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面管匯試壓工作安全風險分析

地面管匯試壓工作安全風險分析

2024-07-17 閱讀 7949

UNIT:分析單位:油田生產事業部JOBDESCRIPTION:工作描述:地面管匯試壓工作安全風險分析WORKPOSITION:工作地點:EQUIPMENTCATEGORY:設備種類:試壓泵、管匯PTW:所需要的相關作業許可證:REQUIREDPPE:所需要的勞動保護用品:通常(呼吸器、勞保服、手套、工鞋、護目鏡、耳塞、安全帽、安全帶)JSANUMBER:JSA編號:014REV:修改次數:1DATE:日期:2010-11-15REVIEWEDBY:JSA審核人:DATE:日期:APPROVEDBY:JSA批準人:DATE:日期:Sequenceofbasicjobsteps基本工作步驟Potentialorhazards風險識別Recommendedactionorprocedure采取的措施、建議或作業程序Responsibleby責任人1.檢查試壓設備、工具;連接并試運轉試壓設備1.管線破損,壓力刺漏;2.部件、連接件規格不符造成隱患;3.連接管線固定不牢固引起設備損壞、人員傷害。1.試壓前對所用的高壓管線和連接密封進行細致檢查;2.確認部件的狀況;3.高壓管線固定。2.活動管匯各閥門、確認流程的標識,壓力傳感器、壓力表、線纜的狀況1.閥門開關不靈活、流程標識不清給作業帶來不便;2.壓力數值顯示不準確或失靈導致設備損壞,人員傷害。1.活動保養管匯閥門、對有問題的閥門進行處理;核對流程標識和開關牌;2.校對壓力表,確保線纜無損傷、泄漏等異常現象。3.懸掛高壓危險標識,設置安全警戒隔離1.管匯出口無標識造成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而發生傷害;2.高壓危險防護區域防護不到位出現的能量釋放造成的傷害;3.隔離區域不到位造成的無關人員處于壓力危險區域傷害范圍造成的傷害。1.在管匯出口設立醒目的危險標識;2.測試高壓期間對危險點設立必要的防護;3.警戒隔離區域范圍要保持安全的距離,并安排監護人。4.廣播通知,保持有關崗位的通訊聯系1.表述不清楚造成試壓信息散播不到位造成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造成傷害;2.對講通話信號不好,缺乏聯系導致事故。1.廣播通告保持清晰的表達,多次重復試壓作業區域和注意事項;2.測試對講機和電話聯系,保持良好的通話聯系。5.倒流程,沖洗管匯后灌水排氣1.油污排出污染環境;2.管匯沒有完全灌滿,造成壓力不穩;3.倒錯流程。1.觀察排出的液體,及時分類回收;2.沖洗完后,灌水時要保持管匯頂端放氣口敞開直到無氣泡溢出;3.專人操作,并由其他人員進行確認。6.開泵打壓1.試壓泵及其記錄儀工作不正常、試壓結果沒有有效記錄;2.人員誤入高壓危險區域,造成傷害;3.溝通不暢,壓力過大,造成設備損害和人身傷害;4.試壓方法錯誤;5.帶壓作業傷人。1.提前檢查試壓泵和記錄儀的狀況,必要時更換記錄儀筆頭或電池,試壓記錄紙要規范填寫;2.全船廣播,使每個人都知道在什么地方進行試壓作業,在危險區域掛上醒目標識,用隔離帶隔離,派專人看守;3.保持良好的通話聯系,采用分段打壓穩壓的方式進行;4.低壓測試不準采用打上高壓再放到低壓的方式進行;5.發現壓力不穩可能有泄漏點時,要確保將壓力完全釋放后,才能進行派人進行下一步處理。7.穩壓1.高壓管線破損刺漏傷人;2.被試壓物不符合試壓要求而導致設備損壞和人員傷害;3.穩壓標準不了解。1.試壓前對所用的高壓管線進行細致檢查,試壓期間固定管線;2.認真檢查試壓物的技術參數,確認與試驗壓力相匹配;3.根據作業者要求進行試壓。8.按照工作單項目進行分步試壓作業1.管匯閘門開關、調整次數較多人員疲憊而造成安全意識降低;2.流程多點重復造成的試壓程序混亂;3.溝通不到位造成的人員傷害和設備損壞。1.管匯流程調整過程中人員要注意配合,相互提醒;2.對于重復調整試壓流程要及時釋放壓力和正確梳理管匯流程,在進行交接時要逐步和逐項進行,試壓項結束時設備或閘門及時復位到正常狀態;3.要確保將壓力完全釋放后,才能進行派人進行下一步處理。9.試壓結束,恢復流程、拆卸試壓裝置1.拆卸、恢復管匯流程過程中出現的人員滑倒、絆倒、傷手等傷害;2.試壓記錄不準確造成的達不到試壓要求;3.作業流程恢復不及時造成的作業隱患。1.人員上下管匯架、開關閘門、拆卸管線等要配合到位;2.核對記錄儀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等按;3.試壓結束后立即恢復作業流程,確認標識、標牌與實際狀態相符。SIMOPS:在此作業期間與其他作業交叉進行的其他作業風險:SIGNATUREBYWORKFORCE:全體作業小組成員簽名:注解:(更多內容,使用附頁)(REQUIREDDOCUMENTSENCLOSED):

