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嚴重頂板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礦井嚴重頂板事故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024-07-15 閱讀 8080

1、班組應急組織和職責

1.1班組應急組織

(1)應急小組

組?長:班長

副組長:副班長

成?員:當班上崗人員

(2)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現場應急工作,應急措施宜貫和培訓。承擔自救、互救和避災職責,承擔第一時間報告預警信息和事故災害信息的職責,執行本班組現場預警處置和災害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置方案,配合相關部門進行傷亡人員善后和安撫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應急工作。

1.2班組人員應急崗位責任制

(1)組長

全面負責本班應急管理工作。根據相關預警處置方案,承擔第一時間報告事故預兆的職責,落實預警處置措施。在作業現場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承擔事故報告的職責,并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置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2)副組長

協助組長完成相關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3)班組長

發現和報告事故預兆,落實預警處置措施。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按照相關預案的現場處置程序,承擔組織本班組現場人員的自救、互救和避災的責任。

(4)關鍵崗位業務骨干

發現與本崗位相對的事故預兆,承擔第一時間預警信號報告的職責。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協助現場應急指揮者進行自救和避災,不斷發現避災過程中出現的危險和危害。

2、班組作業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2.1分險分析

(1)礦井嚴重頂板事故災害危險性分析

我礦所采的二1煤直接頂板一般為深灰色,灰黑色砂質泥巖或砂巖,巖性致密,厚度0~5.76m,平均2.08m。老頂為灰褐色長石中粒石英砂巖,含大量暗色礦物,鈣質膠結,埋藏穩定,厚度2.27~16.91m,平均9.1m。偽頂一般為0~0.4m炭質泥巖。

2.2作業現場應急處置的原則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匯報,同時撤離人員的原則。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影響區域、破壞程度、現場風流變化、作業人員數目、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發生頂板事故后,必須立即組織好人員、準備好器材,隨時接受指揮部的命令,及時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5)現場支護發生輕微破壞,首先恢復支護。若工作面頂板、兩幫嚴重破壞,處理時由外向里逐步進行。

(6)發生頂板事故后,若現場無人員傷亡,災區現場人員必須清點人數,組織人員立即撤至進風流安全地帶,設置警標,等候搶險。若出現人員被困,被困者應保持情緒鎮定,采用呼叫、敲打等方法發出呼救信號。

(7)在現場搶險過程中,派專人對現場頂板進行實時觀測,保證救援人員安全。

(8)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9)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10)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11)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12)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

(13)積極開展自救互救,對于窒息或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復蘇方法為:立即將傷員移至新鮮風流中,使之盡快與有毒有害氣體隔離;將口中妨礙呼吸的東西去除,并將衣領、腰帶、上衣解開,脫掉膠靴,使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不致受阻;對窒息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血傷員,要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傷員,要先固定、后搬運。

2.3危險源監控?

對采掘工作面進行支架壓力、頂板狀況、巷道頂板離層及圍巖變形等進行監測,及時進行預測預報,提出處理措施。

(1)采煤工作面

①依據作業規程、措施要求測量支護參數。使用單體支柱壓力監測儀對工作面及兩巷超前支護單體初撐力進行監測。

②采用計量工具或目測端面頂板及煤壁冒落程度。

③觀測頂板移近量隨時間的增長情況。

(2)掘進工作面

①依據作業規程、措施要求檢查支護質量。

②根據巷道的實際情況設置表面位移監測站點,監測頂板和兩幫移近量、變形范圍以及巷道開裂破壞情況,掌握巷道圍巖變形規律。

(5)本區要對井下特別是區隊管理干部、工人要進行頂板事故知識的教育,熟悉頂板事故征兆如下:

①采掘工作面冒頂前會發出異常聲音,如采煤工作面老頂斷裂時發出鳴炮聲、直接頂受壓時的碎裂聲、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劈裂聲等。

②采煤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條數增加、加寬、掉渣、“矸雨”或者下沉量增大、速度加快;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掉渣等現象。

