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煤礦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某煤礦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24-07-15 閱讀 7005

1事故特征

a).頂板事故主要有工作面片幫、漏頂、冒頂。

b)事故多發生采煤工作面、采掘巷道、維修巷道中。

c)頂板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超限,會造成人員傷亡。

d).頂板的預兆: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頂板下沉量增加。煤幫預兆:煤質變得松軟,片幫煤增多;電鉆打眼時感到鉆進省力。支架預兆:木支柱大量被壓劈、壓裂或折斷,工作面可以連續聽見木支柱斷裂聲。絞接頂梁工作面頂梁楔子會彈出。

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頂板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如果冒頂面積較大,又傷及人員

(1)現場人員立即在區隊長或安監員或班組長的帶領下,打好點柱或支設木棚,防止冒頂的擴大,并同時將冒頂情況立即報告調度室。

(2)現場如果受傷人員未被埋,要積極進行包扎或進行其它救護,如果有人員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組織扒矸救人,在扒矸救人前必須對巷道進行支護,以防再次冒頂,使事故進一步擴大。

2、處理冒頂事故時:

(1)探明冒頂區范圍和被埋、壓、截、堵的人數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搶救、處理條件。

(2)迅速恢復冒頂區的正常通風,如一時不能恢復,則必須利用壓風管、水管或打鉆向被埋或截堵區人員供給新鮮空氣;下山掘進必須采取排水措施,進行排水處理。

(3)在處理中必須由外向里加強支護,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員的通道,必要時可以向遇難人員處開掘專用小巷道。

(4)在搶救處理中必須有專人檢查與監視頂板情況,防止發生二次冒頂。

(5)在搶救中遇到大塊巖石,不許用爆破法處理,應盡量避開。如果威脅遇難人員,則可用千斤頂等工具移動石塊,救出遇難人員。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d)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篇2:礦井嚴重頂板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置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置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置方案,承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置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置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置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置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1分險分析

(1)礦井嚴重頂板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我礦所采的二1煤直接頂板一般為深灰色,灰黑色砂質泥巖或砂巖,巖性致密,厚度0~5.76m,平均2.08m。老頂為灰褐色長石中粒石英砂巖,含大量暗色礦物,鈣質膠結,埋藏穩定,厚度2.27~16.91m,平均9.1m。偽頂一般為0~0.4m炭質泥巖。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置的原則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匯報,同時撤離人員的原則。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發生頂板事故后,必須立即組織好人員、準備好器材,隨時接受指揮部的命令,及時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5)現場支護發生輕微破壞,首先恢復支護。若工作面頂板、兩幫嚴重破壞,處理時由外向里逐步進行。

(6)發生頂板事故后,若現場無人員傷亡,災區現場人員必須清點人數,組織人員立即撤至進風流安全地帶,設置警標,等候搶險。若出現人員被困,被困者應保持情緒鎮定,采用呼叫、敲打等方法發出呼救信號。

(7)在現場搶險過程中,派專人對現場頂板進行實時觀測,保證救援人員安全。

(8)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9)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10)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11)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12)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

(13)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對采掘工作面進行支架壓力、頂板狀況、巷道頂板離層及圍巖變形等進行監測,及時進行預測預報,提出處理措施。

(1)采煤工作面

①依據作業規程、措施要求測量支護參數。使用單體支柱壓力監測儀對工作面及兩巷超前支護單體初撐力進行監測。

②采用計量工具或目測端面頂板及煤壁冒落程度。

③觀測頂板移近量隨時間的增長情況。

(2)掘進工作面

①依據作業規程、措施要求檢查支護質量。

②根據巷道的實際情況設置表面位移監測站點,監測頂板和兩幫移近量、變形范圍以及巷道開裂破壞情況,掌握巷道圍巖變形規律。

(5)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部、工人要進行頂板事故知識的教育,熟悉頂板事故征兆如下:

①采掘工作面冒頂前會發出異常聲音,如采煤工作面老頂斷裂時發出鳴炮聲、直接頂受壓時的碎裂聲、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劈裂聲等。

②采煤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條數增加、加寬、掉渣、“矸雨”或者下沉量增大、速度加快;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掉渣等現象。

③采煤工作面單體支柱活柱下縮速度加快、下縮量增大、支柱被壓折壓彎或整體向一方傾斜推倒;掘進工作面前探梁被壓彎壓劈及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