篇2:制氮機井下注氮管路試壓安全技術措施

制氮機及井下注氮管路試壓安全技術措施

紅沙崗一礦制氮機及井下注氮管路已安裝完成,根據工程安排,需進行打壓試驗,為確保注氮安全,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一、注氮試壓路線:注氮泵房→副井→730軌道運輸大巷→一采區軌道上山→850車場→1110軌道巷→1111采煤工作面運道

二、注氮試壓時間安排:

三、相關參數:注氮濃度不低于97%,注氮壓力不大于0.8MPa。

四、安全技術措施

1、從地面注氮泵房經副井注氮管路向井下注氮管路進行打壓試驗。

2、為了防止氮氣涌出,注氮試壓期間每班至少派一名救護隊員在注氮管路沿線等處監護警戒,攜帶多功能氣體測量儀隨時進行CH4、CO、O2等氣體濃度檢測。

3、注氮期間通風區每班安排一名管理干部到現場巡查,一旦風流及渦風地點CO濃度超過0.0024%或氧氣濃度小于18.5%時,救護隊員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受威脅地點,匯報公司調度進行處理。

4、注氮管路三通閥門關閉,并懸掛“注氮危險、禁止打開”的標識牌,防止人員誤開,以免發生氮氣泄露,造成人員傷害。

6、為保證氮氣不泄露或少泄露,注氮沿線要拉好警戒線,掛好警戒牌,在警戒牌上標注“注氮危險,禁止進入”的標識。

7、注氮打壓試驗工作人員一旦有呼吸急促等缺氧征兆時,要立即外撤到新鮮風流中。

8、地面束管監測系統監控分析氣體成分,監測氧氣濃度,驗證注氮效果。

9、注氮泵處人員安排:注氮司機一名。機電科管工兩名,負責對注氮管路進行巡視,一旦有問題立即處理。

10、注氮泵司機每小時檢查記錄一次注氮泵參數,注氮泵司機實行現場交接班制度,設備運行時不得離崗。

11、受威脅區域:副井→730軌道運輸大巷→一采區軌道上山→850車場→1110軌道巷→1111采煤工作面運道沿線巷道。

12、避災路線:1111采煤工作面→1110皮帶巷→111通風行人上山→730膠帶運輸大巷→730一號聯絡巷→730軌道運輸大巷→副井→地面

13、注氮試壓期間禁止進入渦風區域,人員必須攜帶能檢測O2的CH4便攜式,并懸掛于工作地點上方;或通知監護人員檢查氧氣濃度,只有氧氣濃度在18.5%以上時方可進入。

14、其他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規定和《煤礦用膜分離制氮裝置使用說明書》。

附件:防火注氮系統圖

收銀制度

篇3:試壓作業:安全措施

試壓作業應符合設計對試驗介質、壓力、穩定時間等要求,且不得采用危險性的液體或氣體。

管道在試壓前必須編制試壓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

在試壓前及試壓過程中,應詳細檢查被試設備、管道的盲板、法蘭、壓力表的設置情況,以及試壓過程中的變形情況等,確實具備升壓條件時,方可升壓。

水壓試驗時,設備、管道的最高點應安裝放空閥,最低點應安裝排水閥,充水或放水時,應先將放空閥打開,試壓合格后應用壓縮空氣將積水吹掃干凈。

試壓現場應設圍欄和警告牌,管道的輸入端應裝設安全閥,帶壓設備、管道嚴禁受到強烈的沖撞或氣體沖擊,升壓或降壓應緩慢進行。

試壓用的壓力表應經校驗合格,且不得少于兩塊,法蘭、盲板的厚度應符合試壓的要求。

在試壓過程中,如發現泄漏現象,不得帶壓緊固螺栓、補焊或修理。檢查受壓設備和管道時,在法蘭、盲板的側面和對面不得站人。

試壓過程中受壓設備、管道如有導常響聲、壓力下降、表面油漆剝落等情況,應立即停止試驗,查明原因,確保試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