③采煤工作面單體支柱活柱下縮速度加快、下縮量增大、支柱被壓折壓彎或整體向一方傾斜推倒;掘進工作面前探梁被壓彎壓劈及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

④工作面煤壁片幫速度異常,程度嚴重,導致頂板裸露失去支護。

⑤煤炮或巖爆出現異常、較為頻繁;巷道圍巖發生急劇位移,造成煤巖體的破斷和裂縫的擴展等。

2.4預警行動

當現場出現以下征兆時,必須立即發出警號,人員撤出危險地點,要及時通過電話向礦調度室匯報情況。

1.采掘工作面過斷層、破碎帶、淋水帶、老巷、老空區、應力集中區、頂板泥巖段等特殊區域時。

2.采掘工作面老頂斷裂時發出的鳴炮聲、直接頂受壓時的碎裂聲、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劈裂聲等。

3.采煤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條數增加、加寬、掉渣、“矸雨”或者下沉量增大、速度加快;掘進工作面頂板出現裂縫、掉渣等現象時。

4.采煤工作面單體支柱活柱下縮速度加快、下縮量增大、支柱被壓折壓彎或整體向一方傾斜推倒;掘進工作面前探梁被壓彎壓劈及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

5.工作面煤壁片幫速度異常,程度嚴重,導致頂板裸露失去支護時。

6.煤炮或巖爆出現異常、較為頻繁;巷道圍巖發生急劇位移,造成煤巖體的破斷和裂縫的擴展;煤巖體破壞拋出、支護遭到破壞等現象時。

3、注意事項

(1)避險待援時的安全事項:

①進入避難場所前,應在外留明顯標志,以便救護人員發現。

②待救時應保持鎮定,盡量俯臥于巷道的底部,減少體力和氧氣消耗。

③只留一盞礦燈照明,其余關閉,以備撤離時使用。

④間斷敲打管路、鋼軌等發出呼救信號。

⑤遇險人員要團結互助、堅定信心。

⑥看到救護人員后不要過分激動,以防血管破裂。

(2)現場自救互救注意事項

1.采煤工作面發生頂板事故的避災自救措施:

①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當附近發生頂板事故時,迅速遠離危險區,避開交岔點及各種應力集中區,撤退到安全地點,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等待救援人員。

②遇險后,應立即發出求救信號。頂板對人員的傷害主要是頂板將人砸傷,遇險者應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可能引起其他傷害時,則只能呼救)等方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搶救人員及時發現。

③頂板事故發生地點回風側人員應立即有序撤至新鮮風流處并在各個能夠通達發生頂板地點的通道處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

2.獨頭巷道迎頭發生頂板事故的避災自救措施

①遇險人員要正視已經發生的災害。切忌驚慌失措,應迅速組織起來,主動聽從災區中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指揮,團結協作,盡量減少體力和隔堵區的氧氣消耗,有計劃的使用飲水、食物和礦燈等,做好較長時間避災的準備。

②如人員被困地點有電話,應立即用電話匯報災情、遇險人數和計劃采取的避災自救措施。否則,應采用敲擊鋼軌、管道和巖石等方法,發出有規律的呼救信號。

③盡量遠離頂板事故發生地點,避開交叉點,以防止應力重新分布,形成新的應力集中,再次發生頂板事故。

④如人員被困地點有壓風管,應打開壓風管給被困人員輸送新鮮空氣,并稀釋被隔堵空間的瓦斯含量。

3.營救被頂板埋壓人員的措施

①保證營救人員的自身安全。開展營救前,應對已發生頂板事故的地點進行觀測,如發現無頂板事故擴大危險時方可開展營救工作,同時對事故發生地點附近采取加強支護措施,清理后路的障礙物,保證后路暢通。