④工作面煤壁片幫速度異常,程度嚴重,導致頂板裸露失去支護。

⑤煤炮或巖爆出現異常、較為頻繁;巷道圍巖發生急劇位移,造成煤巖體的破斷和裂縫的擴展等。

2.4預警行動

當現場出現以下征兆時,必須立即發出警號,人員撤出危險地點,要及時通過電話向礦調度室匯報情況。

1.采掘工作面過斷層、破碎帶、淋水帶、老巷、老空區、應力集中區、頂板泥巖段等特殊區域時。

2.采掘工作面老頂斷裂時發出的鳴炮聲、直接頂受壓時的碎裂聲、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劈裂聲等。

3.采煤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條數增加、加寬、掉渣、“矸雨”或者下沉量增大、速度加快;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掉渣等現象時。

4.采煤工作面單體支柱活柱下縮速度加快、下縮量增大、支柱被壓折壓彎或整體向一方傾斜推倒;掘進工作面前探梁被壓彎壓劈及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

5.工作面煤壁片幫速度異常,程度嚴重,導致頂板裸露失去支護時。

6.煤炮或巖爆出現異常、較為頻繁;巷道圍巖發生急劇位移,造成煤巖體的破斷和裂縫的擴展;煤巖體破壞拋出、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時。

3、注意事項

(1)避險待援時的安全事項:

①進入避難場所前,應在外留明顯標志,以便救護人員發現。

②待救時應保持鎮定,盡量俯臥于巷道的底部,減少體力和氧氣消耗。

③只留一盞礦燈照明,其余關閉,以備撤離時使用。

④間斷敲打管路、鋼軌等發出呼救信號。

⑤遇險人員要團結互助、堅定信心。

⑥看到救護人員后不要過分激動,以防血管破裂。

(2)現場自救互救注意事項

1.采煤工作面發生頂板事故的避災自救措施:

①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當附近發生頂板事故時,迅速遠離危險區,避開交岔點及各種應力集中區,撤退到安全地點,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等待救援人員。

②遇險后,應立即發出求救信號。頂板對人員的傷害主要是頂板將人砸傷,遇險者應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可能引起其他傷害時,則只能呼救)等方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搶救人員及時發現。

③頂板事故發生地點回風側人員應立即有序撤至新鮮風流處并在各個能夠通達發生頂板地點的通道處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

2.獨頭巷道迎頭發生頂板事故的避災自救措施

①遇險人員要正視已經發生的災害。切忌驚慌失措,應迅速組織起來,主動聽從災區中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指揮,團結協作,盡量減少體力和隔堵區的氧氣消耗,有計劃的使用飲水、食物和礦燈等,做好較長時間避災的準備。

②如人員被困地點有電話,應立即用電話匯報災情、遇險人數和計劃采取的避災自救措施。否則,應采用敲擊鋼軌、管道和巖石等方法,發出有規律的呼救信號。

③盡量遠離頂板事故發生地點,避開交叉點,以防止應力重新分布,形成新的應力集中,再次發生頂板事故。

④如人員被困地點有壓風管,應打開壓風管給被困人員輸送新鮮空氣,并稀釋被隔堵空間的瓦斯含量。

3.營救被頂板埋壓人員的措施

①保證營救人員的自身安全。開展營救前,應對已發生頂板事故的地點進行觀測,如發現無頂板事故擴大危險時方可開展營救工作,同時對事故發生地點附近采取加強支護措施,清理后路的障礙物,保證后路暢通。

②對事故發生地點進行支護。根據現場勘查情況,在保證營救人員安全和營救方便的前提下,對事故發生地點進行支護。

③營救被埋壓人員。支護完成后,要派專人觀察頂板,才能清理被埋壓人員附近的煤矸等,直到把遇險人員救出。在營救過程中,要小心的使用工具,以免傷害遇險人員。如果遇險人員被大塊煤矸壓住,應小心把大塊煤矸頂起,將人員迅速救出。

篇3:煤礦頂板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事故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

頂板災害有時也稱為圍巖垮塌,通常包括冒頂、片幫、地板鼓起和沖擊地壓危害等,其危害的發生,主要取決于圍巖力學性質和采取的圍巖控制措施,以及頂板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頂板災害是煤礦多發生性事故。礦井頂板事故會引起大面積來壓,造成工作面巖石垮落,片幫冒頂,支架和設備損壞,人員傷亡。也可能造成有毒有害氣體噴出,引發爆炸和燃燒繼發事故。

1.2頂板事故易發生的地點

冒頂災害事故多發生在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巷道維修處和其他地點。在地質構造復雜頂板管理困難的地區,如斷層帶、褶曲帶、沖刷帶、裂隙發育帶、陷落拄附近是礦井頂板事故易發生的地點。

