不得小于4米。
18、回收的支柱、材料用機械、工具拉到安全地點后,必須立即運走,嚴禁在現場堆積阻塞通道、出口及影響安全操作和遇險避退。
19、回柱的全過程中,任何人嚴禁到回柱地點的下方和側面,若出現任何災害,作業場所一切人員立即沿煤壁下行撤退至工作面運輸巷(下安全出口),經1513運輸巷進入到皮帶上山撤至地面。但撤退到安全地點后,必須立即電話向地面調度值班室匯報,簡要說明報告人姓名、所在班組、報告時所在地點、災害性質、發生地點、受災人數等情況,同時按地面調度值班室的指揮行動。
20、回柱后達到《作業規程》規定距離頂板仍不垮落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強制放頂措施卸壓。強制放頂措施根據頂板結構屆時再行制訂。
21、實施中若發現本措施有不妥或不完善之處,必須立即向礦長和技術負責人匯報,以便及時修正、補充、完善,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