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事故處理報告規定
為防止質量事故的發生,減少資源的浪費和經濟損失,避免對顧客的健康造成傷害,根據GSP的相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1質量事故,是指藥品經營過程中,因藥品質量問題而導致
的危及人體健康或造成企業經濟損失的情況。質量事故按其性質和后果的嚴重程序分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兩大類。
2重大質量事故
2.1違規購銷假劣藥品,造成嚴重后果者;
2.2未嚴格執行質量驗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藥品入庫者;
2.3由于保管不普,造成藥品整批蟲蛀、霉爛變質、破損、污染等不能再供藥用,造成重大經濟者:
2.4銷售藥品出現差錯或其他質量問題,并嚴重威脅人身安全或已造成醫療事故者。
3一般質量事故
3.1違反進貨程序購進藥品,但未造成嚴重后果者;
3.2保管、養護不當,致使藥品質量發生變異:
4質量事故的報告程序、時限
4.1發生重大質量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由質量管理部在24小時內上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4.2質量管理部門應認真查清事故原因,并在3日內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書面匯報;
4.3一般質量事故應在當天報質量管理部,由質量管理部認真查清事故原因,及時處理。
5發生事故后,質量管理部應及時通知各有關部門采取必要
的控制、補救措施;
6質量管理部在處理事故時,應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即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未制定整改防范措施不放過。
篇2:車輛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維修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真正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將責、權、利有機結合,特制定本辦法。
一、質量保證條件
(1)整車大修或發動機總成大修,保修期為100天或行駛里程不超過20000公里(兩者超一不可,下列條款同等)。
(2)二級維護:保修時間為30天或行駛里程為5000公里。
(3)一級維護及重點修理保修時間為10天或行駛里程為2000公里。
(4)合同修理以簽訂合同為準,特殊事項須約定。
二、維修質量保證范圍
(1)在質量保證期內(時間和里程范圍須同時具備)可保修,否則不予保修,但可提供有償服務。
(2)只對維修項目內的質量事故進行保修。
(3)只對早期出現的維修質量進行保修,對于用戶判斷失誤等人為因素而導致損失擴大部分,不予保修。
(4)對質量事故出現后,用戶應及時與維修廠聯系,用戶不得自行處理,并保持原始現場,否則維修廠不予處理。
(5)對于總成大修,一、二級維護,涉及轉向,制動方面的重點修理,
必須檢驗而用戶未讓檢驗自行出廠的車輛,出現一切事故,責任自負。
(6)因用戶自購料修理而引發的質量問題,保修廠概不負責(須以合同約定)。
三、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權限及要求
1.維修質量責任事故處理權限
(1)損失在500元以下,以過程檢驗鑒定為準。
(2)損失在501-1000元之內,由主管技術科長鑒定為準。
(3)損失在1000元以上,由主管廠長組織召開安全質量領導小組會議,分析鑒定及處理決定。
2.具體要求
(1)維修質量事故發生后,生產科和技術科應立即安排主修工及技術檢驗人員前往現場,主修工應積極配合,服從調動,對無故不去者,每次處罰50元,從當月工資中扣除。另外根據技術鑒定結果還應承擔相應質量事故責任。
(2)積極索取原始技術資料,保存損壞件,技術檢驗人員返回后應出出具書面技術報告,上報主管廠長,根據責任損失情況,按權限處理。
(3)技術科應定期組織召開技術檢驗人員質量會,總結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提高維修質量。
四、維修質量責任事故的劃分及處理辦法
1.屬維修人員的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1)維修質量責任事故發生后,經有關技術人員或質管會鑒定屬維修人員不按技術規范要求,或漏保、漏修、作業項目不徹底而引發造成維修質量事故(或經濟損失),過程檢驗人員未履行職責的,維修人員除無條件返工外,不得二次計提工時收入,且承擔質量事故損失費用(主要為材料費)的30%-40%,檢驗人員承擔10%-20%,主管技術科長承擔10%。