?1、2014年采掘生產范圍:

(1)采煤:1609、2608、1612;

(2)掘進:1612、2612、2616工作面的準備工程。

(3)開拓:重點保證中三采區三條下山以及+1345m水平巷道系統貫穿和變電所、泵房、水倉等相應工程。

?2、可能發生冒頂事故的地方有:

(1)煤層受地質構造影響較大,頂板破碎或底板松軟、支護困難或不及時支護,易造成冒頂。

(2)6中煤層煤層厚度大,與上部6上煤層間距小(形成復合型頂板),支護困難或不及時易冒頂。

(3)掘進工作面遇地質構造或軟巖時,也有冒頂的可能性發生。

(4)維修巷道時,因頂板破碎支護不及時或支護質量差,造成冒頂事故。

2014年頂板管理的重點頭面有:各采煤工作面、巖巷掘進及巷道維修。

1.3事故可能出現的季節

冒頂事故季節性不明顯,一般在年末、雨季和節日,因為人的心理因素影響,違章行為可能增加,造成事故可能性較大。

1.4事故前可能出現的預兆

1、大面積冒頂的主要預兆

(1)頂板的預兆

1)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有時發出悶雷聲,這是由于頂板斷裂造成的。在頂板突然來壓和工作面總支撐力較低時,工作面頂板下沉量會突然增加,頂板沿煤幫方向會出現裂隙,原有裂隙張大,甚至產生臺階下沉。

2)頂板大面積來壓時,在破碎頂板處連續掉碴,巖粉末下落,巖塵飛揚。如完整頂板有頂煤時,煤和頂板離層脫落。

3)在偽頂和假頂下,有大量的煤屑和碎矸石下落卷起塵霧。

4)當頂板比較堅硬時或初次放頂后,采空區內的頂板有時較大面積不垮落。為了預報采空區頂板活動情況,在采空區沿傾斜方向每隔20至30米留一根木頂柱,砍去2/3缺口作為信號柱,當頂板來壓時,信號柱被壓彎折斷,發出響聲。

(2)煤幫的預兆

1)由于冒頂前頂板壓力增大,工作面及周圍巷道煤幫受壓增高,造成煤質變酥,片幫增多。

2)在工作中使用電鉆打眼比平時省力。

3)采煤機工作用電負荷減少等。

(3)支架的預兆

1)使用木支架時,支架大量被壓壞或折斷,并發出響聲;使用金屬支柱時,耳朵貼在柱體上,可聽見支柱受壓后發出的聲音。

2)當頂板壓力繼續增加時,活柱迅速下縮。連續發出"咯咯"的聲音;若工作面留有底煤或頂板較軟、破碎時,支架有插底及鉆頂現象。

3)工作面使用鉸接頂梁時,在頂板沖擊壓力的作用下,有"飛楔"現象,即楔子被擠出或彈出。

(4)瓦斯及淋水的預兆

在含瓦斯煤層,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頂板淋水量增加。

2、局部冒頂的預兆

(1)響聲。木支柱發生劈裂聲,緊接著出現折梁斷柱現象;金屬支柱的活柱急速下降(或下縮),也發出很大的聲響;有時還能聽到采空區內頂板發生斷裂時的悶雷聲。

(2)掉碴。頂板嚴重破裂時,折梁斷柱現象增加,繼而出現頂板掉碴現象,掉碴越多,說明頂板壓力越大。

(3)煤壁片幫。冒頂前片幫煤比平時增多。

(4)裂縫。當頂板裂縫加寬加深時,就有可能發生冒頂。

(5)漏頂。因背頂不嚴或支架不牢出現的漏頂現象,如不能及時處理,當頂板巖石繼續冒落時,就會出現沒有聲響信號的大冒頂。

(6)頂板出現離層。頂板快要冒落時,常出現頂板離層現象,要用敲幫問頂的辦法判斷,即操作人員站在安全地點,用長鋼桿先捅掉破碎的煤和巖石后,再用斧、鎬或鋼桿敲打頂板,如果聲音清脆,則表明頂板完好;如果頂板發出"空空"的響聲,說明上下巖層之間已經離層。當離層很厚時,則不好辨認,這時要用震動問頂法,用左手按住頂板,右手用工具敲擊,如果左手感到輕微震動,則頂板發生離層,要立即加強支護。

