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及其預防措施
2003年9月7日,位于云南省楚雄市郊區的滇中銅冶煉廠發生了一起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當日中午,一些工人出現了嚴重的頭暈、胸悶、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癥狀,先后有76人被送進楚雄州人民醫院治療,8人觀察治療。經省、州職業病專家現場調查,確認導致工人中毒的“罪魁禍首”為砷化合物。
雖在礦山工作多年,但許多工人仍不知道砷為何物,也不曉得砷是如何進入人體而引起如此嚴重中毒事件的。其實,砷這種有毒物質大家并不陌生,最古老的毒藥——砒霜,其化學名稱就是三氧化二砷。雄黃、雌黃也是大家地較熟悉的砷化合物,化學名稱分別是二硫化砷和三硫化砷,以前有些地方端午節會喝雄黃酒來避邪。這兩種砷化合物也是有毒的,只是毒性較低。
自然界不存在單獨的砷元素,大多以雄黃、雌黃等硫化物形態混雜于銅礦、鐵礦、銀礦、鉛礦、錫礦、鋁礦,銻礦等礦石中。工作中可能接觸到的砷化合物,主要包括在礦石冶煉過程中產生的三氧化二砷、砷化氫、砷化銅,砷化鈣、砷化鉛等劇毒物質。在礦粉的高溫冶煉過程中,這些有毒物質以蒸汽、煙塵、粉塵的形式散布在空氣中,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引起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癥狀,即急性砷中毒。砷化物的毒性很大,以三氧化二砷為例,5mg即可引起中毒,60mg即可致死。
中毒原因及癥狀
在金屬礦冶煉過程中,慢性中毒者比較常見,極少見到急性中毒者。滇中銅冶煉廠發生急性砷中毒,說明工人在短時間內吸入了大量的砷化合物。該廠屬于正規銅冶煉廠,冶煉技術與工藝并不落后,但為何會發生了如此嚴重的砷中毒事故呢經專家調查,引起此次中毒的原因有以下4個方而這批銅冶煉原料中的砷含量偏高;生產系統中各個工序負荷不平衡,導致鼓風爐在正壓狀態下工作,使有毒有害煙氣外溢,當地連陰雨天氣使氣壓較低,有毒氣體下沉;車間現場職工沒有佩戴口罩等個體防護用品。
急性砷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呈水樣且帶血、四肢疼痛、痙攣,嚴重者會出現少尿,溶血、微循環衰竭等危險癥狀。這些中毒癥狀,在滇中銅冶煉廠砷中毒的76名工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其中有4名職工出現了中毒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現象,醫生們采用血液灌注療法(換血),才挽救了他們的生命。
慢性砷中毒時,吸收的砷容易積蓄在肝、脾、腎、骨骼及皮膚內,尤以指甲,毛發中含量最高。砷中毒后口中會有金屬異味,指甲失去光澤,變得扁平且有白紋,脆薄、易損。慢性砷中毒患者最早出現的癥狀是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頭暈、乏力、煩躁、易怒、易激動、憂郁、失眠、記憶減退、四肢疼痛、痙攣、神經麻痹、運動功能受損等。消化系統會出現食欲不振,腹痛,腹瀉,消化不良,易發生牙齦炎、口腔炎和結腸炎、肝脾腫大等癥狀。從事礦物冶煉的工作人員出現上述癥狀,應盡快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尿砷或發砷、血砷檢測。
預防措施
1.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
生產工藝要符合勞動衛生要求,有毒物質濃度低于國家規定標準。滇中銅冶煉廠砷化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就是氣候異常,冶煉爐在正壓狀態下工作,通風不暢,使有毒煙氣外溢所致。當時工人已經聞到了砷化氫氣體特有的蒜臭味,但因缺乏常識,未引起足夠重視。
2.加強個人防護
上班時要戴好口罩、手套,穿好工作服。在冶煉車間不得吸煙和吃零食,以免毒物直接進入消化系統,引發中毒。下班后要用肥皂徹底洗手,漱口、洗澡,勤洗工作服。必要時佩戴含碘的活性炭口罩或防毒面具。滇中銅冶煉廠的工人防范意識較差,大部分人工作時不戴口罩,吸煙也是家常便飯,這些不良的操作習慣為發生中毒事故埋下了伏筆。
3.定期體檢
從事金屬冶煉的職工,至少1年要做1次職業健康檢查,發現有慢性中毒、塵肺等職業病時,要立即調換工種。滇中銅冶煉廠的工人在冶煉垃程中,曾4次聞到怪味,少數工人(主要是司爐、倒爐渣工人)有明顯的惡心、頭暈、胸悶癥狀,但沒有人想到是職業中毒。
4.職業禁忌
患有口腔潰瘍、牙齦炎,牙槽膿腫,肝、腎功能異常,貧血,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精神病,慢性結腸炎等病癥者,懷孕期婦女,哺乳期婦女,有內分泌疾病者,不宜從事含砷、鉛、汞、鉻等有害物質的冶煉及相關工作。
5.注意事項
剛出爐、溫度很高的爐渣不能用冷水澆熄,否則含砷、鉛、汞的化合物會隨水蒸氣大量散發,引起急性中毒。
篇2:餐飲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餐飲有限公司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為了加強我公司餐飲食品衛生管理,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保障學校師生、企業員工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及《廣東省集體食堂預防食物中毒指引》,制定本措施如下:
一、加工、經營場所應當保持內外環境整潔,采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它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并防止病媒生物進入的設施。
二、食品原料及食品采購
(1)到持有衛生訴、許可證的經營單位采購食品,必須索要對方的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及產品檢驗合格證,并相對固定采購場所。
(2)采購新鮮潔凈的食品原料,不買不賣不用有
篇3: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