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頂板事故隱患應急處理措施
(一)、頂板分類和支護方式:頂板分為偽頂、直接頂、老頂。支護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梯形木支架棚式支護;巖巷一般采用裸體巷道,遇過破碎帶或斷層則采用:砌碹、水泥支架棚式支護、工字鋼棚式支護和木支架棚式支護等。采空區頂板控制方法:采空區頂板采用全部跨落法控制。
(二)、發生頂板事故的預兆:
1、工作面煤壁煤質變松,片邦增多。
2、頂板發生斷裂聲,伴有“煤炮”聲。這是頂板離層或斷裂的聲音,預示著工作面頂板的壓力增大。
3、工作面頂板、支架下沉量突然增加,頂板沿煤幫方向會出現裂隙,甚至產生臺階下沉,這是由于頂板突然來壓和工作面支架支撐力不夠。
4、支架大量受壓折斷、壓裂,發出斷裂聲。
5、巖巷掘進工作面,在破碎頂板處有連續掉碴,巖粉末下落,巖塵飛揚。
(三)、工作面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1、嚴格支架的規格和質量,發現斷梁折柱時必須及時進行修復。
2、嚴禁空邦空頂。支架和頂邦之間的空隙必須塞緊、接頂和背實。
3、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布置巷道。
4、煤巷開口時,必須打上雙抬棚,對面打抗山棚,煤巷間預留煤柱必須在6米以上。
5、打眼工作應在有支護的地點進行,嚴禁進入空頂區進行打眼,(扒幫放頂打眼前必須先打好抗山棚和護身柱)。
6、放頂扒邦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的地點,用長柄三角耙扒煤,禁止進入空頂區扒煤。
7、所有巷道必須保證后路暢通。巷道應有專人進行修復,保證支架完整抗壓。當后路進行修復時,修護點以里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工作面,等修復工作結束后,方可進入繼續作業。
8、老區復采,煤質松軟或過老塘,采用手工挖掘進尺,嚴禁放炮掘進。
(四)、巖巷工作面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1、巖巷掘進時必須采用前探梁,發現頂板破碎時,必須跟棚進尺。進尺一段距離后,應及時改為永久支護。
2、加強敲邦問頂制度。發現松動的巖石要及時處理后,方可繼續進行作業。
3、加強工作面及后路圍巖的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或向井口調度室匯報。
4、撬頂時,撬頂人員必須觀察好所撬地點周圍的頂板,站在安全的位置進行撬頂,以防止意外。
(五)、發現頂板冒落預兆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當發現工作面有頂板冒落預兆時,根據當時情況,可采取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如加強支護能使頂板不冒時,可在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下進行維護,立即加固支架(套棚、補邊柱、打中柱、拉抬棚或抗山棚、打木垛等),防止頂板冒落。
2、如情況危急,無法采取措施防止頂板冒落時,作業人員應果斷地、立即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域。
(六)、發生頂板事故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遇險人員當發現冒頂來不及撤離時,可根據工作面情況,靠近煤邦貼身站立避災,但要防止煤壁片邦傷人;如有木垛可撤至木垛處避災。
2、遇險人員應積極進行自救和互救,并配合搶救人員進行營救工作。
3、被煤或巖石埋壓人員在條件不允許時不能采取掙扎等辦法脫險,防止冒頂范圍擴大,待冒頂基本穩定后,應立即采用呼喊或敲打(不能敲打對自己有威脅的支架、物料和巖塊)等辦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被搶救人員發現。
4、若是后路發生冒頂,遇險人員應沉著冷靜,可利用排水管、高壓風管等呼吸新鮮空氣,并采用敲打風、水管或風筒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篇2:礦井頂板事故隱患應急處理措施
(一)、頂板分類和支護方式:頂板分為偽頂、直接頂、老頂。支護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梯形木支架棚式支護;巖巷一般采用裸體巷道,遇過破碎帶或斷層則采用:砌碹、水泥支架棚式支護、工字鋼棚式支護和木支架棚式支護等。采空區頂板控制方法:采空區頂板采用全部跨落法控制。
(二)、發生頂板事故的預兆:
1、工作面煤壁煤質變松,片邦增多。
2、頂板發生斷裂聲,伴有“煤炮”聲。這是頂板離層或斷裂的聲音,預示著工作面頂板的壓力增大。
3、工作面頂板、支架下沉量突然增加,頂板沿煤幫方向會出現裂隙,甚至產生臺階下沉,這是由于頂板突然來壓和工作面支架支撐力不夠。
4、支架大量受壓折斷、壓裂,發出斷裂聲。
5、巖巷掘進工作面,在破碎頂板處有連續掉碴,巖粉末下落,巖塵飛揚。
(三)、工作面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1、嚴格支架的規格和質量,發現斷梁折柱時必須及時進行修復。
2、嚴禁空邦空頂。支架和頂邦之間的空隙必須塞緊、接頂和背實。
3、嚴格按照《作業規程》規定布置巷道。
4、煤巷開口時,必須打上雙抬棚,對面打抗山棚,煤巷間預留煤柱必須在6米以上。
5、打眼工作應在有支護的地點進行,嚴禁進入空頂區進行打眼,(扒幫放頂打眼前必須先打好抗山棚和護身柱)。
6、放頂扒邦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的地點,用長柄三角耙扒煤,禁止進入空頂區扒煤。