(7)在含瓦斯煤層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有淋水的工作面,淋水量有明顯的增加。

2應急組織與職責

發生事故后,現場跟班干部和班組長要立即組織現場人員進行自救和互救,同時要立即向礦總調度室匯報,總調度要按照應急程序和有關規定快速逐級上報,應急救援指揮部立即投入的工作,迅速開展搶險救援等工作。

現場應急處置區隊、班組及部室等基層單位應急組織機構和關鍵崗位在自救互救、避災和人員撤離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基層應急組織機為:

2.1部室應急組織和職責

?部室應急組織是礦應急指揮部領導下的二級組織,負責與本部室業務相關的應急工作,各部室要成立應急小組,其組成是:

1.應急小組:

組?長:殷建國

副組長:李萬方、陳建平

成?員:王鵬偉、李仁義、任戰杰、晉寂照、孫雪陽、歐聲東、張曉恒、趙亮、馮志賢等

2.職責:

全面負責與部業務相關的應急管理工作。參與本部業務相關的礦應急預案的編制、承擔本科業務相關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等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的制定。指導有關區隊、作業、班組、崗位和個人預案中相關部分的編制。負責本科業務相關的應急工程方案的編制和相關安全措施制定,提供相關的資料和圖件。事故發生后按照救援指揮部的命令,負責應急工程的組織實施。

協助相關部門組織應急宣傳、培訓或演練。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參與事故災害分析、救援總結報告及整改措施的編制,完成上級單位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2.2區隊應急組織和職責

區隊應急組織是礦應急指揮部領導下的二級組織,負責與本區隊業務相關的應急工作,各區隊要成立應急小組,其組成是:

(一)應急小組:

1.掘進一隊

組?長:張英

副組長:技術隊長

成?員: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2、綜掘隊

組?長:龍忠喜

副組長:技術隊長

成?員: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3、開拓二隊

組?長:劉黎

副組長:技術隊長

成?員: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4、巷修隊

組?長:李偉

副組長:技術隊長

成?員: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5、綜采一隊

組?長:位文全

副組長:技術隊長

成員: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6、綜采二隊

組長:臧培

副組長:技術隊長

成?員: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二)職責:

全面負責本隊(區)應急管理工作、承擔負責本隊(區)事故災害"預防預警"措施的落實,負責本隊(區)發生災害事故時自救、互救和避災等現場應急處置的職責。負責組織編制本隊(區)"作業預案"、及本隊關鍵崗位和個人預案的編制。負責本隊應急宣傳、培訓或演練的組織。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完成上級單位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2.3班組應急組織與職責

班組應急組織是區隊應急小組領導下的最基層應急組織,負責與班組作業相關的應急工作,各班組要成立應急小組,其組成是:

(一)應急小組:

1、掘進一隊

組?長:張英

副組長:技術隊長、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成?員:各班組長

2、綜掘隊

組?長:龍忠喜

副組長:技術隊長、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成?員:各班組長

3、開拓二隊

組?長:劉黎

副組長:技術隊長、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成?員:各班組長

4、巷修隊

組?長:李偉

副組長:技術隊長、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成?員:各班組長

5、綜采一隊

組?長:位文全?

副組長:技術隊長、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成?員:各班組長

6、綜采二隊

組長:臧培

副組長:技術隊長、各跟班隊長、技術員

成?員:各班組長

(二)職責:

承擔全班組應急管理工作、負責班組事故災害"預防預警"措施的落實,負責本班組發生災害事故時自救、互救和避災等現場應急處置的職責。負責本隊應急宣傳、培訓或演練的組織。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完成區隊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2.4關鍵崗位及個人應急職責

關鍵崗位及個人是在區隊管理下,班組領導下的重要作業工種,除按照崗位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外,還要承擔與本崗位對應的應急職責:

1.承擔隱患排查、發現事故預兆和第一時間報告的職責。

2.承擔協助跟班區隊長、班組長進行應急處置的職責。

3.承擔協助跟班區隊長、班組長進行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職責。

3礦井頂板事故應急處置

3.1頂板事故應急處理基本程序

發生頂板事故后,現場人員迅速撤離災區,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當調度室接到事故的匯報后,按如下應急程序處置:

1.當發生局部頂板事故,由跟班區隊長或班長負責處置并報告值班礦長,值班礦長負責組織處理。對于局部頂板事故,現場班區隊長、班長有第一次直接處置權,可先處置后匯報。

2.當發生大面積頂板事故時要立即啟動應急措施:必須立即撤出災區人員、進行自救互救同時按應急預案規定的順序通知礦長、總工程師等有關人員,立即向上級單位報告(獨立煤礦要立即向政府相關部門報告),召請礦山救援大隊和醫療救治單位,應急救援指揮部立即投入工作,派遣偵查小分隊進行災情偵察、人員救治,進行災害的初步評估,根據災情制定救援方案,救援隊現場搶險救災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