②對事故發生地點進行支護。根據現場勘查情況,在保證營救人員安全和營救方便的前提下,對事故發生地點進行支護。

③營救被埋壓人員。支護完成后,要派專人觀察頂板,才能清理被埋壓人員附近的煤矸等,直到把遇險人員救出。在營救過程中,要小心的使用工具,以免傷害遇險人員。如果遇險人員被大塊煤矸壓住,應小心把大塊煤矸頂起,將人員迅速救出。

篇2:礦井頂板事故隱患應急處理措施

(一)、頂板分類和支護方式:頂板分為偽頂、直接頂、老頂。支護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梯形木支架棚式支護;巖巷一般采用裸體巷道,遇過破碎帶或斷層則采用:砌碹、水泥支架棚式支護、工字鋼棚式支護和木支架棚式支護等。采空區頂板控制方法:采空區頂板采用全部跨落法控制。

(二)、發生頂板事故的預兆:

1、工作面煤壁煤質變松,片邦增多。

2、頂板發生斷裂聲,伴有“煤炮”聲。這是頂板離層或斷裂的聲音,預示著工作面頂板的壓力增大。

3、工作面頂板、支架下沉量突然增加,頂板沿煤幫方向會出現裂隙,甚至產生臺階下沉,這是由于頂板突然來壓和工作面支架支撐力不夠。

4、支架大量受壓折斷、壓裂,發出斷裂聲。

5、巖巷掘進工作面,在破碎頂板處有連續掉碴,巖粉末下落,巖塵飛揚。

(三)、工作面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1、嚴格支架的規格和質量,發現斷梁折柱時必須及時進行修復。

2、嚴禁空邦空頂。支架和頂邦之間的空隙必須塞緊、接頂和背實。

3、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布置巷道。

4、煤巷開口時,必須打上雙抬棚,對面打抗山棚,煤巷間預留煤柱必須在6米以上。

5、打眼工作應在有支護的地點進行,嚴禁進入空頂區進行打眼,(扒幫放頂打眼前必須先打好抗山棚和護身柱)。

6、放頂扒邦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的地點,用長柄三角耙扒煤,禁止進入空頂區扒煤。

7、所有巷道必須保證后路暢通。巷道應有專人進行修復,保證支架完整抗壓。當后路進行修復時,修護點以里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工作面,等修復工作結束后,方可進入繼續作業。

8、老區復采,煤質松軟或過老塘,采用手工挖掘進尺,嚴禁放炮掘進。

(四)、巖巷工作面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1、巖巷掘進時必須采用前探梁,發現頂板破碎時,必須跟棚進尺。進尺一段距離后,應及時改為永久支護。

2、加強敲邦問頂制度。發現松動的巖石要及時處理后,方可繼續進行作業。

3、加強工作面及后路圍巖的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或向井口調度室匯報。

4、撬頂時,撬頂人員必須觀察好所撬地點周圍的頂板,站在安全的位置進行撬頂,以防止意外。

(五)、發現頂板冒落預兆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當發現工作面有頂板冒落預兆時,根據當時情況,可采取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如加強支護能使頂板不冒時,可在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下進行維護,立即加固支架(套棚、補邊柱、打中柱、拉抬棚或抗山棚、打木垛等),防止頂板冒落。

2、如情況危急,無法采取措施防止頂板冒落時,作業人員應果斷地、立即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域。

(六)、發生頂板事故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遇險人員當發現冒頂來不及撤離時,可根據工作面情況,靠近煤邦貼身站立避災,但要防止煤壁片邦傷人;如有木垛可撤至木垛處避災。

2、遇險人員應積極進行自救和互救,并配合搶救人員進行營救工作。

3、被煤或巖石埋壓人員在條件不允許時不能采取掙扎等辦法脫險,防止冒頂范圍擴大,待冒頂基本穩定后,應立即采用呼喊或敲打(不能敲打對自己有威脅的支架、物料和巖塊)等辦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被搶救人員發現。