7、所有巷道必須保證后路暢通。巷道應有專人進行修復,保證支架完整抗壓。當后路進行修復時,修護點以里所有人員必須撤離工作面,等修復工作結束后,方可進入繼續作業。
8、老區復采,煤質松軟或過老塘,采用手工挖掘進尺,嚴禁放炮掘進。
(四)、巖巷工作面冒頂事故的預防措施
1、巖巷掘進時必須采用前探梁,發現頂板破碎時,必須跟棚進尺。進尺一段距離后,應及時改為永久支護。
2、加強敲邦問頂制度。發現松動的巖石要及時處理后,方可繼續進行作業。
3、加強工作面及后路圍巖的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或向井口調度室匯報。
4、撬頂時,撬頂人員必須觀察好所撬地點周圍的頂板,站在安全的位置進行撬頂,以防止意外。
(五)、發現頂板冒落預兆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當發現工作面有頂板冒落預兆時,根據當時情況,可采取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如加強支護能使頂板不冒時,可在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下進行維護,立即加固支架(套棚、補邊柱、打中柱、拉抬棚或抗山棚、打木垛等),防止頂板冒落。
2、如情況危急,無法采取措施防止頂板冒落時,作業人員應果斷地、立即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域。
(六)、發生頂板事故的緊急處理原則和安全注意事項
1、遇險人員當發現冒頂來不及撤離時,可根據工作面情況,靠近煤邦貼身站立避災,但要防止煤壁片邦傷人;如有木垛可撤至木垛處避災。
2、遇險人員應積極進行自救和互救,并配合搶救人員進行營救工作。
3、被煤或巖石埋壓人員在條件不允許時不能采取掙扎等辦法脫險,防止冒頂范圍擴大,待冒頂基本穩定后,應立即采用呼喊或敲打(不能敲打對自己有威脅的支架、物料和巖塊)等辦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被搶救人員發現。
4、若是后路發生冒頂,遇險人員應沉著冷靜,可利用排水管、高壓風管等呼吸新鮮空氣,并采用敲打風、水管或風筒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篇3:錨桿支護巷道頂板事故控制措施規程
一、錨桿支護巷道冒頂事故的原因
錨桿支護巷道的冒頂事故的發生除地質因素外,主要是錨桿支護系統的錨固力不足引起的。巷道成巷后,在原巖應力和次生應力的作用下,巷道圍巖產生變形,如果巖石不能自穩,且錨桿支護系統的錨固力不足,這種變形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會不斷發展,最終導致圍巖冒落和冒頂。錨桿間排距過大、錨桿支護材料選擇不當、錨桿支護系統的匹配不合理、施工質量差等都會產生這一惡果。
二、巷道交叉處冒頂事故的原因及防治
巷道交叉處冒頂事故往往發生在巷道開岔的時候。因為開岔口需要架設抬棚替換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如果開岔處巷道頂部存在與巖體失去聯系的巖塊,并且圍巖正向巷道擠壓,而新支設抬棚或強度不夠,或穩定性不夠,就可能造成冒頂事故。當巷道圍巖強度不是很大時,頂部存在與巖體失去聯系的巖塊以及圍巖向巷道擠壓就在所難免,如果開岔處正好是掘巷時的冒頂處,則情況更為嚴重。
三、冒頂發生前的預兆: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冒頂之前,由于壓力增大,頂板巖石開始下沉,使支架開始發出斷裂聲,而后逐漸折斷。與此同時,還能聽到頂板巖石發出&ie*cl;°啪、啪&ie*cl;±的破裂聲。隨著頂板巖石進一步破碎,在冒落前幾秒鐘就會發現頂板掉落小碎石塊,涌水量也逐漸增大,而后便開始冒落。
頂板冒落之前,巖石在礦山壓力作用下開始破壞的初期,其破碎的響聲和頻率都很低,常常在井下工作人員還沒有聽到之前,老鼠已有感應。所以在井下巖層大破壞或大冒落之前,有時會看到老鼠搬家。在井下工作的人員,當聽到或者看到上述冒落預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馬上從危險區撤到安全地點。必須注意的是,有些頂板本來節理發育裂隙就較多,有可能發生突然冒落,而且在冒落前沒有任何預兆。
頂板冒落的觀測方法有木楔法、標記法、信號柱法等。木楔法就是在頂板裂隙中釘入一塊小木楔(或小金屬楔),如果頂板變形、裂隙增大,小木楔會自動落下或松動,說明頂板有冒落危險。標記法是將黃泥、油漆、水泥砂漿抹在頂板裂隙上,觀察其變化,也能反映出頂板變形情況。信號柱法是在采場每隔7~10m用蘭根毛竹(或木柱)支撐在頂底板之間,如果發現毛竹(或木柱)壓裂,發出響聲,說明頂板下沉有冒落危險,應立即將人員撤離采場,然后制定安全措施進行支護。
四、巷道冒頂的處理
巷道冒頂大多發生在巖石松軟區和破碎帶內,巷道冒頂的處理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相應的措施。
(1)錨噴法
在巷道內有壓風系統,且圍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錨噴法處理冒頂,不僅節省時間,節約材料,而且作業比較安全。在處理冒頂時,要將浮石處理干凈,清洗巖面,要注意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2)撞楔法
撞楔法是一種超前支護法,在超前支護的掩護下,可以使巷道頂板完全不暴露。這種方法要求每架支架均應牢固可靠,前后支架之間必須用撐柱和扒釘連接成整體。
(3)木垛法
當冒落的范圍不大時,且冒落區頂板在一定時間內尚能保持平衡狀態時,可采用木垛法。
(4)穿梁護頂法
當冒頂高度不大但長度較大,用木垛法難以處理時,可采用穿梁護頂法。
(5)人工假頂法
當巷道冒頂嚴重,其他方法難以處理時,可采用鉆孔注漿形成人工假頂的方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