3.2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3.2.1自救互救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當發現冒頂征兆,而當時又難以采取措施防止頂板冒落時,要迅速離開危險區,撤退到安全地點。

(2)遇險時要靠煤幫貼身站立或到木垛處避災。當發生冒頂來不及撤退到安全地點時,應靠煤幫貼身站立避災,但要注意煤壁片幫傷人;如靠近木垛時,也可撤至木垛處避災。

(3)遇險后立即發出呼救信號。冒頂對人員的傷害是砸傷、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穩定后,如被困地點有電話,遭險人員應立即電話匯報情況。否則,遇險人員應立即采用呼叫、敲打(不要敲打對自己有威脅的支架、物料和巖塊)等方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營救人員了解災情,組織力量進行搶救。

(4)遇險人員要積極開展自救和互救:

1)事故發生后,遇險人員要聽從跟班區隊長、班組長和有經驗的職工指揮,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自救和互救。

2)被煤矸、物料等埋壓的人員,不要驚慌失措,在條件不允許時切忌采用猛烈掙扎的辦法脫險,以免造成事故的擴大。

3)未受傷和受輕傷人員,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設法營救被掩埋人員,并盡可能脫離險區或轉移到較安全地點等待救援。

4)礦工互救時,應暫停向冒落區附近的機電設備供電,以防搶救時人員觸電。

5)營救被埋壓人員時,要首先檢查和維護好冒落點及其附近的設施,以保障營救人員在救援時的安全,并有暢通、安全的退路。

6)冒落范圍不大時,如果遇險人員被大矸石壓住,可用液壓千斤頂等工具把大塊巖石支起,再將遇險人員救出,切忌生拉硬拽。

7)如果頂板沿煤壁冒落,矸石塊度比較破碎,遇險人員又靠近煤壁位置時,可沿煤壁由冒落區從外向里掏小洞,架設梯形棚子(靠冒落區的一幫必須用木板背好,防止漏矸石),邊支護邊掏洞,直到把遇險人員救出。

8)如遇險人員位置靠近放頂區,可沿放頂區由外向里掏小洞,架設梯形棚子,木板背幫背頂;或用撞楔法,在撞楔保護下邊支護邊掏洞,把遇險人員救出。

9)分層開采的工作面發生冒頂,底板是煤層,遇險人員的位置在金屬網或荊條假頂下面時,可沿底板煤層掏小洞,邊支護邊掏洞,接近遇險者后將其救出。

10)如果底板是巖石,遇險者位置在金屬網或荊條假頂下面時,可沿煤壁掏小洞接近遇險人員,然后再視現場情況采取措施(如用風鎬在底板中掏小洞等)到達遇險人員處將其救出。

11)如果工作面上下出口同時冒落,或工作面中部冒落范圍很大,把人堵在中間,采用掏小洞和撞楔法處理時間長、不安全時,可采用沿煤層重開切眼的方法處理和救人。

(5)被隔堵人員要積極配合外部的營救工作

1)遇險人員要正視已發生的災難,切忌驚慌失措。應迅速組織起來,聽從災區中跟班區隊長、班組長和有經驗的老工人指揮,團結協作,盡量減少體力和隔堵區的氧氣消耗,有計劃地使用飲水、食物和礦燈等,做好較長時間避災的準備。

2)如人員被困地點有電話,應立即用電話匯報災情、遇險人員數和計劃采取的避災自救措施。或者采用敲擊鋼軌、管道和巖石等方法,發出有規律的呼救信號,并每隔一定時間敲擊一次,不間斷地發出信號,以便營救人員了解災情、組織力量進行搶救。