4、若是后路發生冒頂,遇險人員應沉著冷靜,可利用排水管、高壓風管等呼吸新鮮空氣,并采用敲打風、水管或風筒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篇3:錨桿支護巷道頂板事故控制措施規程

一、錨桿支護巷道冒頂事故的原因

錨桿支護巷道的冒頂事故的發生除地質因素外,主要是錨桿支護系統的錨固力不足引起的。巷道成巷后,在原巖應力和次生應力的作用下,巷道圍巖產生變形,如果巖石不能自穩,且錨桿支護系統的錨固力不足,這種變形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會不斷發展,最終導致圍巖冒落和冒頂。錨桿間排距過大、錨桿支護材料選擇不當、錨桿支護系統的匹配不合理、施工質量差等都會產生這一惡果。

二、巷道交叉處冒頂事故的原因及防治

巷道交叉處冒頂事故往往發生在巷道開岔的時候。因為開岔口需要架設抬棚替換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如果開岔處巷道頂部存在與巖體失去聯系的巖塊,并且圍巖正向巷道擠壓,而新支設抬棚或強度不夠,或穩定性不夠,就可能造成冒頂事故。當巷道圍巖強度不是很大時,頂部存在與巖體失去聯系的巖塊以及圍巖向巷道擠壓就在所難免,如果開岔處正好是掘巷時的冒頂處,則情況更為嚴重。

三、冒頂發生前的預兆: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冒頂之前,由于壓力增大,頂板巖石開始下沉,使支架開始發出斷裂聲,而后逐漸折斷。與此同時,還能聽到頂板巖石發出&ie*cl;°啪、啪&ie*cl;±的破裂聲。隨著頂板巖石進一步破碎,在冒落前幾秒鐘就會發現頂板掉落小碎石塊,涌水量也逐漸增大,而后便開始冒落。

頂板冒落之前,巖石在礦山壓力作用下開始破壞的初期,其破碎的響聲和頻率都很低,常常在井下工作人員還沒有聽到之前,老鼠已有感應。所以在井下巖層大破壞或大冒落之前,有時會看到老鼠搬家。在井下工作的人員,當聽到或者看到上述冒落預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馬上從危險區撤到安全地點。必須注意的是,有些頂板本來節理發育裂隙就較多,有可能發生突然冒落,而且在冒落前沒有任何預兆。

頂板冒落的觀測方法有木楔法、標記法、信號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頂板裂隙中釘入一塊小木楔(或小金屬楔),如果頂板變形、裂隙增大,小木楔會自動落下或松動,說明頂板有冒落危險。標記法是將黃泥、油漆、水泥砂漿抹在頂板裂隙上,觀察其變化,也能反映出頂板變形情況。信號柱法是在采場每隔7~10m用蘭根毛竹(或木柱)支撐在頂底板之間,如果發現毛竹(或木柱)壓裂,發出響聲,說明頂板下沉有冒落危險,應立即將人員撤離采場,然后制定安全措施進行支護。

四、巷道冒頂的處理

巷道冒頂大多發生在巖石松軟區和破碎帶內,巷道冒頂的處理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相應的措施。

(1)錨噴法

在巷道內有壓風系統,且圍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錨噴法處理冒頂,不僅節省時間,節約材料,而且作業比較安全。在處理冒頂時,要將浮石處理干凈,清洗巖面,要注意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2)撞楔法

撞楔法是一種超前支護法,在超前支護的掩護下,可以使巷道頂板完全不暴露。這種方法要求每架支架均應牢固可靠,前后支架之間必須用撐柱和扒釘連接成整體。

(3)木垛法

當冒落的范圍不大時,且冒落區頂板在一定時間內尚能保持平衡狀態時,可采用木垛法。

(4)穿梁護頂法

當冒頂高度不大但長度較大,用木垛法難以處理時,可采用穿梁護頂法。

(5)人工假頂法

當巷道冒頂嚴重,其他方法難以處理時,可采用鉆孔注漿形成人工假頂的方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