(2)對于出現的車輛回修或未造成大的質量事故,對用戶不積極處理、推諉、隱瞞情況不報的,致使后期失去用戶,經用戶投訴或之后出現情況證實,由廠長辦公會議制定,每次處罰主修工50元,過程檢驗30元,技術科長(正、副)20元/人。從工資中扣除。
2.屬技術、檢驗人員的責任事故處理辦法
因技術、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過失,指揮失誤,主修工提出疑議而不聽勸阻引發的質量事故,技術、檢驗人員承擔主要責任,按總損失費用30%-40%處罰,情節嚴重者調離工作崗位;主管技術科長承擔10%,主管廠長承擔5%。
3.因維修工失誤,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漏檢而造成的安全責任事故,
除按上述責任劃分處罰外,還應承擔上級部門的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4.屬材料質量問題的處理辦法
(1)因用戶自購料修理而引發的質量問題(修理合同應約定),均由用戶承擔一切責任。
(2)若系材料采購人員不負責任,購買偽劣產品而造成質量事故,應對其處罰總損失費用的30%-40%,主管領導承擔10%。
(3)若材料系正宗廠家生產的產品所引起的質量問題,視需要技術部門協助配件供應部門出具技術鑒定(按規定由三包鑒定員鑒定),向廠家要求索賠,配件部門應墊付維修勞務費。
5.上述各責任事故的處罰均從本人工資中扣除。
篇3: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制度
1事故處理范圍
凡在施工(包括調試)過程中發生工程質量不符合國家有半規定,或不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差超過質量標準允許范圍,為此需要返工,或造成永久性缺陷者,或工程設備在施工過程中(包括裝卸、搬運、試運過程)由于操作、使用、調整及保管不當造成設備、材料損壞均屬質量事故。
2事故的分類
2.1重大質量事故
l房屋及構筑物的主要結構倒塌。
l建筑結構物基礎超過規范規定的不均勻下沉,建筑物傾斜,結構開裂,或主體結構強度嚴重不足,必須經過補強才能使用。
l影響結構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年限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
l嚴重影響設備及其相應系統的使用功能。
l嚴重影響下一步主要工程施工,其損失金額10萬元以上或影響工期15天以上者。
l返工損失一次在10萬元以上的。
2.2一般質量事故
l返工損失一次在10萬元以下的。
l影響下道工序施工5天到15天者。
2.3記錄事故
l返工一次損失在1千至1萬無。
l影響下道工序施工不超過5天者。
3質量事故報告
l質量事故由當事施工單位報告。
l一般質量事故發生后,施工單位除向本單位領導報告外,還應在兩天內報告建設單位和監理部,施工單位質檢部門主持事故的調查分析會,并在五日內寫出質量事故報告送交建設單位、質檢站和監理部。
l重大質量事故發生后,施工單位除向有關主管部門上報外,還應在五小時內向建設單位和監理部報告,屬施工質量事故,施工單位內部應首先對事故經過原因對策及責任都分析清楚。建設單位組織施工、設計、質監站和監理部有關人員進行事故初步分析后(事故發生十日內),由質監站上報省電力質監中心站,由責任單位按規定上報有關部門。
l事故發生后,應采取補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l事故調查分析應做到:事故原因、事故責任者、防范措施、責任者沒處理四不放過。
4處理程序
l在進行質量事故分析時,質監站根據需要可委托質量檢測單位進行必要的檢測試驗,提供事故分析及處理方案的技術條件和所需數據。
l質量事故由當事施工單位處理。
l一般質量事故處理方案由事故責任單位提出缺陷處理,由公司質監站、監理部和設計代表審核后組織實施。
l重大事故處理方案由事故責任單位提出,建設單位、監理部、施工單位、設計單位、質量監督站、事故發生單位共同簽證后實施。對按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重要建、構筑物主體結構倒塌或嚴重影響主要設備及其相應系統的使用功能的質量事故,質量監督中心站還應及時報告質量監督中心總站,請中心總站參與事故的分析處理工作。
l對違反規程不聽勸阻,違章指揮,不遵守勞動紀律,不負責任造成質量事故者,對隱瞞事故不報告者應嚴肅處理,除給予行政處分年,對情節嚴重者應給予經濟制裁。
5有關事項
l質量事故的損失金額,應按返工實際發生的材料設備費、人工費、機械費、加該施工隊伍等級的定額取費等級計算(應扣除回收價值)。
l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處理全過程技術資料(影像、記錄、分析報告、補強措施、試驗數據、工程圖紙等)應妥善保存,單位工程竣工資料予以移交。
l施工任務分包主發生的事故,由原包單位負責按上述程序處理。
l有關事故定性、責任、處理意見等各方分歧重大而又不統一時,由上一級質量監督部門或有關上級機關裁決。