3)維護加固冒落地點和人員躲避處的支架,并經常檢查,以防止冒頂進一步擴大,保障被堵人員避災時的安全。

4)如人員被困地點有壓風管,應打開壓風管輸送新鮮空氣,并稀釋被隔堵空間的瓦斯含量,并要注意保暖。

5)如人員被困地點有避難硐室,應立即進入避難硐室,利用避難硐室內電話匯報災情,并等待救援。

3.2.2現場救援具體措施

(1)冒落范圍不大時,如有遇險人員被大矸石壓住,可用液壓千斤頂等工具把大塊巖石支起后,再將遇險人員救出,切忌生拉硬拽。

(2)清理堵塞物時,要防止傷害遇險人員。在接近遇險人員附近時嚴禁用鎬刨、錘砸等方法破煤(巖)塊扒人。要首先清理遇險人員的口鼻堵塞物,暢通呼吸系統。

(3)搶險救援期間不得停井下壓風,以供災區人員呼吸。

(4)要注意給被搶救出的遇險人員保暖,要迅速轉運至安全地點進行創傷檢查。要及時在現場開展輸氧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急救處理,危重傷員要盡快送醫院急救。對長期困在井下的人員,不要用燈光照射眼睛,飲食要由現場醫護人員決定。

(5)要做好災區現場保護,除救人和處理險情緊急需要外,一般不得破壞現場。

3.2.3頂板冒落巷道的通風恢復

盡快組織恢復通風網路,在積極組織處理冒頂的同時,要充分預見冒頂區給通風工作造成的影響。無法盡快恢復通風時,利用壓風管路向災區人員供風。

處理冒頂事故的過程中,救援隊始終要有專人檢查瓦斯和觀察頂板情況。如發現異常,立即撤出人員。

3.2.4搶救人員時清理堵塞物

清理堵塞物時,使用工具要小心,防止傷害遇險人員。遇有大塊矸石、木柱、金屬網、鐵架等物壓人時,可使用千斤頂、液壓起重器、液壓剪刀等工具進行處理,絕不可用鎬刨、錘砸等方法扒人或破巖。

在搶救過程中,指揮部可視情請求上級抽調具有技術裝備和有經驗的骨干救援隊伍緊急增援。

3.3現場報警基本要求及內容

3.3.1報警電話及聯絡方式

1.本礦報警電話表;

(見附表)

2.本礦領導及相關部門電話表;

(見附表)

3.上級應急管理單位及聯系人電話表;

(見附表)

4.救援隊伍聯系電話表;

(見附表)

3.3.2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1、接警和事故報告基本要求

(1)在調度室設立事故報告接警專用電話:

調度電話:0857-7156054

行政電話:0857-7156298

(2)調度室是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承擔接警、事故報告、信息分析職責。

(3)發生事故后,現場工作人員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匯報的內容包括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型、損傷情況和事故的簡要經過。

(3)調度室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按照預案規定事故電話通知順序通知各位領導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重特大事故要立即向上級單位報告事故情況。

2、事故報告的內容

(1)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別;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傷害程度、涉及范圍;

(3)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4)事故發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當前事故的搶險情況等,必要時附事故現場簡圖。

4處理頂板事故的注意事項

(1)佩戴自救器呼吸時感到稍有燙嘴,是正常現象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夾,以防中毒。

(2)救援隊員進入災區探險或救人時一定要計算氧氣消耗量,保證有足夠的氧氣返回。

(3)救援隊員不可長時間在一氧化碳超過30mg/m3的環境下工作,防止中毒。

(4)要做好災區現場保護,除救人和處理險情緊急需要,一般不得破壞現場。

(5)現場自救和互救應注意:

①首先對自己進行有效的自救。

②在互救前應了解現場頂板、氣體、支護、電器設備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實施互救工作。

③在互救時應按"三先三后"的原則進行互救處理。

④根據現場情況,在選擇避災地點時要充分考慮靠近壓風管、水管和通信線路的地方,利用"三條線",提升生存能力。

(6)應急救援工作注意事項:

①救援隊要提出書面偵查報告和救援報告。

②用書面形式記錄救援的程序、執行的救援命令、各類檢查表、專家書面報告等。

③救援人員的裝備必須符合《礦山救援規程》要求。

④在救援過程中要注意次生災害誘發的其他事故的發生,十分注意救援過程的事態控制,保護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7)現場自救和互救應注意:

①首先對自己進行有效的自救。

②在互救前應了解現場頂板、氣體、支護、電器設備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實施互救工作。

③在互救時應按"三先三后"的原則進行互救處理。

④根據現場情況,在選擇避災地點時要充分考慮靠近壓風管、水管和通信線路的地方,利用"三條線",提升生存能力。

(8)應急救援工作注意事項:

①救援隊要提出書面偵查報告和救援報告。

②用書面形式記錄救援的程序、執行的救援命令、各類檢查表、專家書面報告等。

③救援人員的裝備必須符合《礦山救援規程》要求。

④在救援過程中要注意次生災害誘發的其他事故的發生,十分注意救援過程的事態控制,保護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5附錄

5.1相關預案目錄

5.2相關措施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